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三花 » 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发布时间: 2020-11-23 23:55:35

①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十六年后的作品。年轻时的陶渊明也曾有过“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动乱,战祸不息,民不聊生。加之家境早已败落,寒门之士,也只能是“壮志难酬”了。正因为此,陶渊明才选择了“击壤以自欢”的道路。退居田园,躬耕自资,感受到的是农民的淳朴可亲和田园生活的可乐。而现实生活的政治黑暗又无不激起他思想上的波澜,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于笔墨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于是便有了他的《桃花源诗并记》。

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相命肆家耕”,是说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税”,是说到了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说明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接着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最后写那里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怡然自得。随着季节的自然变化调节生活和劳作,所以连历法也用不着,更不用竭尽思虑、费心劳神了。
第三段,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奇踪隐五百”,是说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概数,实际是约六百年)。“一朝敝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人们读到这里,往往会想,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已“处处志之”,那么,怎么会再也找不着呢?如果细读《桃花源诗》就会发现诗人对这个问题是已经作了回答的,那就是“淳薄既异源”,意思是说,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是格格不入,绝然不同的。试想,如果真在那么一个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给刘子骥他们找到了,那么,它还能独立存在吗?东晋末期,战乱频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千余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桃花源的有无进行过探讨。有人说,避乱逃难时,确实有许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穷乡僻壤去过理想的生活。但能不能据此而把这个理想与桃花源等同起来呢?显然不能,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尘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驾起轻风,腾飞而起,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其中显然包括诗的开头所说的古代贤者和桃花源中人)。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虽然超尘脱俗,无法实现,却也正是为了“寄其意”。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桃花源诗》在有些方面确比《桃花源记》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长,见闻有限。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也便于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此我们读《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虽是一种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我们读他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边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写作背景
汉末以来,中原板荡,兵连祸结。史书中有不少人民逃到深山老林之中寻求安定生活的记载。诗人熟读历史,亲历祸乱,切身体验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宦海沉浮,冷眼旁观,也深知官场黑暗与民间疾苦。于是他向往没有兵灾战乱、没有朝代更迭的安定生活,向往没有君臣尊卑、没有赋税徭役的祥和环境。种种传说故事,种种美丽幻想,共同催生出了那令人向往的诗文双璧:《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

② 描写桃花源诗词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同吉中孚梦桃源》
——唐·卢纶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朝中措·桃源图》
——元·善住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题桃源》
——唐·李宏皋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刘禹锡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词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寻桃源》
——唐·张乔
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桃源篇》
——唐·权德舆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③ 桃花源诗的内容及翻译

一、原文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二、译文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知慧?

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

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

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三、出处

《陶渊明集》

(3)桃花源诗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陶渊明晚年,约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的作品。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事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二、作品赏析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④ 有关桃花源的诗句

1、《武陵桃源送人》唐代 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译文:

进入幽静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鸡犬处处,是那秦时人家。

最先见到这幅美景的是谁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动依旧,桃花也重开了。

2、《点绛唇·桃源》宋代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译文: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3、《伤桃源薛道士》唐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译文:

花坛边的老松尚在,仙鹤的巢却已空空如也。白鹿在旧日里的羊肠小道中悠闲地行走。

故人(指薛道士)亲手种的千万株红桃树,花朵已经开满了山坡,而它们的主人却不在了,只能任凭春风吹拂。

4、《桃源忆故人·暮春》宋 苏轼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译文:

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

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

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⑤ 桃花源诗的译文

桃花源诗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边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⑥ 《桃花源诗》原文带翻译

原文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陶渊明像(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走了多远。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长达几百步。(桃花林)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他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和外面的人一样(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老人和孩子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嘱咐他道:“(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样,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

⑦ 桃花源诗 全文

《桃花源诗》全文如下: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狮,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翻译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进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来往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这篇作品为陶渊明晚年所作,《桃花源记》为此序言。

作品以虚构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社会生活图景——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与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陶渊明(东晋诗人)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⑧ 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原文: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shū)稷(jì)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mǐ)王税。

荒路暧(ài)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进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来往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⑨ 关于《桃花源诗》

“相命肆农耕,日复入从所憩”制。意思是:桃花源中的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于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介词
举例:从井救人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两句涉及桃源中人的“衣着”,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俎豆” 是指祭祀的仪式,“新制” 是指新的样式。这里以“犹古法”和“无新制”相对举,显然是要通过礼法和衣裳的细节,说明“桃花源”中的一切,都还延续着先秦的古风。
犹:如同
举例:迥不犹人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中的‘暧’读作‘爱’是遮蔽的意思。理解为荒野草丛中的小路交错相通,到处鸡鸣狗叫。
通:连通
举例:串通一气

⑩ 《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
鹿为马,龙为蛇,凤皇避罗麟避专罝。
天下逃难属不知数,入海居岩皆是家。
武陵源中深隐人,共将鸡犬栽桃花。
花开记春不记岁,金椎自劫博浪沙。
亦殊商颜采芝草,唯与少长亲胡麻。
岂意异时渔者入,各各因问人闲赊。
秦已非秦孰为汉,奚论魏晋如割瓜。
英雄灭尽有石阙,智惠屏去无年华。
俗骨思归一相送,慎勿与世言云霞。
出洞沿溪梦寐觉,物景都失同回槎。
心寄草树欲复往,山幽水乱寻无涯。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