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偶遇座头鲸
Ⅰ 座头鲸资料
编辑本段基本知识
拉丁学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英文名:Humpback whale
别名:大翅鲸、驼背鲸、巨臂鲸
分类:
域: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 动物界(Mam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须鲸亚目
科: 须鲸科(Rorqual)
属: 大翅鲸属(Megaptera)
种: 座头鲸
编辑本段外型特征
座头鲸
别名:大翅鲸、驼背鲸、锯臂鲸。体肥大,上颁广阔,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以及上下须两侧有瘤状突起。背鳍相对小,位体后身长的2/3处。鳍肢非常大,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尾鳍宽大,外缘亦呈不规则钳齿状。脸面褶沟较少,约14p~35条,由下颁延伸达脐部。背部黑色,并有黑色斑纹,腹部黑色或出色,体包个体变异较大,鳍肢上方白色部分多于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边缘黑色。鲸须每侧有270~400片,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
成体平均体长雄性12.9米,雌性13.7米,体重25~35吨,最大记录体长雌性18米。
结群不大,通常结对伴游。游泳速度较慢。呼吸时唤起的雾柱粗矮,高达4~5米。深潜水时露出巨大的尾鳍,常将体躯跃出水面,或侧身竖起一侧鳍肢。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泅游。
主食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
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
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最大记录雌性18米。体重25~35吨。背鳍较小。鳍肢很长,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尾鳍宽大,外缘呈不规则钳齿状。脸面褶沟较少,约14~35条。背部黑色,有斑纹,鳍肢上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边缘黑色。口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鲸须每侧有270~400片,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
编辑本段习性
多成对活动,性情温顺,同伴间眷恋性很强。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现下洄游期不进食。游泳速度较慢。主食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为动物学家所关注。座头鲸的配偶为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当雌兽带着幼仔时,往往另有1只雄兽紧跟其后,它的任务是对入侵的其他鲸或小船进行拦截,不过要是遇上凶恶而狡猾的虎鲸时,它就无能为力了。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雌兽用乳汁喂养幼仔,乳汁由乳头自动挤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发育很快,每天体重可以增长40-50千克,更令人叹服的是雌兽在哺乳期间为幼仔的成长提供一切营养,而它自己却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直到几个月以后才开始寻找食物。雌兽与幼仔之间也常常是温情脉脉的,幼仔用两鳍触摸着雌兽,有时好像是抓在雌兽的身上。座头鲸的寿命为60-70年。
编辑本段行为
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在海面缓缓游动时,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身体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时又象是一个自由飘浮的小岛,人们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体。游泳、嬉水的本领十分高超,有时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后突然破水而出,缓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鳍状肢到达水面时,身体便开始向后徐徐地弯曲,好像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它可以钻入水中快速潜水游动,仅用几秒钟就消失在波浪之下,进入了昏暗的深渊。露出水面呼吸时,从鼻孔里会喷出一股短粗而灼热的一种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气体,把周围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同时发出洪亮的类似蒸汽机发出的声音,被称之为“喷潮”或“雾柱”。有时它还兴奋得全身跃出水面,高度可达6米,落水时溅起的水花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动作从容不迫,优美动人。在它的皮肤上不仅常附着藤壶和茗荷等蔓足类动物,而且携带着许多诸如鲫鱼一类有吸盘的动物,加起来足有半吨重之多,然而这似乎丝毫也不影响它的行动和情绪。
编辑本段进食方法
座头鲸进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冲刺式进食法,将下腭张得很大,侧着或仰着身子朝虾群冲过去,然后把嘴闭上,下腭下边的折皱张开,吞进大量的水和虾,最后将水排除出去,把虾吞食;第二种方法叫轰赶式进食法,将尾巴向前弹,把虾赶向张开的大嘴,这种方法也是只有当虾特别密集时才适用;第三种方法是从大约15米深处作螺旋形姿势向上游动,并吐出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使最后吐出的气泡与第一个吐出的气泡同时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种圆柱形或管形的气泡网,像一只巨大的海中蜘蛛编结成的蜘网一样,把猎物紧紧地包围起来,并逼向网的中心,它便在气泡圈内几乎直立地张开大嘴,吞下网内的猎物。这种捕食方法,同捕鱼者用两只渔船拉曳大型渔网,逐渐迫使鱼虾接近水面,然后一网打尽的情景一样。当猎物数量稀少时,座头鲸常常单独或仅有2~3只在一起觅食,而当猎物数量很多时,便形成8只左右的较大群体,有时不同群体之间还会互相争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座头鲸的数量。
编辑本段神秘之歌
类王国中,座头鲸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奇鲸了。它不仅外貌奇异、行踪神秘,而且智力出众、“歌声”悦耳。听觉敏锐,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学家、音乐家、摄影师的钟爱。
座头鲸长相奇妙,背部不像一般鲸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故又名“弓背鲸”,或“驼背鲸”;背鳍很短小,胸部鳍状肢窄薄而狭长,呈乌翼状,所以又叫“巨臂鲸”。“大翼鲸”。座头鲸尾叶腹面颜色雪白,鳍状肢特别长,背部黑色,鳍状肢前面腹部具有许多很显眼的纵形肉指,所以,只要座头鲸跃出水面,人们就可以认出来了。
座头鲸有一个很特殊的彼此拍打和跳跃的动作,它们用自己特有的鳍状肢或宽薄的鲸尾叶去拍打同伙,或者互相触体跳跃。对此人们有种种猜测:有的人说是一种发情表现,有的人说那是发怒产生的,还有人说这纯粹是天性爱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至今仍是个谜。
座头鲸还是个一流的表演能手。它拿手的几个节目都有激动人心的效果。第一个节目是“高垂直上升”。座头鲸在海面上突然破水而出,高高上升,身体徐徐向后弯曲。好似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体态优美似舞女:落水时,几千米外部能听到溅水声。第二个节目是“翘尾下潜”,一头十几米长,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仅仅几秒钟功夫,就可迅速潜入水中。潜水时,总是先翘起尾叶,然后头部直入水中,身后带着“一锅旋涡”,以极其优美的姿态消失在大海之中。第三个节目是无与伦比的合唱。座头鲸合唱,大海是欢乐的宫殿大厅,隆隆的巨声复杂多变,包含着“悲叹”、“呻吟”、“颤抖”、“长吼”、“打鼾”等18种不同声音,节奏分明,抑扬顿挫,交替反复,恰似旋律优美的交响乐。1977年春天,美国将座头鲸的歌声同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联合国60个成员国55种不同语言录进同一张唱片里,足见它们的歌声身价之高!
编辑本段分布与现状
大部分栖息于太平洋一带,总数只剩下4000只左右。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如此,它也无法平静地生活,除了人类的猎杀外,世界性的观鲸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形成对座头鲸生活的新的威胁,游客们产生的喧闹声干扰了座头鲸的觅食活动,抛弃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废物被座头鲸误食后积聚在胃肠里,来自大型船只螺旋浆的拍击声更是使它无法平静下来。而有些捕鲸业发达国家拒绝实行禁止捕鲸法,更加使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日本政府07年12月21日宣布,日本捕鲸船队将不再于南极洲海域的捕鲸活动中捕杀座头鲸,这是日本四十年来首次放弃捕杀座头鲸,国际社会对此表示谨慎的欢迎
Ⅱ 座头鲸海面睡觉引围观,被吵醒后什么动作可爱到网友
一批游客在格陵兰参观的时候巧遇了一条16米长的座头鲸浮在海面睡觉,因为船上的发动机引擎声音太大打扰了它,这个16米长的大家伙不耐的喷喷气,慢悠悠的游走了。大家笑称说,看他喷的这好大一口起床气!座头鲸是海洋中出了名的音乐大师,叫声复杂悠长,宛如歌唱。
座头鲸喜欢漂在海面上晒晒太阳,在水中玩耍的兴奋时还会全身跃出水面,发出巨大的海浪声,尽管身上爬满各种海中的浮游生物,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行动和好心情,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尽情高歌,发出的声音和欧洲交响乐颇有些相似。
Ⅲ 已经设置强密码后如何更改shopee密码
点忘记密码,然后输入你手机号,会给你发一个验证码,然后输入验证码,然后输入原来的密码,再输入两次新密码,就可以
Ⅳ 怎样观察座头鲸
座头鲸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鲸类,但也是海洋中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体型肥大而臃肿,体长达1150~1900厘米,体重约为40~50吨。它的头相对较小,扁而平,吻宽,嘴大,嘴边有20~30个肿瘤状的突起,有趣的是每个突起的上面都长出一根毛,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却全都没有毛。
鲸须短而宽,每侧都在200条以上。背鳍较低,短而小,背部不像其他鲸类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故得名“座头鲸”,也叫“弓背鲸”或者“驼背鲸”。胸鳍极为窄薄而狭长,约为550厘米左右,几乎达体长的三分之一,鳍肢上具有4趾,其后缘有波浪状的缺刻,呈鸟翼状,所以又被称为“长鳍鲸”、“巨臂鲸”、“大翼鲸”等。下颌至腹部有20条左右很宽的平行纵沟或棱纹,腹部具褶沟。通常身体的背面和胸鳍呈黑色,腹面呈白色,但也有的背面和胸鳍也呈白色。雌兽体后的下侧长有一条细长的裂口,终止在肛门附近,据说在繁殖的时候,雌兽就是用它包裹住雄兽的生殖器,来完成交配动作的。
座头鲸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世界其他各海洋中,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一带。它一般在寒带和热带之间的一定海域中回游,并有固定的回游路线,例如在美国夏威夷群岛附近,每年从11月开始,都有大约400只汇集于温暖的水域里越冬,从翌年3月下旬开始离开向北迁徙,当再次接近陆地时,已经是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北太平洋了,其中有一些可以到达白令海峡,另一些则到达阿拉斯加东南分散的小岛附近海域。
不可想象的是,这种庞然大物竟然是以鳞虾这种体长还不到1厘米的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要食物的,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小型鱼类等。它的嘴张开时,其特殊的弹性韧带能够使下腭暂时脱落,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口的横径可达到4.5m,可以一口吞下大量的磷虾或较小的鱼类,但其食道的直径则显得大小,不能吞下较大的食物,这可能就是它只能吃小动物的原因之一。
由于越冬期间好几个月都不进食,为了维持那硕大无朋的身躯所需要的体能,在夏季里便要吃大量的食物,常常可以连续吃上18个小时。由于日照充足,北方冰川地带的海湾里浮游生物大量滋生,养育了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鳞虾,数量巨大,常常数百万只群集在一起,因此为座头鲸提供了极为丰盛的食物来源。
座头鲸进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冲刺式进食法,将下腭张得很大,侧着或仰着身子朝虾群冲过去,然后把嘴闭上,下腭下边的折皱张开,吞进大量的水和虾,最后将水排除出去,把虾吞食;第二种方法叫轰赶式进食法,将尾巴向前弹,把虾赶向张开的大嘴,这种方法也是只有当虾特别密集时才适用;第三种方法是从大约15m深处作螺旋形姿势向上游动,并吐出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使最后吐出的气泡与第一个吐出的气泡同时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种圆柱形或管形的气泡网,像一只巨大的海中蜘蛛编结成的蜘网一样,把猎物紧紧地包围起来,并逼向网的中心,它便在气泡圈内几乎直立地张开大嘴,吞下网集的猎物。这种捕食方法,同捕鱼者用两只渔船拉曳大型渔网,逐渐迫使鱼虾接近水面,然后一网打尽的情景一样。当猎物数量稀少时,座头鲸常常单独或仅有2~3只在一起觅食,而当猎物数量很多时,便形成8只左右的较大群体,有时不同群体之间还会互相争食。因此,有时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座头鲸的数量。
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在海面缓缓游动时,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身体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时又象是一个自由飘浮的小岛,人们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体。
游泳、嬉水的本领十分高超,有时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后突然破水而出,缓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鳍状肢到达水面时,身体便开始向后徐徐地弯曲,好像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它可以钻入水中快速潜水游动,仅用几秒钟就消失在波浪之下,进入了昏暗的深渊。露出水面呼吸时,从鼻孔里会喷出一股短粗而灼热的一种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气体,把周围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同时发出洪亮的类似蒸汽机发出的声音,被称之为“喷潮”或“雾柱”。有时它还兴奋得全身跃出水面,高度可达6m,落水时溅起的水花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动作从容不迫,优美动人。在它的皮肤上不仅常附着藤壶和茗荷等蔓足类动物,而且携带着许多诸如鲫鱼一类有吸盘的动物,加起来足有半吨重之多,然而这似乎丝毫也不影响它的行动和情绪。
座头鲸的配偶为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当雌兽带着幼仔时,往往另有1只雄兽紧跟其后,它的任务是对入侵的其他鲸或小船进行拦截,不过要是遇上凶恶而狡猾的虎鲸时,它就无能为力了。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雌兽用乳汁喂养幼仔,乳汁由乳头自动挤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发育很快,每天体重可以增长40~50千克,更令人叹服的是雌兽在哺乳期间为幼仔的成长提供一切营养,而它自己却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直到几个月以后才开始寻找食物。雌兽与幼仔之间也常常是温情脉脉的,幼仔用两鳍触摸着雌兽,有时好像是抓在雌兽的身上。座头鲸的寿命为60~70年。
座头鲸无法平静地生活,因为除了人类的猎杀外,世界性的观鲸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形成对座头鲸生活的新的威胁,游客们产生的喧闹声干扰了座头鲸的觅食活动,抛弃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废物被座头鲸误食后积聚在胃肠里,来自大型船只螺旋浆的拍击声更是使它无法平静下来。而有些捕鲸业发达国家拒绝实行禁止捕鲸法,更加使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在鲸类王国里,座头鲸可谓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海中灵物了。
座头鲸的背鳍很短小,胸部鳍状肢窄薄而狭长。它们经常挥舞象鸟翼一样的胸鳍拍打击水,因此又有人叫它们“巨臂鲸”、“大翼鲸”。座头鲸在海面经常作出各种精彩表演。座头鲸不但外貌奇异,而且智力出众。它们会使用气泡形成的柱网捕食,而且它们的叫声悦耳悠扬,善于变化创新。所以,人们把座头鲸叫做神秘歌手。生物学家称赞它是海洋中最杰出的“歌星”。
夏威夷水域自古以来就是座头鲸的越冬地。从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在人类的大量捕杀下,座头鲸的数量剧减。直到1966年,在科学家们的呼吁下,国际捕鲸委员会才颁布了禁止捕猎座头鲸的法令。1970年,国际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联合会,把座头鲸列入世界濒危动物名单。我国已经把座头鲸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观看座头鲸的最佳方式是乘坐小船,最好选择在风平浪静之时。因为可能需要离岸2~20分钟,所以最好服用一些晕海宁片。建议的最佳旅游是带科学望远镜的生态历险。望远镜可从毛伊岛上非盈利性质的太平洋鲸基金会预订。一般可在基金会设在拉海纳和马阿拉埃亚的2个港口边上的信息棚预订当天或第二天的活动。基金会所有票房收入将用于水生研究、教育和保护。观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一观察。环视海面,找一个能发现这种温顺的哺乳动物的地点.好的起步办法是朝远处发现有鲸喷气的地点驶去。另一条线索是追踪鲸的“足迹”——即使在波浪滔滔的海面,座头鲸向下深潜之后,就会在海面上留下一片低平的平滑水圆。
第二阶段——等待。等待发现的一个鲸群游近游船,也许会游入游船必须遵守的离鲸100码的法定限制线,这条限制线是为了给鲸留出活动所需的空间。游船、船员和乘客决不可做出任何使鲸大幅度改变其活动样式的行动。如果做了,将被认为是骚扰。
最后一个阶段——观看。幸运的观众可以看到好几群这种临危物种的活动。一旦亲眼目睹座头鲸疾游如飞,转身,然后像大剧院芭蕾舞女演员那样优美地飞旋腾空,便会称这种鲸动作优雅绝伦。为了拍摄到最好的照片,太平洋鲸基金会建议使用带80~200毫m可变焦距透镜的35毫m单镜片反射式照相机,胶卷使用ASA感光度在100以上的印制胶片或幻灯片,快门速度控制在1/500秒以上,便可以把鲸的运动“定格”下来
据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座头鲸用以交流的“歌声”中包含有人类语言要素。不过尽管研究者认为鲸在本质上尚未拥有自己的语言,但他们还是发现了座头鲸歌声与人类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
研究小组负责人玲木真田告诉记者,人类和鲸都是用抽象的声音单位进行交流的。这些声音单位通过不同等级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就好像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一个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一个句子是由分句组成的一样,以次类推,它们都位于不同的层面的。
他还补充说:“就座头鲸的歌声而言,一段歌是由一首首歌组成的;一首歌是由旋律组成的;一个旋律是由一个个短语组成的;一个短语则是一个个音符组成的。”将所有这些要素归纳起来看,就会发现座头鲸有某种类似自己语法的东西,这就好象句子中的词汇按语法的排列顺序一样。
玲木和他的同事约翰?布克、彼得?提阿克设计了一个电脑程序,通过该程序将鲸的歌声分成小段并转换成数学模型。而后,通过一种信息理论技术分析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其复杂性和结构进行数量化。
电脑分析和人工观察都发现鲸的歌不但有层次分别,还能够在每秒内传递大量信息。一般,人类每说出一个词就传达出1比特信息,甚至更多。但鲸是在水中进行交流的,而且通常都是长距离的,由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的四倍,因此水有助于“歌声”的传播。
马萨诸塞斯大学研究合作人詹妮弗?m克西斯?欧德斯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利用信息理论对鲸的歌声进行研究的人。她告诉记者:“我非常赞同这一新发现。我目前正在用信息理论对座头鲸的交流进行研究,而且我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她也认为水生动物的歌声和声音不能用现有的语言来分类,她和玲木都承认他们还无法了解鲸歌声的含义,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玲木说:“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一点东西。(座头鲸)歌手通常都是雄性,而这些歌很可能是求偶的表白。歌的种类则随着求偶季节而不断发展,并且一个族群的所有动物似乎都用的是同一首歌。也就是说座头鲸是在互相学习的。不过关于这一点的细节尚不清楚。而这些歌的意思也不清楚。”
Ⅳ 座头鲸的自述作文
鲸的自述来
我是一只座源头鲸,想当年我可是威镇海洋的歌唱家,我可以发出一连串优美动听、调子不一的婉转声,而且这些声音可以连续30多分钟呢!我发出那抑扬顿挫、轻曼悦耳的声音可与鸟儿的歌唱媲美。那时侯,我还参加了百慕大群岛的比歌会呢!有的唱婉转的颤音、尖厉的技口丑场、吼叫声、、、、、、最后还是我以令人尖叫的歌声赢得了比赛!
我们座头鲸性情温顺,有着海中灵物之美称,可是在狡猾的虎鲸和贪婪的人类的捕杀后我们已濒临灭绝。就在那次:当我们在夏威夷水域再次越冬时被人类捕获了,我的同伴凄惨地唱着歌唤我回去,我流下了眼泪,把泪水洒向了大海--我的母亲。当我即将被人类拉走时,突然从海洋中飘出一丝丝血腥,原来是虎鲸隐藏在此把我唯一幸存的伙伴给、、、、、、哎。当我来到人类的屠宰场,我愣住了,多少我的伙伴被老板的“慧手”给消灭。伴着一阵刀光剑影,我不再反抗,我知道,我已幸存不了,随着鲜血喷出后,我走了,我将最后一滴泪洒在了人间!
Ⅵ 座头鲸有什么特点
座头鲸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世界其他各海洋中,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一带。它一般在寒带和热带之间的一定海域中回游,并有固定的回游路线,例如在美国夏威夷群岛附近,每年从11月开始,都有大约400只汇集于温暖的水域里越冬,从翌年3月下旬开始离开向北迁徙,当再次接近陆地时,已经是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北太平洋了,其中有一些可以到达白令海峡,另一些则到达阿拉斯加东南分散的小岛附近海域。
不可想象的是,这种庞然大物竟然是以鳞虾这种体长还不到1厘米的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要食物的,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小型鱼类等。它的嘴张开时,其特殊的弹性韧带能够使下腭暂时脱落,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口的横径可达到4.5m,可以一口吞下大量的磷虾或较小的鱼类,但其食道的直径则显得大小,不能吞下较大的食物,这可能就是它只能吃小动物的原因之一。
由于越冬期间好几个月都不进食,为了维持那硕大无朋的身躯所需要的体能,在夏季里便要吃大量的食物,常常可以连续吃上18个小时。由于日照充足,北方冰川地带的海湾里浮游生物大量滋生,养育了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鳞虾,数量巨大,常常数百万只群集在一起,因此为座头鲸提供了极为丰盛的食物来源。
座头鲸进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冲刺式进食法,将下腭张得很大,侧着或仰着身子朝虾群冲过去,然后把嘴闭上,下腭下边的折皱张开,吞进大量的水和虾,最后将水排除出去,把虾吞食;第二种方法叫轰赶式进食法,将尾巴向前弹,把虾赶向张开的大嘴,这种方法也是只有当虾特别密集时才适用;第三种方法是从大约15m深处作螺旋形姿势向上游动,并吐出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使最后吐出的气泡与第一个吐出的气泡同时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种圆柱形或管形的气泡网,像一只巨大的海中蜘蛛编结成的蜘网一样,把猎物紧紧地包围起来,并逼向网的中心,它便在气泡圈内几乎直立地张开大嘴,吞下网集的猎物。这种捕食方法,同捕鱼者用两只渔船拉曳大型渔网,逐渐迫使鱼虾接近水面,然后一网打尽的情景一样。当猎物数量稀少时,座头鲸常常单独或仅有2~3只在一起觅食,而当猎物数量很多时,便形成8只左右的较大群体,有时不同群体之间还会互相争食。因此,有时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座头鲸的数量。
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在海面缓缓游动时,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身体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时又象是一个自由飘浮的小岛,人们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体。
游泳、嬉水的本领十分高超,有时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后突然破水而出,缓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鳍状肢到达水面时,身体便开始向后徐徐地弯曲,好像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它可以钻入水中快速潜水游动,仅用几秒钟就消失在波浪之下,进入了昏暗的深渊。露出水面呼吸时,从鼻孔里会喷出一股短粗而灼热的一种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气体,把周围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同时发出洪亮的类似蒸汽机发出的声音,被称之为“喷潮”或“雾柱”。有时它还兴奋得全身跃出水面,高度可达6m,落水时溅起的水花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动作从容不迫,优美动人。在它的皮肤上不仅常附着藤壶和茗荷等蔓足类动物,而且携带着许多诸如鲫鱼一类有吸盘的动物,加起来足有半吨重之多,然而这似乎丝毫也不影响它的行动和情绪。
座头鲸的配偶为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当雌兽带着幼仔时,往往另有1只雄兽紧跟其后,它的任务是对入侵的其他鲸或小船进行拦截,不过要是遇上凶恶而狡猾的虎鲸时,它就无能为力了。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雌兽用乳汁喂养幼仔,乳汁由乳头自动挤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发育很快,每天体重可以增长40~50千克,更令人叹服的是雌兽在哺乳期间为幼仔的成长提供一切营养,而它自己却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直到几个月以后才开始寻找食物。雌兽与幼仔之间也常常是温情脉脉的,幼仔用两鳍触摸着雌兽,有时好像是抓在雌兽的身上。座头鲸的寿命为60~70年。
座头鲸无法平静地生活,因为除了人类的猎杀外,世界性的观鲸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形成对座头鲸生活的新的威胁,游客们产生的喧闹声干扰了座头鲸的觅食活动,抛弃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废物被座头鲸误食后积聚在胃肠里,来自大型船只螺旋浆的拍击声更是使它无法平静下来。而有些捕鲸业发达国家拒绝实行禁止捕鲸法,更加使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Ⅶ 座头鲸是怎样生活的
在鲸类王国里,座头鲸可谓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海中灵物了。座头鲸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其边缘海域。我国台湾省海区及黄海北部都能见到座头鲸出没。座头鲸的背部不像其它鲸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所以又叫"弓背鲸"、"驼背鲸"。座头鲸的背鳍很短小,胸部鳍状肢窄薄而狭长。它们经常挥舞象鸟翼一样的胸鳍拍打击水,因此又有人叫它们"巨臂鲸"、"大翼鲸"。座头鲸在海面经常作出各种精彩表演。 座头鲸不但外貌奇异,而且智力出众。它们会使用气泡形成的柱网捕食,而且它们的叫声悦耳悠扬,善于变化创新。所以,人们把座头鲸叫做神秘歌手。生物学家称赞它是海洋中最杰出的"歌星"。 在一般情况下,雌性座头鲸养育仔鲸的时候,身边总是有一头成年雄性座头鲸担任护卫的任务。它的职责是保护座头鲸母子,对敢于靠近的其他鲸和小船猛烈反击。但是,如果遇上凶恶狡猾的虎鲸,护卫鲸就无能为力了。 夏威夷水域自古以来就是座头鲸的越冬地。从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在人类的大量捕杀下,座头鲸的数量剧减。直到1966年,在科学家们的呼吁下,国际捕鲸委员会才颁布了禁止捕猎座头鲸的法令。1970年,国际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联合会,把座头鲸列入世界濒危动物名单。我国已经把座头鲸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詹姆斯·米舍内撰写的《夏威夷》一书中,一位捕鲸者把 毛伊岛海域的座头鲸描述为“……体之硕大,连海洋都差点容不 下的”庞然大物。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叶以来,这一濒危的物种受到了禁捕的 保护。不过,米舍内书中的水手1829年所说的话,如今似乎仍不 失其真实:这种巨鲸,名列世界第五大,有时能长到体长超过45 英尺,体重40多吨,寿命长达30—40岁。
观看这种座头鲸在其自然栖息地的活动,是冬天或早春逗留 在夏威夷的最精彩的活动项目之一。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 5月 中旬,座头鲸离开阿拉斯加海域游到夏威夷州毛伊岛周围比较温 暖的水域,进行繁殖、生育、喂奶育崽。 成年座头鲸什么也不吃,要回到食物丰富的阿拉斯加沿海海 域才进食。座头鲸最喜爱的食物包括一种小鱼,如魳,而这种动 物在夏威夷的热带水域中是没有的。 所以成年鲸全靠其贮存的脂肪生存。而出生时重量为2000— 3000磅的仔鲸,全靠母鲸营养丰富的乳汁喂养。雌鲸在夏威夷过 冬,求偶交配,6月份涸游到北方海域,到冬天再返回夏威夷生儿 育女。 幼鲸通过观察鲸“群”中即家族中的成年鲸,掌握运动技巧, 如挥动胸鳍,跃人空中等。 幼鲸与母鲸,通常在一头雄鲸的“护卫”下,一前一后地游 泳,学习潜水,并间隔一定时间浮上水面呼吸空气,幼鲸将掌握 通过头顶上2个相连的鼻孔呼气。成年鲸喷出的气柱高达20英尺。 幼座头鲸将发现,用尾鳍击水可能是一种精力旺盛的有趣显 示,或是对闯入领地的入侵者的警告,或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方式。 幼鲸跟母鲸学游泳,但经常被成年雄鲸发出的有节奏的音响 所打断。许多博物学家认为这种音响是求爱抒情的“情歌”。
据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座头鲸用以交流的“歌声”中包含有人类语言要素。不过尽管研究者认为鲸在本质上尚未拥有自己的语言,但他们还是发现了座头鲸歌声与人类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
研究小组负责人玲木真田告诉记者,人类和鲸都是用抽象的声音单位进行交流的。这些声音单位通过不同等级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就好像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一个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一个句子是由分句组成的一样,以次类推,它们都位于不同的层面的。
他还补充说:“就座头鲸的歌声而言,一段歌是由一首首歌组成的;一首歌是由旋律组成的;一个旋律是由一个个短语组成的;一个短语则是一个个音符组成的。”将所有这些要素归纳起来看,就会发现座头鲸有某种类似自己语法的东西,这就好象句子中的词汇按语法的排列顺序一样。
玲木和他的同事约翰·布克、彼得·提阿克设计了一个电脑程序,通过该程序将鲸的歌声分成小段并转换成数学模型。而后,通过一种信息理论技术分析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其复杂性和结构进行数量化。
电脑分析和人工观察都发现鲸的歌不但有层次分别,还能够在每秒内传递大量信息。一般,人类每说出一个词就传达出1比特信息,甚至更多。但鲸是在水中进行交流的,而且通常都是长距离的,由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的四倍,因此水有助于“歌声”的传播。
马萨诸塞斯大学研究合作人詹妮弗·米克西斯·欧德斯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利用信息理论对鲸的歌声进行研究的人。她告诉记者:“我非常赞同这一新发现。我目前正在用信息理论对座头鲸的交流进行研究,而且我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她也认为水生动物的歌声和声音不能用现有的语言来分类,她和玲木都承认他们还无法了解鲸歌声的含义,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玲木说:“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一点东西。(座头鲸)歌手通常都是雄性,而这些歌很可能是求偶的表白。歌的种类则随着求偶季节而不断发展,并且一个族群的所有动物似乎都用的是同一首歌。也就是说座头鲸是在互相学习的。不过关于这一点的细节尚不清楚。而这些歌的意思也不清楚。”
士顿伍兹霍尔研究室的彼得·蒂亚克是一位北太平洋座头鲸的研究专家。自1980年以来,他带领他的研究小组跟踪鲸的迁徙路线。他们夏秋季节在阿拉斯加观察座头鲸游弋觅食,冬季则到夏威夷看它们生殖和抚养幼鲸。他们观察到群居的座头鲸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
座头鲸单独或两三头结伴迁徙,最后在繁殖和抚养幼鲸的地点会合。最多可有12头鲸,围绕核心母鲸和一头被称为“首席护卫”的成年雄鲸形成一个群体。首席护卫充当核心母鲸的保卫者,并咄咄逼人的对付任何企图接近的雄鲸。
双方的冲突蔚为壮观。占支配地位的雄鲸行为如出一辙:首先企图挡住对手的去路,如不奏效就将充满水和空气的巨大喉咙露出水面吓唬对方。然后,它潜入水中吐气,吹出成千上万的水泡遮挡对方的视线,让它迷失方向。如果这一切都不奏效,首席护卫就发动猛攻,用头和尾巴猛击对方。鲸类皮肤上附着钙质甲壳、坚硬的藤壶和其他甲壳类动物、使得击打分外猛烈。在极端的情况下,两头座头鲸甚至垂直跳出水面相互撞击。
不过,这种结构严密的群体不过是临时性的,因为首席护卫和核心母鲸的结合不会超过3天。占支配地位的雄鲸会在不同的群体和几条母鲸交尾。
结构严密的群体
鲸在繁殖地按照严格的规则过着群体生活。1.核心动物是一头母鲸,它由在4米距离之内游弋的幼鲸陪伴。距核心母鲸5米处是首席护卫构成群体的中心,它们的行动彼此协调。其它鲸类在距离中心5—15米的范围内活动。次要护卫是几头雄鲸、年轻鲸和无子女的母鲸。2. 一头想要夺取首席护卫位置的雄鲸企图冲撞、排斥前者。3.两头雄鲸相互争斗。胜利者获得首席护卫的位置。
鲸的歌声
歌声似乎在鲸类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鲸没有声带,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哑巴。直到1952年,美国海军在百慕大海域进行例行水下录音时发现,鲸会唱歌。美国学者谢韦尔须是发现鲸歌声的先驱。座头鲸发出的声音悠长而复杂,能传9千米远,频率为20—450赫兹。座头鲸的歌声由重复的旋律组成,每段旋律可持续10分钟,每首歌可持续数小时之久。唱出歌声可能是雄鲸的特权,最佳歌手最有可能获得首席护卫的位置。而成年的孤鲸则一直唱到归附某一群体为止。每一个地域的鲸都歌唱相同的乐段:夏威夷、澳大利亚和加勒比海的鲸都有各自相同的语言。
须鲸会发出4种声音:(1)典型低频率低吟,其频率通常在20—200赫兹,并持续0.4—36秒;(2)由喉部发出的呼噜声和敲击声,主要是40—200赫兹,持续0.05秒;(3)频率在1000赫兹以上的吱喳声、哭声、以及口哨声;(4)滴答声或脉搏声,最高频率为20—30赫兹。
表演杂技,嬉戏还是引诱异性?
美国生物学家贝尔特在缅因湾鲸的觅食地,跟踪年轻的座头鲸。结果发现,它们大部分时间醉心于水上杂技表演。1—3岁的年轻座头鲸的这种游戏行为在稍大以后,逐渐减退,到5岁时就完全停止了。成年鲸在求偶季节还会重新表演杂技动作,摆出种种眼花缭乱的姿势,当中确切含义目前尚未完全破译。
在完成最壮观的“水上跳跃”动作时,雄鲸将48吨重的身体几乎垂直地跃出水面。当尾巴还在水里时,它来个空中转体,最后背朝下平砸在水面上,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这是为了恐吓情敌呢,还是为了讨好母鲸?
在完成“鲤鱼打挺”动作时,鲸边游泳边用尾巴猛烈击打水面。这可能是生殖季节被情敌追逐的雄鲸表示不快的动作。
“鳍击”是鲸在游动或静止时最优雅的动作:鲸将一侧的胸鳍垂直举在波涛之上,然后,它舞动胸鳍优雅地连续击水,仿佛在挥鳍告别。
座头鲸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鲸类,但也是海洋中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体型肥大而臃肿,体长达1150~1900厘米,体重约为40~50吨。它的头相对较小,扁而平,吻宽,嘴大,嘴边有20~30个肿瘤状的突起,有趣的是每个突起的上面都长出一根毛,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却全都没有毛。鲸须短而宽,每侧都在200条以上。背鳍较低,短而小,背部不像其他鲸类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故得名“座头鲸”,也叫“弓背鲸”或者“驼背鲸”。胸鳍极为窄薄而狭长,约为550厘米左右,几乎达体长的三分之一,鳍肢上具有4趾,其后缘有波浪状的缺刻,呈鸟翼状,所以又被称为“长鳍鲸”、“巨臂鲸”、“大翼鲸”等。下颌至腹部有20条左右很宽的平行纵沟或棱纹,腹部具褶沟。通常身体的背面和胸鳍呈黑色,腹面呈白色,但也有的背面和胸鳍也呈白色。雌兽体后的下侧长有一条细长的裂口,终止在肛门附近,据说在繁殖的时候,雌兽就是用它包裹住雄兽的生殖器,来完成交配动作的。
座头鲸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世界其他各海洋中,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一带。它一般在寒带和热带之间的一定海域中回游,并有固定的回游路线,例如在美国夏威夷群岛附近,每年从11月开始,都有大约400只汇集于温暖的水域里越冬,从翌年3月下旬开始离开向北迁徙,当再次接近陆地时,已经是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北太平洋了,其中有一些可以到达白令海峡,另一些则到达阿拉斯加东南分散的小岛附近海域。
不可想象的是,这种庞然大物竟然是以鳞虾这种体长还不到1厘米的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要食物的,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小型鱼类等。它的嘴张开时,其特殊的弹性韧带能够使下腭暂时脱落,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口的横径可达到4.5米,可以一口吞下大量的磷虾或较小的鱼类,但其食道的直径则显得大小,不能吞下较大的食物,这可能就是它只能吃小动物的原因之一。由于越冬期间好几个月都不进食,为了维持那硕大无朋的身躯所需要的体能,在夏季里便要吃大量的食物,常常可以连续吃上18个小时。由于日照充足,北方冰川地带的海湾里浮游生物大量滋生,养育了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鳞虾,数量巨大,常常数百万只群集在一起,因此为座头鲸提供了极为丰盛的食物来源。
座头鲸进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冲刺式进食法,将下腭张得很大,侧着或仰着身子朝虾群冲过去,然后把嘴闭上,下腭下边的折皱张开,吞进大量的水和虾,最后将水排除出去,把虾吞食;第二种方法叫轰赶式进食法,将尾巴向前弹,把虾赶向张开的大嘴,这种方法也是只有当虾特别密集时才适用;第三种方法是从大约15米深处作螺旋形姿势向上游动,并吐出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使最后吐出的气泡与第一个吐出的气泡同时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种圆柱形或管形的气泡网,像一只巨大的海中蜘蛛编结成的蜘网一样,把猎物紧紧地包围起来,并逼向网的中心,它便在气泡圈内几乎直立地张开大嘴,吞下网集的猎物。这种捕食方法,同捕鱼者用两只渔船拉曳大型渔网,逐渐迫使鱼虾接近水面,然后一网打尽的情景一样。当猎物数量稀少时,座头鲸常常单独或仅有2~3只在一起觅食,而当猎物数量很多时,便形成8只左右的较大群体,有时不同群体之间还会互相争食。因此,有时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座头鲸的数量。
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在海面缓缓游动时,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身体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时又象是一个自由飘浮的小岛,人们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体。游泳、嬉水的本领十分高超,有时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后突然破水而出,缓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鳍状肢到达水面时,身体便开始向后徐徐地弯曲,好像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它可以钻入水中快速潜水游动,仅用几秒钟就消失在波浪之下,进入了昏暗的深渊。露出水面呼吸时,从鼻孔里会喷出一股短粗而灼热的一种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气体,把周围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同时发出洪亮的类似蒸汽机发出的声音,被称之为“喷潮”或“雾柱”。有时它还兴奋得全身跃出水面,高度可达6米,落水时溅起的水花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动作从容不迫,优美动人。在它的皮肤上不仅常附着藤壶和茗荷等蔓足类动物,而且携带着许多诸如鲫鱼一类有吸盘的动物,加起来足有半吨重之多,然而这似乎丝毫也不影响它的行动和情绪。
座头鲸的配偶为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当雌兽带着幼仔时,往往另有1只雄兽紧跟其后,它的任务是对入侵的其他鲸或小船进行拦截,不过要是遇上凶恶而狡猾的虎鲸时,它就无能为力了。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雌兽用乳汁喂养幼仔,乳汁由乳头自动挤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发育很快,每天体重可以增长40~50千克,更令人叹服的是雌兽在哺乳期间为幼仔的成长提供一切营养,而它自己却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直到几个月以后才开始寻找食物。雌兽与幼仔之间也常常是温情脉脉的,幼仔用两鳍触摸着雌兽,有时好像是抓在雌兽的身上。座头鲸的寿命为60~70年。
座头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座头鲸属。它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I,在我国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虽然如此,它也无法平静地生活,除了人类的猎杀外,世界性的观鲸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形成对座头鲸生活的新的威胁,游客们产生的喧闹声干扰了座头鲸的觅食活动,抛弃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废物被座头鲸误食后积聚在胃肠里,来自大型船只螺旋浆的拍击声更是使它无法平静下来。而有些捕鲸业发达国家拒绝实行禁止捕鲸法,更加使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Ⅷ 鲸的寿命有多长
白鲸的寿命一般为三十年到四十年,蓝鲸的寿命至少到八十年,虎鲸的寿命一般为二十到三十五年,须鲸的寿命一般为四十到五十年。
一、鲸能活多少年?
过去一般都认为它的寿命很长,能活几百年。理由是鲸体异常巨大,至少长到那么大就需要相
当长的年月。当然,一般说身体大的动物要比体小的动物寿命长。但也并非绝对,例如大象无论如何不会超过70岁,而蝙蝠却能活20年。按其身体大小推断,蝙蝠最长也只能活3年(这也是鼹鼠的最高寿命)。因动物的寿命主要不是由身体的大小而是由其物质代谢率高低决定的,身体越大的动物,物质代谢率一般要相对的降低。蝙蝠的代谢率虽像一般小型动物那么高,但它在冬眠、夏眠期间,代谢率却很低,所以寿命就延长了。鲸类虽然身体很大,但它终日在全力活动,甚至睡眠也不静止,就身体大小比例来说,比起其他大型动物来,它的物质代谢率格外高,所以寿命相对的并不算长。哺乳动物一般是生长到其寿命的1/8—1/6时性成熟,长须鲸性成熟的时间是生后8—10年,由此推算,它的寿命最高为90一100岁。实际上,从耳栓条纹上鉴定出的年龄与推算的数字基本上一致,长须鲸、蓝鲸约为100年,大须鲸是70年,当然各种鲸的寿命并不相同。齿鲸中抹香鲸的寿命最高达80岁,有些海豚的平均寿命为25岁,真海豚是15岁。了解鲸的年龄非常重要。只有鉴定出鲸的年龄,才能分析出它的年龄组成,即老年、青壮年及幼鲸等各占多少比例。只有掌握了这种年龄组成,才能计算出其群体数、繁殖力、死亡率及存活率等,才能搞清其资源数量。同时只有知道鲸的年龄,才能搞清它何时成熟。
二、鲸的介绍:
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中国海域就有30余种。鲸目的所有种类中除几种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栖息于海洋
。
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鲸目可以包含所有鲸类,还有特定科的鲸类。鲸目中还包括所有海豚。鲸目主要分为两个子目:须鲸(Mysticeti)和齿鲸(Odontoceti)。须鲸的种类较少,但体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种类体长也超过6米,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也属于须鲸。然而齿鲸类的体形差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30cm左右,最大的抹香鲸体长在20米以上。鲸并不属于鱼类。鲸属于哺乳动物类
Ⅸ 人们为什么要保护座头鲸
座头鲸因为现在数来量稀少源,已经渐渐成为重点保护动物。它们大部分栖息于太平洋一带,总数只剩下4000只左右。现如今在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已经正式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虽然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可是它依旧无法平静地生活,除了人类的猎杀外,世界性的观鲸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这类活动渐渐形成了对座头鲸生活的新的威胁,游客们产生的喧闹声干扰了座头鲸的觅食活动,抛弃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废物被座头鲸误食后积聚在胃肠里,来自大型船只螺旋桨的拍击声更是使它无法平静下来。而有些捕鲸业发达的国家拒绝禁止或限制捕鲸,更使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据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座头鲸用以交流的“歌声”中包含有人类语言要素。不过尽管研究者认为鲸在本质上尚未拥有自己的语言,但他们还是发现了座头鲸的歌声与人类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因此,座头鲸格外受到海洋生物学家、音乐家、摄影师的钟爱
座头鲸
Ⅹ 座头鲸的种群现状
中国:
大部分栖息于太平洋一带,总数只剩下4000只左右。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
1952年11月,福建省福清县搁浅1头。
1989年3月30日,福建连江县误捕1头。
广东汕头至海南岛一带,经常有座头鲸出没,尤以惠阳县大亚湾为主要渔场,20世纪50年代初期每天都可以发现数十头。1996年4月30日,1头座头鲸在大鹏澳沙滩搁浅。
海南岛文昌县的七洲、琼东县近海于1957~1959年均有搁浅,1975年仍有搁浅报道。
1959年3月20日,大连海洋岛渔场发现1头座头鲸,南海区以台湾省南部为主要渔场,广东省惠阳县大亚湾12月至翌年3月也曾有捕获。
1962年,山东石岛渔场获1头。
2006年1月31日,1头座头鲸在福建搁浅后死亡。
2009年3月18日,香港海域发现1头座头鲸。
全球:
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种群分别约10,400和6,000头。
种群呈现上升趋势,全球数量未知,但根据IWC科学委员会最新的数量评估,种群已经恢复至1940年的水平,虽然总体趋势在增长,部分种群仍处于受威胁的状态。 海滩搁浅
2010年10月,多达80头座头鲸在新西兰北部一处偏远海滩搁浅,其中至少40头不幸死亡。这已经是该地区近一个月来发生的第二宗座头鲸集体搁浅事件。同年8月曾有58头座头鲸在新西兰凯里凯利海滩搁浅,尽管当时有数百人协助它们脱困,但最终只有9头鲸鱼回到大海。2007年时,也有101头座头鲸在同一海滩上搁浅。据新西兰环保部门统计,自1840年以来,已有超过5000头鲸豚在该国海岸附近搁浅。这一现象通常发生在鲸类进出南极水域的时候,但专家们迄今仍未能查出它们搁浅的原因。
船只碰撞
每年12月至次年4月,1万多头鲸目动物聚集在美国夏威夷周围海域进行繁殖。而座头鲸在夏威夷海域正面临新的危险,这一结论是分析1975年至2011年轮船致座头鲸死亡的历史记录后得出的。在这36年间,共报道了68个船只碰撞鲸鱼的事件,其中包括撞击伤害一只座头鲸幼仔。
科学家尚未确定受到致命伤害或当场死亡的鲸鱼数量,因为有超过63%的座头鲸碰撞事件涉及到幼鲸和接近成年的座头鲸。科学家认为,这些幼鲸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和成年座头鲸相比,它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浮出水面呼吸。
令人担忧的是,碰撞鲸鱼的数量每年都在稳步上升。据《鲸类动物研究与管理杂志》报道,这并不是因为鲸鱼数量的增多,相反,事件的增多很显然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座头鲸在夏威夷海域发生碰撞的船只中,大部分是中小型船只(船身长度少于21.2米),科学家表示,发生碰撞船只的尺寸恰好是商业观鲸船的大小。美国联邦法规要求这些船只至少要离座头鲸100码。观鲸游客的船只除了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外,还要保持适当的速度:该团队发现,大多数碰撞发生时,船只以10~19节的航速行进—很明显,过快的速度导致船只和座头鲸发生碰撞。
商业捕杀
2007年日本开始了南太平洋捕鲸活动。令人惊讶的是,该次的捕杀名单上,竟然有濒危的座头鲸。早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就禁止商业捕鲸以保护濒临灭绝的鲸。但日本一直以科研为名继续大肆捕鲸,2007年以前的10年里,已经捕杀了1万多头鲸,2007年的捕杀计划更是高达1035头,数量是1997年的两倍多。尽管日本辩解说,鲸的数量已经反弹,不会有灭绝危险,但国际社会反对这种大规模捕杀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