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三花 » 桃花书迹

桃花书迹

发布时间: 2021-03-11 17:17:44

① 关于桃花的小故事

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朝人孟棨写了一本《本事诗》的书,他在该书中记录了许多唐朝诗人的逸事。在《情感第一》篇中,描写了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清明节的这一天,因为考进士不及格,而一直为此郁郁寡欢的崔护,一个人去了长安城郊的南庄游玩。因为口渴,他想讨一口水喝,就匆匆的向村庄里走去。在一户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他随意的叫开了人家的屋门。这户人家的少女,在问明了来意后,就转身回去端了一杯水给他喝,而且还打开房门,请他进来,请他坐下歇歇。

这次与农家少女的偶然相遇,使崔护在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到了第二年清明节的这一天,鼓足勇气的崔护,再次来到了这户人家,却发现房门上静静地挂着一把铜锁。心泱泱,满怀惆怅的崔护,于是就在这户人家的墙壁上,写了一首《题都城南庄》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1)桃花书迹扩展阅读:

桃花的作用与功效:为蔷薇科植物桃的花。春季开花时采摘,晒干。

【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微温。 归心、肺、大肠经。

【功 效】 活血行淤,润燥滑肠,祛病美容。

【应 用】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肠燥便秘等。

(1)桃花根的作用与功效: 茎皮性味苦、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截疟杀虫的功能。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丝虫病。

(2)桃 叶: 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能。外用适量。用痈疖鲜品捣烂敷患处,痔疮、湿疹、头虱均煎水洗。

(3)桃树胶的作用与功效:性味苦、平。具有和血、益气、止渴的功能。

② 现代诗《桃花》的出处是哪本书

《桃花》这首现代诗的作者是谁?
崔护(772 — 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所谓一诗定诗名,崔护也以这一首诗,而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③ 张旭《桃花溪》的全文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词释译

【注解】:
[编辑本段]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编辑本段]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诗词赏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飞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野烟”袅袅娜娜,缠缠绵绵。静止的桥,在飘逸的烟中,如虹般临空而飞;浮动的烟,在静默的桥上,似幔样悬空而挂。荒山野谷,动态的物与静态的景交织一体,相映成趣。远山的朦胧,近水的清澈,一下子使诗人恍若走进一个虚幻的世界 。于是,诗人便觉得自己站在了那晋代的古老的石矶旁,那在溪水中轻摇着渔船的渔父,仿佛就是那“缘溪行”的武陵渔人。于是,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满眼的粉红,在幽幽的溪水里艳艳地流淌,诗人也便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那“林尽水源”,仿佛透着光亮的“洞”,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这洞又在哪里,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就是这一问,透露出的是诗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

【介绍】:
[编辑本段]
桃花溪:水名,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有桃源洞,洞北有桃花溪。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作者】:
[编辑本段]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④ 桃花镇一书主要内容是什么,何人所著,什么朝代人

《来桃花镇》,中自国犯人作家汤建元作品集。围绕着刘家的财宝,各色人等在贪婪和欲望的驱使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较量。
汤建元,1957年3月14日出生,曾任报社记者,出版过诗集,后下海经商。2000年9月因涉嫌合同诈骗,被判10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勤奋写作,已创作7部长篇小说、8部中篇小说、4部诗集等共500多万字。作品反映了一个罪犯从思想灵魂深处反省和接受洗礼的轨迹,说明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对生话充满信心,栽倒了又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爬起来的人。
汤建元没有因为入狱而一蹶不振,而是勇敢的面对现实,承担责任、认罪伏法。作品写出了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写出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写出了对生活的渴望,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写出了对情与法、人与法、国与法的理解和透视。因此,当其人其事经新华社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及全国几十家媒体争相报道。

⑤ 关于桃花的爱情故事

有关桃花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我想在这里说一说我印象中的那个有关于桃花的古老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还得从一首诗来说起: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有一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进京赴考,时值清明佳节,便去樊川春游。一路走得口渴了,便来到一家农舍叩门借水。门开了,从屋里走出一位姑娘。她端来茶水,背倚着桃花,两颊绯红。两个人虽然一见钟情,但彼此却无由表白。崔护喝完茶水后,只得连声道谢,怅怅而去。从此以后这位姑娘的身影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再去寻找,但见农舍院内桃花灿烂依旧,柴门却紧锁不见人影。失望之余,崔护便在柴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崔护又去寻访了。这时柴门里走出来一位老人。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老人跌足痛哭:“自去年清明后,我女儿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今年清明节,我和她出门走亲戚,回家后读了门上的诗,她便水米不进,卧床不起了,今天清晨咽气了。莫非就是你这书生害了她?”崔护听了这番话,只觉得晴天霹雳,五内俱焚。他恳求老人让他再看一看这位姑娘。他走到姑娘床前连声呼唤,失声痛哭。出人意料的奇迹发生了,姑娘渐渐睁开了双眼,死而复生。于是,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这个故事见于《太平广记》,但究竟是否有其事当然是无从考究了。但是杜曲当地的老人们却说,他们这里的

桃溪堡就是发生这幕故事的地方。
樊川、杜曲和桃溪堡都是长安的地名,位于长安南郊。早在盛唐长安就有春游的风俗了。长安的南郊又是风景秀美的圣地,每到春光烂漫时节这一代都游人如织。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了。真的是希望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够终成眷属!

⑥ 命带桃花的书籍名

书名:命带桃花
作者:张盛舒
类 型:现代职场命理爱情小说
出版社:采昌国际多媒体
出版日:2009.06.11
页数:256页

⑦ 哪片名著中有描写桃花的片段,要书名

桃花源记。。。。。( ̄▽ ̄)

⑧ 桃花笺具体是什么产自哪里 有什么典故

薛涛(约768~908?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她一生行迹风流,交游广阔,颇似现代的交际花,按理说这样的女人应该很受指摘,恰恰相反读书人却很欣赏她。
薛涛自贞元初被罚赴边回,即退隐于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业造纸,涛惜其幅大,不便写己所作小诗,因命匠狭小之,又性喜红色,乃用胭脂掺水制出红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曾给那些她认为相宜的人,时人莫不以得到她的笺为荣,因笺为桃花色,故称桃花笺。后世人则干脆将其笺命名为“薛涛笺”。这也是后来诗词中常见的“红笺”的由来。小山曾说:“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深情不可言尽,感动了后世多少人,后来“红笺”便成了一种意象,专指写给情人的信笺。容若说“拨灯书尽红笺也”也是此意。

⑨ 有一本书叫什么桃花,写诗词的

桃花扇。。。。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