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荷花鸳鸯图
❶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的介绍
明陈洪绶荷抄花鸳鸯图轴以袭“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荷花为题,花朵清丽,或含苞,初绽、或怒放,多姿多态;枝叶带露,娉婷舒展,俯仰欹侧;湖石雄奇,锐利坚崚,厚重沉凝。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弓身欲动,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❷ 陈洪绶的画有哪些
陈洪绶(1598-1652)字章来侯,号老莲,源是明末清初绘画、书法、诗文俱佳的艺术大师。其中造诣最高的是绘画。前人评论他的人物画“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戏婴图》《白居易四趣图》《观音像图》
《荷花鸳鸯图》《蕉阴读书图》《九歌图》
《梅石蛱蝶图》《人物图》《三处士图》
《仕女图》《唏发图》《雅集图》《调梅图》
《幽居乐事图》《宣文君授经图》《松下高士图》
《松下高士图二》《树下罗汉图》《老树图》
《山水图》《三菩萨图》《人物图》《梅雀图》
《临流图》《林深鸣琴图》《莲石图》
《花鸟图》《独坐图》《独坐图二》《调琴图》
《槎竹石图》《陶渊明故事图》《水仙图》
❸ 此画作者是谁荷花鸳鸯图。
此幅《荷花鸳鸯图》即白石老人“红花墨叶”风格的代表。作品纵180厘米,幅宽71厘米。款识内:齐黄。容钤印:木居士,白石翁。纸本设色。画面以荷花、鸳鸯为题材,以红描花,以墨点叶。
另有明代陈洪绶《荷花鸳鸯图》。其图以荷花为题,画上4朵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地展示了荷花的多姿多彩。而荷叶的俯仰截掩则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范。。
有许多,我列举了一个
❹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的图轴组成
轴,绢本,设色。纵:183cm ,横:98.3cm。
署款:“溪山老莲陈洪绶写於清义堂。”下钤:“陈洪绶印”、“章侯”印。
❺ 清任伯年荷花鸳鸯图的简介
设色,绢本,立轴,尺幅:138×厘米。
”徐悲鸿则将任伯年“定之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任伯年评传》),任伯年在近代绘画史上的杰出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他的画风新颖生动,风姿多彩,长于设色,于花鸟、人物、山水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以个人成就而言,他的花鸟画最具特色,但从历史角度来衡量,则他的人物画成就更大,这是因为在清末人物画普遍弱化的历史环境中,任伯年显得尤为突出。
任伯年精于写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的人物画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等人,造型夸张奇伟,勾勒灵动,形神毕肖。他的山水画创作不多,但以笔法见长,自具特色。他的花鸟画更具创造性,富有巧趣。他早年以工笔花鸟见长,仿北宋人画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陈老莲一派。后来吸收了恽寿平的没骨画法以及陈淳、徐渭的写意画法和西洋绘画的技巧,将数者融合为一而又有所变化,形成了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简逸放纵的笔调,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由于任伯年出身贫寒,读书不多,故与吴昌硕、齐白石相比,画作中蕴涵的文思较乏,缺少一丝画外余音,但就笔法、墨法、结构、色彩而言,任画技巧更为丰富,足资后世借鉴。
此帧任伯年的《荷花鸳鸯图》写鸳鸯游戏于荷田之中,荷叶硕大如盆,素雅的白莲花散发着幽香。画面以青绿色调为主,清新可人。因系画于熟绢之上,又以用水见长,故色彩交融明快自然,富于生气。笔与笔之间的留白,起到了透气和清醒视觉的作用,斑驳迷离,实非功力深至不能轻达此境。鸳鸯的造型古奥生动,运笔凌利,细节处收拾稳当,简练传神,均是彰显出任伯年独特而高超的绘画技艺之处。
❻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的染石技法
画幅还向我们显示出陈洪绶的染石技法:由前向后自然形成渐案渐深的层次,版使岩石呈现凹凸分明的立权体造型。他的勾叶茎方法则是用粗细有致的墨线双勾,敷染浓淡不同的墨绿,一丝不苟,神满气足,叶脉走向编织出一种有机网络,朝空中弥漫出无穷的张力。
生性狂放的陈洪绶笔下,无论人物、山水或者花鸟虫总显出一种明晰的理性秩序。即便是细小的点缀,在画面上也有它的有机功能。譬如本图水面上的青萍(叶),星星点点,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必不可少:它们集聚在水畔的鸳鸯、荷叶、枝干乃至岩石脚周围,向灵通的生物,活跃地吮吸着画面上色与线渗出的生命力,将全图和谐地组合成为整体。若没有这些大小不一、若隐若现的青萍,图下部就变得空旷,既无从融合水面上的荷叶、鸳鸯与岩石,全图也会沉寂、呆板,如同一幅神气索然的匠画。周密不苟而灵动,工笔又辅以写意,这是陈洪绶工笔重彩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从署款和绘画风格上推断,当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
❼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的作品赏析
作品用笔工致而不来显刻板,着色醇厚而自不流于俗腻,画风素洁明快,既有应物象形的写生功底,又不乏变幻合宜的适度夸张,画面呈现出一种在繁与简,疏与密、刚与柔的对比变化中的合谐与统一。
陈洪绶爱莲,亦爱画荷花,大约因此就给自己起号为“老莲”。此幅画上四朵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地展示了它的多姿多彩。而荷叶的俯仰截掩着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范。一对鸳鸯凫于水面与两只蝴蝶非空中的一动一静、奇石的嶙锐坚劲之质与荷叶的娉婷舒展之态一刚一柔,可见画家善用对比要素的匠心。
❽ 陈洪绶的馆藏画作
作品名称抄 创作年代 收藏情况
《晋爵图》 早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泄图》 1624-25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喜上眉梢图》 1627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杂画图册》 中前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
《水浒叶子》 1633
《乔松仙寿图》 1635 台北故宫博物院
《荷花鸳鸯图》 中年时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宣文君授经图》 1638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黄流巨津图》 晚于1644 北京故宫博物院
《蕉林酌酒图》 1649 天津艺术博物馆
《梅花书屋图》 1649 安徽省博物馆
《雅集图鉴》 1649 上海博物馆
《踏雪寻梅图》 上海博物馆
《仿赵千里山水》北京故宫博物院
《夔龙补衮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梅花山鸟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仙人献寿图》 1649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
《梅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老子骑牛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龙王礼佛图》 美国华盛顿 弗利尔美术馆
《升庵簪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咏梅图》 南京博物院
《玉堂柱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秋林策杖图》 1650
《春风蛱蝶图》 1651 上海博物馆
《归去来图》 1652 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
❾ 这幅花怎么样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你手中的是现代仿品吧。
图中四朵荷花或内敛含苞,或羞涩初绽,或幽雅盛放,亭亭玉立,多彩多姿,又各具韵味。荷叶阔大,更衬托出荷花的娇美可人,引得在空中翩翩起舞的两只彩蝶也向它们飞来,在画面最右端的花朵上,早有一只蝴蝶已停留在花心之上,享受着莲的芬芳。荷花的下面立着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画面下端,一对鸳鸯浮在水面上,神态悠闲,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在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弓身即将跳起。图中左上角有画家署款:“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下钤“陈洪绶印”“章侯”印。
陈洪绶(1597—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省)人。明代画家。早年受业于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不久即离京南归。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亦号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工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画初受蓝瑛影响,后广泛临学古人,并大胆突破创新,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擅用夸张变形手法,独树一帜,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世称“南陈北崔”。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宝纶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