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三花 » 荷花路引

荷花路引

发布时间: 2021-03-13 09:51:00

1. 园林专业植物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选什么课题好啊

这里所说的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园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园林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下面是笔者在设计公园、人工森林所考虑的几方面问题,供读者参考讨论。

园路的功能

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回想杭州胡绪渭先生在讲解花港观鱼牡丹园时,对"梅影坡"的分析论述是极有启发意义的;对着梅桩,铺砌其倒影的地面。此情此景,让人浮相联翩,流连忘返。

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这里要强调的有三点:

一是,园路的铺装宽度和园路的空间尺度,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概念。旧城区道路狭窄,街道绿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宽,它的空间也有多大。而园路是绿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间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铺装宽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响。不能以铺装宽度代替空间尺度要求。
一般园林绿地通车频率并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为追求景观的气魄、雄伟而随意扩大路面铺砌范围,减少绿地面积,增加工程投资。倒是应该注意园路两侧空间的变化,疏密相间,留有透视线,并有适当缓冲草地,以开阔视野,并借以解决节假日、集会人流的集散问题。园林中最有气魄、最雄伟的是绿色植物景观,而不应该是人工构筑物。
二是,园路和广场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宽,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值。"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是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园草地,被喻为金子铺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很多规划设计,反过来夸大第五立面、铺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设投资,也导致终日暴晒,行人屈指可数,于生态不利,不能不说是一种弊病。
当然,这也和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地位有关系。例如,动物园比一般休息公园园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区比郊区公园大一些;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建筑密集,铺装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筑物和设备的铺装地面,是导游路线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园路,是园路的延伸和补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绿地,如郊区人工森林公园,因为规模宏大,几千亩至万亩,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园路。建园伊始,只要道路能达到生产、运输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随着园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设其他园路和小径、设施,以节约投资。初期建设也以只建园路路基最为合理有利,如南汇的滨海人工森林公园。

园路的线型

(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不管采取什么式样,园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最典型例子是浦东世纪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线向南移了10米,北侧人行道宽44米,种了6排行道树。南侧人行道宽24米,种了两排行道树;人行道的宽度加起来是车行道的两倍多。
(3)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见图)。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4)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而上海一般就不是这样。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园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上海园林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5)园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6)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园路的铺装

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1)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3)新建园林,尤其上海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4)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5)园林绿地除建设期间外,园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6)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广场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笔者认为要依实而议定:
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靠边;
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
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
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按虹桥花园使用情况,厚150毫米以上块石路面(通车),包含至铺砌完成,价150元/平方米以内,弹街石价100元/平方米以内(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垫层)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园路与种植

(1)与园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
中心绿岛、回车岛等;
行道树;
花钵、花树坛、树阵;
两侧绿化。
(2)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 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3)要考虑把"绿"引伸到园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
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
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
在园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4)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
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园路单边式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5)城市道路的绿化,与道路的性质相关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这是另一个题目的文章了。

标签:
作者 zhuwei528 阅读全文 | 评论(2) | 人气(44) | 引用(0) | 推荐 | 保存日志

2006-07-17 18:55:09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
湿生植物:旱柳、垂柳、棉花柳、沙柳、蒿柳、皂柳、小叶杨、辽杨、沙地柏、圆柏、侧柏、水杉、楝、枫杨、白蜡树、连翘、榆、裂叶榆、榔榆、乌桕、樱花、杜仲、栾树、木芙蓉、木槿、夹竹桃、爬山虎、葡萄、紫藤、紫穗槐、柽柳、毛茛、水葫芦苗、长叶碱毛、沼生柳叶、柳叶莱、毛水苏、华水苏、薄荷、陌上菜、婆婆纳、豆瓣菜、蔍草、水毛花、扁杆蔍草、水莎草、花穗水莎草、球穗扁莎草、红磷扁莎草、竹节灯心草、小花灯心草、小灯心草、细灯心草、扁蓄、习见蓼、红蓼、丛生蓼、酸模叶蓼、柳叶刺蓼、小箭叶蓼、杠板归、刺蓼、戟叶蓼、大戟叶蓼、虎杖、白茅、拂子茅、大叶章、菵草、长芒棒头、野古草、荻、薏苡、牛鞭草、湿生匾蕾、
挺水植物:水葱、芦苇、藕、慈菇、宽叶泽苔草、泽泻、荷花、千屈菜、香蒲、鸭舌草、雨久花、菖蒲、梭鱼草、稻、水笔仔、水仙、水芹菜、茭白笋、芋、田字草、芦苇、荸荠、荆三棱、针蔺、水烛、伞莎草、宽叶香蒲
浮水植物:浮萍、水葫芦、睡莲、芡实、王莲、萍蓬草、凤眼莲、莕菜、莼菜、黄花狸藻、浮水蕨、龙骨瓣莕菜、
沉水植物:金鱼藻,水车前

标签:
作者 zhuwei528 阅读全文 | 评论(0) | 人气(19) | 引用(0) | 推荐 | 保存日志

2006-07-17 18:54:06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化是直接为居民经常利用与享受的一种绿化系统。居住区的绿化规划,不仅要体现当代人们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使之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批把林、柑橘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栀子花丛、月季灌丛、丁香树丛、银杏———桂花丛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选择在小区边缘整块绿地上安排或与居住区中心绿地融合设计。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龙柏、香樟、广玉兰、银杏、龙爪槐、垂枝碧桃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海桐、杜鹃、金丝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

在栽植上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区内道路两侧各植1至2行行道树,同时可规则式地配置一些耐阴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其他绿地可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条带一个季相,或一片一个季相,或一个组团一个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梅苑

发贴: 883
2003-09-27 17:14
--------------------------------------------------------------------------------
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

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http://zhuwei528.blogcn.com/index.shtml

2. 上坟后不能回头吗

上坟后能回头。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2)荷花路引扩展阅读:

上坟烧纸的禁忌:

1、不要全烧印刷纸钱,最好以传统纸钱为主,印刷纸钱为辅。黄纸、冥币、金元宝、银元宝等都可以。

2、买了黄草纸后,百元大钞一张一张的叠起来,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盖上去。这样铺满的黄草纸才是硬通货。

3、一刀烧纸要叠成7-8份,然后沿着对角线对折。这样叠起来的纸钱更容易烧起来。

4、需要准备一个拨起纸钱的小杆子,方便烧纸的时候,燃起来更均匀。但是要注意用完之后不要带回家了。

3. 有谁知道成都婚庆一条街在什么地方具体位置

天仙桥没什么卖婚庆用品的

道具一般是在荷花池。多找找。多的很

还有就是火车站的海发大厦有几家

我建议楼主可以找转让的。过年前可能又要倒闭几家。你可以直接买入~

4. 成都哪里能购买到婚庆道具比如路引,拱门等,荷花池我去过了,没有.

荷花池有。荷花池车站那条路和荷花池市场相对的那条路上就有!我结婚时买的气球那些都是在那里买的,还有蜡烛啊,花球啊,沙沙啊那些都有!

5. 语言艺术的相声有吗

相声文本 对口相声 反正话 表演者:马季 唐杰忠
甲: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
乙:对
甲:相声演员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这相声演员啊!最擅长说长笑话,短笑话,俏皮话,反正话。
乙:这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啊
甲:相声 演员啊,脑子得聪明。灵机一动马上通过嘴就要说出来,
乙:对对对对
甲:嘴皮子也要利索
乙:是啊
甲:像您这个
乙:我特别合适
甲:什么合适啊,这嘴唇,像鞋低子似的!
乙:有那么厚嘴唇子吗?
甲:像你这嘴说相声不合适,
乙:谁不合适啊,告诉你,脑袋聪明
甲:是啊
乙:嘴皮子利落,
甲:你啊
乙:说什么都行!
甲:你别吹,我当着个位老师和同许我来考考你,咱们来一段反正话
乙:什么叫做反正话呢?
甲:就是我说一句话,你把这句话翻过来再说一遍,能说上来就算你聪明!
乙:咱们可以试试
甲:说来就来,我的桌子
乙:。。。。。。
甲:我的桌子
乙:我的桌子
甲:唉,你怎么这么笨啊,我说我的桌子,你就要说我得子桌
乙:哦,我明白了
甲:明白啦!下面我们开始。从头说到脚!看你反映怎么样啊!
乙:没问题!
甲:我脑袋
乙:我呆脑,我呆头呆脑的啊!
甲:我脑门子,
乙:我没脑子!
甲:我眼眉
乙:我没眼!
甲:我眼珠
乙:我猪眼,不像话啊!
甲:我鼻子
乙:我子鼻
甲:我鼻梁子
乙:我量鼻子, 我量他干吗啊!
甲:我觜!
乙:。。。。。。 我咬你!
甲:咬我干什么啊!
乙:这一个字的怎么翻啊!
甲:那依您的意思呢?
乙:得说字儿多的
甲:哦,字多一点,好了!我觜里又牙
乙:我牙里又觜,我成妖怪了!你换的词儿行不行啊,
甲:不说这个啊?咱们报一回小说人物!
乙:哪不小说呢?
甲:咱们就报一回《西游记》里得人名。
乙:您来吧!
甲:我是唐三奘
乙:我是奘三唐
甲:我是猪八戒
乙:我是戒八猪
甲:我是沙和尚
乙:我是和尚三,我怎么又成三个和尚了!
甲:我是孙猴子
乙:我是猴孙子!你说点好的!
甲:点好的,咱俩逛逛花园,报报花名
乙:逛花园?那好啊
甲:可在逛花园之前我有一个要求,
乙:什么要求!
甲:速度要比刚才快一点另外要带上动作。
乙:带动作我会啊,是这样吗(参着甲,像恋人一样在舞台上走一圈)
甲:什么啊!我是说在逛花园的时候要用这两个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得美一点,得这样(动作),会吗?
乙:没问题,我这人最会美了!
甲:那咱们现在开始啊
乙:好
甲:我逛花园
乙:我花园逛
甲:我是牡丹花
乙:我是花牡丹
甲:我是芍药花
乙:我是花芍药
甲:我是茉莉花
乙:我是花茉莉
甲:我是狗尾巴花
乙:我是花尾巴狗

《对春联》(对对子)——李德钖 张寿臣传本
甲 要说你们艺人还真有点学问。
乙 怎么看得出来呢?
甲 我听你们这大鼓词挺文明,里边有不少学问呢。可相声就差点了!
乙 你还别看不起我们艺人,你要真有学问,咱们连连句,怎么样?
甲 噢,咱俩人在这儿对一回对子,那可不行!
乙 怎么不行?
甲 回头我出个上联,您对不上下联来,显着我窝您,我不落这个。
乙 嘿!你准知道我对不上下联啊!
甲 您比我年长,我要把您气个好歹的,这也不合适呀!
乙 别说了!你不是怕我对不上下联吗?这么着,我出上联,您对下联,这回行了吧?
甲 哎呀!这当然要比我出上联要保险。不过,您得告诉我,今天都准备出那几付上联?
乙 干嘛?
甲 我心里得有谱啊!
乙 噢,你那意思得出常见的,常说的,我的上联要是“忠厚传家久”。
甲 我这下联是“诗书继世长”。
乙 我出上联“趁心生意源头活水”。
甲 我对“得志经营锦上添花”。
乙 “买卖兴隆通四海”。
甲 “财源茂盛达三江”。
乙 “本固枝荣”。
甲 “根深叶茂”。
乙 “上天言好事”。
甲 “回官降吉祥”。怎么样,对答如流吧?
乙 俗不可耐。就这个啊,两字。
甲 合格。
乙 不算!
甲 白对了!
乙 这都是街面上常见的,谁对不上来啊?咱得来点难的,深的,新鲜的。
甲 来点新鲜的行,可你要胡编也不算!
乙 我干嘛胡编哪!我也不拿绝句吓唬人,咱靠的是经多见广,胸有城府,对起来得有个意思。
甲 那咱拉线瞧活,您就出题吧!
乙 这一说你还真是“冰出于水寒于水”。
甲 您放心,“青出于蓝胜于蓝”。
乙 这是哪儿上的?
甲 荀子《劝学篇》,这就叫信手拈来,恰当巧妙。
乙 我这是“雅室何须大”。
甲 我这是“花香不在多”。
乙 “曾经沧海难为水”。
甲 “除却巫山不是云”。
乙 “春蚕到死丝方尽”。
甲 “蜡炬成灰泪始干”。
乙 “鲍鱼之肆迎面臭”。
甲 “芝兰之室扑鼻香”。
乙 谁香?
甲 谁臭?
乙 你哪点香?
甲 我哪点也不臭。
乙 我不是说你,你别杯弓蛇影。
甲 我不怕你说,何必欲盖弥彰!
乙 你这是拾毛栏的上河边——多余!(谐音)
甲 你这是怀里揣马勺——盛心!
乙 还对哪!
甲 怎么样?
乙 这是小试锋芒,你再听这上联,“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 这怎么讲?
乙 曼倩就是东方朔,是古代的乐人,滑稽善辩,我们说相声的就好比是东方朔的化身。所以是“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 你听下联“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 这个下联好。
甲 这是说你们这唱大鼓的,好比是木皮散人贾凫西,说唱故事,打动人心。所以是“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 有意思。咱来点雅俗共赏的。
甲 对,要俗不伤雅。
乙 那你听这个:“热面茶”。
甲 我对“凉米汤”。
乙 我这热面茶可烫嘴。
甲 我这凉米汤可祛暑。
乙 再听这个:“粳米粥”。
甲 我对“嘎巴菜”。
乙 怎么还有嘎巴莱啊!
甲 “梗米粥”是北京的,我这“嘎巴莱”是天津卫的。
乙 我这梗米粥可以放糖。
甲 我这嘎巴莱可以搁辣椒糊。
乙 嘿!你再听这个:“马牙枣”。
甲 我对“羊角葱”。
乙 “马吃马牙枣”。
甲 “羊啃羊角葱”。咱别老在吃的上转!
乙 那在节气上找找。“一夜连双岁”。
甲 我对“五更分二年”。横批是“大年三十”这有什么哪!你有新鲜的吗?
乙 你听这个:“十五月半月不半”。
甲 怎么讲?
乙 农历每月十五,虽然是一个月过了一半,可是你看月亮是园的,所以这叫“十五月半月不半”。
甲 嗯。听这个:“二九年终年未终”。
乙 怎么讲?
甲 每年腊月三十是除夕,到二十九也就是年终了,可离三十还差一天,这叫“二九年终年未终”。
乙 那要赶上腊月是小进呢?
甲 ……这不带小进!
乙 听这个:“一夜五更半夜二更半”。
甲 我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
乙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甲 “三年一润,五年再润,阴阳无错无差”。
乙 行啊!
甲 那还用说,这叫“虽不中而不远矣!”
乙 瞧这酸劲。还有哪!
甲 你拣好的说。
乙 “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甲 嚯!听着费解啊!
乙 这才难对呢!
甲 怎么?
乙 这是拆字,一大不是念天吗?日月为明,良字加一个月字念朗。用这仨字组成一联对子是“一大天中日月明良月为朗”。
甲 好!你听下联:“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乙 怎么讲?
甲 山石念岩,古木念枯,上此下木念柴,这就叫“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乙 还真是合情合理,我这有天有日有月。
甲 我这有山有石有木。这就叫“虽不中不远矣!”
乙 又来啦!咱们拿北京地名说几副对子。
甲 地名也能对对子?
乙 那怎么不行?苏东坡说过:“天下无语不成对”。
甲 那您说吧!
乙 你听“四川营儿”,有这地名吧?
甲 有,这怎么对啊!
乙 那就看你对北京地名熟不熟了!
甲 地名熟也不一定对得恰当啊,您上联“四川营儿”我对“陕西巷儿”。
乙 “一尺大街”。
甲 有这地方儿吗?
乙 有,就在杨梅竹斜街西头。
甲 我对“半截胡同”。
乙 在哪儿?
甲 菜市口。
乙 嗯。听这个“镇江上坎儿”。
甲 我对“苏州下坡儿”。
乙 我这仨地名合起来是个对子上联,“四川营一尺大街镇江上坎”。
甲 我这儿合起来是“陕西巷半截胡同苏州下坡”。
乙 好。是个下联。你再听这个:“黑塔寺不见黑塔”。
甲 “白云观没有白云”。
乙 “八里庄儿何足八里?”。
甲 “三家店儿岂止三家?”。
乙 “蚕池口养蜂夹道未见吐丝酿蜜”。
甲 “火把场喇嘛胡同怎能吹气冒烟”。
乙 “小王庄上梨栈南市三不管”。
甲 又改天津地名了。你听“大红桥前鼓楼西开咸水沽”。
乙 行,行!真有两下子。
甲 还有好的吗?
乙 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甲 我对“短长虫缠绕矮高粱”。
乙 “汉瓦当文延年益寿”。
甲 “周铜铸字富贵吉祥”。
乙 “道旁麻叶舒青掌”。
甲 “池内荷花攒粉拳”。
乙 “道旁麻叶舒青掌,要甚要甚?”。
甲 “池内荷花攒粉拳,打谁打谁?”。
乙 “土城土环城成土”。
甲 “金镜金熔镜竟金”。
乙 “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 我这可有讲儿。
甲 我也能解。
乙 我这墨童是古代给念书的公子伴读的书童。墨童一手研墨,一手擎着白面馍正想吃呢,一不小心,墨溅出来了,白面馍变成黑煤球了。所以是“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 我这是梅香往火炉里添煤,煤里有爆煤,“叭!”爆起来的煤渣正崩到梅香的两道眼眉上,所以叫“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 这要爆到眼珠里怎么办?
甲 她戴着眼镜呢!这不能找真儿。
乙 咱们这回,先解后对,我说一件事:我有个男孩,我叫他童子,他拿竹杆打落了院里梧桐树的桐子,他挺高兴。
甲 你说这个干嘛?
乙 这就是一个对子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落”。
甲 我对下联也得先说个事。我这是我们街坊的一个小女孩儿,我管她叫丫头,她爱啃鸭子的头,可她又嫌咸。这就是你那对子的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咸”。
乙 瞧这劲费的!
甲 你把压箱子底的拿出来。
乙 你再听这个:“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甲 “水牛下水水漫水牛腰”。
乙 “犬行雪地梅花五”。
甲 “鸡踏霜桥竹叶三”。
乙 “鸡犬过霜桥,梅花衬竹叶”。
甲 “侯马行雪地,佛手配香橼”。
乙 “厅前种竹先生笋”。
甲 “庙后栽花长老枝”。
乙 我能改字。
甲 我也能改字。
乙 我这笋不是竹笋,是损坏的损。
甲 我这枝不是花枝,是知道的知。
乙 怎么讲呢?
甲 你先讲。
乙 有一个教书的先生,他给人家教家馆,庭院里有儿棵嫩竹,先生老拿手晃悠它,一不留神,把人家的竹子损坏了!这么个“厅前种竹先生——损”。
甲 那位先生这么手碎啊!我这是一座和尚庙,小和尚爱养花,就在庙后栽了一块花地,芳草如茵,多好啊,师兄把这事告诉长老,长老说,我已经知道了!这叫:“庙后栽花长老——知”。
乙 这位长老倒好说话儿。“河内荷花和尚采去何人戴”。
甲 “市上柿子师傅买去是谁吮。”。
乙 吮啊!
甲 喝糖罐儿嘛!你还有好的没有?
乙 听这个,“"南大人向北征东讨西战”。
甲 “春掌柜卖夏布秋收冬藏”。
乙 我是东西南北。
甲 我是春夏秋冬。
乙 “学生看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甲 这是怎么回事?
乙 小孩数房檐上的瓦。
甲 噢。我对“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乙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扇上下”。
甲 “后车前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乙 我是北雁往南飞。
甲 我是后车走前辙。
乙 我是双翅东西——
甲 我是两轮左右——
乙 我这扇上下——
甲 我这走高低——高低即是上下,上下即是高低,这叫“虽不中不远矣!”
乙 又来了!你先别得意,还有难的!“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甲 这是对子还是绕口令啊!
乙 “绕口令”干嘛?这都有讲啊?
甲 怎么个“佛手献佛”?
乙 我说的这佛,是西藏来的喇嘛活佛,我这佛手是水果店里卖的那种佛手。活佛接过来一闻清香无比,挺喜爱,这叫“佛手献佛,佛伸佛手,佛拿佛手,佛喜爱佛手,佛夸佛手香"。
甲 听下联。“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乙 你这有讲吗?
甲 有啊!
乙 你这鸡眼是鸡的眼睛吗?
甲 拿鸡的眼睛喂鸡,那得多少只鸡啊!是修脚的修下来的鸡眼。
乙 好嘛!
甲 拿这种鸡眼喂,鸡能满意吗?鸡这一睁眼,看看有什么吃的,拿嘴一鹐,咳!臭的!这就叫“鸡眼喂鸡,鸡睁鸡眼,鸡瞅鸡眼,鸡不吃鸡眼,鸡嫌鸡眼臭”。
乙 干脆,咱再来一副绝对,你要能对上来,我就服你。
甲 我能对上来,就不算绝对!
乙 你别少年气盛,听着,“朱门酒肉臭”。
甲 “路有冻死骨”。这叫绝对啊!这是杜甫的诗。
乙 我知道,咱就把这两句的意思用到现在说一副对子。
甲 这可个别,您说上联:
乙 “阔大爷,上饭庄,花天酒地,猜拳行令,得意,得意得很!”
甲 我对“穷苦人,走河坝,愁眉苦脸,满腔悲愤,哎唷!哎唷!哎唷!”
乙 这是干嘛?
甲 扛大个!

戏剧与方言
甲 做一个相声演员不容易,起码的条件得会说话。

乙 这个条件容易,谁不会说话呀?

甲 说话跟说话不同,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使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 那么说相声呢?

甲 就得用艺术语言。相声主要靠着语言表达。我们说的是北京话。

乙 是呀。

甲 可是外埠观众也听得懂,因为我们说的北京话,接近普通话,不是北京土话,是精练的北京话。经过了提炼,经过了加工,并且,经过了消毒!

乙 消毒?

甲 啊。

乙 语言里有什么毒哇?

甲 你不懂语言学,在一九五一年六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纯洁和健康而奋斗》,既然有不纯洁和不健康的,就有有毒素的。

乙 噢。

甲 我们的话(对观众)您放心听,管保中不了毒!

乙 中毒?那哪儿能啊?相声的台词儿语言得精练。

甲 相声语言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而逻辑性强。

乙 哎。

甲 地道的北京上话说起来罗嗦,什么名词、副词、代名词、感叹词用得大多!

乙 那您举一个例子,罗嗦的北京土话怎么说?

甲 比如说,哥儿俩,住在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讲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北京土话能说得罗哩罗嗦一大堆!

乙 那怎么说?

甲 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哟嗬!”

乙 “哟嗬?”

甲 啊!先来感叹词。

乙 好嘛。

甲 “哟嗬!那屋‘光当’一下子,黑更(jing)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怪吓人的!”

乙 嗬!这一大套。

甲 回答的更罗嗦啦:“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睡觉的意思)?我出来撒泡尿。没有外人,您歇您的吧,您甭害怕,您哪。”

乙 这是比那个罗嗦。

甲 这位还关照他哪:“黑更半夜的穿上点儿衣裳,要不然冻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乙 嗬!

甲“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哪。”

乙 这够多少字啦?

甲 三百多字。要用精练的北京话说这个事,把它分成四句话,甩十六个字。

乙 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 哎。

乙 您说说。

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这是谁呀?”

乙 嗯,四个字。

甲 回答也四个字。“是我您哪。”“你干吗去?”“我撒泡尿。”

乙 嗯!这省事多啦。

甲 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 哪儿的话?

甲 山东话。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 噢,三个字一句?

甲 哎,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山东话)“这是谁?”

乙 嗯,三个字。

甲 回答也是三个字。(学山东话)“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乙 这是比那省事。

甲 嗯!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 哪儿的话?

甲 上海话,也是四句话。

乙 用多少字?

甲 八个字。

乙 两个字一句。

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我呀。”“啥(事)体?”“撒尿。”

乙 嘿!有意思,这真省事。

甲 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 哪儿的话?

甲 河南话。

乙 用几个字?

甲 四个字。

乙 一个字一句?

甲 哎。

乙 怎么说?

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河南话)“谁?”“我。”“咋?”“溺!”

乙 嗬,这也太省事啦!

甲 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 哪儿的话?

甲 哑巴!

乙 废话,哑巴不算,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 是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 对。

甲 说相声就得用北京话。

乙 那是,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 哎,可是不归土产公司卖。

乙 卖?这是地方剧的一种。

甲 北京地方的戏曲,相声、单弦儿、京戏。

乙 京戏,就带着地方名儿哪。

甲 京戏的唱、念,除了有几个字上口,大部分是北京音,他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也得北京味儿,比如《空城计》——

乙 主角儿是诸葛亮。

甲 一念白是这味儿:“我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临行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顶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乙 嗯!是北京味儿。

甲 本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

乙 是呀,山东人。

甲 山东诸城。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老张,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你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儿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

乙 对!这是山东话。

甲 你听京戏,一点儿山东味也没有。

乙 那是怎么回事?

甲 这么唱就不好啦: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学山东话):“我说马稷哪去啦?”

乙 对!

甲 (学山东话)“马谡听令。”“是。”

乙 噢!也这味儿?

甲 (学山东话)“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丞相你说什么?不是镇守街亭吗?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儿吧!”“马谡我告诉你说,那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儿完啦!”

乙 这像话吗?

甲 京戏没有这样唱的。

乙 这样唱就不能叫京戏啦。

甲 是呀,它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全得北京味儿。

乙 是呀,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 啊!关云长就是山西人,在京戏上出现就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比如唱《古城会》——

乙 关公戏。

甲 唱〔吹腔〕:“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乙 对,完全是京字京味儿。

甲 念白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乙 有劲!

甲 可是山西人说话没有这么硬。山西话好听。

乙 山西话什么味儿?

甲 山西活这味儿:(学山西话)“老王!你上哪儿啦?工作很好吧?没有事到我家去吃饭吧。”

乙 对,是这味儿。

甲 京戏演关云长要这味儿也不行啊。

乙 怎么?

甲 关云长一叫板这味儿:(学山西话)“马童,抬刀备马,咱们一块儿走吧。”

乙 嗐!京戏没有这样唱的。

甲 地方戏都有地方色彩和方言。

乙 对。

甲 北方的地方戏,北方人都听得懂。

乙 南方的地方戏呢?

甲 那得看他用什么话演啦,要是用官话演,北方人就听得懂,用纯方言演戏,北方人就听不懂。我在上海时候有几种戏,我就听不懂。

乙 怎么?你不懂上海活?

甲 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净误会。

乙 怎么?

甲 人家说话我不懂啊,到理发馆去刮脸洗头,敢情名词不一样。

乙 刮脸怎么说?

甲 修面。(学上海话)讲上海话,修面。

乙 “修面”。洗头啊?

甲 你一听就得害怕,叫“汰(音近似打)头”。

乙 (误会汰为打)打头?

甲 哎!洗什么东西都说汰。咱们说洗一洗,上海话说汰一汰。

乙 洗什么东西都叫打?

甲 啊。

乙 比如说洗洗手绢儿?

甲 (学上海话)“汰汰绢头。”

乙 嗯?

甲 “汰汰绢头。”

乙 嗯。洗洗大褂儿?

甲 (学上海话)“汰汰长衫。”

乙 (没听清)打?……

甲 “长衫。”

乙 嗯。洗洗袜子?

甲 (学上海话)“汰汰袜(音近似麻)子。”

乙 嗯?

甲 “汰汰袜子!”北方人麻子一听就得跑!

乙 怎么?

甲 要打麻子啦!

乙 听着是像。

甲 我在上海的时候,到理发馆去刮脸,因为把话听误会啦,闹了一个笑话儿。

乙 怎么?

甲 我到理发馆,“你给我(指自己脸)刮刮。”

乙 你干吗比划呀?

甲 我怕他听不懂我的话。

乙 结果呢?

甲 人家乐啦!(学上海话)“好格,侬坐下来。”

乙 嗯?

甲 我说,“我是在屋里呀?”(学上海话)“勿是,是要侬坐下来!”

乙 什么话?

甲 让我坐下。

乙 这话是不好懂。

甲 是呀,我坐下他给我刮脸,刮完脸他指着我的脑袋问我:(学上海话)“喏!依汰一汰好吗?”

乙 (惊愣)怎么,要打你?

甲 我想解放后不准打人啦,(怀疑地)怎么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

乙 你可以问问他呀。

甲 我问啦。我说:“你是就打我一个呀,是来这里的客人都打呀?”

乙 他说什么?

甲 (学上海话)“一样格,通通汰格。”

乙骨文啊!通通打?

甲 我一想通通全打,咱也别给破坏这制度哇!

乙 啊?

甲 (无可奈何地)打吧!

乙 打……

甲 给我洗头、吹风,完了拿过镜子一照:“好啦呀!”

乙 好啦?

甲 我说,你怎么不打我啦?(学上海话)“汰过啦。”

乙 打过啦?

甲 (迟疑)我怎么一点不疼呀?(向乙)你说这个误会多可笑哇!

乙 不懂方言是得误会。

甲 这还不要紧,这只是生活中的问题。若是在工作中产生误会,那不知要多大的损失呀。

乙 是呀,那可糟糕啦。

甲 中国人说的话,中国人听不懂。

乙 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甲 这是因为中国地大人多,旧中国的经济落后和长时期的封建割据,交通不便,所以才有这个现象。

乙 嗯。

甲 现在好啦,中国空前的统一了,经济繁荣啦,交通也便利啦。山南海北的人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

乙 那也不行啊,说话彼此不懂怎么办呢?

甲 所以现在提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呀,为了汉字将来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现在提倡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将来大家都学会了普通话就好啦。现在广播电台上说的这种话,就是普通话,这又好听,又好学。

乙 将来要是都说普通话那可好啦。要不然都说方言多困难哪!你说话我不懂,我说话你不懂。

甲 是呀,过去我看地方戏我就有这样感觉,越剧多好哇?

乙 是好哇。

甲 你听不懂词也是没意思。

乙 哎,到北方来的越剧团我听得懂啊。

甲 到北方来的越剧团已经不完全是绍兴方言啦。有的用官话啦。

乙 官话。

甲 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乙 噢。

甲 要用绍兴方言唱,你就听不懂啦。

乙 是吗?

甲 我唱几句你听是什么词儿。

乙 好!你唱唱。

甲 你听着啊:(用绍兴方言唱)“天花传布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到便难医。”你说我唱的是什么?

乙 我不知道。

甲 你为什么不知道?

乙 我……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甲 因为你不懂绍兴方言。

乙 哎,对啦。

甲 还有一种苏州的曲艺,叫弹词。

乙 弹词我知道哇。

甲 你不懂苏州话,唱词就很难懂。

乙 你唱几句试试。

甲 咱们这儿北方人多,我要唱,我得先用普通话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 对。

甲 我学两句《林冲发配》。请大家注意!您要有日记本儿,最好是您把它写下来。

乙 啊?听相声还得记录?

甲 (对观众)能记录的尽量记录,听完了以后咱们分组讨论。

乙 啊?这又不是听报告,没必要讨论!

甲 噢!(对观众)那听完以后就自由活动吧。

乙 这不是废话吗。

甲 我唱林冲发配,刚一出东京那两句。

乙 什么词儿?

甲 “可恨高俅用毒谋,害得我披枷带锁配沧州。”北京人学苏州话还很费劲,口型都得变了才像苏州音。

乙 好!你唱唱。

甲 (学唱弹词)“可恨高俅,”

乙 (听见不是“俅”字,忙问)哎,俅字儿?

甲 (讲苏州话)不是,俅。(继续唱)“用毒谋,”

乙 谋哇?

甲 (全用苏州话)不是,谋,“害得我披枷带锁配沧州。”

乙 州哇?

甲 (全句用苏州话)不是,州!

乙 嗬!可真费劲。

甲 北方人学苏州话难,苏州人学北方话不难。

乙 是吗?

甲 弹词演员都会说普通话。他们表演的时候有苏白,有京白,他们念的京白就是普通话。

乙 噢,那么唱呢?

甲 唱,是用苏州方言,地方色彩嘛。你要唱京戏用苏州话念白,准不好听。

乙 人说苏州话好听啊。

甲 那说的是苏州人讲话好听,不是说用苏州话唱京戏。

乙 噢。

甲 苏州人说话是好听。有一回我在路上走,旁边儿有两个女同志说话儿,我一听是苏州话,真好听!

乙 你学学怎么说的?

甲 (用苏州活)“你到啥地方去?”“大马路白相白相。”“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呀?”“我勿去格。”

乙 是好听。

甲 可是要用苏州话唱京戏念白准不好听。

乙 是吗?

甲 比如唱《朱砂痣》。

乙 老生戏。

甲 老生叫板有这么一句道白:““丫鬓掌灯,观看娇娘。”这句词儿用北京话说没有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