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三花 » 暗恋桃花源经典台词

暗恋桃花源经典台词

发布时间: 2021-03-02 19:27:22

Ⅰ 经典话剧剧本

《雷雨》: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中国话剧这一百年来,如果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则非《雷雨》莫属。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它是中国话剧史上演出最多、演出团体最多的杰作,是中国话剧百年史的神话和奇迹;《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话剧导演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更是中国话剧表演的发展史。这些都使《雷雨》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茶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老舍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作品,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话剧后辈们不断以仰望的姿态回望这部经典时发现,剔除庞杂的情节转合、剔除特有时代的立场判断,游走于老舍笔端的其实是一种“大写意”式的蓄势而发的经典东方美学。1980年9月,《茶馆》应邀赴前西德、法国和瑞士三国演出,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04年5月27日,《茶馆》公演500场……一部三幕话剧,世俗百态、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浓缩了中国半世纪的沧桑沉浮,为后世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背影。《屈原》:历史剧集大成者《屈原》不但是上世纪40年代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这部一气十天呵成的五幕历史剧,可谓话剧巨匠郭沫若历史剧当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集大成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郭氏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日本、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国上演《屈原》共达600余场,创中国话剧在国外上演最高纪录。《压迫》:现代主义话剧的典范作于1925年冬天的独幕剧《压迫》,被洪深认为是“那时期创作喜剧中的惟一杰作”。该剧创造出了堪称典范的人物语言和最为人称道的剧作结构,在同期大多数粗糙、低质的作品中显得凤毛麟角一般可贵。丁西林的“世态喜剧”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并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压迫》也不例外。事实上,以《压迫》为代表的丁西林喜剧,是中国最早成功尝试现代派话剧的典范,具有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在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上海屋檐下》:抗战戏剧的嚆矢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夕的《上海屋檐下》,通过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力图使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作者夏衍说这是一出悲喜剧。《上海屋檐下》因“八?一三”中日在沪开战而失去了上演的机会,直至1939年1月,才由怒吼剧社在重庆首演。但这部戏的产生,却是中国抗战戏剧的嚆矢,奠定了夏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毛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延安时期戏剧成就的重要标志,是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优秀多幕剧《白毛女》。它虽说是一部新歌剧,但舞台风格却类似话剧,是话剧的表现形式与民谣巧妙结合的产物,成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它的出现及成功推广,为建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话剧创作模式提供了示范效应。《于无声处》: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1978年11月16日,由上海工人宗福先创作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轰轰烈烈演出。20多年过去了,回顾话剧《于无声处》的演出和剧本的发表,以及它在全国的广泛传播,有几百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和观看了这个剧本,艺术价值已经不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它将当代文学从“文革”长达10年的文艺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绝对信号》:小剧场运动先锋1982年11月,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开启了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这次成功的实验演出,成为转型期中国自己的话剧先锋,并在戏剧界引发了对小剧场戏剧的探索兴趣。剧作打破了传统戏剧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固定交流方式;还打乱了传统话剧“现在进行式”的“顺时序”时间结构套式。《暗恋桃花源》:享誉亚洲经典作1986年,一部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奠定了台湾戏剧家赖声川(blog)及其表演工作坊在戏剧界的地位。此后的四度复排更让该剧成为享誉亚洲的经典之作,而集编、导于一身的赖声川,也因此剧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华语剧坛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倾城之恋》:61年续写两个传奇入选“十大”的《倾城之恋》,指的是相隔61年时空的两个不同版本。张爱玲于1943年写成小说《倾城之恋》,翌年亲自将之改编为4幕8场的现代话剧,于12月16日由大中剧艺公司在上海新光大戏院献演。那一版话剧由朱端均导演,演员阵容强大,罗兰演白流苏、舒适演范柳原、韦伟演徐太太、海涛演印度公主、端木兰心演四奶奶……皆为一时红星。61年后,香港话剧团献演《新倾城之恋》,导演毛俊辉延伸了原著戛然而止的结局,将白流苏置于改革开放后的上

Ⅱ 话剧《暗恋桃源》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摘 要:话剧《暗恋桃花源》由赖声川编导采用两剧合为一体的独特舞台表现手法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此剧,第一但作品介绍包括灵感来源和内容简介。第二部分是对本剧的一个深层解析,第三部分是根本剧相关的一些知识的介绍。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赖声川这是一部有赖声川编导的一部经典舞台剧,以其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与丰富的内容受到海峡两岸人们的喜欢。如果你不知道赖声川,没关系;如果你不知道暗恋,没关系;如果你不知道桃花源,都没关系。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对这部剧的欣赏之旅吧。
一、作品介绍(一)灵感来源《暗恋桃花源》(The Peach Blossom Land)(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 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各自并不完整 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
(二)剧情介绍该剧故事很简单:“暗恋”剧组和“桃花源”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在此彩排的合约,遂发生了对舞台的争夺。
暗恋中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 因战乱而在上海相遇且相恋,却又因战乱而分开离散;两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逃到台湾来,各自男婚女嫁,江滨柳一直痴心苦恋,直到四十年后两人才再相逢,时江滨柳已似风中残烛,濒临病终,这就是《暗恋》这出现代爱情悲剧的大纲。而《桃花源》则是在叙述武陵人“老陶”无法生育,而妻子“春花”却又跟“袁老板”私通,老陶无奈伤心的出走,溯河而上,意外地发现了桃花林,进入了桃花源中,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到近乎梦幻的时光后,他回到武陵,发现原本如胶似漆,男欢女爱的春花与袁老板已陷入了现实的纠葛和相互的怨怼之中,并没有从此过着想象中幸福美满的快乐生活。
二、解析(一)暗恋剧剧中男女主角相恋却因战乱分离而导致双方都有了家室。病重时期江滨柳一直忘不了那时的恋人,登报寻人,苦苦等待。他很执着很痴情。他这份痴情值得赞赏。但无论是如何的放不下还是和别人结了婚。这是一种矛盾。在自己被摧残的同时也深深的伤害了他的妻子。这也是一种矛盾。最后终于是见到了云之凡—那时的恋人,但是又能怎样。无可奈何,双方都很无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虽然没有结成连理,但最终他的愿望还是实现了,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喜剧。心酸和如愿也是一种矛盾。整个剧就是一个矛盾剧。
(二)桃花源剧老陶虽然很喜欢他老婆春花,但是春花嫌弃他无法生育,和他感情不和。进而和袁老板勾勾搭搭。这是一种无奈。老陶接着被春花和袁老板逼着去上游打渔,即使知道可能会送命但还是去了,这是一种无奈。在桃花源里渡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时光之后,回来后发现时光已过去多年,春花和袁老板已结婚生子了,想要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了。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无奈。春花和袁老板婚后的日子却并不美满,但已无法回到从前即使心里还想着老陶,这是无奈。老陶最后想再返回桃花源,但是确已没了回去的路这是一种无奈。桃花源剧就是一个无奈剧。
(三)拼贴的效果赖声川说过:“我的作品中一直有‘拼贴’的概念,其实剧场本身就是拼贴的艺术。《暗恋桃花源》不同于传统戏剧中的倒叙、插叙和锁闭式的叙事特征,而是由《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故事拼贴而成。一悲一喜,融汇成一部完整而又区别于传统戏剧样式的新的悲喜剧。
两台剧因都与剧场签约结果导致排练时间冲突,只好同时练。结果弄得悲剧不那么悲伤,喜剧更加搞笑。上面说暗恋剧是一个矛盾剧,桃花源剧是一个无奈剧,但是经过两剧一起排演,矛盾则更加体现出来了。最直接的是抢场地,双方都希望对方快点下场,给自己方留出时间从这个层面讲双方是敌人。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袁老板”对暗恋剧导演有了一些同情。双方似乎也成为了友人。另外导演着重体现无奈应该是跟当时的背景有莫大的联系。根据导演赖声川表示:这出戏的灵感其实是出自于台湾舞台剧剧场的混乱环境,当年陈玉慧导演所导的《谢微笑》在艺术馆彩排,其实对剧场工作人员来说,那么该已是一种家常便饭的情况,《谢微笑》下午彩排,晚上首演,中间两小时却被安插了一场毕业典礼,剧场管理人根本不管他们还要装台、调灯、技术排练,只是一股脑儿的将各种活动安排插入,于是当天彩排都还没结束,小学生就已经坐在台下弓,另一方面钢琴、讲桌都等着要搬上台,造成混乱无序的情况。没想到这却引发了赖声川导演的灵感。于是《暗恋桃花源》 这部构思巧妙、安排缜密的好戏就此孕育而生。这两出戏在同一个剧场中争着排练,不时地相互干扰、打断了对方的演出,却无意巧妙的凑成了一出完美交错的舞台剧。这些似乎显示出了这样的信息:生活中的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人人都有烦恼,矛盾与无奈无处不在,但是无论什么都会变好的。但或许赖声川并没有蕴含这些思想在里面。他自己说因为他最想表达的,不是一种思想,而是多元的。他们只讲一个事实,请别人自己去感受。作为一个导演,他不需要表现他的思维多深刻。
两出戏挤在一个台上演,高潮处连台词都能相互接上。而这两出戏又相互映射,观众在剧场里,看戏中戏,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成为这戏剧的一部分,舞台无限扩大开来。形式上看,有话剧、相声、小品甚至日本的谐剧的成分,全部能在一个舞台上展现开来。四、五样道具,六、七个演员,居然也成就那么一出复杂的戏剧,让人对导演的水准叹为观止!
(四)白袍女子1、出现方式——.穿场而过在诸多戏剧和电影中都有“疯子”或“傻子”这类角色的设计,《暗恋桃花源》中出现的“疯子”即”陌生女子“,她不仅叙事,还是该剧的主要线索,衔接着《暗恋》和《桃花源》这两出不相干的戏。在这两戏互相解构的同时,对整出戏进行再次的解构。“疯女子”这一角色的设计一方面升华了主题,另一方面是对幻觉主义或现实主义设计的再次间离。
2、出现的意义正当两个剧组互相争执场地时,也正是戏剧时空进行转场时,她正合适宜地出场,演绎了一个关于背叛和寻找的话题。剧中虽未出现“刘子骥”,但通过无名女子的不断追问,我们明显地意识到“刘子骥”背叛了她,她却一厢情愿地寻找。这样一来,《暗恋》中的时代大背景造成云之凡和江滨柳的人生遗憾,《桃花源》中的自我救赎未果,无名女子的不断寻找,三者共同构成了对人生的质问和怀疑。“成为舞台与人生的所有无奈的隐喻与象征”。因此,无名女子的这种“穿场而过”则具有画龙点睛的深意。
陌生女子共出现了七次,每次都是伴随着戏剧的转场出现。第三次出现在《暗恋》剧组由于导演的不满意无法继续排演下去的时候,她伤感的说道:“那一天在南阳街上……”富有诗意的描述满是凄凉,观众这时也才明白,这是一个被抛弃的、却又痴痴寻找爱人的“疯女子”。她的出现不仅独自构成了一个话剧主题,还使观众有充足的时间从《暗恋》的戏剧情境中过渡到《桃花源》中,有着串联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其他相关内容介绍(一)作者介绍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赖声川29岁开始剧场创作,被誉为“台北剧场最闪亮的一颗星”。他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使濒于灭绝的台湾相声起死回生,《暗恋桃花源》成为经典舞台剧,二十多年来为喜爱戏剧的人们所称颂。赖声川至今编导舞台剧20多部(包括轰动亚洲的七个半小时史诗《如梦之梦》)、电影2部(包括享誉国际的《暗恋桃花源》)、电视作品300集(包括家喻户晓的《我们一家都是人》),另有剧场导演作品22部(包括莫扎特歌剧3部)等。出版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是国内第一本将创意规则化、步骤化的实用工具书。
(二)本剧获奖情况从2006年11月首演至今,《暗恋桃花源》3年内在国内演出达200场,创下了中国舞台剧票房纪录的“历史之最”。2007年,《暗恋桃花源》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十大经典剧目,赖声川也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当代名人堂。
东京国际影展青年导演银樱奖(1992)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1992)柏林国际影展卡里加里奖(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最佳影片(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最佳导演(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飞比西国际评审团奖(1993)四、结束语戏剧鉴赏这门课程把我领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领略到一种不一样文化传承的魅力。对于这部非常有创意的话剧,因自己的阅历,兴趣,年龄影响,我想我给出的感受可能比较肤浅的。但是我想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是有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能给你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来丰富自己。

Ⅲ 《女孩冲冲冲》的经典台词

张昭:说闲话,说什么闲话,说我巴结市里领导?笑话,我是高级知识分子!无傲气,有傲骨!做知识分子难,做个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更难,做个有骨气的饿了还有饭吃的知识分子那是难上加难!孙权同学呀,这是个机会,是你的,可也是我的呀。 周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肉丝——在食堂。经贸大诗歌社,真诚召集新生会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卑鄙是高尚者的通行证,高尚是卑鄙者的墓志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七食堂麻辣烫爱得深沉。 周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肉丝——在食堂。经贸大诗歌社,真诚召集新生会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卑鄙是高尚者的通行证,高尚是卑鄙者的墓志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七食堂麻辣烫爱得深沉。 黄盖(口气缓和的):慈,凭你的长相,你的气质,你的风度,你的身材,你的鼻子,你简直就是造物主的恩宠,上帝创造的奇迹,百万大山中的林妹妹—— 黄盖:当我躺在床上,衣柜里是我白白的裙子,当我躺在床上,身下是我白白的床单,当我躺在床上,身边是我白白的墙壁,当我躺在床上,天花板是我白白的青春。我悲从中来,在我躺着的床上。哦,我在期盼,我在祈祷,我的爱,还有我的爱人。 诸葛丙:你以为遮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象你这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挺拔的鼻梁,神乎其神的微笑,和那本遮住你额头的书,都深深地迷住了我。 魏延(OS):投了,好的,古都经贸大学的太史慈,投出了手中的标枪,太史慈,投了,投了,投了,太史慈立功了,太史慈立功了!不要给别的学校任何的机会,她投出的标枪,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飞向那广袤的天空。 魏延(OS):伟大的古都经贸大学的太史慈!她继承了古都经贸大学的光荣的传统。甘宁、周泰、孙策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太史慈一个人她代表了古都经贸大学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不是一个人! 魏延(OS):裁判,等待着标枪的下坠,他等待地是古都几百年从来没有记录被打破的目光和期待。太史慈曾经在训练上投出过73.255米的好成绩,裁判应该深知这一点,他还有足够的准备去微笑面对这只即将打破记录的标枪吗?10秒钟以后他会是怎样的表情? 魏延(OS):标枪还在飞行,标枪还在飞行,没有下坠,没有下坠,记录马上就要诞生,伟大的古都经贸大学的太史慈!吴国太校长今天生日快乐!古都经贸大学万岁! 魏延(OS):啊,标枪,标枪,太史慈的标枪已经飞出了体育场,这次投掷是一个绝对理论上的世界记录,难道它要准备飞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啊,救护车,快叫救护车……。 孙权(OS):太史慈投掷的标枪到最后扎到一个大街上走路的老汉,裁判判定成绩无效。 曹操:叉烧包,我要把你打成一个叉烧包。你猪头模样就象那刚出笼的叉烧包。还有那莲蓉包猪肉包玉薯包豆沙包应有尽有广东包。假使你不爱做那叉烧包,还有那各式各样上海包。让我来告诉你有生煎馒头大肉包生煎馒头菜肉包,小姬姬你到底爱做哪种包,你到底爱做哪种包哪种包。(配照片7) 老师敲着黑板:这道题和通货膨胀有关的。同学们,为什么不选a啊,对,因为a不对;为什么不选b啊,对,因为b不对;为什么不选c啊,对,因为c不对。所以这道题应该选什么? 蔡文姬:没文化!怎么不能排,暗恋桃花源你们看过没有,暗恋桃花源就是两个戏混在一起演出的嘛,它就非常的成功,他们能排,我们就能排。艺术无国界,MIX混搭赶潮流!我就是要追求这种效果,草鞋配钻石,土豆配红酒,茶叶拌酱油,黑米馒头咽腌菜! 孙尚香:我说,泡妞没有这么难吧?女生是需要哄的。她骂你的时候你要说你渴了吧喝水么,她打你的时候你说疼么亲爱的,她说这件事情是我的问题,你放心她绝对是认为你有问题,她说这件事儿是你的问题,你放心那绝对不是她的问题,她如果最后什么都不说了,你别以为没事儿了,那是等着你替她说呢!她脆弱的时候你要坚强,她坚强的时候你要彪悍,她彪悍的时候你要超脱,她超脱的时候你要自然,她自然的时候你要深沉,她深沉的时候你要激情,她激情的时候不容易,你要赶快配合,平时准备的山盟海誓豪言壮语义无反顾批量上载!

Ⅳ 你最喜欢的话剧台词是哪句

《恋爱的犀牛》1999年由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搬上舞台,剧情主要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做了一个人所能做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做了一个人所能做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所谓“明智”,便是不去做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

这部话剧教会了我如何去爱,我认为这是它的魅力所在。这部话剧有着神奇的力量,让人忍不住呐喊,忍不住去爱,忍不住热血沸腾,

Ⅳ 郭芙蓉经典台词和姚晨档案,要详细的,谢谢

个人资料
姓名:姚晨 (YaoChen)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9年10月5日(农历八月十五)
身高:168 厘米
体重:48 公斤
星座:天秤座
血型:O型
籍贯:福建西良前
婚姻情况:已婚 丈夫:凌潇肃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9级本科班

星路历程: 两年前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姚晨的作品产量不高,质量却不低。先是在《炊事班的故事》里客串了一把,《都市男女》中的苏青青又为她加了把火,到了《武林外传》中刁蛮有趣的郭芙蓉,姚晨顺理成章地成了观众眼中的熟人,说起来热乎得不行。已经开始迈向走红的姚晨自己倒没什么感觉,一听有观众把她说成是“女版周星驰”,还是被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

姚晨官方网站: 遥望晨心http://www.yaochen.org
姚晨搜狐博客:http://yaochen.blog.sohu.com
姚晨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m/yaochen
经纪公司: 梵太奇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简历:
1993—1997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
1999—200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9班(本科)

在校期间话剧作品
《麦克白》饰演麦克白夫人
《浮出海面》饰演于晶
《暗恋桃花源》饰演云之凡
《小井胡同》饰演小媳妇
电影
2001年 《七星期无人入睡》 饰 季玲
2006年 《我的长征》饰 索玛
2006年 《大电影之数百亿》饰 罗茜
2006年 《追爱总动员》客串
2007年 《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饰 燕子
2007年 《命运呼叫转移》(《山难》单元)饰 马婷
电视剧
2001年 《神鞭》饰 展嘉蓉
2002年 《都市男女》饰 苏青青
2003年 《人命关天》饰 孟婷
2003年 《炊事班的故事II》饰 小姚
2005年 《武林外传》饰 郭芙蓉
2005年 《中国志愿者》
2006年 《房前屋后》饰 顾丽丽
2006年 《梦回春谷》饰 玉屏
2007年 《炊事班的故事Ⅲ》饰 小姚
2007年 《欢天喜地对冤家》饰 谷晓欣
2007年 《100个爱上上班的理由》(又名《都市六人行》)饰 方方
2007年 《百年往事》饰 何佳碧
2007年 《防火墙5788》饰 宋玉秀
奖项以及其他
奖项
2006腾讯星光大典“最具潜力电视演员奖”(2006.12.15)
2006娱乐大典“年度电视演员最佳新人奖”(2007.01.15)
2006—2007第一届中国剧·风尚盛典“色彩人物奖”(2007.03.31)
2007福布斯中国名人颁奖礼最具潜力名人奖(2007.04.12)
2007中国最美50女人--侠气之美奖(2007.07.12)
广告
“周大福”珠宝广告
“大红鹰”日夜感冒片
“联通新时空”宣传片
“淘宝网”系列剧广告
“佳洁士”牙膏广告
“淘宝网”广告
http://ke..com/view/6340.htm
1.排山倒海~~!
2.我看好你哟~~~~
3.小心我排你啊~
4.你枉费了我对你的一片情谊...片情谊...片情谊...片情谊...情谊...情谊...情谊
5.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6.看什么看,没见过美女啊
7.再累再苦,只当自己是二百五;再难再险,只当自己是二皮脸~~~~~与君共勉~!
8.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9.侯哥~~
10.有事说事没事走人
11.劈~~劈~~,A型B型O型AB型!!
12看到你这个呆样子,我就想野蛮~~~~
13.我好你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4.我是郭芙蓉,我不会武功,我来自江湖,我与众不同
15.以前头发有黄有开岔~~自从用了李大嘴磨的香油
16拜托again,要装情圣,去高丽整个容先.
17.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刀.两.断!
18.各位来宾,各位百姓: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同福客栈,参加第一届鸡王争霸赛.浩瀚苍穹,孕育了我们的历史与文明,岁月如梭,造就了我们的勤劳和善良,在这片晴朗的天空下,我们吟咏歌唱,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们自由翱翔!
19.热Face贴上了冷臀部!
20.都这个时候了,面子还能包饺子吃啊!!
21.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这套八卦连环夺魂掌,就是从天地之间悟出来滴
22.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哭着喊着也得不到,心平气和才能修成正果。
23.姑奶奶不打的你桃花满天红,你就不知道姑奶奶心花为谁开。
24.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啊 请使用人类的语言和我交谈!
25.小郭(开唱):爱情三十六计~~(此时众人起舞)最好走为上计~~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
26.刑捕头往那一站,就是七侠镇一霸(爸)!!
27.我一看你那呆样子就想野蛮...
28.我鄙视你
29. 小郭VS无双
小郭:好一个眉清目秀 唇红齿白的妙人哪
无双:一般一般 港姐第三 你的打扮招人喜欢
小郭:很丑很丑 亚姐第九 全凭一双灵巧的手
秀才: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小郭:你的美由内而外活血样颜 冰清玉洁惹人怜
无双:你的美由骨到皮感天动地 此情可待成追忆
小郭:还是你美
无双:你美 你全家都美
小郭:你气质好呀
无双:你身材好啊
小郭:你皮肤好
无双:你发质好
小郭:你什么都好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引人注目 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无双:你的缺点就是太完美 完美的让人后悔
小郭:后悔什么
无双:投错胎呀 没摊上好的DNA呀

Ⅵ 如何评价话剧《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可以说是赖声川的新年大手笔,据悉,此次赖声川是拿自己的得意之作“开刀”,重新编导,给这部经典名作一个崭新的更有艺术情趣的新面貌,让话剧与中国第二大剧种——

剧照
越剧玩“联姻”。他把《暗恋》部分依然按原版保留,黄磊、孙莉这对伉俪仍是台柱子,稳稳撑着“暗恋”这边的天空。而《桃花源》部分则大刀阔斧地植入越剧基因,词、曲、服装统统翻新,桃花源部分的台词由专业越剧编剧颜全毅全部重写,因此,黄磊、孙莉等话剧的原班人马和越剧名角赵志刚、谢群英、徐铭等结合在一起,所以说,赖声川彻底颠覆了自己。“戏越往后面演,越剧的力量会更强,越剧本身的唯美和哀沉,比原本的话剧版更有魅力。尤其是经过改造后的老陶回家这一幕,我感觉用越剧来演,比话剧更‘酸’,更有味道。”因而,他把这个2010年重新制作的经典名剧改名为《新暗恋桃花源》。
剧本特色
《新暗恋桃花源》首次加入的越剧元素,使红了24年的《暗恋桃花源》再一次让观众们笑到飙泪、悲到心酸。昨晚,赖声川的《新暗恋桃花源》在温州东南剧院上演,这是该剧全国巡演的第一场。话剧与越剧的颠覆组合,呈现了无限的魅力。座无虚席的东南剧院,再次验证了赖声川的创新能力。

黄磊和孙莉这一对已将“暗恋”演得烂熟的夫妻搭档,为新版本增添了不少新意,比如台词中加入了“为了排这个戏,《非诚勿扰》节目请我参加我都给推了……”而由越剧名角赵志刚、谢群英、徐铭主演的“桃花源”部分,则从完全颠覆以往“越剧王子”形象的赵志刚上台一开腔,就引发笑声不断;老陶、春花和袁老板三个人之间纠缠不清的三角关系,更是用完全不同于传统越剧才子佳人的夸张搞笑方式表现,让观众们乐得前仰后合。

《新暗恋桃花源》中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出彩有趣的部分,是“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同台表演的一场戏,只见一悲一喜、一古一今这反差极大的两台戏在荒诞奇特的氛围中浑然成一体

演出照
,再加上话剧和越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混搭”,更是带来了奇妙效果。

Ⅶ 暗恋桃花源话剧的创作特色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爱情。
该剧总策划水晶表示,这出长达3小时的戏,其实是一座迷宫,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剧情,意蕴是回家后自己去慢慢体会的。观众表示,每一次看“暗恋”都比上一次更感慨爱情无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剧性在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突出了。
而在我看来,这是悲伤时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带泪。冬到尽处桃花开,悲到极致而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轻轻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这个名姓?莫道是一语成谶。

云之凡:流云降凡间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开,就听到江滨柳这句带着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仿佛是预示了他们之间终究未竟的爱情,云之凡就像是晴朗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像漆黑子夜里划过的流星,只能够有相遇的刹那,却不能够享受拥有的幸福。
流云降凡间,终究是会化作水雾,烟消云散的。遗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里那晶莹的泪。
“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开放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白色山茶花。”这是导演心里的云之凡,也可以说是这部剧对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语是“谦让和理想的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个花朵掉落下来,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开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种来说,红色多见,而白色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实在剧中的这个比喻,也是为了向观众阐述云之凡的稀有和高贵性。同时也暗指了她终不能被江滨柳所得。而剧中云之凡的命运也正如这白色山茶花一样,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横贯一生的,伴随着慢慢地老去。没有轰轰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云之凡这个人物设计,就是通过“流云”和“白色山茶花”这两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命运暗合到其中,意蕴悠长。

江滨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戏剧的第一场,就是发生在黄浦江边,或者说江滨柳与云之凡那短暂的一季相恋,都是发生在这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江,就是黄浦江。江滨,就是“连水里面的灯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滩。
整部《暗恋》只有两幕戏,却如此深刻地演绎了一段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恋爱,让人生发出“悲伤得让人想结婚”的愿望,这正是话剧内容所体现出的高度浓缩性所引起的效果。将悲伤浓缩,让舞台跨越时空来演绎,从年轻时代那场依依不舍却对未来充满重逢希望的分别,一下子进入到垂垂老矣濒临生死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安排,有点“残忍”。
导演说“这场戏你不给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场戏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没有回忆了。”这部话剧里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潜台词的双关性。导演的话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它也暗寓了江滨柳的命运:一辈子的记忆都模糊了,或是飞快地穿越生命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机会了解,生命走到尽头时,只有这短暂的一幕,成了记忆中的唯一的永恒。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就会正如江滨柳所说“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可是这一生却从此被填得满满的,被思念填满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么。然而丰满至斯,又应作何感想?
柳绿桃红微时再?杨柳依依话今昔。

春花:春桃不胜艳
跟白色纯洁的山茶花相对的,应该是红色活泼的桃花吧?正如“暗恋”与“桃花源”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对照一样。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断接,让一个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还余留,那边厢,随着轻快的京剧式的鼓点伴奏,妖娆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场了:手里拎着一束花,提了一包东西,嘴里悠悠扬扬地唱着和情人袁老板的“情歌”,摇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湿。
说桃花是春花一点没有错。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却能够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空有春花灿烂,不胜美艳,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他们是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总能找到动力,自得其乐。 在《桃花源》里永远不怕有冷场。但实际上,这冷场,比起《暗恋》更凄凉。
如王国维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暗恋》里的悲剧,是以战乱纷飞的大时代为背景的。正如江滨柳的一句台词“在那个大时代当中,人变得好小,到今天这个小时代,人变得更小了。”《暗恋》的悲可以归因于时代,《桃花源》的悲却要归因于“人”本身。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地失去了。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我们无法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扭转时势,所以我们会咬咬牙认命。但如果是亲手打破了从前自以为的美好,就会是一出让人哑言的悲剧。因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于不发生的。
故所以笑中带泪,春花的悲剧比起云之凡的来说,更深一层。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想当初,春花和袁老板偷偷摸摸地在家里幻想着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计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后却亲眼见证自己的悲剧。
云之凡和春花,一个是遗失了爱情,一个是在爱情里遗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赖声川用一种颠覆性的喜剧形式让《桃花源》成了一个貌似喜剧的悲剧。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实是在我们心中,就像《暗恋》里江滨柳用一辈子来思念云之凡那样。从本质上来说,《暗恋》和《桃花源》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诚如第一个“老陶”李立群所言:快乐是痛苦的缩短,痛苦是快乐的延长。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骂间成为经典。
老陶是注定属于落寞的——却不是失败。他的生活里处处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后面所有行为的语言契机。他有什么都不相信的自负,所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开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个无能改变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注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但是他确是整部话剧中唯一超脱(或者说是解脱)的人。有个德国画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记得他在一次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家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怀旧?”
他说:“啊,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要记得。”
是啊,让我们尽量记得。 虽然,“记得”也可能是一种世间苦。 但是这一重苦,我们若不肯尝,就是断了太多的联系,与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个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气和尘世的烦躁全都涤荡而去,反令他带了些许超然的仙气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许久,老陶却也开始想念起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别恋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应该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板也都可以一并原谅。 在桃花源那里,他从惊愕于白衣男女的长相,继而抓狂,直到后来面对着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板,飘飘乎说着“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会不会一直供着他的牌位并在又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叹”,当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记闷拳。然而,唯独是他自己从此超脱了。凡尘俗事,就这样走到了幕后。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败的。

袁老板:原来不是你
“争取时间了啊,武陵三角来了。”话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的作用。在这里,袁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一句具有双关性的潜台词,不仅向观众说出这一幕的名字,同时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断的三角关系。
袁老板,戏里戏外,这就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定义的人物。
在《暗恋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个三流戏剧剧团的老板,也是剧团的演员“袁老板”。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着房东“袁老板”,同时也是春花的情人。戏里戏外,呼呼喝喝,极有排场。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话语掩埋着的是所谓“胜利者”的失败。
从“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给老陶夫妇并且为老陶代售小鱼的袁老板,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让春花边叠尿布边愤而发问“你是什么男人”,袁老板这个形象,从理想的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真切的现实中。当初表现出来的虚幻的、变形的、夸张的美感全部消失,变成了连细节都真实的个体。这就彻底幻灭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板他自己提出来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抱负”。
春花开始怀念老陶,在袁老板走下神坛的时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写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样虔诚地用香烛和鲜花供奉起来——那个曾经被春花瞧不起的窝囊废的男人。
这就是审美距离感在起作用。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尺度具有一种距离感,旨在表明: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里,又能怎样呢?到头来不是失却了一份绚丽的美?保持距离,存留空间,正所谓远观并不亵玩。这应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认可与欣赏!
所以,对于春花来说,这是一个近观之后了然无趣以至于生厌的过程,走到近处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网络,原来不是你!

刘子骥:南阳故音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的最后交待。细细想来,原来这痴痴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便是穿缀全篇的线索,是话剧的魂!
“那一天在南阳街下着毛毛雨,我们约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种,酸酸辣辣的感觉。”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许,她已经寻找了几百个轮回;或许,她还要找下去。“我要找刘子骥!”她向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人宣告、询问,却又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许她的概念中已没有时间和空间,她惶惑而又执著地探寻着,每一个人都那么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间变得似曾相识。或许,她的刘子骥正藏在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几千年的寻找和思念化作空芜而又纷乱的梦魇。她是否还记得他的模样?是否确定他真的出现过?或者,刘子骥只不过是她虚无的梦。
“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整出戏剧看上去,仿佛这个神秘女子是游离在整个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戏剧冲突的人物。但实际上,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疯疯癫癫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是表现着人物内心的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游走在《暗恋》与《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虚实相生,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创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是一位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南阳故人!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寻找的知音,只是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伤时唱首歌
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们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爱,谁会最终找到呢?是江滨柳与云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恋在少年时代,而付出了一辈子的相思和寻觅?是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赢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为不舍,从桃花源而重返,而终又离开?是春花和袁老板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闹闹中发现了这遗憾的平凡?
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江滨柳的“白色山茶花”在岁月中风蚀,老陶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板和春花的美梦被柴米油盐磨作尘土。云之凡呢?江太太呢?小护士呢?她们一样地被生活捉弄,被命运大声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恋”的导演、顺子、绘画师等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寻找的桃花源。
最后,没有人找到刘子骥,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只一闪身,就与所有的人避而不见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说出了每一个人心里的话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样的心情,差别只不过是,有的人压抑在心底,有的人高声地宣读,有的人愤怒地发泄,有的人黯然地神伤……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再到达,所以才成为众人心中那个希冀的梦,牵引着苦苦寻找的思绪。就好比春花和袁老板,他们是幸福的,最终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意结合,仿佛是寻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桃花源里,也没有蓬莱仙山的珍异,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伤时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梦幻绮丽,反照了人世间纷繁琐碎的喧嚣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着人们永远朝着美好、怀着理想去发展。在悲伤时不哭泣,唱首歌,换种情绪,继续出发。
这也许是赖声川想告诉我们的罢!
希望可以帮到你

Ⅷ 暗恋桃花源林青霞的经典台词。

求采纳!
1,好安静。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
感觉上,整个上海只剩下我们两个人。
你看那水里的灯,好像...好像梦中的景象。
好像一切都停止了。一切是停止了。这夜晚也停止了。月亮也停止了。街灯、秋千、你和我、一切都停止了。

2,有时候我在想:你在昆明待了三年,而且还在联大念的书...真是不可思议!我家离联大那么近,我怎么会没有见过你?
或许我们在路上曾经擦肩而过,可是我们居然在昆明不认识,跑到上海来才认识—这么大的上海,要碰到还真不容易!
如果我们在上海也不认识,不晓得会怎么样?

3,我恨不得现在就把你带走,离开这个破地方,离开这个破日子!
哪儿都不重要!只要我们俩真心相爱,哪怕是要了天涯海角,都是我们自己的园地!
我有一个伟大的抱负!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已经看见了我们绵延不绝的子孙,在那儿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个个只有这么大。

4,水啊,谢谢你!轻一点,小草会疼的!石头没关系!
放轻松,放轻松...
让蚂蚁先过。小强明年见。它长大了。
时间愉悦的过去了...

5,好...好比...在一个深夜的夜晚...太阳在傍晚的黄昏中已然下山了...月亮...被漆黑的乌云挡住了...所以,这月亮...就下去了

Ⅸ 求暗恋桃花源台词稿件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爱情。该剧总策划水晶表示,这出长达3小时的戏,其实是一座迷宫,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剧情,意蕴是回家后自己去慢慢体会的。观众表示,每一次看“暗恋”都比上一次更感慨爱情无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剧性在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突出了。而在我看来,这是悲伤时唱首的心情,笑中带泪。冬到尽处桃花开,悲到极致而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轻轻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这个名姓?莫道是一语成谶。 云之凡:流云降凡间“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开,就听到江滨柳这句带着男性磁性嗓音唱的。仿佛是预示了他们之间终究未竟的爱情,云之凡就像是晴朗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像漆黑子夜里划过的流星,只能够有相遇的刹那,却不能够享受拥有的幸福。流云降凡间,终究是会化作水雾,烟消云散的。遗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里那晶莹的泪。“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开放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白色山茶花。”这是导演心里的云之凡,也可以说是这部剧对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要求。山茶花的花语是“谦让和理想的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个花朵掉落下来,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开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种来说,红色多见,而白色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实在剧中的这个比喻,也是为了向观众阐述云之凡的稀有和高贵性。同时也暗指了她终不能被江滨柳所得。而剧中云之凡的命运也正如这白色山茶花一样,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横贯一生的,伴随着慢慢地老去。没有轰轰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云之凡这个人物设计,就是通过“流云”和“白色山茶花”这两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命运暗合到其中,意蕴悠长。 江滨柳:浦江柳依依整出戏剧的第一场,就是发生在黄浦江边,或者说江滨柳与云之凡那短暂的一季相恋,都是发生在这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江,就是黄浦江。江滨,就是“连水里面的灯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滩。整部《暗恋》只有两幕戏,却如此深刻地演绎了一段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恋爱,让人生发出“悲伤得让人想结婚”的愿望,这正是话剧内容所体现出的高度浓缩性所引起的效果。将悲伤浓缩,让舞台跨越时空来演绎,从年轻时代那场依依不舍却对未来充满重逢希望的分别,一下子进入到垂垂老矣濒临生死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安排,有点“残”。导演说“这场戏你不给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场戏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没有回忆了。”这部话剧里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潜台词的双关性。导演的话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它也暗寓了江滨柳的命运:一辈子的记忆都模糊了,或是飞快地穿越生命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机会了解,生命走到尽头时,只有这短暂的一幕,成了记忆中的唯一的永恒。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就会正如江滨柳所说“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可是这一生却从此被填得满满的,被思念填满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么。然而丰满至斯,又应作何感想?柳绿桃红微时再?杨柳依依话今昔。 春花:春桃不胜艳跟白色纯洁的山茶花相对的,应该是红色活泼的桃花吧?正如“暗恋”与“桃花源”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对照一样。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断接,让一个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还余留,那边厢,随着轻快的京剧式的鼓点伴奏,妖娆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场了:手里拎着一束花,提了一包东西,嘴里悠悠扬扬地唱着和情人袁老板的“情”,摇曳生姿地步入舞台。桃花,它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湿。说桃花是春花一点没有错。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却能够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空有春花灿烂,不胜美艳,桃花逐水空自流。春花在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他们是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总能找到动力,自得其乐。 在《桃花源》里永远不怕有冷场。但实际上,这冷场,比起《暗恋》更凄凉。如王国维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暗恋》里的悲剧,是以战乱纷飞的大时代为背景的。正如江滨柳的一句台词“在那个大时代当中,人变得好小,到今天这个小时代,人变得更小了。”《暗恋》的悲可以归因于时代,《桃花源》的悲却要归因于“人”本身。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地失去了。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我们无法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扭转时势,所以我们会咬咬牙认命。但如果是亲手打破了从前自以为的美好,就会是一出让人哑言的悲剧。因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于不发生的。故所以笑中带泪,春花的悲剧比起云之凡的来说,更深一层。“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想当初,春花和袁老板偷偷摸摸地在家里幻想着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计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后却亲眼见证自己的悲剧。云之凡和春花,一个是遗失了爱情,一个是在爱情里遗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桃花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赖声川用一种颠覆性的喜剧形式让《桃花源》成了一个貌似喜剧的悲剧。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实是在我们心中,就像《暗恋》里江滨柳用一辈子来思念云之凡那样。从本质上来说,《暗恋》和《桃花源》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诚如第一个“老陶”李立所言:快乐是痛苦的缩短,痛苦是快乐的延长。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骂间成为经典。老陶是注定属于落寞的——却不是失败。他的生活里处处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后面所有行为的语言契机。他有什么都不相信的自负,所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开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个无能改变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注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但是他确是整部话剧中唯一超脱(或者说是解脱)的人。有个德国画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记得他在一次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人家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怀旧?”他说:“啊,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要记得。” 是啊,让我们尽量记得。 虽然,“记得”也可能是一种世间苦。 但是这一重苦,我们若不肯尝,就是断了太多的,与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桃花源是一个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气和尘世的烦躁全都涤荡而去,反令他带了些许超然的仙气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许久,老陶却也开始想念起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别恋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应该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板也都可以一并原谅。 在桃花源那里,他从惊愕于白衣男女的长相,继而抓狂,直到后来面对着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井的春花和袁老板,飘飘乎说着“不足为外人道也”。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会不会一直供着他的牌位并在又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想念他?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叹”,当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记闷拳。然而,唯独是他自己从此超脱了。凡尘俗事,就这样走到了幕后。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落寞的心情。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败的。 袁老板:原来不是你“争取时间了啊,武陵三角来了。”话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的作用。在这里,袁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一句具有双关性的潜台词,不仅向观众说出这一幕的名字,同时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断的三角关系。袁老板,戏里戏外,这就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定义的人物。在《暗恋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个三流戏剧剧团的老板,也是剧团的演员“袁老板”。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着东“袁老板”,同时也是春花的情人。戏里戏外,呼呼喝喝,极有排场。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话语掩埋着的是所谓“胜利者”的失败。从“理想化的熟人”——租给老陶夫妇并且为老陶代售小鱼的袁老板,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让春花边叠尿布边愤而发问“你是什么男人”,袁老板这个形象,从理想的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真切的现实中。当初表现出来的虚幻的、变形的、夸张的美感全部消失,变成了连细节都真实的个体。这就彻底幻灭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板他自己提出来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抱负”。春花开始怀念老陶,在袁老板走下神坛的时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写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样虔诚地用香烛和鲜花供奉起来——那个曾经被春花瞧不起的窝囊废的男人。这就是审美距离感在起作用。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尺度具有一种距离感,旨在表明: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即使握在手里,又能怎样呢?到头来不是失却了一份绚丽的美?保持距离,存留空间,正所谓远观并不亵玩。这应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认可与欣赏!所以,对于春花来说,这是一个近观之后了然无趣以至于生厌的过程,走到近处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网络,原来不是你! 刘子骥:南阳故音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的最后交待。细细想来,原来这痴痴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便是穿缀全篇的线索,是话剧的魂!“那一天在南阳街下着毛毛雨,我们约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种,酸酸辣辣的感觉。”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许,她已经寻找了几百个轮回;或许,她还要找下去。“我要找刘子骥!”她向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人宣告、询问,却又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许她的概念中已没有时间和空间,她惶惑而又执著地探寻着,每一个人都那么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间变得似曾相识。或许,她的刘子骥正藏在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几千年的寻找和思念化作空芜而又纷乱的梦魇。她是否还记得他的模样?是否确定他真的出现过?或者,刘子骥只不过是她虚无的梦。“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整出戏剧看上去,仿佛这个神秘女子是游离在整个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戏剧冲突的人物。但实际上,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疯疯癫癫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是表现着人物内心的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游走在《暗恋》与《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虚实相生,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创造的提示。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是一位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南阳故人!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寻找的知音,只是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伤时唱首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们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爱,谁会最终找到呢?是江滨柳与云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恋在少年时代,而付出了一辈子的相思和寻觅?是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赢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为不舍,从桃花源而重返,而终又离开?是春花和袁老板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闹闹中发现了这遗憾的平凡?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江滨柳的“白色山茶花”在岁月中风蚀,老陶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板和春花的美梦被柴米油盐磨作尘土。云之凡呢?江太太呢?小护士呢?她们一样地被生活捉弄,被命运大声的嘲笑!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恋”的导演、顺子、绘画师等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寻找的桃花源。最后,没有人找到刘子骥,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只一闪身,就与所有的人避而不见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说出了每一个人心里的话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样的心情,差别只不过是,有的人压抑在心底,有的人高声地宣读,有的人愤怒地发泄,有的人黯然地神伤……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再到达,所以才成为众人心中那个希冀的梦,牵引着苦苦寻找的思绪。就好比春花和袁老板,他们是幸福的,最终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意结合,仿佛是寻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桃花源里,也没有蓬莱仙山的珍异,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也不是天堂。桃花源,是悲伤时唱首的意境。它用本身的梦幻绮丽,反照了人世间纷繁琐碎的喧嚣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着人们永远朝着美好、怀着理想去发展。在悲伤时不哭泣,唱首,换种情绪,继续出发。这也许是赖声川想告诉我们的罢!

Ⅹ 话剧中值得回味的台词都有哪些

1.《恋爱的犀牛》马路:你是不同的,唯一的,柔软的,干净的,天空一样的,我的明明,我怎么样才能让你明白?你如同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明明:对我笑吧,就像你我初次见面;对我说吧,即使誓言明天就变享;用我吧,人生如此漂泊不定;想起我吧,在你变老的那一年。

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的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

@廖一梅《恋爱的犀牛》

我就一直等着、等着、等着,

用我所有的热情、耐心,一生中所有的时间,

4.《你好,打劫》

Sonny:Ben,我忽然觉得很对不起你。Ben:说什么呢?!你又不是社会。

5.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所有善良的人们,卑贱的人们,恭顺的人们,软弱的人们,别忘了带上你们防身的刀。

6.《茶馆》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