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三花 » 金华百花园

金华百花园

发布时间: 2021-03-05 04:52:17

㈠ 泰合百花公园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泰

楼盘名称:武汉泰合百花公园

别名:泰合百花公园一期|专泰合百花公园二期|泰合百花公园三属期

城市:武汉

楼盘位置: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大路5号

开发商:武汉泰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产权年限:70年

建筑类型:多层,小高层,板楼,

公交线路:208、585、596、597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0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8%,共0栋楼,停车位

周边配套:中小学:开发区小学,开发区中学,外国语学校,江汉大学,综合商场:金华超市,中百超市,知音超市,银行:各大银行,医院:神龙医院,开发区一医院,其他:入口商业广场,品质生活街,中心美食广场,休闲娱乐坊,中心健康会所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㈡ 浙江金华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金华环境面面观: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建城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这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峰、洞、瀑、湖一应俱全,是我国江南的游览胜地之一。
“千古风流入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这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游入咏楼的诗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这里唐代诗人袁吉言辞金华山的绝句;“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巫。满壁珠玑飞作雨,一天星斗化为无。瞬看新月轮轮饱,长有惊雷阵阵呼,压倒双龙何足异,嵌崎此景域中弧。”这是现代诗人郭沫若游冰壶洞的佳作。
金华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是浙江“第二粮仓”和“水果之乡”。“金华火腿”更是驰名中外。
金华是文化之邦,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是“文化之乡”、“花卉之乡”。其中东阳被誉为“人才
之乡”;东阳和浦江又被命为“民间工艺之乡”;浦江、义乌、兰溪是传统的“书画之乡”。金华人民纯朴善良,勤劳智慧,其中永康被称“百工之乡”、东阳又称“建筑之乡”。金华市总面积10900平方公里,人口434万,其中市区30.8万人。金华气候温和,四秀分明,年平均温度17.3 ℃,最高41℃,最低-9.6℃。交通便利是浙、闽、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和重要货物集散地。义乌机场和即将建成通车的金温铁路,加上即将兴建的邮电通信网,构成了浙中的重要交通枢纽。92年开始建设的金华经济开发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已形成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布局面合理、服务完善的良好投资环境。金华海关是我省内陆地区的唯一海关。
金华农业比较发达,工业已有一定基础。日照充裕,雨量丰沛,植物多达1500种。稻麦黍豆,品优种佳;棉油果茶,面广量大;动物世界,生机勃勃。鱼游碧水,鸟翔蓝天;兽栖林间,鸳鸯戏水;天鹅劲游,猕猴、大鲵杂居其中,大自然赋于金华可谓得天独厚。解放以来,金华工业发展迅速,现在已形成一个以机械、建材、医药、纺织、化工、食品为骨干,包括冶金、采矿、电子、缝纫、皮革、造纸、橡塑制品、文体、工艺制造等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64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70亿元。
金华商业、饮服业、旅游业、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及新闻出版事业也相当发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城市规划

金华位于浙江中部,处于上海、杭州大都市经济技术向西南地区辐射的必经之地,也是宁波、温州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向内陆腹地梯推进的过渡地区,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市域面积1.09万平方公里,现辖四县一区。金华历来是一个兴旺发达,景色秀丽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驱动,在这块文邦沃土上、管理好这座历史古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94年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和金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于1997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对外交通:规划两条新铁路线:金甬铁路与金椒铁路。并延伸金千线至安徽黄山。市域内高等级公路:杭金衢,金丽温,金甬,杭新兰高速公路和东永联络线。

人口

全市总人口4386073人、总户数1442779户,分别比上个增加23782人和9102户,平均每户3.0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比为107.48:100人;农业人口3769414人,分别占总人口数的14.06%和85.94%。金华市区总人口323213人、总户数104630户,平均每户3.49人。其中,男性167547人,女性155666人,性别比107.63:100。市区非农业人口180883人,农业人口142330 人.全年全市共出生53562人,出生率为12.25%,比上年增加0.63个千分点;死亡27278人,死亡率为6.24%,比上年减少0.28个千分点.全市自然增长26284人,增长率为6.01%,比上年增加0.91个千分点.其中市区出生3386人,出生率为10.62%,比上年增加0.93个千分点;死亡1391人,死亡率为4.36%,比上年降低1.1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1995人,自然增长率为6.26%.全年迁入金华市人口数为67597人,迁出66813人,净增784人,机械变动为0.81%。其中迁入市区22377人。

资源

水资源

市域内江河分属钱塘江、瓯江、曹娥江、椒江四大水第,流域面积分别为9332.73、949.71、341.60、293.9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85。49%、8。96%、3。13%、2。69%。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溪有29条。全市多平均降水1503毫米,水资源总量(径流量)86.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5.79亿立方米,地下水20.24亿立方米,1996年人均水资源1973立方米,低于全省2415立方米和全国2630立方米的人均值,属人均水资源贫乏地区。市域过境水量122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7.53万千瓦,平均每百平方公里4348千瓦。可能开发水电资源为32.79万千瓦。水力资源的地域分布,以武义县最丰富,达7630千瓦百平方公里;金华县次之,为5480千瓦百平方公里;义乌市最少,仅2971千瓦百平方公里。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3至6月径流量占全年的58.4%-64.2%。河谷平原及盆地底部,水资源较少,仅76.3-67.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西南和东南由区水资源较多,为104.0-91.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且有较丰富的温泉、矿泉水资源。

矿产资源:

已发现的矿种有50余种,开发利用的有27种。其中以萤石储量最为丰富,保有存量为4000万吨左右,是国内主要产地之一。其次是石灰岩,金、银等有色金属矿点矿化点。缺少铁、煤、石油等原材料工业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探明或基本探明储量的矿有萤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矿金黄银、铜、铅锌、煤、石煤、铀、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种。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面积1638.14万亩,1996年人均土地3。91亩,略高于全省人均3.66亩的水平,全市耕地面积270.51万亩,其中水田238.08万亩,旱地32.43万亩,水田旱地之比为7:1。人均耕地为0.65亩,略高于全省平均0.62亩的水平,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2.31亩。园地面积75.48万亩,其中桑园7.42万亩,茶园27 .91万亩,果园40.15万亩。林业用地1013万亩,其中有用林地占69.54%,灌木林地占4.41%,疏林地占10.07%,未成林地占1.97%,苗圃地占0.01%,无林地占13.98%。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7.6%,略高于全省42.16%的平均水平。水域面积78.44万亩,其中江溪面积41.85万亩,水库17.00万亩,由山塘万亩。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积有114.25万亩,其中宜农荒地58.7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华(17万亩)、兰溪(11万亩)和永康(10万亩)三县(市),其中为浦江(7.7万亩)、义乌(5.7万亩)等县市。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的有238片,计11.90万亩;200-300亩的有307片,计7.50万亩;100-200亩的有1099片,计15.10万亩;100亩以下的共计23.34万亩。全市地土壤面积为1513.6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2.45%,分10个土类、16个亚类、53个土属、102个土种。地带性土壤有红壤和黄壤两类,其中红壤523.99%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4.60%。非地带性土壤有8类。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在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全市植物资源有1500余种,其中森林树种440种,草本植物约300余种,农作物品种资源余80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银可、银杏、金钱松、鹅掌秋、 凹叶厚朴、香果树、青檀、浙江楠、半枫荷、花榈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种。其他珍贵树种有罗汉松、南方红豆杉、三尖杉、剑花楠、樟树等。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1279.8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纤维、淀科糖类、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药材有几百种。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豆料、以及高梁、小米等400余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类、茶叶、水果、蚕桑、药材、花卉等,以及苎麻、席草、莲子、板栗、香榧等小宗土特产品共70多类400余种,其中义乌的糖蔗、青枣,武义的西湖蜜梨、宣莲、米仁、兰溪的乌桕、大青豆、金华的佛手、茉莉花茶、举岩茶,东阳的东白茶,席草,东阳,磐安的药材等是地方优质品种。全市野生动物约有鸟纲12目23科100余种,乳纲8目13科30多种,爬行纲2目6科20余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天鹅、猕猴、鸳鸯、大鲵(娃娃鱼。属一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金钱豹、云豹等。畜牧业历史悠久,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兔、鸭、鹅、蜂等。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以及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鲶鱼等30多种。此外还有河蟹、河蚌、虾、螺等水生动物。动物类中的地方优质品种有金华两头乌和兰溪花猪、永康灰鹅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从外地引进了滕稔葡萄、加州鲈鱼、杜洛克猪、伊沙鸡、非洲驼鸟、超丰早1号水稻、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300多个优良品种。旅游资源 全市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即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有省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即兰溪六洞山、永康方岩、浦江仙华山、武义温泉—龙潭、东阳三都—屏岩;新景区有中国农民旅游城、东阳白云文化城、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义乌双林风景旅游区等。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即市区太平天国侍王府、天宁寺、东阳卢宅明、清建筑群,兰溪诸葛、长乐古建筑群,武义延福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即市区八咏楼、法隆寺经幢等。金华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资源丰厚。黄大仙是有名的侨仙,相传在金华山得道貌岸然成仙,他治病消灾、济世济民,在金华留下许多动人的仙迹、仙话。

传统名特产

金华火腿

形似琵琶,皮薄骨细,肉色红润,香气浓郁,味美可口,素以色、香、味、形“四绝”驰名中外。曾在国内外物产博览会上多次获得金奖。据陈藏器《草本拾遗》记载,唐开元前金华已产火腿。明代 成为金华主要特产,并列为贡品。清代始远销海外。金华火腿产地遍及市属名县市。由于制作方法和用料不同,有许多不同品种,其中原产东阳上蒋村的金华蒋腿和原产浦江石宅乡曹源一带山区的竹 叶薰腿为其珍品。

宣平莲子

又称宣莲,始种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宣莲粒大肉厚,酥松易煮,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相传清代曾列为贡品,与湖南所产“湘莲”齐名。主要产地是武义的柳城、西联、大源、泽村等乡(镇)。

金华酥饼

表里酥脆,内荤外素,油而不腻,鲜咸可口,水份少、耐存放,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糕点。古时秀才赶考,—今人出门旅行,皆乐以此为干粮;宴请宾客则可作席间点心。金华酥饼以面粉、雪里蕻干菜、全肥肉、素油、芝麻、饴糖为原料,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金华酥饼文字记载见于南宋婺州浦江吴氏所著的《中馈录》。本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开发多品味酥饼,除传统干菜肉馅酥饼外,新增火腿酥饼、甜酥饼、辣酥饼等。市区和金华农村集镇均有酥饼生产。

金华佛手
雅称金佛手。金华栽培佛手始于明末清初,由罗店西吴村吴必纲(1592-1722年)自吴阊(今苏州)引进种植。金华罗店一带自然环境、水质、土壤颇适宜佛手生长。《光绪·金华县志》记载:“佛手柑, 邑西吴罗店等望而却步为仙洞水所经,柑性宜之,其透指有长至尺余者,色香亦大胜闽产”。金华佛手是色香俱佳的盆景珍品,又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

金华山茶花

金华北山等地有野生山茶花。据金华罗店后溪河村《何氏宗谱》记载,人工栽培山茶花始于南宋(1127-1279年),多栽于庭院,供观赏。本世纪70年代末发展成为商品生产。金华山茶花品种有200多种, 80年代从国外引进“荷兰黄、美国大红”等新品种,“花佛鼎“是金华山茶花中的佼佼者,其花瓣卷曲呈半球状,色泽鲜艳夺目,深红中镶有白块,花大7-8厘米,朵花期长达半月之久。属国内名贵品种。 1986年10月,市一届人大作次会议决定命名山茶花为金华市花。

东阳木雕

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唐乾符年间(847-879年)已有冯家楼府第建筑装饰木雕。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始建的东阳南寺塔遗址中出土的木雕佛像,已具多层次、镂空雕的雕刻技艺。东阳木雕的雕刻技法,有浮雕、圆雕、透空双面雕彩木镶嵌雕等10多种,以多层次高浮雕见长。佳作迭出。明代建筑卢宅“肃雍堂”,前后厅堂2200余楹,雕梁画栋、禽兽花卉、神态逼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楼水明主持,为新加坡37层建筑董宫酒家雕刻的24幅大型条屏,每幅高12米,宽1.2米,总重量30余吨,雕有嫦娥奔月、郑和下西洋等24个题材近千个人物、配景。1984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陆光正创作的插屏“百美图”,高2.5米,宽3米,刻有古代仕女、,巾帼英雄147个,在香港展出后,被誉为“木雕杰作”。

东阳竹编

明、清时,东阳竹编已成为考究的工艺品。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被列为贡品。民国4年(1915年),竹编艺人马富进编制的“魁星点斗”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79年,采用30多种图案 和工艺,配以竹雕、漂白、烫金、印花等技法,纺织而成的“香炉阁”,造型典雅,玲珑剔透。1980年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陈列,并先后选送日、美、香港展出,被誉为“中人民族汉代竹编的杰作”。1984年,东阳竹编厂创作的长6.19米、高2.68米的竹编“九龙壁”。耗工1万多,历时1年余,被评为国家艺术珍品,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百花奖金杯奖。

㈢ 大营坡百花山到金华园坐那几路公交车

公交线路:58路,全程约12.6公里

1、从七匹狼步行约870米,到达大营坡站

2、乘坐58路,经过9站, 到达金华园站

3、步行约90米,到达金华园

㈣ 小学四年级的下册语文书的百花园的古诗是什么

1.古诗词三首来2。桂林三水源3.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8.将心比心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12.大自然的启示13.夜莺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7触摸春天18永生的眼睛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24.卖哨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29寓言两则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

㈤ 戏曲百花园的剧种 特点

戏曲剧种 戏曲剧种
1、昆曲——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清之际,他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200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有“中华戏曲之母”的雅称。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东方“歌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菏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㈥ 想知道: 金华市 武义县百花山东方五金城 在哪

百花山工业区,大洋休闲用品制造公司过去点

㈦ 金华镇的介绍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抄区金华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9′至106°31′,北纬26°32′至26°39′地处“一区两市三湖”之地,东有贵阳市、金华湖、西有清镇市、红枫湖;北有百花湖,是距观山湖区最近的乡镇,全镇总面积68.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80米,最低海拔1210米,平均海拔1300米,2012年总户数为12315户,总人口为440791人,农业人口为22230人,少数民族1250人,劳动力为14366人,全镇耕地面积14505亩,其中:田7862.2亩。

㈧ 写金华燕尾州公园的作文

水在山的怀抱中,自上而下,自东向西,曲折环绕;汇流成江的美丽不会断竭,即使严寒的饿冬天,仍有“千里冰峰,万里雪飘”、“水落石出”的高洁。但他们不希望友人总沉醉其中。山之言:“我更喜欢让旅途中的人,看到我的美丽,放松一下心情,缓解疲劳有‘江流天地外“的壮丽。多少豪言,多少仁人志士以海为喻,以山为题,抒发壮志豪情;更有多少人因此画中带诗,诗中带画,只为留这美丽于心间 山的美丽不仅在于他容纳飞禽走兽,怪石嶙峋,苍松翠柏,还在于他的四季更妆,花开叶落,冬季长眠;水的美丽不仅在于他汹涌澎湃,大浪淘沙,气势威武,更在于他的曲折迂回,脉脉柔情,百流汇集。 山的美在春季被众人赞美。他孕育了新生。让绿色的光泽映亮人间,于是便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更有“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茂盛,还有“绿色是新生的开始”之叹服。 山的美在夏季也没被人遗忘。他百花争艳,万紫千红,香远益清,幽芳传谷。所有人在这一刻都如痴如醉,陶醉在美丽之中。但不久,秋便匆匆的赶来。 “秋风萧瑟”,“生命干涸的开始”给秋天的山带来沉重的打击。但“没,美丽无处不在”,于是乎,便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慨叹,“晴空一鹤排云上”也给秋带来了凉凉的美意。 水在山的怀抱中,自上而下,自东向西,曲折环绕;汇流成江,汇江成海,终于铸造了自己的广阔与壮美。于是,便有“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广阔之赞,更有‘江流天地外“的壮丽。多少豪言,多少仁人志士以海为喻,以山为题,抒发壮志豪情;更有多少人因此画中带诗,诗中带画,只为留这美丽于心间。 山、水沉默了,他们的美丽不会断竭,即使严寒的饿冬天,仍有“千里冰峰,万里雪飘”、“水落石出”的高洁。但他们不希望友人总沉醉其中。山之言:“我更喜欢让旅途中的人,看到我的美丽,放松一下心情,缓解疲劳。”水之言:“我更期盼口渴的人路过时,给他送来清凉的慰藉。” 于是山、水的美丽更加精致了:面对山的美丽,陶冶身心,不要痴迷;

㈨ 描述金华的句子

【第1句】金华,浙江省辖地级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境辖设婺城区、金东区2个市辖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4县级市以及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3县,总面积10942平方公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2011年金华-义乌都市区被确定为浙江省的第四个大都市区,规划2020年成为2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1]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金华位居全国第33位,并且入围大陆创新能力最强25个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列金华市为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

【第2句】金华山清水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金华市区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即位于北山(金华山)和南山(仙霞岭余脉)中间这块“金衢盆地”中部最富饶的土地上。金华北山双龙现为国家级风景区,层峦迭嶂,林木参天,岩洞奇特,有水石、风雾和洞天奇观。尤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的双龙洞、“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飞”的冰壶洞和“洞落千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的朝真洞最为著名。

【第3句】是呀,我们金华就像躺在由北山南山编织的摇篮里被呵护的小城。北山的雄奇南山的幽丽,给这个摇篮增添了数不胜数的美丽装饰。春可到源东看桃花烂漫,夏可至双龙探溶洞奇观。秋可临安地听桂雨摇落,冬可登尖峰赏积雪漫山。真可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第4句】金华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黄大仙祖宫亦坐落于此。省级风景区永康方岩、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武义郭洞-龙潭、磐安花溪、百丈潭、大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诸葛八卦村、仙源湖旅游度假区、东阳花都-屏岩、汤溪九峰山等,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金华的文物古迹与奇山秀水交相辉映,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省级文保单位37处,县(市)级文保单位300多处,馆藏文物达3万多件。各处古迹遗址如颗颗明珠,点缀于八婺大地。太平天国侍王府、宋代名刹天宁寺、八咏楼、五峰书院等胜迹及诸葛八卦村、俞源太极村等神秘村落以及东阳卢宅等令游客流连忘返。传统与现代交融、人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也已成为广大影视工作者和游客心中的福地。

【第5句】金华山川秀绝,人杰地灵,金华现有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双龙洞有“三十六洞天”之称,洞中层峦迭嶂,岩洞奇特,有水石、有风雾和洞天奇观。 “冰壶洞”中的瀑布为天下!第一溶洞瀑布。金华山是道教名山,是黄大仙出生、修道之地,有港澳台胞熟知的黄大仙祖宫。太平天国侍王府,是我国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壁画艺术最丰富、建筑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遗迹。还有天宁寺大殿、八咏楼、法隆寺经幢,明月楼、城隍庙、古城墙、一览亭等一批历史文化遗迹。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