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唱念
⑴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2)赏析: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2)赏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⑵ 宋代的古诗三百首
宋代诗歌是继唐诗 之后,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仅据《 宋诗纪事》和《宋诗纪事补遗》所载,作家已达6800多人.诗歌总数也超出 《全唐诗》好几倍.产生了如 梅尧臣、 苏舜钦、 欧阳修、苏轼、 王安石、 黄庭坚、 陈师道、 陈与义、 陆游、 范成大、 杨万里等一批优秀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虽然 宋诗总的成就不如唐诗,但在唐诗高度发展达到 登峰造极的情况下,宋诗却能 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特色,唱出宋调以区别 唐音.它的成就,它的特色,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宋代特定的社会条件,宋诗形成了“取材广,命意新”、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 爱国诗多、 爱情诗少等特点.在宋诗中,虽然没有唐诗那种恢宏的景象,阔大的气魄,乐观自豪的 调子,但面临山河沦陷、民族危亡,抗战复国的 呼号日益高涨,这是宋诗的主调.反映民族斗争,表现爱国思想,宋诗触及的方面广、程度深,而且诗人多以战斗者的姿态出现,这又是 唐诗所不及的.同时,在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农民的思想和生活,揭露社会黑暗等方面,宋诗也比以前的诗歌更加扩展和深入.甚至写到农村生活和风俗的各个方面,包括车水 插秧、辗米 磨面、蔬菜瓜果等.由于宋代诗人不少是朝廷大臣,所以宋诗对当时的内政、外交、军事、宗教、哲学、文艺乃至探讨经术、考订文物、鉴赏书画都有反映.宋诗的命意新,在认识上讲究思深义高,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宋人爱作翻案文章,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翻进一层.在写法上讲究刻抉入理,细致精密.唐人写诗重气象,宋人写诗重格局,重气骨,要写出妙理,使诗歌富于 理趣.在 遣词造句方面,避免因袭,对 用典、对仗、句法、用韵、声调等用工精深.以上这一切,又给宋诗带来了枯、腐、切、尽、议论太多等弊病.宋诗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1)北宋初期(960—102)。这是由晚唐诗风向宋诗过渡的时期.总的来讲,是 西昆体统治诗坛. 王禹偁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表现手法方面有所创新.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致力于诗风的改革,以诗文革新的理论和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宋诗的发展开阔了道路.(2)北宋后期(1023—1127)。这是诗人辈出、 诗歌创作空前繁荣的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是诗坛 主将,分别被称为“ 半山体”、“东坡体”、“ 山谷体”。他们都比较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散文化和议论化的倾向.宋诗的特色通过他们的创作已经形成.尤其是黄庭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