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㈠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是什么
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向来是文人墨客描写的目标,杨万里的这首以其共同的方法撒播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究竟西湖六月中,风景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践造句大气,尽管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赏的口气中感触到了。这一句似信口开河,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触,因此更强化了西湖之美。公然,“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激烈的冲击力,莲叶一望无垠似乎与天宇相接,气候庞大,既写出莲叶之无边,又烘托了六合之雄壮,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外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理解通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触,再叙实景,然后形成一种先虚后实的作用,读过之后,的确能感触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秀丽风景。
诗人停步六月的西湖送行友人林子方,全诗经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许,弯曲地表达对友人厚意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究竟六月的西湖,风景不与四时一样,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阐明六月西湖与其他时节不一样的风景,是足可眷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溢激烈颜色比照的语句,给读者描写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碧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量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烈日的映照下,更显得分外美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尽管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平的翰墨,给读者展示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地步。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而创造的中国画著作《映日红》,十分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画中有诗。
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出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扩展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艺术特色
1、杨万里的诗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是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描写自然,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全都涌入了他的诗作,他自己曾经说过:山中物物是诗题。难怪他的朋友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2、送别诗有的写得悲凉,有的写得依恋,有的写得豪爽。而杨万里的这首送别诗却写得那么愉悦
3、同样写荷花,因为季节的不同,心情的不同,诗歌的意境却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古诗中除了吟诵荷花的,还有吟诵绿柳.吟诵明月的,吟诵山泉的……同一题材的诗,不同诗人却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4、诗的韵味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人们细细地品读,品味。
5、诗人用凝练、精美的语言描述了夏日清晨在西湖边送友时看到的荷花美景,表现了西湖六月独特的优美风光。
㈢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
【意思】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专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属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什么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内”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容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映日红》,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哪首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晓出净慈寺专送林子方》这首诗,作者是南属宋诗人杨万里。
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宋代·杨万里
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
1、晓:太阳刚刚升起。
2、毕竟: 到底。
3、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4、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5、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扩展阅读
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㈧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出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扩展阅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作背景
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㈨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