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心理需求
⑴ 旅游活动的不同阶段,游客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
1.入境初期阶段:求安全心理,求新、求异心理 游客初到一地,兴奋激动,但由于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环境不同,因而会产生茫然和不安全感,这个阶段游客求安全的心态表现得非常突出,甚至上升为他们的主要需求。同时,游客这时的注意力和兴趣从日常生活转移到旅游目的地,对什么都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看、想要问、都想知道,一些当地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在游客眼里可能事一件新鲜事。这时导游人员应多组织些轻松愉快的参观游览活动,对游客提出的在导游人员看来似乎事幼稚可笑的问题也应该认真的回答,以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2.个性表露阶段:懒散心理、求全心理 随着旅游活动的进展、接触的增多,旅游团成员间、游客与导游人员间越来越来熟悉,游客开始感觉轻松愉快,这时会产生一种平缓、轻松的心态,游客的性格开始暴露,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懒散心理。游客的弱点越来越暴露,时间概念差,群体观念弱,游览活动中自由散漫,丢三落四,旅游团成员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求全心理。人民花钱外出旅游,往往把旅游活动理想化,希望旅游活动的一切都时美好的、理想的,从而产生生活上、心理上的过高要求。游客在这一阶段提出的问题范围更广泛、更深刻,个别游客还会提出一些不友好、挑衅性的问题。导游人员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最为艰巨、最容易出差错。这个阶段最能考验导游人员的组织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对其导游技能、心理素质的一次重要考验。3.离境前阶段:忙于个人事务
⑵ 游客投诉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一句话,闲的蛋疼。
⑶ 旅游者有哪些心理需求
第五节 旅游者需求心理(摘抄)
一·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的旅游需求心理·
(一)准备阶段的旅游需求心理
旅游者有了旅游的愿望,并具备旅游条件以后,便着手准备旅游活动,即进入旅游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旅游者需要确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以及日程安排。
1、确定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于“口碑”效应、民间渠道、官方宣传)
确定旅游目的地时,需要占有尽可能的多的资料和信息,帮助他(她)做出抉择。这些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口碑”效应。“口碑”效应 是旅游者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熟悉的人言论对旅游者的旅游抉择所施加的影响。
(2)民间渠道。它是指旅游者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电影、电视、录象等途径获取的。由非旅游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有关旅游接待国、地区或旅游点的信息。比如,某旅游者因为看了《庐山恋》这部电影而激起去庐山旅游的愿望;从历史书上了解到埃及是世界四大发明文明古国之一,为埃及的金字塔所吸引而欲去埃及一游。
(3)官方宣传。是指旅游街道国或地区为了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而进行的一系列广告宣传和推销活动。例如,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录象、幻灯等视听和视觉手段和报纸、杂志、旅游小册子等印刷品进行关高宣传活动;通过主办和参加各种旅游博览会进行宣传和招揽活动。
2、确定旅游方式(团体旅游与散客旅游)
旅游方式有两种,即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不同的旅游方式有不同的的特点,旅游者在决定了旅游目的地以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旅游方式。团体旅游有四大优点:省时方便、经济实惠、相对安全、导游服务
3、确定旅游日程(考虑个人闲暇时间、兴趣爱好、经济水平)
旅游者在确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方式之后,如果参加散客旅游,还得亲自确定旅游日程安排,包括游览日期、游览时间、游览点的确定,以及交通工具、住宿设施的选择等。此时。旅游者主要考虑的因素是:(1)本人的休闲时间。决定游览日期的长短以及出发和返回日期;(2)兴趣爱好。决定游览项目和游览点以及每个游览点的逗留时间;(3)个人经济水平。决定选择交通工具和拟投宿饭店的档次,如经济宽裕则可选择豪华、舒适的交通工具和档次较高的饭店。
(二)旅途阶段的旅游需求心理
1、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需求心理是安全、准时、舒适。其中安全啊旅游者首先的而且是最基本的需求。国际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飞机,尽管很多人认为坐飞机旅游是一件够刺激,但很危险的事,而调查表明,在现代交通工具中,飞机是最安全的。
旅游者对交通的第二种需要心理就是“准时”。旅游者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准时出发,准时抵达目的地,准时住进饭店,准时离开目的地,准时返回家中,一旦发现飞机、火车、轮船、汽车误点,他们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要求舒适方便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一种普遍需求心理,尤其是长途旅游,旅游者容易疲劳、烦闷、产生度“时”如年的感觉。无论是火车汽车、还是飞机,旅游者希望有舒适的宽敞的座位,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冬暖夏凉的条件,以清除旅途的疲劳和不适合。
2、旅游者对旅馆的需求心理是干净卫生、便利、安全。
(三)游览阶段的旅游需求心理(寻求知识性、刺激性)
(四)结束阶段的旅游需求心理(既流连忘返又归心似箭)
二·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心理·
1、外国旅游者
除商务旅游外,来我国的外国旅游者大都参加旅行团。外国旅行团根据其不同组成成分分为观光团、专业团和青年学生团。
观光团主要以参见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风土人情为目的。
专业团是指由一行业的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专业团的旅游者除过观光外,还从事一定的专业考察和交流活动。他们对本专业有很浓的兴趣,希望对了解我国通航的情况,因而对安排他们进行科学技术、文化等的交流活动和参观访问十分感兴趣。
2、华侨及港澳台同胞
3、国内旅游者
4、女性商务旅游者
⑷ 游客投诉时有什么心理需求处理投诉的程序和要点应是什么
游客投诉时的心理需求有:
要求尊重
要求发泄
要求补偿
要求保护
旅游景区投诉是指游客因为对景区的产品质量问题,服务态度等 各方面的原因,向景区或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反应情况,检举问题,并 要求得到相应的补偿的一种手段。投诉处理需要了解游客投诉原因、 投诉心理,熟悉受理投诉的步骤,这样才能妥善处理好投诉事件。
(一)仔细了解游客投诉的原因 景区服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要充分了解游客投诉景区的 原因,便于在旅游景区服务时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重视会令游 客不满的部门和环节,尽量减少游客的投诉,努力做好防患于未然。 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投诉原因主要包括:对旅游景区人员服务的投诉 (服务态度差、服务技能有待提高等)、对景区服务产品的投诉(价格、 质量、服务等)、对景区硬件及环境的投诉等。
(二)认真分析游客的投诉心理 了解和认识游客的投诉心里有助于正确处理旅游的投诉。游客投 诉的心里主要包括:求尊重的心理、求平稳的心理、求补偿的心理。
(三)执行受理投诉的步骤 受理投诉是解决问题,促进景区发展的外在动力,是景区改进发 展的方向。旅游景区要正确把握处理投诉的原则,要真心诚意的解决 问题,不可与游客争辩,同时应切实保护旅游景区的利益不受损害。
1、倾听游客诉说,保持沉默,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保持眼神 交流,让游客感受到你的倾听。
2、表达歉意需发自内心,体现出诚意,同时还要对游客的遭遇 表示同情与安慰。
3、真诚地与游客交流,理解游客,同时了解游客需要解决的问 题。适当时提出问题,获取客人的需求信息,用自己的话重复、确认 游客所遇到的问题,并适时作好记录。
4、明确游客的问题之后,需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客观对待问 题,通过补偿性服务来弥补游客所遭受的损失。补偿性服务通常包括: 打折、送赠品(包括礼物、商品或服务)、个人交往等。 5、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通过双方协商、认可确认之后形成最终 的方案。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时候,既要维护游客合法、合理的 权益,又要维护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
6、通过后续跟踪服务,进一步向游客了解旅游景区的解决方案 是否有用、是否还有其他问题,如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可继续寻求 更好的解决方案。后续跟踪服务的方法通常包括:电话、电子邮件、 信函等。 (四)善后处理事宜 受理投诉的人员应记录投诉处理的全部过程,将投诉事件整理成 报告并存档,同时对投诉进行统计,分析投诉的原因,总结投诉解决 的方法,特别对典型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不 断改进服务水平。 游景区服务人员要明白客人投诉不是绝对的麻烦事,首先客人投 诉是对你的信任,相信你能把事情解决好,其次客人的投诉是景区工 作人员的鞭策,是改进服务质量的利器,此外,妥善地处理投诉能使 投诉变为好事情,提升顾客的重视度。
⑸ 不同心理类型的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一、自向中心型旅游者的特点:
1、希望游览地是稳定的地区;
2、希望在日光下进行游览活动,且轻松愉快;
3、希望旅游设施要齐全完备;
4、希望整个旅途中旅游活动安排得较满,且活动量要小;
5、希望乘坐豪华舒适型汽车到达游览地。
二、异向中心型旅游者却与自向中心型旅游者相反。
1、希望去非游览地;
2、热衷于在别人参观这一地区前就先去新的经历;
3、希望去那些不寻常的游览地;
4、希望乘飞机到达游览地;
5、希望只安排最基本的旅游活动,自由支配时间要多,活动量要大。
三、混合中心型旅游者介于自向和异向中心型之间,多数人属于混合中心型。一般来说,对于收入偏低的人多是自向中心型,对于收入较高的人多半是异向中心型。掌握旅游者类型,对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搜狗问问
(5)游客心理需求扩展阅读:
旅游需求分类
一、物性需求
物性需求是旅游中所占分量最大的一块,它满足了人的几乎所有感官的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感体验与静谧体验等等。
二、人性需求
人性需求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情感体验(如蜜月、感伤、孤独、亲情、友情)、科学与智慧体验(如实习、田园生活、科考、智力游戏等)、运动体验(体育、探险、极限挑战等)、商务体验(如拓展、合作、谈判、会务、展览等)。
三、神性需求
主要是宗教体验。宗教对人的吸引总是特别的,与宗教有关的文化古迹、建筑景观对人的吸引也是独特的。
以物性、人性、神性需求作为三大类别框架,继续细分,我们知道有多少需求,就会有多少游憩方式——而这正是旅游设计的核心问题。
四、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经济的需求、二是文化的需求。由于旅游产业的兴起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拥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已经开始对此日益重视,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之一。
同时,旅游也是最好的宣传本地文化的手段,她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当地的形象以符号的形式铭记在游客的脑海里,从而提高当地的社会知名度。
⑹ 谁能给我一篇写旅游者心理需求的论文
一个人到异国他乡旅游,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他们的心理活动也随之变化。例如,整个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始终怀有群体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新求奇心理和懒散心态,但在各个阶段,某些心理特征较为突出。
(一)整个旅游活动期间;群体心理求安全、方便、省钱的旅游动机促使旅游者愿意参团旅游,所以,旅游者对旅游团、对导游员的依赖性较大,期望导游员自始至终对他们热情关心、周到服务;导游员也要利用这种“群体心理”从游览活动一开始就设法建立旅游活动次序,例如准时出发、参观游览期间集体行动等。
(二)旅游活动初期阶段:求安全心理、求新心理
求安全心理。旅游者初来乍到,兴奋激动,但由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因而产生孤独感、茫然感、不安全感和惶恐感。存在拘谨心理、戒备心理,怕举手投足犯忌、被人笑话心理。总之,游客心中有一种不安全心理,惟恐发生不测,危及生命和财产。这时的旅游者求安全的心态表现得非常突出,甚至上升为主要需求。
导游员要努力使旅游者获得外出旅游的“解放感”和“轻松感”,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旅游,尽情地享受旅游给予他们的乐趣。
求新心理。在这个阶段,旅游者的另一个突出心理特征是“探新求奇”。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处寻找刺激,以满足迫新、求异、猎奇、增长知识的心理需求。这在初期阶段显得尤为突出,他们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愿看、都要问、都想知道。即使是当地人司空见惯、不值得一提的平常事对旅游者来说可能就是一件新鲜事。
为满足旅游者的这一需求,导游员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多组织些轻松愉快的参观游览活动并作生动精彩的讲解,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幼稚可笑,导游员也必须认真回答。在该阶段,旅游者最怕的是遇上一个“哑巴”导游员。
(三)个性表露阶段:求全心理、懒散心态
随着时间的延长、接触增多,旅游团成员之间,客导之间越来越熟悉,旅游者的神经越来越放松,行为越来越随便,每个人的弱点越来越暴露。这个阶段旅游者的心理特征表现为:
懒散心态。旅游者的时间概念更差,群体观念更弱,活动过程中更加自由散漫,丢三落四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旅游团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这些均属于“旅游病”的症状。
求全心理。旅游者在异国他乡总希望享受到在家中不可能得到的服务,希望旅游活动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理想的,从而产生生理上、心理上的过高要求。在这个阶段中旅游者对导游服务更加挑剔,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会出现过火的言行。在这个阶段,旅游者提出的问题范围更广、更深,甚至于会提出一些不友好、挑衅性的问题。在旅游活动的这个阶段,最容易出差错,导游员的工作最难。因此,要求导游员精神高度集中,对任何事不得掉以轻心。
(四)旅游活动结束阶段:忙于个人事务
即将踏上归途时,旅游者的心情波动较大,开始忙乱起来。他们希望与亲友联系、购买称心如意的物品,但又怕行李超重。总之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处理个人事务。
服务更富人情味。在结束阶段,导游员要向旅游者提供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安排好游览活动,活动项目宜精不宜多,但要将其搞得更富感情,更有人情味;做好送行工作,力争锦上添花,让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弥补工作。在最后阶段,必要时导游员要做好弥补工作,尽量解决遗留的问题;
对旅途中不顾心、有意见的游客,要设法让其发泄出来后离开。做弥补工作时导游员要大方,不要怕麻烦,不要怕代人受过,不要怕丢面子,必要时也不要怕花钱(须经领导批准)。总之,导游员要尽力挽回消极影响。
旅游者的上述心理活动实际上存在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而已。而且,上述心理活动虽有普遍性,但不同生活情趣的人在旅游活动各阶段的心理特征不尽相同,加上每个人的情绪变化,这为导游员向游客提供心理服务加大了难度。要求导游员做个有心人,切实了解游客的心理状况,努力使导游服务更具针对性,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⑺ 简述服务过程中满足旅客心理需求的标准。
有个公式 等于他的期望值 就能满足了
⑻ 什么服务因细致入微的为游客着想,以人为本,最能打动游客,满足游客心理需求
什么是服务,细节!一句问候,一个眼神,多伸一伸手,多微笑,多关注
发自内心
请采纳,有事问我
⑼ 旅客的共性心理需求有哪些求大神指教
旅客旅行心理活动与服务系统论初探朱晓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乘车旅行的需要不断增长。
乘车旅行的目的有多种,例如公出、旅游、探亲等
不同的旅客心理状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