惊梦游园片段改写
1. 游园惊梦钱夫人的命运和内心感慨如何理解
游园惊梦钱夫人的命运和内心感慨如何理解,虽然命运如此,但是还是会有所感慨,心有不甘吧。
2. 香港电影游园惊梦改编自哪部小说
该片取材于昆剧《牡丹亭》中的《游园》及《惊梦》两段折子戏
3. 杜丽娘为什么游园而惊梦
游园惊梦出自《牡丹亭》,千百年来惊艳了多少人,它成功塑造了社丽娘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艺术形象。其中,最负盛名的一出戏―便是《惊梦》,最能体现杜丽娘丰富的内心世界。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让她的内心彻底惊醒了,“惊”了她的心,“惊”了她的自我,“惊”了她的情,唤醒了一个年轻人心中的那股悸动,也“惊”了原本被封建礼教禁锢压抑的爱情意识和性意识,彻底表现出杜丽娘反对封建礼教和热烈追求属于自己的美满爱情生活的性格。
4.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赏析
小说《游园惊梦》的成功在于将意识流手法的完美应用,在今昔的交错与对比之中突出往昔的可恋,现在的悲凉,从而将人生的无可奈何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蓝田玉在众人的劝说下脸红心跳地坐上了主位时,她不禁回想到了钱鹏志当年对她的照顾,为她摆的大场面,那时确是享尽荣华富贵和气派尊严,而如今风华已逝,自己无力镇住场面,确是今非昔比,失落和惆怅已成必然。
当蓝田玉目睹着蒋碧月蛮横耍泼的姿态饮下一杯花雕时,由一句似曾相识的“到底是不赏妹子的脸”勾起,意识流入桂枝香生日酒的时空,那时妹妹月月红明艳动人,仗着年轻气盛,也是说着这般话为难着她。而昔日的情人郑彦秋竟也顺势胡闹,弯着身敬酒,柔柔地叫夫人,全然无所顾忌。
月月红正如今日的蒋碧月,都抢了姐姐的男人,还要在姐姐面前耍尽威风,要足面子。她们也都喜欢穿的那样鲜艳,洋溢着光华,想要吸走众人的目光。窦夫人今日的宴会和当年她的生日宴又构成了一组对比。
小说以第三人称蓝田玉的人物视角叙事,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
在钱夫人意识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中去:时而是钱将军充满怜爱的话语,时而是郑彦青的柔声低唤,时而是瞎子师娘的无限叹息,时而是妹妹的肆意嘲弄,时而是自己与情人的纵情交欢,时而是妹妹与情人的轻柔浅语。
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
钱夫人意识流动使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
钱夫人的意识流将情绪引向高潮,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应,一个圆熟、和谐并且具有波澜之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臻于完成了。蒙太奇、时空跳跃、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的交替使用,使现实与幻觉相互交织,构成一个时空错乱、斑驳离奇的世界。
(4)惊梦游园片段改写扩展阅读
《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扮演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喜剧。大家闺秀杜丽娘背父游园,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激发了自身人性意识的觉醒。
南柯一梦,与柳梦梅相爱,梦醒后苦苦思念情人,抑郁而亡。三年后复生,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游园》是《牡丹亭》全剧的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这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生动地唱出了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心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游园》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但它喊出了封建社会中被压抑女子的心声,在那世间只有情难诉的里面,游园的主题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了。也正因如此,才在那些呻吟于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广大青年女性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鸣。
《惊梦》这一出戏通过长期幽居深闺的杜丽娘对美好春色的观赏,以及对春光短暂的感叹,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误的不满。
反映了在宋明理学等封建礼教桎梏下青年女子的苦闷,揭露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的摧残和造成的不幸,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
5. 【开心学国学】《游园惊梦》是以中国哪部戏曲改编而成
牡丹亭,是杜丽娘第一次发现她家有那么漂亮的花园,然后做梦梦到柳梦梅的那出戏。唱词很美。
这个不是改编,是牡丹亭里本有的一折戏。
6. 游园惊梦古诗
不是,是昆剧
昆剧
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专唱了数百年之久,“良辰美属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
7. 游园惊梦的故事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故事内容《牡丹亭》所讲的是贵族小姐杜丽娘与穷书生柳梦梅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喜剧。南宋时南安太守的独生女杜丽娘,在丫环春香的诱导下,青春与个性开始觉醒,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开始不满,一日与春香在牡丹亭中游玩,回来后杜丽娘特别困,于是早早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与一少年在牡丹亭畔相会,杜丽娘认为那就是她的梦中情人,于是整天思念这个可能不存在的人,还给自己描了一幅画,后来相思成疾,悒郁而死。杜丽娘的家人将她埋在了牡丹树下,并在一旁放上了她生前给自己描的那幅画像。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临安应试途经南安郡,拾得丽娘画像,悦其貌美,又觉其非常熟悉,便终日把玩,赞慕不已,牡丹花神看他们的故事太凄惨,于是让柳梦梅在梦中空间丽娘的幽魂,可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让柳梦梅掘开坟墓救出杜丽娘。他们团聚后,柳梦梅便去淮安提亲,杜母不相信女儿会死而复生,然后看见杜丽娘后就相信了,杜太守要让柳梦梅考上状元才可以允许他们结婚,于是杜丽娘就随柳梦梅进京赶考,柳梦梅考上了状元,杜母和杜太守也同意了这门婚事。
故事的最后,杜丽娘和柳梦梅在一起了。
8. 游园惊梦的《隔尾》用现代语言概述
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游园惊梦》以一幅繁华热闹、流光溢彩的宴客图,展现一位昔日梨园女伶如今已丧失青春年华与富贵社会地位的奇女子的所忆所见。在精致的外表下蕴含着无尽的苍凉与悲哀,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对过往的缅怀和喟叹,显示出在永恒的时间流逝中,人生的无常、人世的沧桑,从而传达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
一、似水流年
蓝田玉,“蓝田日暖玉生烟”,但这块软玉没能保持住永远的光泽,钱夫人入窦公馆前厅,站在一株“万年青”前面照镜子的一幕,头发乱了,身上的绸缎似乎失去了光泽,镜中出现的是一块已经黯然失色了的蓝田美玉。
蓝田玉原是秦淮河畔的昆曲名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而被花甲之年的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钱将军死后,她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宴会女主人窦夫人桂枝香,在南京时是次长窦瑞生的偏房,出面请客都没份儿,连三十岁生日酒都是蓝田玉替她在钱公馆请的。现在,窦瑞生官做大了桂枝香也扶了正。窦公馆气派非凡,桂枝香也打扮得雍容华贵,宴会来客层次很高,宴会热闹而风光。十三天辣椒蒋碧月也比从前更加标劲,更加佻挞。此情此景,勾起她一生回忆,想起她过去在南京梅园新村钱公馆宴客的款式哄动了整个南京城,单就替桂枝香请生日酒那天,梅园新村的公馆里就一摆就是十台。在南京,蓝田玉风华翩迁,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是她占先的,但现在,她却在台南孤苦伶仃,门庭冷落,坐一次主位都脸红了。别人都是坐官家汽车来赴宴,她却坐计程车前来,衣服颜色款式也不合时。
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视角,从深度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了创造‘旧事重提’或‘过去再现’的印象效果,作者在小说里大量运用了‘平行’技巧。”此时窦夫人的宴会情景跟当年钱夫人在南京为其做生日的盛宴情景,十分相似:今日落魄的钱夫人即昔日的窦夫人,昔日享受富贵荣华的钱夫人即今日的窦夫人;标致、泼辣、风骚的蒋碧月抢夺过姐姐的情人,钱夫人的亲妹妹月月红与蒋碧月的性格做派如出一辙;而陪伴钱夫人的善解人意的程参谋仿佛就是昔日钱夫人深爱着的郑彦青,蒋碧月和程参谋的暧昧亲密恰恰正如从前的月月红和郑参谋……人物关系和活动场景之间的过度巧合的对应、吻合,很容易造成人生如戏的感觉,似乎历史是一个剧本,不同的是由不同的人去演绎,昔日的台上人变成了如今的台下人而已。
在小说中,展现钱夫人对往昔的眷恋与缅怀的处处可见:“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她认为“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钱夫人虽然生活在现在,但她更生活在过去,记忆是她曾经活过的唯一凭据。时间的流逝是永恒的,而人类也终究无法留住时间,曾有过的繁华随时间消散,如今留下的也不过是几个回忆的片段。时间是单向的,如果在遥远的将来能够实现双向的,也许谁也不会去回忆、不会去珍惜了。小说勾勒出一幅青春幻灭、爱情破碎、生命消亡、荣华尽褪的颓败图景。
二、意识流动
小说《游园惊梦》的成功在于将意识流手法的完美应用,在今昔的交错与对比之中突出往昔的可恋,现在的悲凉,从而将人生的无可奈何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蓝田玉在众人的劝说下脸红心跳地坐上了主位时,她不禁回想到了钱鹏志当年对她的照顾,为她摆的大场面,那时确是享尽荣华富贵和气派尊严,而如今风华已逝,自己无力镇住场面,确是今非昔比,失落和惆怅已成必然。
当蓝田玉目睹着蒋碧月蛮横耍泼的姿态饮下一杯花雕时,由一句似曾相识的“到底是不赏妹子的脸”勾起,意识流入桂枝香生日酒的时空,那时妹妹月月红明艳动人,仗着年轻气盛,也是说着这般话为难着她。而昔日的情人郑彦秋竟也顺势胡闹,弯着身敬酒,柔柔地叫夫人,全然无所顾忌。月月红正如今日的蒋碧月,都抢了姐姐的男人,还要在姐姐面前耍尽威风,要足面子。她们也都喜欢穿的那样鲜艳,洋溢着光华,想要吸走众人的目光。窦夫人今日的宴会和当年她的生日宴又构成了一组对比。
小说以第三人称蓝田玉的人物视角叙事,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在钱夫人意识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中去:时而是钱将军充满怜爱的话语,时而是郑彦青的柔声低唤,时而是瞎子师娘的无限叹息,时而是妹妹的肆意嘲弄,时而是自己与情人的纵情交欢,时而是妹妹与情人的轻柔浅语。
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钱夫人意识流动使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
钱夫人的意识流将情绪引向高潮,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应,一个圆熟、和谐并且具有波澜之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臻于完成了。蒙太奇、时空跳跃、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的交替使用,使现实与幻觉相互交织,构成一个时空错乱、斑驳离奇的世界。
三、戏梦人生
小说的题目出自《牡丹亭》改编的昆曲《游园惊梦》,小说巧妙地将蓝田玉游园赏戏与昆曲《游园惊梦》结合起来。《游园惊梦》与钱夫人的命运维系在一起:当年钱将军为蓝田玉所唱的《游园惊梦》而痴迷,才将其娶为夫人,蓝田玉因此由一个地位卑贱的戏子跃身成为高贵的将侯夫人。一次《游园惊梦》的清唱会上,她发现自己的妹妹月月红郑彦青有了私情,急怒之下,哑了嗓子,再不能登台演唱。多年后的今天当她参加窦夫人的宴会,似曾相识的情景和《游园惊梦》的唱段再次勾起了悲痛的回忆,蓝田玉再次失声。《游园惊梦》是钱夫人人生的“关键词”,而钱夫人艺术生命的衰竭同时也象征着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式微。小说中多处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钱夫人彻底沉浸在戏曲营造的氛围之中,她的意识流动、情绪起伏都与《皂罗袍》《山坡羊》等曲牌的唱词、节奏相关。读者捕捉了昆曲的旋律,领悟到唱词的意蕴,也就可以洞悉到钱夫人纷繁复杂的心理世界。
人生在世如春梦,再好的梦终归有醒的时候,但梦醒时分,我们又在哪里?春梦了无痕。一切变得那样的陌生,仿佛从没有发生过一般。
窦夫人宴请的客人大多是从大陆瓢泊到台湾来的将领及家属,对大陆有着深刻的留恋,对台湾有着矛盾而复杂的心理,台湾再好也不过是被人赶过来的。蓝田玉作为这些人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极力描写当年在南京时的无限风光,风华翩迁,宴席华丽,另一方面展现今日在台湾的伶仃、荒凉。在今昔对比,今不如昔,繁华已逝之中,感慨人生无常,岁月无情。历史的舞台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演绎,钱夫人的三十年河东已经过去,窦夫人的三十年河西在登台,但能持续多久?历史似乎是喜新厌旧的,谁也不能永不下场。可惜万年青只是一株树,万年欢只是曲牌,时间会洗去一切。
时间能冲去一切,曾经的繁华如烟一般流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世事沧桑,时间会湮没曾经的成功、曾经的辉煌,在无声无息中已经离去。
“钱夫人在宴会进行过程中,跌入了旧梦。钱夫人过去享受的那种富贵荣华,今日回想起来,好比一场梦。窦夫人的盛宴,其富丽堂皇气派,其辉煌鲜明色彩,在今日台北的现实狭窄环境和污染空气里,简直好像不可能存在。”
这些从大陆飘过来的异乡人,在听着昆曲中寻找一丝陶醉,麻木无知的生活型态,在如梦一般虚幻无常的人生里,却执迷不悟地贪恋荣华富贵和儿女私情。
不可能每一个梦都成真,正如许多人期盼着田园牧歌,无论你如何努力,因为很多是背离着时代的发展方向。人生如梦如幻,但我们是活在当下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人生又是无常的,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当梦醒时,你还会失落吗?
9. 昆曲 游园惊梦 唱词
【绕地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
观之不足由他缱,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
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
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山坡羊】
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要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
和春光暗流转。
迁延,这衷怀哪处言?
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画眉序】
好景艳阳天。
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
督春工珍护芳菲。
免被那晓风吹颤,
使佳人才子少系念,
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
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
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五般宜】
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
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
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
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
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
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
大地上景物多灿烂!
【山桃红】
这一霎天留人便,
草藉花眠,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
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
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
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我欲去还留恋。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行来春色三分雨。
睡去巫山一片云。
夫婿坐黄堂。
娇娃立绣窗。
怪她裙钗上。
花鸟绣双双。
宛转随儿女。
辛勤做老娘。
【绵搭絮】
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
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
闪的俺心悠步躭,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
坐起谁欠,则待去眠。
【尾声】
困春心,游赏倦。
也不索香熏绣被眠。
春吓!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9)惊梦游园片段改写扩展阅读:
《游园》即是杜丽娘和丫鬟春香游赏花园,在大自然的春色中发现自身的青春之美;《惊梦》则是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相爱的过程。
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
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游园惊梦》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互相结合、穿插。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分。小说开篇。
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采用俯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才能统观审视和把握。
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个中三昧。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台湾当代着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10. 汤显祖的惊梦游园部分改写成散文故事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