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小游园设计
A. 评价、分析当地某居住区公园(或小游园)规划设计的成败得失。
中外园林的规划设计有着怎样的差别?在市场操控下的中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不要保留自然景观?风景园林如何与城市和谐发展?4月23日,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学会理事长周干峙主持、以和谐社会与风景园林为主题的2005中外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上,居列斯·法布士、孟兆祯、谢凝等6位中外知名业内专家齐聚一堂,我们有幸聆听大师声音,感悟设计理念。 国际园林设计走上新型之路 居列斯·法布士在中国的首次演讲中说:环境敏感地,特别是沿河流和海岸的这些脆弱风景应该得到恰当的管理,作为公共或半公共空间,或至少应得到法律的保护,防止利用不当。 法布士教授提出风景园林规划五大原则:避免在具有重要资源价值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避免在自然灾害和引发灾害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鼓励在最适宜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开发建设不可超过区域环境的生态承载力;环境敏感地,特别是沿河流、海岸线和山脊线应成为绿脉或绿色空间网络。 作为美国绿脉论坛主任的法布士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注重绿脉规划的研究。他提出的绿脉绿色空间规划和设计也把20世纪风景园林师的公园规划扩展到进入开敞空间规划,并通过现存的自然系统,把公园和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创造绿脉网络。绿脉规划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是滨河线周围的敏感区域;其二是废弃的铁路线,它连接着大多数人的居住空间。 同时,他还提出了三方面隐忧引发了对将来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 首先,重要资源的开支阻止了发展。由于不当的景观规划导致资源的流失,使其被别的发展所掩盖。在保护资源过程中,辨认出资源的可利用性和使用这些信息可以避免当地资源的不足。这并不是说都市区是完全自足的,而是应当意识到如果首先保护本地资源的借给,那样就能减轻资源引进都市的那笔开支。 其次,自然和人为灾害阻碍了发展。洪水等自然灾害和噪音与空气污染等人为灾害带来的损失不仅给人力和财力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影响遍及整个社会。实际这些灾害应当可以避免。 最后,最合适的区域应当被鼓励发展。有时城市发展被选定在不适宜的地带,如陡峭的斜坡或者是不适合的土壤条件,如果在发展之前决策阶段就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花在这种发展上的资金就会减少。当资金加大投入到一个不适宜建设的地区时,这种投资的成本也涉及到了能源的消耗。虽然土地从各方面表现出的发展潜力未必可靠,但显而易见如果提前对景观进行发展适宜性的评估,那么不必要的投资将会缩减到最小。 国内园林设计步入青春期nbsp; 孟兆祯教授认为:人类社会生产必须与环境建设相协调。人与天违,天人俱伤;人与天调,天人共荣。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新园林。与国际园林发展进度相比,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还只是刚刚步入青春期。 孟教授说: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所创造的园林艺术,以独特、优秀的民族风格自立于世界民族园林之林。西亚古埃及产生的几何学给予西欧园林以深远的影响。强调人战胜自然的力量、以建筑为中心和采用几何形整型式布局、以林园包花园、有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形体,视卷草图案为'无穷小'到无穷大。在哲理上认为'一切美都是符合数学规律的'。中国则不同,从上古与洪水斗争的实践中疏浚河流、清淤筑山、崇尚自然,一霎时于是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的理念,从而给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是孟教授提出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新理念。他强调:风景园林建设不属'急功近利'而是慢功远利,甚至有赖于世代接力。在传统建筑中追求创新,设计上要精益求精,但也要适可而止地稳定下来。世无绝对之完美,只能做到尽可能地完善。有点败笔有是无可非议的。在大体不动的情况下可以衍生余韵。 风景园林召唤分区规划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破坏严重,在市场经济开放的时代,各种商业运作充斥传统文化,如何规避人为带来的隐患,保护好风景园林建设?谢凝高提出了保护原作,分区利用的方针。他说:我们要根据保护世界遗产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来探讨保护保存风景区的标准--原作。原生自然景观是保存风景区的基础,保存有价值的古建筑、道路、桥梁、摩崖石刻、历史纪念地,古村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建设理念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以及人工设施的体量、高度、材料等都体现了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保护好传统自然文化遗产--天人杰作。 为了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必须以保护为前提,有限度地合理利用。为此,应根据风景遗产资源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应各种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需求,进行功能分区。 首先是风景区内外的分工,即区内以精神文化与科教功能为主,区外,作为旅游服务基地,以第三产业为主,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风景区还要分区,一般可分为5区:生态保育区,生态科学价值高,不对游人开放,保护原生态,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特殊景观区,自然美学价值高,开放游览,不建机械交通与过夜设施,修建生态步游道等;史迹保存区,开放展示,维护原作,不能改造;服务区,可通公路,建设安全、卫生、简朴的食宿及文化活动等设施;一般控制区,除上述四区外,原有村落和田园等,控制在与风景与协调的原则下,控制村落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等。 法布士教授提出风景园林规划五大原则:避免在具有重要资源价值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避免在自然灾害和引发灾害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鼓励在最适宜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开发建设不可超过区域环境的生态承载力;环境敏感地,特别是沿河流、海岸线和山脊线应成为绿脉或绿色空间网络。 作为美国"绿脉"论坛主任的法布士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注重"绿脉"规划的研究。他提出的"绿脉"绿色空间规划和设计也把20世纪风景园林师的公园规划扩展到进入开敞空间规划,并通过现存的自然系统,把公园和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创造绿脉网络。绿脉规划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是滨河线周围的敏感区域;其二是废弃的铁路线,它连接着大多数人的居住空间。 同时,他还提出了三方面隐忧引发了对将来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 首先,重要资源的开支阻止了发展。由于不当的景观规划导致资源的流失,使其被别的发展所掩盖。在保护资源过程中,辨认出资源的可利用性和使用这些信息可以避免当地资源的不足。这并不是说都市区是完全自足的,而是应当意识到如果首先保护本地资源的借给,那样就能减轻资源引进都市的那笔开支。 其次,自然和人为灾害阻碍了发展。洪水等自然灾害和噪音与空气污染等人为灾害带来的损失不仅给人力和财力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影响遍及整个社会。实际这些灾害应当可以避免。 最后,最合适的区域应当被鼓励发展。有时城市发展被选定在不适宜的地带,如陡峭的斜坡或者是不适合的土壤条件,如果在发展之前决策阶段就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花在这种发展上的资金就会减少。当资金加大投入到一个不适宜建设的地区时,这种投资的成本也涉及到了能源的消耗。虽然土地从各方面表现出的发展潜力未必可靠,但显而易见如果提前对景观进行发展适宜性的评估,那么不必要的投资将会缩减到最小。 孟教授说:"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所创造的园林艺术,以独特、优秀的民族风格自立于世界民族园林之林。西亚古埃及产生的几何学给予西欧园林以深远的影响。强调人战胜自然的力量、以建筑为中心和采用几何形整型式布局、以林园包花园、有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形体,视卷草图案为'无穷小'到"无穷大"。在哲理上认为'一切美都是符合数学规律的'。中国则不同,从上古与洪水斗争的实践中疏浚河流、清淤筑山、崇尚自然,一霎时于是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的理念,从而给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是孟教授提出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新理念。他强调:"风景园林建设不属'急功近利'而是"慢功远利",甚至有赖于世代接力。在传统建筑中追求创新,设计上要精益求精,但也要适可而止地稳定下来。世无绝对之完美,只能做到尽可能地完善。有点败笔有是无可非议的。在大体不动的情况下可以衍生余韵。 风景园林召唤"分区规划"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破坏严重,在市场经济开放的时代,各种商业运作充斥传统文化,如何规避人为带来的隐患,保护好风景园林建设?谢凝高提出了"保护原作,分区利用"的方针。他说:"我们要根据保护世界遗产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来探讨保护保存风景区的标准--原作。原生自然景观是保存风景区的基础,保存有价值的古建筑、道路、桥梁、摩崖石刻、历史纪念地,古村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建设理念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以及人工设施的体量、高度、材料等都体现了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保护好传统自然文化遗产--天人杰作。" 为了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必须以保护为前提,有限度地合理利用。为此,应根据风景遗产资源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应各种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需求,进行功能分区。 首先是风景区内外的分工,即区内以精神文化与科教功能为主,区外,作为旅游服务基地,以第三产业为主,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风景区还要分区,一般可分为5区:生态保育区,生态科学价值高,不对游人开放,保护原生态,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特殊景观区,自然美学价值高,开放游览,不建机械交通与过夜设施,修建生态步游道等;史迹保存区,开放展示,维护原作,不能改造;服务区,可通公路,建设安全、卫生、简朴的食宿及文化活动等设施;一般控制区,除上述四区外,原有村落和田园等,控制在与风景与协调的原则下,控制村落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等。 此外,还要规划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防止破坏性项目开发。目前,我国风景区的开发度已远远高于国外的国家公园。因此,宜减不宜增,尤其是核心区的人工建筑、构筑物、能能减,不能增。
B. 绿化率多少合适,那么大概适合的概率要多少
【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用语,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都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但绿地率不等同于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是规划指标。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
在计算绿地率时,对绿地的要求非常严格。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而宅旁绿地等庭院绿化的用地面积,在设计计算时也要求距建筑外墙1.5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不能计入绿地率的绿化面积,如地下车库、化粪池。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的深度,在上面种植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入“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中。
计算绿化覆盖率所指的绿地,简单地说,就是有块草皮便可以计入。当然也包括绿化垂直投影面积。
“绿化率”一词,其实这是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词,国家有关园林绿化用语根本就没有此用语,准确的只有“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两种说法。
社区绿化
指标注释:社区绿化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数量可以用绿化率表示,即社区中各类绿地的总面积占社区占地面积的比率;绿化质量则需以园林设计、绿化树种等来考评。
达标指数:一般地方规定的新建小区绿化率应在30%以上。
测算:30%的绿化率看起来标准很低,但它的要求却很严格,有很多地方种了草也不能算入绿化率,比如: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面积;地下车库、化粪池等地下设施地表覆土达不到3米的,地面绿化不能算入绿地范围;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不计入绿化面积等等。如果开发商心态够好(也不排除增强项目竞争力的功利心),就会在力所能及的地方都铺草种树,而不管是否会算入绿化率。当然,有聪明的也不愿白干,会用一个“绿化覆盖率”来偷换一下概念:行内的习惯是只要见绿就能算入绿化覆盖率,因此此民间的“率”会比彼官方的“率”高出20%~40%。
绿化质量比绿化率更易透露开发商心态,一棵银杏比一棵松树要贵几十倍,草皮的价格也相差很大,花在设计上的精力和财力更是看不见的,在树种、园林规划设计上作了严格承诺的开发商,基本压缩了自己投机取巧的空间,比那些只含混说“率”的要负责一些。
国家对此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一般在工程报建时由规划局确定。
C. 哪些面积计入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计入绿地率。建筑物退让道路距离,不算绿地率。
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而宅旁绿地等庭院绿化的用地面积,在涉及计算时也要求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不能计入绿地率的绿化面积,如地下车库、化粪池。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的深度,在上面种植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入“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中;而屋顶绿化等装饰性绿化地,按目前国家的技术规范,也算正式绿地。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在最初项目规划要求的就是绿地率这一指标。因此,买房除了对地税、户型设计的挑选外,还要关注“三率”,即容积率、绿化率、房屋使用率。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绿化率也是如此,绿化率较高,建筑密度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
(3)居住区小游园设计扩展阅读
绿化覆盖率可以在小区绿得广。像地下车库这样大面积的底下设施,它的地表虽然种不了树,但可以种草;像距建筑外墙1.5米这样的范围,虽然不算正式绿地,但若能种一些草,总比地砖铺砌更吸引人。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计算绿化覆盖率所指的绿地,简单地说,就是有块草皮便可以计入,所以绿化覆盖率有时能做到60%以上。在开发商销售楼盘的时候,有些开发商当然喜欢引用绿化覆盖率的概念。
绿地率是绿化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在通常的情况下,许多开发商都是在售楼书上印制出“绿化率”一词,其实这是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词,国家有关园林绿化用语根本就没有这个用语,准确的只有“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两种说法。
D. 居住区内湖面、水域等面积算绿化吗可以作为绿化覆盖率的计算面积吗
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被绿化种植物包围的水面可以计入绿化覆盖率版!
1.公共绿权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以及植物园、动物园、特种公园等。公共绿地面积系指城市各类公共绿地总面积之和。
2. 城市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应包括各类绿地
(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六类绿地)的实际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含被绿化种植包围的水面)、街道绿化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这些面积数据可以通过遥感、普查、抽样调查估算等办法来获得。
希望可以帮到你!
E. 城市规划居住区1
1.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法律效应,图则标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城市政策的载体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则:坚持的“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及协调的原则。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
(1)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地形条件分析,地貌分析,场地现状建筑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研究,区位条件分析
(2)建筑布局与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及体量设计建筑立面及风格设计。
(3)室外空间与环境设计:绿地平面设计,绿化设计,植物配置,城市硬质景观设计,夜景及灯光设计。
(4)道路交通规划
(5)场地竖向设计
(6)建筑日照影响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绿地率、建筑高度、住宅建筑总面积、停车位数量、居住人口。
二者比较:控制性详细规划侧重于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与控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则侧重于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安排和直观表达,同时也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和指导。相对于城市设计强调方法的运用和创新,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更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
2.居住区规划
21世纪的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前瞻:集约化、社区化、生态化、颐养化、智能化
2.1居住区规划的相关概念以及设计的内容和成果
2.1.1居住区组织构成
基本要素构成:物质要素(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精神要素(人的因素,社会因素)
居住区用地规模与居住人口规模、建筑气候区划和规划所确定的住宅层数有直接关系。城市道路交通格局、基地条件、行政管理体制与方法以及居民的基本生活不同层次的需要等。
城市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万—1.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千—3千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居住区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用地的总称)和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设的土地等)
2.1.2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与任务要求
“以人为核心”, 方便、舒适、安全、卫生、优美, 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1、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
(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4)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5)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6)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2、目标:方便、舒适、安全、卫生、优美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a分析图(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基地地形分析图,规划设计分析图)b.规划设计编制方案图(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 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c.工程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d.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全区鸟瞰或轴测图,主要街景、立面图,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结点平、立、透视图)e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规划设计说明和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算等指标)
2.1.3、基地条件分析
1、几种不良地质现象:冲沟,滑坡,断层,地震,崩塌,岩溶
2、现状、区位分析
现状分析主要指现有人工环境设施及周边关系;地形分析主要包括基地的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排水等分析。
地面上人工环境设施包括人工工程设施和人工自然设施。现状分析主要对各类设施加以确认,并分辨需保留、利用、改造、拆除、搬迁的项目。对基地周边关系分析主要确认所规划的居住区在地域中的关系位置、地位作用、道路交通、周边环境设施、建筑形式、地域风貌等。
3、地形、地貌分析
①高程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高程分析可为某些设施的布局提供依据,如锅炉房、水塔需选择高程较高的位置,老人、残疾人设施布点要适宜以免上下不便;粮店、煤店、垃圾站等运输量大且频繁的设施布点要求车行通达,以方便使用等。同时还可根据地面高程确定建筑不同的层数,以取得良好的天际轮廓线和良好的建筑群体形态。此外,也是研究基地风环境的依据。
②坡度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运用坡度分析图布置建筑和道路,可为节约土石方工程量取得效益。一般要求建筑、道路尽量平行于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置,避免与等高线垂直布置。也可利用地形坡度作建筑的错跌处理以增加建筑层数,并能取得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与体型。
③坡向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按我国所处地理纬度,南向坡是向阳坡,为建筑用地最佳坡向,根据地形坡度的大小,向阳坡内建筑日照间距可相应缩小(参见第4章有关内容)以节约用地;北向坡则为阴坡,与向阳坡相反,建筑间距相对较大以取得必要的日照;西向坡,在炎热地区要注意遮阳防晒,严寒地区则因能取得一定日照而优于北向阴坡;东向坡对南、北方地区相对均较适中。
(4)排水分析 以分析地面水的流向,作为区内地面排水及管线埋设的依据。
2.2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2.2.1 1.居住区的基本布局模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独立居住小区,独立组团
2、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的变化趋向:居住区整体环境的主题化与均好化;居住组团的小型化与私密性;道路交通环境的人性化与和谐性
3、探索节约土地的规划途径
(1)首先要选址适宜,保护耕地,不占良田好土。
(2)切实考虑国情民情,确定恰当的开发强度,并严格监控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节地关键。
(3)区内各项用地要落实具体节地措施,尤其是居住区内占地最大的“住宅用地”,必须认真选择节地性能好的住宅建筑类型及其宅群布置方式-节地胜算之举
(4)注意激活消极空间、阴影区、边角余留碎地等规划欠佳之地,并使其降低到最小限度。对不可避免之处,则要积极处理利用,这和规划的整体质量联系在一起。
(5)遵守市场规律,保证规划设计质量,利于经营,分期出让,提高土地附加值-可折射节地效益。
2.2.2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向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问,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的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
隐喻式布局--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综合式布局。
2.2.3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道路系统起着骨架作用;公建系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因素;绿化系统则是生态平衡因素、空间协调因素、视觉活跃因素。它们与占主导地位比重大的住宅群一体,紧密结合基地地理条件和环境特点,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1.道路系统
(1)道路系统规划布置要求:①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满足各种交通运输要求,利于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利于工程设施布置)②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保证行人、行车安全,要与抗震防灾规划结合)③满足经济和节约用地要求(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适应地形布置道路,利用现有线路设施)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有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
(3)几项有关技术要求
Ⅰ关于出入口
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150m。
人行出入口间距≯80m。
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75。
Ⅱ尽端式道路
长度≯120m,并应设面积≮12m×12m的回车场。
Ⅲ道路纵坡i(%)、最大纵坡坡长L(m)一般要求:
机动车道 O.2≤i≤8.O;L≤200;
非机动车道O.2≤i≤3.0;L≤50;
步行道 O.2≤i≤8.O;L≤300;
无障碍通道O.5≤i≤2.5;L≤250。
Ⅳ公交站
公交站服务半径≯500mm
2.公建系统
(1)公建系统规划要求:方便使用,利于形成社区活动中心,满足公建自身建设要求,利于经营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2)公建系统的规划布局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
3.绿化系统
居住区绿化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和道路绿的等非公共绿地。
(1)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居住区规划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2)绿化除和各种活动场地结合,还要与住宅建筑空间、公共建筑环境结合,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提供自然基础条件。
(3)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植物生态,适应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种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阳、无毒无臭、防虫、耐阴、吸尘、防火的植物品种的配植。
4.空间环境
(1)协调中创造特色
(2)整体中突出中心
(3)连续中沟通交往
(4)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适应环境、防护疏导,提高绿化率和绿化质量,加大科技含量)
2.3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2.3.1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
1、住宅选型要点(1)依据国家现行住宅标准(2)适应地区特点(3)适应家庭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规模小型化,社会高龄化,家庭人口的流动性、单身家庭、空巢家庭增长。)(4)利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据分析层高每降低10cm,便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但必需满足通风、采光要求,同时要顾及居民生活习惯和心理承受。(5)注重提供科技含量(6)利于规划布置(7)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层数
2、住宅单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功能空间设计洁污分区,动静分区,内外分区
3、住宅的合理间距
(1)日照间距
住宅建筑间距分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两大类,凡泛指的住宅间距,为正面间距。日照间距则是从日照要求出发的住宅正面间距。
“日照标准”不同建筑气候地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地区;在所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内的“有效日照时间带”里;保证住宅建筑底层窗台达到规定的日照时数即为该地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标准日照间距,即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当住宅偏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减换算。
(2)住宅侧面间距
郑州市:多、低层住宅建筑并列布置的间距:
⑴山墙最小控制间距多层为6米,低层为4.5米,并应同时满足消防及通道的要求。
⑵山墙开有卧室窗的,其山墙间距应适当加大。
4、住宅的朝向选择
寒冷地区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并要有利自然通风,避暑防湿。
2.3.2住宅群体空间组织
1、住宅群体空间特征(1)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感(2)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3)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4)刚性空间与柔性空间
2、住宅群体空间组合
(1)住宅群体组合的原型①行列式②周边式③点群式
(2)住宅群体构成的美学要素:形态要素,视觉要素,关系要素
2.3.3宅旁绿地组织
近宅空间:有两部分,一为底层住宅小院和楼层住户阳台、屋顶花园等。另一部分为单元门前用地,包括单元人口、入户小路、散水等,前者为用户领域,后者属单元领域。
庭院空间:包括庭院绿化、各活动场地及宅间小路等,属宅群或楼栋领域。
余留空间:是上述两项用地领域外的边角余地,大多是住宅群体组合中领域模糊的消极空间。
2.4公建用地规划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F. 求教居住区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算法
居住区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算法在城市规划设计课中有详细的讲解,建议你看看
第20~35条是公式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基本指标:总用地面积(公顷)、居住总人口(人)、总户数(户)、人口密度(人/公顷)、停车位(辆、辆/户)、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总面积(平方米)、公共建筑总面积(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
(2)居住区规划用的平衡表
项目 面积(公顷) 人均(平方米/人) 占地比例(%)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公共绿地
总计
附: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术语
1、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 、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5、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7、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8、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9、小区(级)路
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10、组团(级)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11、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12、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13、配建设施
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4、其它用地(E)
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15、公共活动中心
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16、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7、建筑线
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8、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9、建筑小品
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20、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21、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2、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3、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24、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25、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26、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27、住宅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a)。
29、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m2/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30、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
31、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2、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33、拆建比
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34、土地开发费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开发所需的前期工程的测算投资,包括征地、拆迁、各种补偿、平整土地、敷设外部市政管线设施和道路工程等各项费用(万元/ha)。
35、住宅单方综合造价
每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所需的工程建设的测算综合投资,应包括土地开发费用和居住区用地内的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绿化等各项工程建设投资及必要的管理费用(元/m2)。
G. 什么是居住区集中绿地
集中绿地 是你说的那些的统称,指的是小区公共场所中的处于中心区域的绿地
H. 什么是绿地率什么是绿化覆盖率两者有怎样的区别
1、概念不一样:绿地率是一个准确、严谨的概念,必须是符合条件程度绿地面积才能纳入绿地率的计算当中。绿化率是个不规范,宽泛的概念,小区内长草的地方都属于绿化率的计算内。
2、计算方法不一样:绿地率总的绿地面积有严格要求,而绿化率对绿地面积并无要求。
3、使用频率不一样:购房者常常所接触到的是绿化率,这是开发商最常使用的概念,因为绿化率的计算方式对绿地并无严格的要求,所以绿化率都会比绿地率高,这样也能美化小区的绿化面积。
(8)居住区小游园设计扩展阅读
绿地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计算公式:绿地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宏观“绿地率”是指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里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之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百分比,用以衡量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
微观“绿地率”是指特定地块用地范围内各种绿地的总和占总用地的百分比。各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
I. 居住区有哪些用地组成要素
景观设计要素抄是组成居住区环境袭景观的素材。
常见分类分为九类:1.绿化种植景观,包括植物配植、宅旁绿地、隔离绿地、架空层绿地、平台绿地、屋顶绿地、绿篱设置、古树名树保护2.道路景观,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路缘、车档、缆柱3.场所景观,包括:健身运动场、游乐场、休闲广场4.硬质景观,包括:便民设施、信息标志、栏杆或扶手、围栏或栅栏、挡土墙、坡道、台阶、种植容器、入口造型5.水景景观,包括:自然水景、泳池水景、景观用水6.庇护性景观,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7.模拟化景观,包括:假山、假石、人造树木、人造草坪、枯水8.高视点景观,包括:图案、色块、屋顶、色彩、层次、密度、荫影、轮廓9.照明景观:人行照明、车行照明、场地照明、安全照明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J. 居住区绿地率一般是多少啊
只要是房屋买卖合同上显示的数字,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绿地率是指居住区内各内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容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例,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小区绿化面积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外的用地,才可计算为绿化用地。
根据《北京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中规定符合规划标准的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
所以,只要你签合同时,上面的绿地率达到30%以上,就是可信的。但值得注意的时,千万要区分好绿化率和绿地率,绿化率是开发商的说法,只要是草,开发商都会计算都绿化率里。
法律法规参考来源:
《北京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中规定符合规划标准的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