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游玩6
1.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潮州一带“蛮獠啸乱”指的是什么事件
指的是目前粤闽交界的漳州地区的事情,参考一下资料:
陈元光平定蛮獠啸乱
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唐朝前期光洲固始人(今河南固始)。长博通经史,尤耽黄石公素书及太公韬略。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年十三,领乡荐第一。
陈元光将军自幼聪颖好学,少时并好骑射,终成文武全才。
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居民苦之。诏命归德将军陈政进朝仪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兵南下。是年,陈元光十三岁,领乡荐第一,旋即随父母戍闽。
陈元光与蛮僚的矛盾,应当看作是定居农业民众与游动不定的蛮僚之间的矛盾,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
回顾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闽南戍地,长达四十二年;其间平定闽粤,创辟州县,倡兴庠序,屯垦安民,堪称四大历史功绩;终因保卫社稷,为国捐躯。百姓哀之。事闻于朝,随于次年,即先天元年(712年)诏增秩赐谥,并于漳江畔之州治所在地为其建立祠庙。开元四年(716年)徙州治于李澳州之后,复有诏重新于治所之西建庙,名“陈将军祠”,俗称西庙,并追封为颍川侯。贞元二年(786年),州治再迁龙溪,复于州治之松州建庙。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继于州治之城北又修一庙,俗称北庙。从上列三地立庙之先后,即可知州治迁徙之沿革。自唐以来,除于州治所在地为其立庙崇奉外,历代又续有封赠。如五代封广济王;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封忠应侯;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追封开漳主圣王;绍兴十六年(1146年)又封灵著王;明初封昭烈侯。以此,漳民咸尊陈元光将军为开漳圣王。可见此一尊称由来已久,唐府兵将士遗裔亦由此地陆续播迁海内外各地。故除漳属各县城乡外,海内外各地亦多有祀奉开漳圣王之庙宇,更见其影响之深远。
溯自唐总章初年,以归德将军陈政为开漳先驱以来,经其子元光为之奠定基业,继由其孙王向、曾孙酆、玄孙谟蝉联刺史。虽其一家为戍闽而牺牲者先后共达六人,然自陈政将军以下,五代相继,领袖一州,率众启土,遗爱万民。惜唐史略而无传,而勋业幸凭口碑犹得以永垂后世。河南固始县现今有陈氏将军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在该县中心城区有“陈元光广场”,以为纪念,广场上有福建地方所赠圣王戎装马上巨像。
2. 潮洲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潮州新八景
一、滨江红棉:二、广场灯影:三、坊街亭韵:四、淡浮水墨:
五、绿岛晴岚:六、桑浦禅泉:七、凤凰天池:八、柘林渔火:
潮州内八景
潮州内八景,由于历史沧桑,不仅有些景观已不见踪迹,而且说法上也不尽相同。根据史料,古城内八景的历史及现状,大体如下:
一、东楼观潮:
指在东门楼(广济城楼)上观看韩江潮涨。因东门楼正对湘子桥(广济桥),每年春夏韩江水涨,流过湘子桥时而形成独特的景观。此景似与“湘桥春涨”相同,只是观赏位置不同。
二、西园赏菊:
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礼部尚书黄锦的别墅花园,因花园称为西园,园内假山莲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种最多,故赏菊成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为学校,因此“西园赏菊”也不存在。
三、古刹梵唱:
指位于开元路的开元镇国禅寺,因过去僧侣众多,每于晨昏人静时作功课,发出悦耳的颂经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为一景。可惜开元寺现处闹市区,僧众不多,因此已没有过去的效果。当然早晚课仍会吸引一些听众。
四、府衙钟声:
位于义安路与昌黎路交界处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楼,称镇海楼,楼上有大钟,每于夜静更深时发出报时钟声,声及全城。而楼上栏杆柱头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俗称“府老猴”。在辛亥革命时,因清军据守,革命军纵火烧楼,付之一炬,此景也随之消失。
五、莲花午照:
位于上西平路与西马路交界处路口的莲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莲花,当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时,莲花浮现于水中,蔚为奇观。据传当初因井泉过猛,浃喷泥沙,故以一石雕莲花压于泉眼。由于现在周围多民居,午照难入井中,且该井因自来水的兴建而废用,已建铁栏保护。
六、七星步月:
位于北马路忠节坊内七星桥巷,该处原为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二方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现此地已全为民居,只剩七星桥巷。
七、奎阁晨晖:
位于南门古城边,原有一奎星阁(也称魁星阁),结构严谨朴素,阁顶有双龙夺珠雕塑,因中间的大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故有“奎阁晨晖”之谓。目前此阁已废。
八、芦荻晚眺:
位于国王宫巷通环城路处,原此地与西湖相连,称芦荻洲,也称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渔庄的灯光点点而得名,现此地已全建为民房及医院。
潮州外八景
明代官宦、墨客、诗人畅游潮州后已留下咏颂山水景观的潮州八景:
一、龙潭落照:(今湘桥区花园村五龙潭)
二、凤山秋菊:(今潮安归湖彩凤岭下)
三、笔峰晚凉:(今笔架山下)
四、金山朝旭:(今金山顶)
五、凤栖木棉:(今意溪凤栖山别峰寺)
六、韩亭秋月:(今韩文公祠前后)
七、西湖梅风:(今西湖处女泉边)
八、文峰飞翠:(今桑浦山玉简峰)。
3. 潮州六亩村谁知道
六亩村是不是就以前的溪口六村啊。。后来划来湘桥区的
原来溪口有一至八村。。现在就没有六村。。
4. 跪求我们有6人左右明天想去南澳岛游玩,两天一夜,从潮州市出发,谁有包车的电话总共游玩大概每人多少
一般是在后宅住。观海旅馆的价格还是满便宜的。也就一百多点。看你们内准备租几间。容我是觉得没必要去南澳。南澳没有传说中那么好。那个吃的。坑爹又难吃。什么购物街小食街都是骗人的。全无。除了那些坑人的海产店。海边垃圾很多。没那么干净。青澳风景比较好。不过偏僻。想去到县城也要十几公里。车什么的也少。逛得地方也没。没有很失望。只有很绝望。去了你就知道咯。还不如去汕头市区好。 ~包车从码头到后宅一般都是10块钱一个人~=。=~吃的~看你吃什么~吃海鲜肯定就不便宜~你们自己算算咯~景点什么的都是浮云`~我去了后悔到现在~
5.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潮州一带“蛮獠啸乱”指的是什么事件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南方泉
(州)、潮(州)之间“蛮獠啸乱”,唐高宗李治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晋升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领府兵3600人进驻福建绥安(今漳浦)。诏文是很殷切严厉的:“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斯誓斯言,爰及苗裔,汝往钦哉!”
陈政字一民,号素轩,生于公元616年,其父陈犊字克耕号介翁,为河东(今山西省)一带地方首领,反隋归唐随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攻克临沂等郡有功,授玉钤卫翊府中郎将怀化将军,举家徙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李世民之子李治(唐高宗)诏讨蛮獠的669年,陈犊已殁,最小的儿子陈政也已54岁,他毅然率河洛子弟南征,经淮河沿大运河,由浙江仙霞岭入闽,越南平、福清,入仙游、安溪,抵龙溪县北侧九龙乡(今龙岩、漳平)一带,与“蛮獠”诸部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陈政率孤军退守于华安之九龙山,上表求援。
大唐北疆正值多事之秋,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攻占安西,大将薛仁贵奉派前往抵御,其余将领各赴边关。时年75岁的已故将军陈犊的夫人魏氏名敬,又名箴,字玉珏,系隋朝中书令魏潜之女,后嫁陈犊生陈敏、陈敷、陈政,史称魏太母。她见家国危难,幼子陈政孤军陷于南蛮,乃召陈敏、陈敷向朝廷请命,集府兵58姓校尉四千余众南征。她自己把在固始府第的大门封存,偕同三房媳妇带着陈敏之子元敬、陈敷之子元易攴,以及最小的孙子,也即陈政之子元光随征,于是南征诸将也多携眷属随行。淮河之畔的固始,将士旌旗遮日,父老百里相送,是唐初自河洛向泉潮之间的九龙江流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军垦移民。
军行紧迫,进入瓯越之须江(今浙江江山),中郎将怀远将军陈敏,右郎将云麾将军陈敷因辛劳和不服水土,相继病逝。魏氏太夫人痛葬爱子,自统兵前行,越枫岭关入福建汉兴(今浦城),陈敏之子元敬、陈敷之子元易攴又亡故。魏氏太夫人拥13岁的幼孙元光坐于中军帐对诸将校说:“今政儿领3600府兵受困九龙山,奉王命吾河洛58姓校尉驰援自家子弟,别无退路,吾虽女流,当披甲率军奋进。”诸将校应身唱诺:“唯太夫人之命是从。”魏太母统兵日夜兼程,直下九龙江,与陈政所部会合,唐军拥有八千余众,进抵九龙江北溪柳营江驻屯,又向南夺取盘陀岭,进占云霄镇,声威大震。陈政与夫人鲜卑族的司空氏相聚,并抚爱子元光说:“若无汝祖母之力,吾八千河洛子弟焉能居此……”军中皆尊其为魏太母,日常呼为魏妈。
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病殁军中,年方弱冠的陈元光依例袭父职,带领兵众,年逾80高龄的魏太母襄赞军机,助孙儿运筹帷幄。当时九龙江流域尚属“蛮荒之地”,魏太母率军眷协助将士屯垦,引进中原耕作技术,力促陈元光遣部将刘珠华、刘珠成、刘珠福兄弟3人,率部沿九龙江上溯疏浚河道,“而达之北溪之上”,经漳平、宁洋直抵龙岩雁石,可通舟楫。陈元光遂在苦草镇(今龙岩市区)建立行台,上接泉州游仙乡松州堡,下连广东潮州之揭阳县,形成“东距泉建,西逾潮广,南接岛屿,北抵虔(赣州)抚,方数千里”的太平之区。汉蛮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九龙江流域。近万中原府兵及其眷属,带来了中原通行的隋唐官话河洛话,当地土著称他们为河洛郎,而尊称军中魏太母为“河洛祖妈”或“河洛阿妈”。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朝廷颁诏立漳州,领漳浦、怀恩二县,后又划泉州之龙溪,汀州之龙岩属之,形成上郡。陈元光为首任漳州刺史,进阶为中郎将右鹰扬卫府怀化大将军、轻车大都尉兼朝散大夫。魏太母时已91岁犹常拄杖巡视九龙江两岸屯垦之地,与河洛府兵谈心。她见府兵多有旷男,乃谕陈元光让58姓校尉部众可与当地土著蛮女通婚,并说:“汝母即鲜卑巨族,嫁汝父育有汝,今唐军屯闽南,也可与蛮民通婚,足可化蛮獠之俗为冠带之伦。”有了祖母的支持,陈元光大力鼓励汉蛮通婚结亲,“胡越百家,愈无罅隙”,奠定了闽西南、潮汕地区一千多年的民族和睦统一和进入富庶之邦的基础。
魏太母卒于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享年96岁,全军大恸,陈元光率军民泣以葬之。
陈元光为国戍守战死后,追封为韬卫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丞临漳侯,谥忠毅文惠,又封颍川侯,历代朝廷追封至威惠开漳圣王。
6. 六月份去潮州凤凰山过夜露营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男生版:有帐篷吗?很冷!除了你说的那些还得准备帐篷、手电筒、应急灯版、应急药品包、求救权哨、备用绳索、巧克力(能提供热量)、防风保暖内衣、防风外套。……有女生吗?(尽量让女生消除安全顾虑,让女生穿得淡薄点上山,这样在徐徐冷风下你可以绅士般的脱下防风外套给女生穿上。温度进一步下降时,机会就出现了)如果你没有时间谈情 就请她跟你露营。保险套必须的。
女生版:不管怎样,参考男生版。留机会就装聋扮傻,听之任之。纯属欣赏美景者,就按上面准备周全。手机(每小时向山下朋友发送安全信息)最后,保险套是必须的,恩爱时兼顾安全。强暴时保护自己。
7. 求潮州古巷6.6事件图片视频!!!!
没了,全部被删了,只能找那拍摄者手机里还有没
8. 大家好 潮州民间婚喜事之【六礼俱全】指那六项呢谢谢高手
潮州的婚事习俗
虽说现在婚姻自由,但相信在桥的各位的上辈多多少少对婚礼有所讲究,下面把潮州的婚姻习俗介绍一下,方便大家与家里上辈人交流对照
(此内容比较大众化,除部分地区和有宗教信仰的人,基本上是父辈或更上辈婚姻的习俗,不过现在一些环节也渐渐被简化了)
婚事习俗
旧俗男女婚姻嫁娶都要有“三媒”(内媒、外媒、中媒)“六证”——(六礼),“六礼”为:
①、提亲,由男方托媒到女方提亲,经女方同意,男方才正式向女方问婚。
②、合婚,由媒人到女方问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并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不吉祥的事(俗称三日顺),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分别占卜合婚,确定相生还是相克。
③、定亲,称“订婚”、“行定”、“食定”,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还有饼食,糖果、香烟等,但女方必有回礼。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戚、朋友、四邻送饼食、糖果,报告亲事己定。这时婚姻关系开始生效。
④、行聘,又称“送聘”。清以前及民国初,富家除送金银财宝、丝绸绫缎外,还有猪羊酒果;贫家除送鸡酒外,还送槟榔、荖叶。这时女方要回礼,也要有饼食、糖果赠送亲戚朋友和邻居。
⑤、请期,有的称“择日”、“送日”、“提日”。行聘过后,男方即择定结婚吉日,并通知女方。这时男方、女方的亲戚朋友都要送贺礼。送女方的贺礼也称“送花粉”。
⑥、迎亲,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亲的形式,是新郎上门迎接新娘,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整个婚礼自始至终要有一个青娘母陪伴,各个环节要做“四句”,迎亲程序繁多,新娘出门要给兄弟姐妹“分钱米”,吃“姐妹桌”;新娘到男方家门口,新郎要“踢轿门”、“拔如意”,新娘要“跨火烟”;新郎新娘进洞房要吃“合房圆”和上厅拜见公婆;“闹洞房”时青娘母要代新娘与客人对歌。新娘新婚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的仪式;三至五日新娘要行“归宁”礼,即“头返厝”及“二返厝”。头、二返厝,新娘不能见娘家炊烟即必须返回,满月后回娘家时方可在娘家过夜留宿。
9. 潮州市电话号码六位升七位
原号码以3开头的,升位后七位号码不变,七位号码前加30.原号码以4开头的,升位后7位号码不变,七位号码前加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