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户外夜景 » 户外大型建构

户外大型建构

发布时间: 2020-12-20 01:42:18

㈠ 开展大型户外建构游戏活动需要哪些条件

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专之呈现出属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和成就感。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㈡ 结合讲座内容,你认为幼儿通过户外建构游戏得到哪些方面能力的发展

1、建构区环境的创设:在户外区域中贴上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照片、设计图纸等。也随着孩子搭建能力的提升,做更新,改进设计图纸及照片内容。
2、材料的投放:更注重层次性,有容易拼搭的易拉罐也有比较难的纸板等。同时,也可以用漂亮的包装将这些材料重新的装饰了一下。
3、幼儿的经验:带领孩子参观中大班孩子的建构区,积累幼儿的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带孩子有目的性的参观身边常见的建筑物:医院、超市、幼儿园等(通过网络)。
4、下一步的思考:幼儿之间的配合及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是下一步要思考的地方。

㈢ 幼儿园户外大型建构游戏的好处

1、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力:孩子们在玩建构类游戏时,他们会用每一个元素模块来进行组装,来使用这些“元素”拼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在此过程中除了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完成探索之外,更加能够培养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培养孩子的空间逻辑:在构建拼搭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对不同组成元素的形状、长短、大小有一个概念,同时还要对这些构成元素进行分类,以便能够更方便于去寻找搭建,所以在此过程中会让孩子发展出对于空间逻辑的认知。

3、能够培养孩子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当孩子在使用这些构成元素来搭建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在此期间很可能会有各种问题的发生,例如所需要的元素不够、所搭建的东西比例失调而导致不稳定等等,由此能够去锻炼孩子去对问题更好的解决的能力。

(3)户外大型建构扩展阅读:

孩子们在进行构建类游戏时,其实是在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体进行模拟,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象中的模样来对真实的建筑加以修正,创作出他们喜欢的艺术作品,由此孩子的审美能力能够得以发展。

他们所搭建出来的作为虽然小到可能只有巴掌大,但它所代表的却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真实的物体。而在孩子们所亲手构建的世界中,则是他们所能够去控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们的想法就是规则。

所以在这个小世界中,他们能够体会到各种社会中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关系,建构类游戏能够加深孩子对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的理解,这会让他们能够学会去将自己的愿望与生活的要求进行协调,更有助于孩子对于这个社会的学习。

㈣ 二、在户外建构活动中,老师可以用哪些途径来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试举例说明

在户外建构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在户外捉迷藏,或者是在户外建设自己的小家园,或者通过植树活动等等来建构儿童的兴趣。

㈤ 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与你熟悉的室内室外游戏活动区别有哪些

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内或容结构的活动。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和成就感。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㈥ 开展大型户外建构游戏活动需要哪些条件

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和成就感。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㈦ 结合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

我是这么理解的,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我是这么理解的,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

㈧ 什么较适合幼儿在户外或较大的户外空间开展建构游戏

与室内相比,户外有较大的空间和场地,教师可给予幼儿较大型的建构材料,这样当幼儿搭建好房子之后,可以玩角色游戏,将房子变为“娃娃家”或“商店”,单纯的建构游戏转变为角色游戏,空间大了,幼儿的游戏水平也会发生了很大改变。

㈨ 结合《指南》等理论知识,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

1.依据建构游戏价值,明确指导内容
幼儿园的建构活动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自制、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活动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建构材料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均可拿来使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能促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重要性。
从建构活动教育价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运用、建构形式、主题目的性、情绪专注力、社会性水平、创造表现力、游戏常规这些内容均可作为教师指导建构游戏的内容。
2.分析年龄特点,获得指导依据
皮亚杰认为,既然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教育就必须按其规律来组织。他指出"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考虑到每个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而作为教师,其主要的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幼儿。同样教师只有掌握了幼儿建构活动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年龄差别,在建构活动中各年龄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又有所不同。小班主要是为幼儿提供简单、鲜艳、易拼插的中大型建构材料,能够认识材料,叫出名称,并认识建造材料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学会延长、铺平、盖顶、拼插、围合、垒高,能有兴趣的地运用它们建造物体;中班为幼儿提供中小型建构材料,幼儿应会选择和利用建构材料,运用组合、拼插、排序、对称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题;大班幼儿要学会能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并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体结构更加复杂、精细、匀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在主体建构活动中,对环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参与同伴间的商量、分工与组合的合作过程。
3.把握游戏环节,寻求指导方法
(1)活动前---丰富经验 创设环境
生活经验是建构活动的基础
幼儿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建构游戏的基础。生活经验是幼儿建构游戏的基础,当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因此,教师可依据班级搭建目标和主题通过参观、欣赏、收集资料等各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搭建内容的了解。例如,大班幼儿提出搭建"航空科技馆"的主题,教师在征求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后,可组织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航空科技馆"。活动前提前布置任务,一起上网查找有关航空类的知识。参观活动使幼儿获得了对航空科技馆的直观印象,在随后的搭建活动中,幼儿不仅能自己动手再现几个主要建筑的外形特征,还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布局几个场馆的位置、拼插各种飞机。家庭生活、旅游度假、网络传媒等多种形式都能够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物体形象的知识经验,经验积累越深厚,幼儿搭建的内容越丰富。
环境材料是支撑游戏开展的条件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区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对班级幼儿近期和远期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中班幼儿的阶段游戏目标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使材料与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当下的发展需要。结合主题《轮子滚滚》教师可以在建构区投放许多交通安全标志,供幼儿在搭建公路、桥梁时使用,同时也为幼儿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做铺垫。幼儿在一系列认知活动中,对交通标志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搭建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与同伴交流合作,在游戏过程中能正确掌握摆放简单的交通标识。教师选择、投放建构材料紧紧需要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充分考虑材料的目的性、丰富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使材料不断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
(2)游戏中的指导-观察 合作 支持引领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教师在游戏中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隐性指导。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成人参与幼儿的游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支持幼儿游戏;密切师幼情感;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对游戏适当的指导可以保证儿童从他们自己当前的经验中学习和获得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参与和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来建构的游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干预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内容。
细致观察,捕捉介入有效时机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教师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例如,在小班后期搭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小汽车,启发幼儿搭建公路和立交桥。一段时间里,教师发现幼儿搭立交桥不是直接用立柱上搭长条积木延长的方法,而是先连成一条公路然后上面再摆立柱,立柱之上在搭长条积木连接。在教师以往的带班经验中还没有过这样搭建的情况。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玩呢?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幼儿交谈了解到,前期搭房子的过程中打地基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经验,所以出于使立交桥更稳固的考量,孩子们也想到了先在下面摆好一长排再立桥墩。找到原因后,教师首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肯定他们这样的建构作品。同时带他们去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的搭建作品,还收集了许多立交桥各种角度的图片投放在环境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两天后班里的立交桥有了新变化,没有地基也很稳固,桥墩不但有积木还有替代的材料,立交桥之间有了连接和简单的穿插。游戏的逐步深入和幼儿搭建技能的逐步提高是在教师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判断和巧妙提供帮助得以实现的。
共同游戏,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马卡连柯曾这样谈到过: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限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而不能成为一种儿童的力量。我必须和儿童们一起游戏。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机智地引导游戏进程和协调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小班幼儿在玩"给小动物盖房子"游戏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房子是什么样?房子里住谁?门要留在哪儿?小班幼儿搭建水平低,经验少。但喜欢模仿、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教师就与孩子一起游戏,你建一个,我盖一个。只要是孩子们想得到的,说出来的,教师都让他们尝试着搭建出来,尽管有的四不像,但只要是幼儿做出来的,教师都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搭建,在过程中尝试搭高、围拢、盖顶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激情。做幼儿的游戏伙伴、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的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
例如:大班幼儿诺诺搭好小学教学楼后,提出搭建操场,看看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忙,她便邀请老师和她一起来搭,并分配了任务,自己搭操场、老师搭篮球架。在游戏中,教师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在搭建的过程中师幼不断的沟通交换意见,规划场地位置,分享材料的使用心得,并在共同的努力下合作完成了搭建内容,幼儿收获了成功,教师也体验了游戏的乐趣。
围绕问题,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关注"问题"是游戏指导的根本。此外,设置"问题情景"更是指导游戏深入发展的助推器。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例如:幼儿搭的楼房又漂亮又高,可是人怎么上去呢?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搭建楼梯,并注意节约空间。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还"创造"出了电梯。
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通过师幼共同讨论与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大班建构主题"嗖!飞上天"的活动开展中,太空站的构建是个难点。在设计上,太空站没有常见建筑的规律可循,利用现有的积木材料也不好表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首先组织全班幼儿讨论"太空站"要怎么建?孩子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动手尝试。随后,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建构。在没有可利用的积木材料的情况下,教师启发幼儿选择纸杯、纸板、纸盒、易拉罐等材料拼搭。为了对"太空站"这一建筑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还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尝试其它的材料来制作。作品以图片的形式投放到建构区中,幼儿在进行建构时有了很好的借鉴。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提升和扩展幼儿的经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游戏后----交流经验 分享快乐
在游戏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游戏后的评价更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积极开展游戏评价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参与游戏的体验不同、经验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开展游戏评价可以成为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分享快乐的过程。
建构游戏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保留的作品实物,条件有限也可以由教师将幼儿的作品照下来。评价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小组的形式,内容可围绕搭建的主题、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等。中大班的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要让他们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小班幼儿的评价需要借助幼儿的搭建作品,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的评价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搭建经验,激励幼儿大胆创新,使幼儿获得成功感。
总之,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要结合游戏的特点,更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展。教师的指导要结合游戏情境和主题,更要适合不同幼儿的特点。有效的指导策略一方面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技能灵活掌握的情况,体现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寻求方法,给予孩子更大更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㈩ 幼儿园小班区角游戏观察记录表(沙池、建构区)

目标:

1、通过铲沙复,拍沙等动作制,促进幼儿上肢动作的发展。

2、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3、在玩沙中让幼儿自由结伴,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准备:l、幼儿每人一顶帽子,一双拖鞋。

2、玩沙工具(铲子、小桶)

3、每人自制插塑小树若干。

过程:

(一)引题

1、师讲故事:小鸟住在树木林里很快活……,后来树林被人砍光

了。

2、提问:树被砍完了,小鸟能生活在树林里吗?

3、激发幼儿再造树林的愿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铲子要小心,顾前又顾后,铲子别举太高,以免沙子扬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丢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请老师帮忙。

3、玩好以后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儿玩沙,教师 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种堆沙山的办法,如铲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紧紧的,不会塌下来。

3、在造好的山上种树木,变成树林。

(四)结柬部分

1、表扬幼儿的造树林行为,体验为小鸟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着回教室。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