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爬树坠亡
㈠ 老人景区爬树摘杨梅坠亡家属为何索赔60万
广州一名六旬老人来在景自区游玩时上树摘杨梅,树枝断裂致其不慎摔落身亡,景区是否应该担责?花都区法院日前对这起纠纷作出一审判决,认为吴某作为成年人,未经被告同意私自上树采摘杨梅,其应当预料到危险性,本身应当对自身损害承担主要责任。
对于被告某景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在本案中,被告作为杨梅树的所有人及景区的管理者,应当意识到这种行为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但其没有对这一行为的危险性作出一定的警示告知,存在一定的过错。花都法院酌情认定被告承担5%的责任,某山村村委会向吴某的亲属赔偿45096.17元。
回头村委会还是把树砍了吧,省的惹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
㈡ 劝别人不要在爬树了怎么写看图说话
一天,小亮看见小明在树上掏鸟窝,就赶紧把他叫下来:“你把小鸟吓跑了,鸟妈妈版回来看不见宝宝,会权很着急的!”小亮爬到了树上,小明心想:小亮不让我上树,他却上树了,他要干什么呢?只见小亮把他的帽子放在树杈上当鸟窝,小鸟正好飞来,停在了新鸟窝上。“哦,原来你要给鸟儿建一个新家啊,你真聪明!”小明对小亮说。
㈢ 大熊猫体重那么重却总是喜欢往高处攀爬,这是什么原因
我们对大熊猫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胖的动物,如果单看体型的话会觉得它非常的笨重。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所有的熊猫都非常的灵活,尤其是爬树的时候,更是体现了这一特性。不禁让人感慨真是个灵活的胖子。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他们依然能够健步如飞的爬到树上。毕竟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性,一般都是针对外界环境有所变化。但是生活在动物园里大熊猫攀爬树木的能力相对弱一些,能力也是需要经常练习的。
㈣ 羊爬树是干嘛的
你说的羊爬树,应该是那些很矮且很粗大的树吧。羊是食草(包括树叶等)动物,如果地上的草枯了或是没有草,那么就必须食树叶,站地上够不着,就必须爬树了。
㈤ 动物冷知识:老虎真的不会爬树吗
在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一场猫科内斗正在发生,一头雄狮与一头花豹对峙着,只是应该不会发生直接冲突,毕竟雄狮在树下,花豹在树上,隔着一棵大树,最多只能相互警告下,但猫科矛盾真的那么容易解决?
狮子很少爬树,但并不代表不会爬树,雄狮一个跳跃就顺利爬树成功,只是雄狮与这头花豹什么仇什么怨,非得要雄狮上树教训花豹,在动物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食物!
原来这头雄狮早就对花豹挂在树上的羚羊猎物虎视眈眈了,看着雄狮叼在嘴里的食物,花豹那个后悔呀!挂在树上的猎物,竟然被雄狮抢走了,花豹无奈只能下次再挂高些挂远些!
看着猎物被抢,花豹泄气躺在树干上,了无生气的样子,花豹这下的心情肯定是:打不赢雄狮,能怎么办,能拿雄狮怎样,表示很无奈很无力!不是说大型猫科老虎狮子不会爬树么?怎么雄狮就那么容易上树抢走了俺的存粮呢?
连游客都惊叹雄狮爬树能力,花豹怎么不知呢?花豹本身也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老虎与狮子也属于猫科,即使跑得最快猎豹也会爬树,猫科都会爬树的,只不过老虎与狮子的体积太大,没有这么多大树支撑它们的体积,所以它们就很少爬树,并不是不会爬树!
老虎与雄狮并称最强的猫科,特别是老虎善于爬树、游泳、追踪、扑杀、搏击等技能,雄狮也不简单,一头长长的鬃毛,显得异常威武!
㈥ 老人景区爬树摘杨梅坠亡责任在谁
2017年5月19日,近60岁的吴某在花都区某山村景区河道旁的杨梅树上采摘杨梅时,由于树枝枯烂断裂,吴某从树上跌落,经送医院救治无效死亡。
吴某的亲属认为,该山村景区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核心区域的河堤两旁种植了不少于50株杨梅树。由于杨梅树嫁接处较低,极易攀爬,每到杨梅成熟之际,都有大量观景人员攀爬杨梅树、采摘树上的杨梅,甚至进行哄抢,景区从未采取安全疏导或管理等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吴某的亲属将该山村景区告上法庭,索赔60余万。
再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规定,突发事件或者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旅游经营者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救助和处置措施,3A级景区应当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立医务室,至少配备兼职医务人员,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在吴某从杨梅树上摔落受伤后,被告虽设有医务室,但相关人员已经下班,且被告没有设立必要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导致吴某不能及时得到医疗救助,对损害的扩大存在一定的过错。花都法院酌情认定被告承担5%的责任,某山村村委会向吴某的亲属赔偿45096.17元。
内容来源:网易新闻
㈦ 游客爬树摘杨梅坠亡景区担责5%冤不冤
据报道,广州一名六旬老人吴某在景区游玩时上树摘杨梅,树枝断裂致其摔落身亡,其亲属以杨梅树嫁接处较低极易攀爬,而景区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由告上法庭,索赔60余万元。日前,花都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吴某应当对自身损害承担主要责任,景区没有作出警示告知并及时劝阻,存在一定的过错,应承担5%的责任,赔偿4.5万余元。
《旅游法》规定,旅游经营者应就旅游活动中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形,以明示的方式作出说明或者警示。具体到这一案件中,景区中杨梅树被游客攀爬采摘,这样的事情其实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但景区没有采取警示措施,显然存在一定过错。同时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规定,3A级景区应当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在吴某从杨梅树上摔落受伤后,景区没有采取必要的医疗救助措施,导致吴某未及时得到救助,对损害的扩大存在一定的过错。可见,法院判决景区方需担责,是于法有据的。
大众直觉与法律专业判决之间存在差异,主要在于普通大众对于各种案件,思考的出发点只有“法感”,也就是朴素的正义感与案件事实、法条碰撞后的产物。这种思考容易忽略案件的复杂程度和法律细节,显然无法做到法律判决那样的专业及对法律的合理运用。有时,法律会超越普通人“正义的直觉”,我们应该尝试去理解法律及其运作,而不是简单地将自己的直觉判断凌驾于法律判决之上。
来源:新快报
㈧ 都什么豹会爬树猎豹会爬树吗
若说猫科动物的老虎不会爬树,必会误导人,尤其是误导小孩。其实老虎,比如东北虎是版很会爬树权的!我常去上海野生动物园做广告,几十次看到训兽员将鸡肉吊在空中,老虎就会迅速爬上六七米高的直杆树桩上,叼去空中的美味佳肴!引得前来观看的全国各地的游客一片欢呼,拍照!
㈨ 蟒蛇会爬树吗
中 文 名:蟒蛇
物种分类:爬行纲→蛇目→蟒科→蟒属
拉 丁 名:Python molurus
英 文 名:Boa
别名:南蛇、黑为蟒、金花蟒蛇、印度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头蛇、黑斑蟒、金华大蟒等。
保护级别:国家1级保护动物
物种简介:蟒蛇是当今世界上较原始的蛇种之一,在其肛门两侧各有一小型爪状痕迹,为退化后肢的残余,现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蟒蛇还是世界上蛇类品种中最大的一种,长达5~7米,最大体重在50~60千克。 属无毒蛇类。
国内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据笔者调查,广西的南宁、百色、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各县广泛分布;柳州地区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县;河池地区的宜山、都安、巴马等县;梧州地区的贺县;桂林地区的平乐、阳朔、临桂等县均有。其中以南宁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百色地区次之。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屏边、元阳等县;文山州的富宁、马关、西畴、文山、麻栗坡等县都有分布。贵州的望谟、罗甸等县也有分布。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特征:蟒蛇的主要特征是体形粗大而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具有腰带和后肢的痕迹。在雄蛇的肛门附近具有后肢退化的明显角质距,但雌蛇较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对发达的肺,较高等的蛇类却只有1个或1个退化肺。蟒蛇的体表花纹非常美丽,对称排列成云豹状的大片花斑,斑边周围有黑色或白色斑点。体鳞光滑,背面呈浅黄、灰褐或棕褐色,体后部的斑块很不规则。蟒蛇头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腹鳞无明显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强的缠绕性和攻击性。
习性:蟒蛇属于树栖性或水栖性蛇类,生活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潮湿的森林中,为广食性蛇类。主要以鸟类、鼠类、小野兽及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为食,其牙齿尖锐、猎食动作迅速准确,有时亦进入村庄农舍捕食家禽和家畜;有时雄蟒也伤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蛰,6月份开始产卵,每产8~30枚,多者可达百枚,卵呈长椭圆形,每卵均带有一个“小尾巴”,大小似鸭蛋,每枚重约70~100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产完卵后,又盘伏卵上孵化的习性。此时若靠近它,性凶容易伤人。
生境:有缠绕性,常用体后攀缠在树杆上,也善于游泳。喜热怕冷,最适宜温度25~35℃,20℃时少活动,15℃时开始麻木状态,如气温继续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过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个月,春季出蛰后,日出后开始活动。夏季高温进常躲阴凉处,于夜间活动捕食。以突然袭击咬住猎获物,用身体紧紧缠住,将猎获物缢死,然后从猎获物的头部吞入。
食性: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猪、兔、松鼠和家禽等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如广西梧州外贸仓1960年收购一条10公斤重的蟒蛇,吞食了15公斤的家猪。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
繁殖:繁殖期短,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产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习性,此时不食,体内发热,体温较平时升高几度,有利于卵的孵化。
养殖现状:蟒蛇目前在国内尚无专业的养殖场家,但又不少动物园和公园内养有蟒蛇。过去由于对蟒蛇的野外生态、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缺少全面的观察和了解,饲养管理工作未能满足蟒蛇的需求,致使有相当部分的蟒蛇未能被养活。近年来,有的养殖单位改善了饲养管理方法,使蟒蛇的存养成活率有所提高,但到目前为止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长大的仍然很少,饲养工作还需进一步的摸索。同时提醒欲养蟒蛇的单位和朋友,一定要学好扎实的养殖技术,在取得有关部门许可的条件下才能购进养殖,千万不要盲目引进,以免触犯法律。
饲养:新引进的蟒蛇有一个熟悉、适应环境的过程。刚入场的蟒蛇对活鸡、活兔、活鼠、鸟雀等完全拒食,此时不要急于强行人工填喂。对体质弱且日渐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后采取人工填喂。体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将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后切成小的条状或块状,肉块的具体大小应视蟒蛇形体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块需投入沸水锅里滚一滚后捞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块完全凉透后,就可以用来填喂蟒蛇。强行填喂会使蟒蛇经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将2~3个鸡蛋涂抹于肉块上,使其润滑而顺利吞下。 大部分蟒蛇会在1周后自行取食。蟒蛇体大性惰,行动迟缓。大多情况下,它是处以静止栖息的状态中捕食猎物的。一旦猎物靠近时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咬住,并用身体将其缠绕致死,然后从猎物的头部开始吞食。蟒蛇昼夜均有活动,但在饲养中大多见其夜间捕食,这可能与夜晚环境安静有关。另外,蟒蛇嗜食鼠类和蛇类,饲养时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与自身体重相当或超过自身体重的大型动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应尽量满足供应,让其早日适应新环境。
活动期管理:蟒蛇喜热怕冷,尤喜在湿热交加的环境中生存。一般说来,活动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饲养最佳温度是25~28℃;韩国相对湿度为50%~80%。若温度过低,蟒蛇不愿活动;温度过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节来临之前,要提前落实好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因蟒蛇有在树荫下盘成一团或横躺在阴凉处静止不动的习惯,所以要给予满足。此外,蛇场、蛇窝的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疱疹和局部皮肤溃烂,应加以预防;但也不能过于干燥,使之不能正常蜕皮,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增重。
巨蟒:印度尼西亚的一所小型动物园近日向游客展出了人类捕获的世界最长的一条巨蟒。 这条巨蟒体长约15米,体重447公斤,直径最大处到达了85厘米。据动物园管理人员称,这条巨蟒尚未被命名。它喜欢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条左右。据吉尼斯记录记载,前巨蟒世界记录是一条1912年在印尼苏拉威西岛捕获的蟒蛇,它体长10米。
蟒蛇趣闻
巴西热带丛林的大蟒蛇,被人们驯养做保姆,它们忠于职守,寸步不离孩子,吃的很少,,每月吃一次东西。
英国伦敦也有人驯养它来看门户。
在非洲一些地方,蟒蛇甚至被用作渡河的船工。
㈩ 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出土于东非哪个地方
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出土于东非埃塞俄比亚阿法尔谷底阿瓦什山谷。
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是露西少女的头骨,露西(英语:Lucy)是一具发现于东非的古人类化石标本。此标本具有约40%的阿法南方古猿骨架,由唐纳德·约翰森等人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谷底阿瓦什山谷的哈达尔发现。
露西化石的特点:
1、颅后:露西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外翻的膝盖,该特征显示露西通常直立行走。其股骨头小,股骨颈短,皆为原始特征。露西的肱骨与股骨的长度比为84.6%,现代人类为71.8%,黑猩猩为97.8%,这显示或南方古猿的上肢开始缩短,或下肢开始缩短,或两者同时进行。露西的腰曲也显示其习于直立行走。
2、骨盆带:露西的骶骨的保存很好,但是胯骨被扭曲了。这导致了两种不同的重建方案。第一种方案预计露西的骼嵴小、没有内唇。这个方案中的髂骨与猿的髂骨类似。此方案因两侧骼相同时耻骨下支无法与互相接触而被证明有误。
稍后由蒂姆·D·怀特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此方案中骼嵴宽大并带有内唇。此方案中露西的髋臼宽度正常,耻骨下支长度正常。其耻骨弓张开超过90度,与现代人类女性相仿。但是其髋骨仍然小而原始。
3、颅骨标本:从标本中取得的颅骨证据争议较颅后少。其脑颅小而原始,其门牙较猿更类似于匙形。脑容量约为375毫升至500毫升。
4、下颌结构:对人类下颌骨结构的研究中对比了若干南猿标本后发现露西的颚与其他人科物种区别很大,更类似于大猩猩的下颚。
(10)游客爬树坠亡扩展阅读
“露西少女”的发现经过及死亡原因
一、发现经过
法国地质学家莫里斯·塔伊布于1972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三角洲发现了哈达尔地层。稍后他组建了国际阿法尔科学考察队,邀请了来自三个国家的三名科学家共同指导研究工作。1973年秋天科考队调查了哈达尔有关人类起源的化石与文物。
1973年11月,第一轮实地考察接近卫生时约翰森注意到了一处前端被略微切开的胫骨上段的化石。在附近找到了股骨下端。当他试图拼接两段化石时,膝关节所成角度显示编号为AL 129-1的化石属于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此化石年龄超过三百万年,远大于任何当时已知的标本。此地点距之后科考队发现露西的位置有2.5千米(1.6英里)远。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科考队展开了第二轮实地考察并发现了一些原始人类颚骨。
接下来,1974年11月24日在阿瓦什河边约翰森放弃了更新现场笔记的计划并和他的研究生汤姆·格雷一起在162号地点搜索骨骼化石。
唐纳德·约翰森与蒂姆·D·怀特在越来越热干旱平原花了两小时调查多尘的地貌,之后约翰森决定在回车上前绕行到一个至少被其他队员检查过两遍的沟壑底部。
最初沟壑中没有任何明显的化石痕迹,在两人将要离开时约翰森发现斜坡上有一肱骨碎片。在其附近有一片来自颅骨后方的碎片。他们在约一米外发现了股骨碎片。
进一步观察后他们发现斜坡上还有更多的骨骼化石,包括一些脊椎骨、一部分骨盆、一些肋骨以及颚骨的碎片。他们标记出此处后返回了营地。他们因找到了如此众多的来自单一人科动物化石而激动。当天下午科考队全体队员抵达沟壑处、发掘此地点并准备精细的采集。采集过程最终花了三周时间
为了庆祝这一发现,考察队当晚热播甲壳虫乐队的《钻石天空中的露西》, 狂欢之后,这具化石因此被取名为“露西”。露西的完整性达到40%,10万年 以前的古人类化石中还从来没发现过如此完整的。
二、死亡原因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古人类学家、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约翰·卡佩尔曼向《世界报》记者表示,“我们是最早提出露西死因的研究人员”。
露西的骨架已被发现40%,虽然她的骨架早就被仔细研究,但至今不能确定她的死因。2008年卡佩尔曼有机会检查露西的骨骼化石,当时它们被从埃塞俄比亚运到美国展出。他对所有化石进行了X射线扫描,并建立了数字档案,发现其右侧肱骨有一个罕见的裂缝。
在与整形外科医生核对后,卡佩尔曼确认,这是从一个相当高度摔落造成的骨折伤口。他们还在露西左肩和其他部位的骨骼例如左膝和骨盆上发现了类似裂痕,皆符合高处摔落的特征。
这些骨折裂痕让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露西是从高处摔落而死的,而且显然骨折发生在她死前,与她死后产生的那些骨裂可以明显区分。他们还发现了骨折点周围的一些细小裂缝,应该是在死前不久产生的。所有这些骨折裂缝都与人们从高处摔落后遭受的冲击效果一致。
这些证据加上“露西的骨架几乎没有被移动,且它的发现地是一片被水淹过的平坦场所,那么最大的可能是这种冲击是从树上掉落造成的”,卡佩尔曼说。
那么露西是从多高的地方摔落的呢?卡佩尔曼认为,14米高是保守的估计,这是黑猩猩筑窝的通常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