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园教案
1. 试以《游园》《惊梦》为例,分析《牡丹亭》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1思想。
牡丹亭》的主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变得更加顽固和腐朽。他们竭力鼓吹程朱理学,高唱“女德”,表彰贞节。《明史·列女传》所收节妇烈女的数目,比《后汉书》以下任何一代正史多出许多倍。
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谕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2.艺术。
一是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变。
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就把大家闺秀的内心世界精细地展示了出来。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2. 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歌词
牡丹亭来之游园
【皂罗袍】
原来自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拓展资料:
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
【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花园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人生欲望。杜丽娘看到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赞叹中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既是赞叹花园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诘不肯走进自己生命欣赏自己美丽的人,具有着双重的意味。杜丽娘抒发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诗词中这种主题非常多,“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感叹形成了女子“伤春”的传统。
3. 牡丹亭游园本折戏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此时,杜丽娘还在妆楼上。她的妆台紧靠着窗子,窗外是小庭院。在这春日之晨,明媚的阳光洒满院落,徐徐的春风吹得蛛丝来回飘荡,是那样的恬静。丽娘此时的心儿也像那摇荡的晴丝一样在随风飘荡,似乎已飞到了那早已向往的花园。作者融情入景,恰当映衬了丽娘此时此地的心情。接着四句,写丽娘梳妆打扮时的神态。她沉思片刻,也许意识到该走了吧,于是走到妆台前细细地整理着头上的花钿,没在意眼波一转,镜子里现出个如花似玉的美女,顿时羞得她低头掩面,镜子里彩云似的发卷也随着偏歪了。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让镜子来偷看丽娘的面容,从而从侧面进一步衬托了丽娘的美丽,把一个含情脉脉的美貌少女顾影自怜的娇羞之态,活灵活现地托了出来。她欣赏自己的美貌,又怕被人欣赏,她渴望游赏春天的美景,又怕封建礼教伤人。“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一句唱词,细腻地表现了她此时的心理。然而春光是那样的明媚,花园的美景是那样地吸引人,她终于轻移莲步,步出香闺,迈动了游园赏春的步子,也迈出了追求自由幸福理想的第一步。
4. 求皂罗袍 牡丹亭游园的内容
《牡丹亭》 原本中没有游园一折,现在戏曲中的游园惊梦都出自原本的惊梦。
第十出 惊梦
【绕地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吩咐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山坡羊】(旦)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蝉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睡介)(梦生介)(生持柳枝上)“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晴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小生顺路儿跟著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回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惊起相见介)(生)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旦作斜视不语介)(生)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旦作惊喜欲言又止介)(背云)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生笑介)小姐,咱爱杀你哩!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作羞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生强抱旦下)(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检点春工又一年。蘸客伤心红雨下,勾人悬梦彩云边。”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咱花神专掌惜玉怜香,竟来保护他,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
【鲍老催】(末)单则是混阳蒸变,看他似虫儿般蠢动把风情搧。一般儿娇凝翠绽魂儿颤。这是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呀,淫邪展污了花台殿。咱待拈片落花儿惊醒她。(向鬼门丢花介)她梦酣春透了怎留连,拈花闪碎的红如片。
秀才,才到的半梦儿,梦毕之时,好送杜小姐仍归香阁。吾神去也。(下)
【山桃红】(生、旦携手上)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小姐可好?(旦低头介)(生)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呵,见了你紧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旦)秀才,你可去呵?(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将息。(送旦依前作睡介)(轻拍旦介)姐姐,俺去了。(作回顾介)姐姐,你好十分将息,我再来瞧你那。“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下)(旦作惊醒,低叫介)秀才,秀才,你去了也?(又作痴睡介)(老旦上)“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他裙钗上,花鸟绣双双。”孩儿,孩儿,你为甚瞌睡在此?(旦作醒,叫秀才介)咳也。(老旦)孩儿,怎的来?(旦作惊起介)奶奶到此!(老旦)我儿,何不做些针指,或观玩书史,舒展情怀?因何昼寝于此?(旦)儿适花园中闲玩,忽值春喧恼人,故此回房。无可消遣,不觉困倦少息。有失迎接,望母亲恕儿之罪。(老旦)这后花园中冷静,少去闲行。(旦)领母亲严命。(老旦)孩儿,学堂看书去。(旦)先生不在,且自消停。(老旦叹介)女孩家长成,自有许多情态,且自由他。正是:“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下)(旦长叹介)(看老旦下介)哎也天那,今日杜丽娘有些侥幸也。偶到后花园中,百花开遍,观景伤情。没兴而回,昼眠香阁。忽见一生,年可弱冠,丰姿俊妍。于园中折得柳丝一枝,笑对奴家说:“姐姐既淹通书史,何不将柳枝题赏一篇?”那时待要应他一声,心中自忖,素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轻与交言。正如此想间,只见那生向前说了几句伤心话儿,将奴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欢毕之时,又送我睡眠,几声“将息”。正待自送那生出门,忽值母亲来到,唤醒将来。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梦。忙身参礼母亲,又被母亲絮了许多闲话。奴家口虽无言答应,心内思想梦中之事,何曾放怀。行坐不宁,自觉如有所失,娘呵,你教我学堂看书去,知他看那一种书消闷也。(作掩泪介)
【绵搭絮】(旦)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冷汗黏煎,闪的俺心悠步亸,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贴上)“晚妆销粉印,春润费香篝。”小姐,熏了被窝睡罢。
【尾声】(旦)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 说
闲梅遮柳不胜芳。罗 隐
可知刘阮逢人处?许 浑
回首东风一断肠。韦 庄
http://www.kunqu.net/Article.htm
5. 牡丹亭 游园改写
白转了
6. 简要分析游园在牡丹亭中的作用和艺术特点
“游园”在《牡丹亭》惊梦中的意义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
《牡丹亭》的爱情故事是十分独特的,由情而梦,由梦而死,死而复生,终成眷属.这是它奇幻情节逐尝演进的主脉.《惊梦》就是这一奇幻情节主脉的第一环,在这里,作者的生花妙笔写出了杜丽娘青春觉醒,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牡丹亭上三生路”上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杜丽娘的爱情起步,何以呈现这种特异的形式?
就是因情而梦,梦中把爱情追求化为了行动.汤显祖在《惊梦》前若干出戏里面,如三、五、七、九出里面,从人物的家庭、教养、环境等方面,为读者观众提供了可信的答案.杜丽娘生活在理学泛滥,窒息人性的时代,她父亲杜宝是个恪守礼教的正统官僚,他按照封建社会贵族女子的规范,为女儿精心构筑“拘束身心”的精神囚笼,把丽娘禁锢在与社会,与大自然隔绝的“小庭深院”之中,她在官衙住了三年,竟连后花园也未曾到过;刺绣累了,在闺房中小憇片刻,居然也被看作是非礼并招致训斥.这样的环境,杜绝了她与青年异性发生爱情的一切机缘,使其任何合理的人生愿望都只能化为徒然的渴求.不过,在这种独特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身为大家闺秀的杜丽娘,并没有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走上一条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也使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封建传统观念的毒害.恰恰相反,曾经是安于社会和家庭替她铺设的生活道路,“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坐黄堂百岁春光,进美酒一家天䘵.”这是杜丽娘初次出场时的一段唱,这唱词所传达的显然是随顺、柔和的心灵的节律.杜丽娘不但接受了“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的庭训,她表示“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事实上她早已把男女四书都读过了.“那贤达女都是些古镜模”的观念也深深地积淀在她的脑海里.“名为国香,实守家生,嫩脸娇羞,志诚端重.”贴身丫环春香为杜丽娘所下的这几句评语是相当准确的.但是,阴冷的世界,终究无法冻结青春少女的生命欲望,违背人性的虚伪教育,有时则收到了相反的效果——为诗章讲动情肠.正是《诗经·关睢》这首所谓讲“后妃之德”的诗篇,第一次拨动少女爱情的心弦.“关着的睢鸠,尚然有洲诸之兴,可人而不如鸟乎?”为了排遣愁闷,她在春香的鼓动下,不顾家训塾规走出深闺,来到春光明媚的后花园,于是生出了游园惊梦这一幕.
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游园》由六支曲子组成.前三支曲子主要写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后三支曲子主要写丽娘游园中的所见所感.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曲子写杜丽娘对深闺内院寂寞生活的厌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向往的心态.一梦醒来,莺鸟鸣唱,春光是那样撩人,而丽娘却被禁锢在狭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无聊赖听凭沉香燃尽,针线活也没心思去做.为什么今年我对春天的关心和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
“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啭”,啼的意思.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年光”,春光.“乱煞”,撩乱.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炷尽沉烟”,是说沉香已燃尽熄灭了.“炷”,作动词用,是一种很明贵的香料.这句说,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恁”,怎么,为什么.“似”,比拟之词,超过的意思.这句意是,为什么今年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对春天的关心、向往同去年不一样.“炷尽”两句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这种情怀在宾白中也时有透露,“望断”“凭栏”等都是.
【绕地游】曲意是: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在小小、深深的庭院中站立,觉得遍地是撩乱人心的春光.那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未做完的针线活抛在一边.你为什么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呢?
7. 牡丹亭游园本折戏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步步娇]是杜丽娘欲去游园、将出闺门时唱的一支曲子。被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桎梏长期禁锢在“小庭深院”的杜丽娘,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怨恨,她渴望冲破礼教的藩篱,走出这牢笼似的闺房,去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明媚的春光、缭乱的春景,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她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思,她决心瞒着父母,走出深闺,到花园里去游园赏春。这时的杜丽娘,心情是很不平静的。她一方面为将到花园里去游春而感到喜悦,另一方面又怕父母知道了而受责备,她的心情是矛盾的。然而春天的美景是那样吸引人,终于使她下决心步出香闺,向花园走去。在这支曲子里,作者以极其细腻的手法,把丽娘此时所处的具体环境、气氛和她的心理状态作了恰如其分的、栩栩如生的描绘。
8. 分析《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的心里活动
思念所爱的人
9. 牡丹亭游园原文~~
【绕地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作者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
(9)牡丹亭游园教案扩展阅读:
《游园惊梦》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
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10. 牡丹亭游园的艺术特色
神奇,玄幻,文字华丽,感情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