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游客数量
① 都江堰的游客主要来源于哪里.不同的客源来都江堰的旅游目的是什么.来都江堰的游客主要流向哪些景点
我是湖南的,上次和男朋友去青城山,玩了后去了都江堰,真心认为是慕名而去,但是去了以后真心失望。去年去的时候是冬天,没有什么水流。但是也算是对李冰父子在战国时的智慧有了个膜拜。我个人认为大多数都是因为李冰父子水利工程在世界享有的名誉而去的,也不排除很多旅行团赚钱虚张声势。基本上都是外省对四川不了解的多。但是我觉得青城山值得一去~
② 旅行团用14辆车分3次把游客送往都江堰,平均每辆车每次送12名游客,一共有多少游客,用两种方法解
3X14X12=504
14X12X3=504
③ 都江堰市人口总数是多少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别是多少
都江堰市户籍户数24.74万户,户籍人口62.22万人。城市人口43.85万人,农村人口18.37万人口。都江堰市专位于四川省属中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上游和中游结合部的岷江出山口。东南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8公里。介于北纬30°44′—31°22′,东经103°25′—103°47′之间。
都江堰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都江堰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气温在10℃—22℃之间,平均气温15.2℃,年均无霜期269天,以候均温划分四季,春、夏、秋季各为85天、93天、77天。
④ 都江堰跟修三峡的差距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投资1664亿元,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通讯、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北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这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 鄂西8个市州(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 从全国来看,鄂西旅游业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大大低于同类景区: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0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需要破解五大瓶颈因素: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严重。鄂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体系不健全,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 景区公路等级低。鄂西地区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不少景区景点之间是“断头路”“回头路”,路况较差。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之间距离不足400公里,由于道路等级较低,通达时间达8小时以上,导致景区分立、市场分割,三地旅游资源难以集成规模效应。据对神农架、武当山两地游客行程调查统计,80%游客因交通不够快捷,游完一个景区就原路返回。 连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畅。如宜昌、恩施与重庆、张家界和湘西等地区之间缺少快速通道对接,邻省国际级风景区的客源因交通障碍难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区虽有机场,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不仅无直飞国际航班,飞国内各省会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班也少,区域外游客进出难仍比较严重,一些高端游客望而却步。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鄂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一直以来各地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许多景区的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众多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可进入性很差。
三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鄂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规模不大,吸引游客较少,而且游客的消费度低。去年鄂西80%的游客是“一日游”,游客平均消费500元,消费额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0%。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旅游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各地仍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旅游,旅游业与
⑤ 都江堰市05——11年国外游客人数及国际旅游收入 (青城山-都江堰接待国外游客人数)
你身边从来不缺饥渴的
⑥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对游客的吸引力功能
都江堰,是中国及世界最古老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优久的历史文化,巧妙的设计,古代先人的聪明才智,对后代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⑦ 都江堰的游客主要来源于哪里
内地市场
⑧ 都江堰景区的出入口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名字,从哪个入口进,哪个出口出来比较好
进出口有七处:
1、离堆公园大门:这是进出游客人数最多的入口。一般外地游客,尤其是旅游团队,不到玉垒山的,都从这里进出。
2、玉垒山公园大门;在古城的幸福路的尽头,进去就是城隍庙,往上500米登上玉垒山顶,可以俯瞰都江堰城区和紫坪铺水库,可以登上玉垒阁,还可以坐大电梯到二王庙。
3、二王庙后门:从城区坐公交车在这里下车,进去就是二王庙。
4、秦堰楼后门:离二王庙后门200米处,进去就是秦堰楼的二楼,可以直上楼顶俯瞰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饱览岷江和西部群山风光。
5、景区北大门:从鱼嘴过安澜索桥,再左转往北200米处。
6、鲤鱼沱入口:是景区的工作车辆、观光车进出的通道,紧靠外江。由此进出的游客不多。
7、外江大闸入口:从鱼嘴过外江大闸,有相距不远的两道门,可通车辆。一般没有游客进出。都江堰景区的全部入口就是这7处,都是有人把守,必须购票才能进入。从任何一道门进去,都可以走到其他的门。
⑨ 都江堰的经济
都江堰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3亿元,到2009年GDP达116.6亿多元。
2012年,都江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18亿元,比2011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9亿元,比2011年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17亿元,比2011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02亿元,比2011年增长12.6%。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6:36.6:52.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47.6%和48.8%。都江堰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86亿元,比2011年增长16%,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9%。 2012年,都江堰工业完成增加值48.51亿元,比2011年增长17.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1%,拉动GDP增长4.2%。都江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完成增加值38.38亿元,比2011年增长19.3%。
2012年,都江堰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6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66亿元,比2011年增长17.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6.4%,拉动GDP增长2.2%。 2012年,都江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2亿元,比2011年增长12.3%,总量和增幅均位居三圈层第一位。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3.94亿元,比2011年增长18%;零售业实现59.51亿元,比2011年增长9.9%;住宿业实现2.08亿元,比2011年增长15.9%;餐饮业实现15.09亿元,比2011年增长20.4%。
2012年,都江堰接待游客1731.4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61亿元,比2011年增长21.8%,其中门票收入2.7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