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投诉的原因
Ⅰ 游客投诉的6大原因
投诉1,玩的感觉像“拉练”;
这次玩的时间太少了,几乎都耗在了路上。游客都累得吃不消了,根本没有心思欣赏风景,只盼着赶快回宾馆休息。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看庙。
投诉2,“换项”叫你找不着北;
跟团走,“换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尤其在旺季,导游更是奔着利益去。哪儿票价便宜,回扣更多,那儿就一定是旅行团必去的场所。
投诉3, 降低标准无处申冤;
合同上明明标的是住“三星”,到地方却告诉你是“准三星”……
投诉4, 行程主要是扎店;
每一位跟团旅游的消费者恐怕都遭遇过‘扎店’烦恼和被宰经历。一个购物点耽误时间过长,以致所有行程都被延后。
投诉5, 像商品一样被转卖;
在未告知游客和并未征得游客同意的情况下随意转团、并团的现象尤为突出,是旅游投诉的热点之一。
投诉6, 加班、加点、加节目;
‘万国旗’的歌舞表演是天下无双的,没一人响应。‘人妖表演,谁去?’这一回有了响应,响应的结果是不论男女老少一人交了1500泰株(约合人民币300元)。
Ⅱ 游客投诉了怎么和领导说明
游客投诉的话,他一定要投诉的理由,你可以针对他投诉的理由哪个领导进行解释。
Ⅲ 游客投诉的心理原因
(一)求尊重心理
求尊重是人之常情。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受到导游、同行游客的尊重、认同,尤其是身份地位较高的旅游者。而作为旅游从业者和导游如果处理不好这一类的心理关系,可能会让旅游者看来是不尊重他的行为,有时候甚至是一种侮辱。所以在这种心理的压迫下,往往消费者会买下错误的旅游纪念品,导致自己不满从而投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购物行业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商品品种日益丰富,生产企业数量逐年递增,购物场所也越来越多样化。旅游者多数具备较强的经济独立能力,其社会地位偏高,所以遇到不被尊重之事反映相对也较为强烈,因此可能会导致投诉等情况出现。
(二)求补偿心理
求补偿心理的出现必定是旅游者觉得自己在旅游购物过程中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想通过投诉的方式来补偿自己。这种情况在旅游购物过程中尤为常见,部分导游在利益的驱使下,售卖品相低,质量差的纪念品给顾客,并对旅游者的心理尊严施压,使旅游者为证明其尊严与实力的同时,自己获得高额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旅游消费者往往要动用投诉手段解决自己的不满。
(三)宣泄心理
宣泄心理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投诉心理,是指客人因不满产品或者是导购人员的服务时,故意投诉来发泄怒气,以寻求心理安慰并期望得到补偿,这是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安抚和疏导,便可以在投诉的源头进行补救,及时排除消费者的宣泄心理,从而解决投诉问题。
以上剖析的是正常的游客投诉心理,然而面对投诉还要理智分析,把“不正当投诉心理”拒之门外,从而做到高效处理,给游客良好的售后体验
1.不当竞争型
这种投诉一般发生在同行业的竞争中,有公司会乔装成普通顾客来投诉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并且会匿名举报,这种通过抹黑他人提高自己的行径,旅游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提倡消费者向企业公司而非第三方投诉。
2.过度维权型
过度维权是指顾客为了自身利益,在产品或服务存在问题时,向旅行社提出索要高价不合理的赔偿,如一个团队因航班延误调整,客人要求全额退款补偿其损失,这在旅游市场中并不少见。
Ⅳ 游客出现人身安全问题投诉,旅游行政部门怎么处理
如因旅游经营者的责任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按照《旅内游投诉处理办法》,投诉容人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递交投诉书,依据相关程序是旅游投诉处理机构5个工作日内做出受理意见,如果受理后,向投诉人送达《旅游投诉受理通知书》,接受投诉后5个工作内,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将《旅游投诉受理通知书》和投诉书副本给被投诉人,被投诉人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答复,提出答辩事实、理由和证据。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双方提成的事实、理由及证据进行收集。如果双方能自行和解的,将和解结果告知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不能和解的,经双方同意进行调解。若达成调解协议,签订《旅游投诉调解书》,根据调解协议履行调解约定,不能达成调解协议或终止调解的,签订《旅游投诉终止调解书》,双方可再向当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注意:旅游投诉限期是合同结束之日90天内。投诉处理时间60日内。
Ⅳ 游客投诉时有什么心理需求处理投诉的程序和要点应是什么
游客投诉时的心理需求有:
要求尊重
要求发泄
要求补偿
要求保护
旅游景区投诉是指游客因为对景区的产品质量问题,服务态度等 各方面的原因,向景区或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反应情况,检举问题,并 要求得到相应的补偿的一种手段。投诉处理需要了解游客投诉原因、 投诉心理,熟悉受理投诉的步骤,这样才能妥善处理好投诉事件。
(一)仔细了解游客投诉的原因 景区服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要充分了解游客投诉景区的 原因,便于在旅游景区服务时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重视会令游 客不满的部门和环节,尽量减少游客的投诉,努力做好防患于未然。 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投诉原因主要包括:对旅游景区人员服务的投诉 (服务态度差、服务技能有待提高等)、对景区服务产品的投诉(价格、 质量、服务等)、对景区硬件及环境的投诉等。
(二)认真分析游客的投诉心理 了解和认识游客的投诉心里有助于正确处理旅游的投诉。游客投 诉的心里主要包括:求尊重的心理、求平稳的心理、求补偿的心理。
(三)执行受理投诉的步骤 受理投诉是解决问题,促进景区发展的外在动力,是景区改进发 展的方向。旅游景区要正确把握处理投诉的原则,要真心诚意的解决 问题,不可与游客争辩,同时应切实保护旅游景区的利益不受损害。
1、倾听游客诉说,保持沉默,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保持眼神 交流,让游客感受到你的倾听。
2、表达歉意需发自内心,体现出诚意,同时还要对游客的遭遇 表示同情与安慰。
3、真诚地与游客交流,理解游客,同时了解游客需要解决的问 题。适当时提出问题,获取客人的需求信息,用自己的话重复、确认 游客所遇到的问题,并适时作好记录。
4、明确游客的问题之后,需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客观对待问 题,通过补偿性服务来弥补游客所遭受的损失。补偿性服务通常包括: 打折、送赠品(包括礼物、商品或服务)、个人交往等。 5、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通过双方协商、认可确认之后形成最终 的方案。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时候,既要维护游客合法、合理的 权益,又要维护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
6、通过后续跟踪服务,进一步向游客了解旅游景区的解决方案 是否有用、是否还有其他问题,如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可继续寻求 更好的解决方案。后续跟踪服务的方法通常包括:电话、电子邮件、 信函等。 (四)善后处理事宜 受理投诉的人员应记录投诉处理的全部过程,将投诉事件整理成 报告并存档,同时对投诉进行统计,分析投诉的原因,总结投诉解决 的方法,特别对典型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不 断改进服务水平。 游景区服务人员要明白客人投诉不是绝对的麻烦事,首先客人投 诉是对你的信任,相信你能把事情解决好,其次客人的投诉是景区工 作人员的鞭策,是改进服务质量的利器,此外,妥善地处理投诉能使 投诉变为好事情,提升顾客的重视度。
Ⅵ 处理游客投诉的基本方法
投诉处理需要了解游客投诉原因、投诉心理,熟悉受理投诉的步骤,这样才能妥善处理好投诉事件。
(一)仔细了解游客投诉的原因 景区服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要充分了解游客投诉景区的原因,便于在旅游景区服务时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重视会令游客不满的部门和环节,尽量减少游客的投诉,努力做好防患于未然。
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投诉原因主要包括:对旅游景区人员服务的投诉(服务态度差、服务技能有待提高等)、对景区服务产品的投诉(价格、质量、服务等)、对景区硬件及环境的投诉等。
(二)认真分析游客的投诉心理 了解和认识游客的投诉心里有助于正确处理旅游的投诉。
游客投诉的心里主要包括:求尊重的心理、求平稳的心理、求补偿的心理。
(三)执行受理投诉的步骤 受理投诉是解决问题,促进景区发展的外在动力,是景区改进发展的方向。
旅游景区要正确把握处理投诉的原则,要真心诚意的解决问题,不可与游客争辩,同时应切实保护旅游景区的利益不受损害。
1、倾听游客诉说,保持沉默,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保持眼神交流,让游客感受到你的倾听。
2、表达歉意需发自内心,体现出诚意,同时还要对游客的遭遇表示同情与安慰。
3、真诚地与游客交流,理解游客,同时了解游客需要解决的问题。
适当时提出问题,获取客人的需求信息,用自己的话重复、确认游客所遇到的问题,并适时作好记录。
4、明确游客的问题之后,需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客观对待问题,通过补偿性服务来弥补游客所遭受的损失。
补偿性服务通常包括:打折、送赠品(包括礼物、商品或服务)、个人交往等。
5、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通过双方协商、认可确认之后形成最终的方案。
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时候,既要维护游客合法、合理的权益,又要维护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
6、通过后续跟踪服务,进一步向游客了解旅游景区的解决方案是否有用、是否还有其他问题,如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可继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后续跟踪服务的方法通常包括: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
(四)善后处理事宜 受理投诉的人员应记录投诉处理的全部过程,将投诉事件整理成报告并存档,同时对投诉进行统计,分析投诉的原因,总结投诉解决的方法,特别对典型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Ⅶ 领导为什么说游客投诉的对
对的,因为他没有满足游客的需求,作为导游是不能不了解当地风俗的,而且老年游客的休息要求也是合理的,他也没有满足!可见他刻板还没有准备充分,这样的导游不合格!
Ⅷ 简述处理游客投诉的要领
尽量采用个别接触的方式
一旦游客向导游员提出投诉, 其复杂的心情和不满的态度是可以想象的。问题在于这种不满情绪可能引起其他游客的注意和同感。 因此, 把游客中的不满情绪降低到最小限度和范围是导游员必须重视的问题。此时导游员要采取积极认真的态度, 最好把游客请到远离旅游团队的地方, 比如, 在导游员单独住的房间里, 或把游客请到另一边等, 切忌在游客中间议论交谈, 也不要在乱哄哄的环境中交谈。 即使是集体投诉, 也希望游客选派少数代表前来进行谈判, 要知道游客人数越多, 越谈不好, 达不成解决问题的协议, 同时, 要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和造成不良后果。 头脑冷静 认真倾听
一般地说, 游客面对导游员进行投诉时, 其情绪较为激动, 声调较为响亮, 其中也难免带有一些侮辱性的语言。 游客的观点可能是合情不合理, 也有合理不合情的现象。 此刻,导游员最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认真倾听和理解其投诉的内容和实质, 必要时作一些记录, 使游客觉得导游员在认真听他的陈述, 态度是端正的。其次, 导游员要善于引导游客把投诉内容讲得尽量详细和具体些, 以便导游员把情况掌握得更全面更准确些。 另外, 所谓的头脑冷静是指导游员既要耐心, 又要不带任何框架, 因为带有框架的头脑, 容易产生
偏向, 这是极为有害的。如果导游员估计正确的, 也许处理投诉有把握; 如果估计错误呢, 那又该如何向游客解释呢?
假如因游客情绪激动而无法交谈下去的话, 那导游员也必须有礼貌地向游客提出建议另找时间再谈, 这样使紧张的气氛变得有所缓和, 同时也好让游客慢慢地稳定情绪。
不管游客的投诉正确与否, 导游员都得持认真的态度, 那种无所谓以及与游客争吵的态度都是不对的。 努力找出投诉的核心问题
游客提出投诉都有其目的与要求的, 但最终是属什么性质的问题, 主要核心又是什么? 这些, 导游员必须要花力气去搞懂弄通的, 不然, 自己还没搞清楚投诉的问题和实质, 那么下一步的处理建议和意见又该从何而来呢? 处理投诉的关键是在于搞清问题的实质, 主要矛盾抓住了, 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 游客提出投诉住宿问题, 那么宾馆到底是什么问题, 是宾馆不达标? 还是房间脏、乱、差? 是服务员的态度不好? 还是菜肴不佳等, 搞清了这些问题, 解决的方法就自然出现了。 是宾馆不达标, 请有关部门出示有关材料证明宾馆等级; 是房间不够卫生, 请宾馆领导速派人清理打扫; 是服务员态度不好, 赶紧换人; 菜肴不佳, 及时调整。 当然, 导游员有权促使宾馆领导作出姿态, 除向游客赔礼道歉外, 适当补偿游客的一些实际损失。
此外,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细些, 导游员可将所记录的投诉内容与游客核对一次, 特别要把投诉的核心和要求讲清楚, 以免造成较大的距离。
分析游客投诉的性质
导游员对游客投诉的性质一定要搞清楚, 这为“谁接待、谁负责”打下处理投诉的基础。在分析游客投诉的性质时, 一是分析投诉的事实是否确实, 二是分析其核心问题性质的轻重程度, 三是分析解决投诉的初步方案, 四是选择最佳解决办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导游员千万不要轻易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表态, 即使是旅行社的责任, 也得向旅行社汇报, 得到旅行社 同意后方可宣布。 此时, 导游员的基本态度是十分关键的, 他既是游客、 旅行社和各旅游接待部门三者之间的协调者 , 又是这三者利益的维护者, 更是确保旅游顺利进行的保证者。因此, “实事求是 , 妥善解决”的指导思想显得尤其重要。这时, 导游员可以这么说:“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好好想想。”(此举目的是为了缓和紧张气氛, 争取时间做好调查研究。)\让我了解一些情况。 “此举是为了与被技诉单位取得联系, 达成共识。)”让我和有关部门联系一下。 \此举是为了避开游客单独和有 关部门联系 , 因为商量经过不宜给游客知道。) 总之, 导游员要注意方法方式, 确实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步骤地处理投诉问题。 当然, 作为投诉的游客从内心讲希望尽快解决问题, 同时也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答案, 这自然要和导游员暂不表态的做法产生
矛盾, 为了使这种矛盾降到最低限度, 答应给游客答复的时间要有一个期限, 说话要算数, 千万不可失去信用, 即使一时还解决不了问题, 也要及时通知游客。 向游客转达答复的方法给游客答复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经过协商而产生的成熟的结论。作为导游员首先要考虑该答复游客是否接受? 要充分做好两手准备, 这是因为游客投诉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或者是游客提出过高过多不合理的要求等。比如, 有些游客抓住宾馆服务不规范以及出现某些缺陷时, 就投诉宾馆有“欺诈”行为, 硬要宾馆补偿经济损失。作为宾馆在努力改进工作的同时, 自然会给游客一个说明该宾馆属什么星级的答复。
又比如, 游客的投诉并不是每一项都跟导游员有关系, 但游客往往每一项投诉都要向导游员提出, 并同时希望和要求导游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由此可见, 解决投诉问题要看 \答复 \和游客的要求距离相差有多少?是差一步、二步, 还是距离相差甚远, 比如游客提出要赔偿 800 元, 而旅游接待部门只同意少量的额度, 有的甚至不同意赔偿等, 这就需要导游员来协调和缩短这种差距。 向游客转达答复的方法有几种, 一是由自己直接向游客表达。这种方法必须是在答复单位同意游客要求的前提下方可宣布。 如果双方有一定差距, 就事先要做些解释工作, 并且争取游客的理解与支持, 然后再转达答复内容。 二是请答复单位出面协调解决, 比如像刚才所说那样, 双方距离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三是由导游员参加的双方协商交谈会。 必须说明的是: 此时双方才是主角, 导游员应该持促使谈判成功的调解和中间立场, 不应有意无意偏袒任何一方, 更不应随意定论。劝告双方都做出合理的让步才是棋高一招的上策。
其次, 导游员不可将答复内容轻易由第三者或其他没关系的游客转达, 以免误传信息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