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入暮犹愁热
A. 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句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翻译: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翻译: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杨万里《秋凉晚步》
翻译: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
4、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翻译: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5、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翻译: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
B.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的简要赏析是什么
作者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荷花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忧愁热”“低面”,赋予了荷花以灵气和神气,简单却不失形象的表现出夏的炎热,另一方面,亦可以体现荷花的娇羞。这其中,是不是还含着这样的意蕴:高贵如芙蓉都要躲避热日的炎热,更何况诗人自己呢。
C. 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的译文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省)人。绍兴年间进士,在朝中做过秘书监等官,由于刚直敢言,被贬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县丞时结识了抗金名将张浚,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绍熙元年(1190)辞官回家,对韩托宙弄权,十分忧愤,后成疾而死。他和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四大家,并且彼此是好朋友。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最大特点是新鲜活泼、轻巧俏皮,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景色,赋予新意,十分惹人喜爱。他是一位绝句能手,也是一位多产作家。
赏析:《暮热游荷池上》共五首,现选一首。本诗描写的是傍晚时刻的景色,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愁热自然盼风生,细草摇头报消息;荷花也怕热,低面深藏于荷叶之下。作者内心情感移注于外物,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而轻松。“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诗的一、二两句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关”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诗的三、四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②披襟--敞开衣襟。拦得--挡住,承受。③碧伞-指荷叶。
D.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句诗的简要赏析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喜悦之情。
用小荷的情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荷花入暮犹愁热扩展阅读: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出处:
暮热游荷池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大意:
(1)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诗人不禁感叹道。
(2)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边乘凉。池边的小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来了”。诗人急忙敞开衣襟,企图把这阵西风全拦住,不让它溜走一点,好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凉风。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脸来呢!
E. “荷花入暮忧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忧愁''还有''藏''这几个词就是写人的,''藏''字说明了荷叶的茂盛,荷花也好像耐不住热',躲在了荷叶的下面.亲~~~
F. 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的解释
暮热游河池上 (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③中。
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
②披襟--敞开衣襟。拦得--挡住,承受。
③碧伞-指荷叶。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
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
G. 古诗《暮热游荷池上》的修辞手法赏析
【原诗】: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修辞手法赏析】:”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运用拟人手法,将被微风吹动的小草拟人化,显得生气勃勃,鲜活生动,富有情趣。”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运用拟人的手法,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今属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在朝中做过秘书监、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等官,由于刚直敢言,被贬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县丞时结识了抗金名将张浚,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绍熙元年(1190)辞官回家,闲居乡里,对韩托宙弄权,十分忧愤,后积疾而死。。在中国文学史上,他和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并且彼此是好朋友。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最大特点是新鲜活泼、轻巧俏皮,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景色,赋予新意,十分惹人喜爱。
H. 暮热游荷池中第二句既然有"西风",第三句又说"犹热热",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诗的一、二两句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诗的三、四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喜悦之情。用小荷的情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I.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题。暮热游河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秾 ① ,披襟拦得 ② 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
小题1:描写了一个夏天草木茂盛、微风吹拂、细草摇动的怡人景色。(2分) 小题2:傍晚时分,天气犹热,荷花如少女,害羞得把脸藏在碧绿的荷叶中,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荷花开在密密的荷叶之中,时隐时现的情态美,表达了作者的怡悦之情。(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作者写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此时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清爽”之情。) J.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的哪一首诗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