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李白
㈠ 《夏日绝句》、《村居》、《乡村四月》、《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都城南庄》全诗
夏日绝句 宋代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专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属 宋代 杨万里
不但春妍夏亦佳,
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
金凤仍开最小花。
村居 北宋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乡村四月 南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游 园 不 值 北宋 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㈡ 惠崇 春江晓景 游园不值 忆江南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 咏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小池 望洞庭 江雪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静夜思》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㈢ 古诗《题临安邸》、《江南春》、《望天门山》、《游园不值》、《小池》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专州作汴州。属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㈣ 巜乐游原》巜示儿》巜渔歌子》巜游园不值》巜过故人庄》巜赠汪伦》《凉州词》
乐游原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版是近黄昏。
示儿
朝代:宋代权
作者: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园不值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过故人庄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赠汪伦
诗人: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凉州词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满意望采纳
㈤ 游园不值的诗人想到了
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也许是担心游人踏坏了地面的青苔,故意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只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㈥ 古诗渔歌子,游园不值,长相思,西江月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专归。
游园不值
叶绍翁属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苏 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㈦ 白居易的 游园不值
白居易
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后来又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也写得较好,历来为人称道,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从这些诗中可见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自到长安,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有时在别处,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结了一些诗人,真正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他27岁方从乡试,次年为宣州刺史崔衍所赏识,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就在授翰林学上这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厌,直到暮年。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嗜酒,据他自己说,“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所以如此,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自我麻醉。他还进一步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寻求解脱之法,用佛家消极出世思想麻醉、安慰自己。《大宋高僧传》所载白居易向名僧致礼稽问佛法宗意,与名僧探讨佛理妙义,多在出守杭州后。白居易进而持斋坐道场,并且从此后一直好佛,经常持三长月斋,即在一、五、九月在家坐道场。所以白居易又为古代文人中崇佛、达观的代表,历代不少人对他称赞备至。其实,他之崇佛,并非真心事佛,而是为了解除烦恼,寻求解脱,是对社会的消极反抗,是一种退缩,也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仕途坎坷,感到失望所致。饱经忧患后,才潜心释氏以寄托。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传》自我表白云:“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友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可知他是先酒乐而后佛的。他甚至怀疑真有佛否。同时又炼丹学道。从严格意义上讲,白居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时,他之崇佛,还出于健身的原因。这便是他有时一边持斋、坐道场,一边又在心中想着妓乐美酒的原因。
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此外,还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饮用。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于是,他卜居于洛阳履道里。至此为官20来年,竟然凑不足买房钱,只好以两匹马抵偿,于此可见他为官之清廉。第二年,他除苏州刺史,在苏州刺史任上只一年多,便因病免郡事。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刘、白二人结伴归洛阳。一年后,白居易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揖。卒年75岁。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前面已讲到,自少年时代便写得很好。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动人,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这首诗里,他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语。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说及生离死别的情形,笔锋颇常感情。全诗从曲曲折折的故事中兴起层层波澜,感情充沛复杂,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他45岁时所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是同样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诗。他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和友人话别,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忽听邻船有弹琵琶声,移船相邀,原来是一位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歌妓,也有无限愁绪,借琵琶寄托幽怨。白居易听了她的身世,不仅深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便作了这首可与《长恨歌》媲美的长诗。前面叙歌妓的生平状况、可悲身世,后面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转而写己,最后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优点,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而最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挚。这两首长诗,是白居易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
白居易其他诗歌中,价值很高、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剑,《重赋》谴责官府进奉羡余物,残酷盘削百姓,“夺我身上绫,买尔眼前恩。”《轻肥》写权贵赴宴会的气概和酒食的丰美,最后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写公卿们日中乐饮、夜半歌舞的享乐生活,结句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买花》写长安城中有钱人竞买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婢》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地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五弦》对当时不少人不懂传统文化而表示惋惜。可知全是批判、鞭挞和发牢骚者,是对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初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刺疼了统治阶级,难怪“闻《秦中吟》则权豪遗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新乐府》是与《秦中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写出来的,是白氏讽谕诗中重要的另一组诗,共50首,写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间的事,时间跨度较《秦中吟》大,内容也更广泛。白氏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鞭挞、讽刺,辞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声疾呼。这些诗篇爱憎分明,除讽刺外,也有歌颂。这些诗篇,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实”,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更表现了一个中青年诗人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带有创造性的风格。
总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诗题《唐诗别裁》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诗体名,多为应制、科举试帖诗作。
相传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唐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到长安应试,携诗作往谒顾况,顾以他的名字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看白的诗作第一首《草》,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白居易以原上草喻别情,想象别致,情味隽永。“野火”两句传诵千古,不仅突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了对于新生事物的赞颂。
--------------------------------------------------------------------------------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谙(音安):熟悉。这句说,过去就曾熟悉江南的风景。胜:胜过.蓝:靛青。能不:怎么能够不。
这首词以鲜明的比喻以及红绿的鲜艳色彩,把江南明媚的春光写得鲜明突出,深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现在常用三、四句来表现祖国江南春天的优美风光。
--------------------------------------------------------------------------------
放言(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诀:判定。狐疑:犹豫不决,俗说狐性多疑。钻角:古代占卜,在龟壳上钻灼,以裂痕定吉凶。视蓍(音师):也是占卜。蓍:蓍草,古人用它的茎占卜。试玉句:作者原注:“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淑真》说,钟山之玉用炉炭烧三天而色泽不变。辨材句:作者原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史记·司马相如传》的“正义”说:“豫,今之枕木也;章,分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这两句说;识别玉的真假,要烧它三天;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经过七年。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流言于国”,说周公要害成王。周公恐惧,就避于东。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他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为了收揽人心,常表现出谦恭退让,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未篡”,一作“下士”。向使:如果。复:又。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哲理诗。诗中借用比喻和历史故事,说明了辨别人才好坏的方法。特别是三、四两句,作者举出了两个例子,证明辨别事物真伪,评述历史人物功过,往往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考验,才能判断出是非,得出可靠的结论来。后四句诗,过去常为一些小说引用。例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写曹操大宴铜雀台,对诸文士谈到自己的生平志愿之后,作者就引用了这四句诗。
--------------------------------------------------------------------------------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洞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乏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注释:涧底松:生长在山涧边的松树。西晋诗人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诗题下作者自注,“念寒俊也。”寒俊:地位孤残的有才之士。百尺:指树高。大十围:有十围粗。围: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即两手之间合拱的粗细。寒:孤寒。卑:低下。度.度量。这句说:到老死也得不到良工的赏识。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举行朝会等大典的地方。这里指宫殿。欠,缺少。梁木:栋梁之材。喻:明了。苍苍:深青色,此指天。造物意:造就对物的用意。但:只。地:地位。金、张。指汉宣帝时的金口(石单)(章密低)、张安世,他们二人同时显贵,所以后来便用“金、张”代表贵族。世禄:世代俸禄优厚,指官做得大。金家自汉武帝时起,至汉平帝时止,七代为内侍。张安世子孙相继,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做侍中等高官者凡十余人。左思《咏史》说:“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弟子,生活贫困。(“原宪”一作“黄实”。黄实;东汉名士,家贫,父为牛医。)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用乱麻或草编成。也指贫者的衣服。貂蝉:冠上的装饰品。汉时侍中、中常侍等武官冠上插貂尾,附以金蝉。这句说:牛衣的寒贱哪能比貂蝉的高贵。高下:高指地位高,富有;下指地位低,贫穷。沉沉:深沉、幽深。珊瑚:多产于热带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所分泌的右灰质骨骼,状如树枝,多为红色,可做装饰品。历历。分明的样子。白榆:星名。这里把白榆当作榆树。古乐府:“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以上两句说。珊瑚生长在深深的海底,而榆树却种在高高的天上。意即榆是一种质料不好的树,当然不能与珊瑚相比,但它却种在天上,可见高者不一定贤,下者不一定愚了。
这首诗取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意,故明了“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是为出身寒微而有本事的人得不到重用鸣不平。诗的前八句写高大的松树这种栋梁之材却生于涧底无人过问,派不上用场。这里是以松喻人。诗的后八句从物写到人,有历史事实,又有生动的比喻,突出了“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的主旨。这两句诗,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封建社会的现实写照,而且富于深刻的哲理。高贵的人不一定有本事。低下的人不见得没有头脑。因此,“用人唯贤”,才是治理好国家的重要保证。
--------------------------------------------------------------------------------
放言(其一)
朝真暮伪为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元稹在唐宪宗元和五年( 810)被贬为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士曹掾,写了《放言》诗五首。元和十年( 816),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司马,途中效法元稹也写了五首《放言》。这是第一首。辨:辨别。底:何,哪。这两句意思说:真真假假什么人能够辨别,从古至今有哪件事不是这样,但:只。臧生:名纥,字武仲,春秋时代人,曾任鲁国司寇。诈圣:诡诈有智慧。圣:通晓一切,智慧。宁子:名俞,字武子,卫国人。解:懂得。佯愚:装着愚蠢。《论语·公冶长》说,国家治理得好时宁子就“智”,治理得不好时他就“愚”。以上两句说:人们只喜爱臧生那样诡诈聪明,可知道宁子却懂得在一定时候要装着愚蠢。草萤:即萤火虫。古人误认为它是由腐草变化成,故称草萤。耀:亮光。荷:荷叶。露:露珠。团:圆。燔柴:把柴火放在祭坛上,把玉和牲体放在上面烧。此指烧柴。照乘:一种能照明的珠子。《史记》上记载:魏王有直径一寸的宝珠,车前后各放十二枚照着车子。可怜。可爱。殊:不同,区别。以上两句说:如果不把燔柴的火光同“照乘”珠的光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那么它们发出的光彩又怎样区别呢?
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哲理诗。首联说古往今来真伪到处有。颔联举历史人物说明。颈联举自然现象说明。最后又用比喻说明辨别真伪的方法。全诗以凌厉的笔触,确凿的事实,说明必须辨别真伪,而且能够辨别真伪。“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它以确切的比喻,说明某种事物虽然外表与别的事物相似,但假的就是假的,以假充真只能蒙混一时。在说明任何伪装、冒牌货终会被识破时可以引用这两句诗。
--------------------------------------------------------------------------------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柳枝词:唐教坊(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曲名。这首诗大约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 844)左右。树:指柳树。永丰:永丰坊,在唐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城东南处,当时作者在此闲居,家有庭园。尽日:整天。属阿谁。即属谁,属何人.
这是一首以柳喻人的诗,据说是为舞伎小蛮写的。白居易曾有“杨柳小蛮腰”之句,以柳比小蛮。(见《云溪友议》)前两句以春风吹着柳枝摆动以及柳枝的颜色和柔软风姿来写小蛮优美的舞姿。后两句则以柳树在尽日无人的荒园里无人过问,感叹小蛮将来不知归谁所有。字里行间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惋惜情绪。诗的前两句抓住初春以及柳枝的“嫩”和“软”(色泽和动态)特点,把早春的景象表现得十分引人。在赞美早春的柳枝鲜嫩可爱和婀娜多姿的情态时,可引用此诗句。
--------------------------------------------------------------------------------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淡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着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释:张员外:指张籍,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吟玩:吟诵玩味。淡烟:淡淡的烟雾。间斜阳:不一会斜阳射出光芒。蜃:大蛤。古人误认为蜃吐气成“蜃景”,亦称“海市蜃楼”。其实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诗中“蜃散”即“蜃景”散了。破楼阁:空中楼阁破灭消失。断桥梁:虹象曲桥状,虹残则曲桥断。字一行,大雁飞时有时在空中排成“一“字形。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用的颜料。图画取:用画画下来。水曹郎:即张籍。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写景诗。作者抓住时间、地点、季节、景物等特点,上下远眺,把雨后夕阳中景物的颜色、动态等写得鲜奇无比。张籍读到这首寄给他的诗后,对诗中写景之妙大为赞叹,在答白居易的诗中写出“乍惊物色从诗出”的句子。“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一“翻”一“点”,写白浪,写雁行,把天上地上秋末冬初的景色写得明丽、开阔、清新、鲜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参考资料:白居易
㈧ 《回乡偶书》《元日》《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⑵,乡音无改鬓毛衰⑶。
儿童相见不相识⑷,笑问客从何版处来权⑸。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⑹。
惟有门前镜湖水⑺,春风不改旧时波。[2]
《元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游园不值⑴
应怜屐齿印苍苔⑵,小扣柴扉久不开⑶。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古诗文网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㈨ 月老明星望庐山瀑布坐忘论游园不值是不是李白写的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专绝。
一、属五言古诗释义
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二、七绝释义
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三、望庐山瀑布(二首)
唐·李白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㈩ 萌宝读古诗游园不值
必背古诗80首
1、《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海何复西归
少壮努力徒伤悲
2、《七步诗》
三·曹植
煮豆持作羹豆釜泣
本自同根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
似穹庐笼盖四野
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离家乡音改鬓毛衰
童相见相识笑问客何处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树高万条垂绿丝绦
知细叶谁裁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
唐·王涣
黄河远白云间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度玉门关
8、《登鹳雀楼》
唐·王涣
白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目更层楼
9、《春晓》
唐·孟浩
春眠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风雨声花落知少
10、《宿建德江》
唐·孟浩
移舟泊烟渚暮客愁新
野旷低树江清月近
1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
12、《塞》
唐·王昌龄
秦明月汉关万征未
使龙城飞教胡马度阴山
13、《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破楼兰终
1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相问片冰玉壶
15、《鹿柴》
唐·王维
空山见闻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
16、《竹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弹琴复啸
深林知明月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杯酒西阳关故
18、《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19、《别董》
唐·高适
千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知谁识君
20、《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霜
举望明月低思故乡
21、《古朗月行》
唐·李白
识月呼作白玉盘
疑瑶台镜飞青云端
仙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问言与谁餐
2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照香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三千尺疑银河落九
2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欲行忽闻岸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及汪伦送我情
24、《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闲
相看两厌敬亭山
25、《送孟浩广陵》
唐·李白
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江际流
26、《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江陵
两岸猿声啼住轻舟已万重山
27、《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
知明镜何秋霜
28、《望门山》
唐·李白
门断楚江碧水东流至
两岸青山相孤帆片边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愁何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乡
即巴峡穿巫峡便襄阳向洛阳
30、《绝句其二》
唐·杜甫
两黄鹂鸣翠柳行白鹭青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31、《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曲应间能几闻
32、《江南逢李龟》
唐·杜甫
岐王宅寻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风景落花节逢君
33、《春夜喜雨》
唐·杜甫
雨知节春乃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4、《绝句其》
唐·杜甫
迟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35、《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舞自娇莺恰恰啼
36、《逢雪宿芙蓉山主》
唐·刘卿
暮苍山远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
37、《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8、《寻隐者遇》
唐·贾岛
松问童言师采药
山云深知处
39、《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江枫渔火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
40、《渔歌》
唐·张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须归
41、《寒食》
唐·韩翃
春城处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急野渡舟自横
43、《塞曲》
唐·卢纶
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轻骑逐雪满弓刀
其二·
林暗草惊风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石棱
44、《游吟》
唐·孟郊
慈母手线游身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报三春晖
45、《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唱歌声
东边西边雨道晴却晴
46、《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王谢堂前燕飞入寻百姓家
4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潭面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青螺
48、《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沙浪淘风簸自涯
今直银河同牵牛织家
49、《赋古草原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草岁枯荣
野火烧尽春风吹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送王孙萋萋满别情
50、《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风景旧曾谙
江花红胜火
春江水绿蓝
能忆江南
51、《悯农其》
唐·李绅
春种粒粟秋收万颗
四海闲田农夫犹饿死
52、《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午汗滴禾土
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
53、《山行》
唐·杜牧
远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家
停车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4、《清明》
唐·杜牧
清明节雨纷纷路行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
55、《江南春》
唐·杜牧
千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少楼台烟雨
56、《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阶夜色凉水坐看牵牛织星
57、《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限近黄昏
58、《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思杜陵梦凫雁满塘
59、《元》
宋·王安石
爆竹声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新桃换旧符
60、《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水间钟山隔数重山
春风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
61、《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
遥知雪暗香
62、《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风忽吹散望湖楼水
63、《饮湖初晴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西湖比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64、《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芦芽短河豚欲
65、《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岭侧峰远近高低各同
识庐山真面目缘身山
66、《夏绝句》
宋·李清照
作杰死亦鬼雄
至今思项羽肯江东
67、《示》
宋·陆游
死元知万事空悲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原家祭忘告乃翁
68、《秋夜晓篱门迎凉》
宋·陆游
三万河东入海五千仞岳摩
遗民泪尽胡尘南望王师
69、《池》
宋·杨万
泉眼声惜细流树阴照水晴柔
荷才露尖尖角早蜻蜓立
70、《晓净慈寺送林》
宋·杨万
毕竟西湖六月风光与四同
接莲叶穷碧映荷花别红
71、《田园杂兴》
宋·范
昼耘田夜绩麻村庄各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傍桑阴种瓜
72、《春》
宋·朱熹
胜寻芳泗水滨边光景新
等闲识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春
73、《菩萨蛮》
宋·辛弃疾
郁孤台清江水间少行泪
西北望安怜数山
青山遮住毕竟东流
江晚愁余山深闻鹧鸪
74、《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休
暖风熏游醉直杭州汴州
75、《游园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
春色满园关住枝红杏墙
76、《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淡墨痕
要夸颜色留清气满乾坤
77、《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怕要留清白间
78、《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曲腔
官船往乱麻全仗抬身价
军听军愁民听民怕哪辨真共假
眼见吹翻家吹伤家
直吹水尽鹅飞罢
79、《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放松立根原破岩
千磨万击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0、《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哀
我劝公重抖擞拘格降才
感觉提问主意不是很清晰
这里的只能参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