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园翻译
『壹』 立秋日登乐游原唐白居易解释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代: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提到乐游园,让人不禁想起了李商隐的那首诗《登乐游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让长安城东南的一块高地千古留名。
此诗在立秋次日写就,诗中亦不乏萧瑟悲秋之感,再结合诗人官场受挫的人生经历,不由令人叹息。
『贰』 古诗《乐游原》的全文翻译
向晚意来不适,驱车登古原。自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2)乐游园翻译扩展阅读: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叁』 根据心态不同,读出来得感觉大不相同的古诗词,并附有翻译解释理解,急需啊,下周二前
杜牧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白话文翻译:傍晚时分,感觉心情不舒畅,就驾着车登上古时的乐游庙,夕阳的景色是无限的美好,只是快要黄昏了。
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①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②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最后两句,有两种解读,一般认为是:人的生命就像这夕阳,无限的美好,但是黄昏时的太阳就要落山,再美好又有何用,不能留住,表示对生命短暂的遗憾,可惜。
也有人认为是:天边的夕阳无限的美好,终究要落下,一切美好都归于黑暗。人生也是一样,再美好也有终结的一天,所以要及时行乐,珍惜时光,这是对生命的感悟。
『肆』 古诗《乐游原》的全文翻译
古诗《乐游原》的全文翻译:
具体原文如下: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翻译】
傍晚到来的时候,
我心中有些不惬意,
于是就乘坐马车,
到古时侯的乐游原上去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
落日余晖洒向大地,
无限美好,
可惜已将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渐远去。
这首诗是李商隐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