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户外徒步
『壹』 求助:南京徒步旅游
南京四日自助游线路安排:第一天: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地铁2号线明故宫站转回公交 9/游1路 底站答就是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紧挨中山陵) 晚上秦淮河夫子庙(游2路)第二天:总统府、鸡鸣寺、台城、玄武湖(地铁2号线到大行宫,能到总统府,304路从总统府到鸡鸣寺。鸡鸣寺、台城和玄武湖紧挨在一起的)第三天:莫愁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中华门城堡(莫愁湖和南京大屠杀只相隔三个站。雨花台和中华门城堡之间也只相隔两个站)第四天:阅江楼、静海寺、天妃宫(站在阅江楼上观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博物馆、朝天宫、石头城等景点。)如果你们想要自助游的话,我再推荐一个好东西给你们,一个叫“品游电子导游”,很适合我们这些喜欢自由的人,我去南京就用的这个感觉很不错,有导游讲解(不光是那些景点哦,景点外很多地方也都是有得听),公交查询,可以查到怎么去景点,然后怎么回来,挺方便的,可以说有了它不在南京就根本就不会迷路,而且还能找南京的小吃,购物娱乐的地方。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帮助,就请采纳最佳,谢谢!!!
『贰』 南京内秦淮河徒步起点
秦淮来河发源于句容的宝华山和溧源水的东庐山,它们在方山交汇后流入南京城外分成两条支流,一支从城外绕过,叫外秦淮河,又叫护城河。还有一支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从西水关流出南京城,流经城南夫子庙,长约十里,称为“十里秦淮”
『叁』 南京紫金山爬山有哪些路线
目前主要登山道路有6条:
一、樱驼村/蒋王庙(最快的路)
樱驼村(煤气公司围墙北侧)——防火岗亭——横穿紫金山北防火道——沿登山道至山顶;
这条道算得上是传统路线,走的人很多,不过这条路以山道为主,基本都是石子路,不是很好走,而且坡度较大,最大的地方超过45度,爬起来有些累人。这条道上玩单车的人很多,尤其双休节假日,常看见单车队员骑着单车从山坡上冲上冲下,容易发生危险,所以不建议老年人走这条路进行锻炼。走此路,一般来说,快的 话40分钟登顶,慢的话一个小时登顶。
二、锁金村(最好走的路)
板仓街49号(管理局宿舍围墙东侧)——登山道——地磁台——天文台路——天文台——西马腰——沿登山道至山顶;
这条路也跟第二条线路差不多,入口不同而已。都是水泥路,也没有什么大坡,比较好走。
三、白马公园(最热门的路)
太平门(龙脖子)——天文台路——天文台——西马腰——沿登山道至山顶;
这条路应该算是强度最低的路。路面比较宽,都是水泥路,而且道路平缓,没有陡坡,比较好走,所以此路应该算是最热门的路线了,人气旺盛。不过这条路有行车 道,尤其在双休日,龙脖子路上车来车往,汽车尾气容易让人心情不好,还要注意避车而行,让人有点烦。走这条路登顶时间大约需要一小时。
四、紫霞湖(最安静的路)
太平门(龙脖子)——紫金山索道停车场东侧职工食堂——西马腰——沿登山道至山顶;
这条路跟第二条线路大致差不多。人比第二条线路要少一些,不过从停车场到西马腰的路,是山路,坡度在40度左右,爬起来有点累人。走腻天文台路的人,偶尔换这里走走,可以有点新鲜感。
五、体育学院/钟灵街(最具挑战的路)
滑道游乐园、水榭路口——中山书院——沿登山道经永慕庐至中马腰——山顶;
这条路比较有挑战,从中山书院到中马腰一段,楼梯很多,爬起来累人,需要体力。登顶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
六、环陵路(最适宜老人的路)
内环路东入口(马群北)——范鸿仙墓——东马腰——中马腰——山顶。
这条路是从马群入口,比较偏远,车流和人流都比较少,所以相对于其他道路来说,这条路线更安全、安静,加之登山坡度缓,比较适宜老年人锻炼。
(3)南京户外徒步扩展阅读:
紫金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又称钟山,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金陵毓秀”的美誉,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首批国家5A级景区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紫金山南麓。
紫金山主峰海拔448.9米,周围约30公里,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早在三国与汉朝就极负盛名。紫金山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系列于一山之中,是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紫金山周围名胜古迹甚多,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等景点,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恺何香凝墓,东有灵谷寺,邓演达墓,山北有明徐达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等古迹。
参考资料:紫金山-网络
『肆』 南京徒步马鞍山
先坐公交车 雨铜线吧 到界牌下 然后在走过来
兄弟别太认真了
『伍』 南京钟山风景区徒步大概多长时间游览完
钟山风景区好大,徒步一天也走不完,主要有中山陵,明孝陵,海底世界,梅花山,美龄宫等景点,再加植物园,西面还有紫金山,景区内有电动小火车可以有偿代步
『陆』 南京周边有哪些景点适合徒步旅行
中文名称
南京
外文名称
Nanjing,Nanking、Nankin
别名
金陵、建康、江宁、石头城、天京、应天、专博爱之都、虎踞龙蟠等属
所属地区
华东地区
下辖地区
11个市辖区
政府驻地
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41号
电话区号
025
邮政区码
210000-2118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
面积
6587.02平方公里
人口
827万人(2016年)
方言
南京官话,吴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中山陵、明孝陵、明城墙、玄武湖、夫子庙、紫金山、鸡鸣寺等
『柒』 南京徒步去哪好啊
镇江,是江南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色秀丽壮观,山水雄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称。最著名的风景区是沿江夹峙的三山——险峻称雄的北固山、风景绮丽的金山、雄奇见长的焦山,统称为“京口三山”。
自古名城出名食,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
先说第一怪:香醋摆不坏。
俗话说开下门来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醋,乃酸、甜、苦、辣、咸五味之首。醋,是我国传统酸性调味品,古人给醋冠以“食总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们在爆、炒、拌、熘等烹制中,都要加些醋,去腥解腻,增进菜肴风味。若品尝水晶肴蹄、蟹黄汤包时,每每蘸点香醋,配上姜丝,越觉鲜润芳香;至于醋熘桂鱼、糖醋排骨等均为江苏名菜,别具风味。宋代诗人、美食家苏东坡在镇江焦山品尝鲥鱼时,曾做诗赞美道:“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在我国,酿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礼记》“檀弓”篇记载:“宋襄公丧其夫人醯醢百瓮”。醢是肉酱,醯就是醋,推算起来,我国酿醋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镇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而驰名中外,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提到酿醋,在镇江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醋是杜康的儿子黑塔创造出来的。那一年,杜康发明了酿酒后,发现镇江趱长江中下游,其水质好,利于酿酒,就举家来到镇江小鱼巷,开了个前店后作的小糟坊,酿酒卖酒。黑塔力大无穷,憨厚勤劳,家里重活粗活全包了。当初,还不知道酒糟的用处,黑塔把酒糟放进大缸里,倒进两担长江里的龙窝水。累了,就捧起坛子喝上家酿米酒八、九斤,便呼呼大睡了。梦中似有一位老翁说:黑塔,到二十一天,日落酉时你将造出调味浆。醒后,原来是一场梦,也没有在意。20多天后,满屋飘香,杜康父子很纳闷,找来找去,原来是酒糟变成了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的调味浆。杜康说叫什么名字呢?黑塔说:“酒糟泡了二十一日,到酉时浆水才这么好吃,这二十一日加酉时不是“醋”字吗,就叫醋吧!”杜康造酒儿造醋的说法就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制醋还是二十一天。
镇江香醋经过科学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主要有机酸成分是醋酸、乳酸、丙酮酸、甲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一氧代二戊酸等,它们是由植物性原料经发酵生成的,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而且有机酸在消化道内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利尿及细胞内氧化还原的良好作用。镇江香醋中还含有多量碳水化合物和少量酒精。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和携带者,作为代谢中间体的要素之一以及作为蛋白质水解的调节剂,在人们的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说罢香醋,我们再谈谈第二怪肴肉不当菜。肴肉
提起熟食猪蹄,各地都有,红烧猪蹄、五香猪蹄、酱猪蹄、清汤猪蹄等各具特色。然而,以选料之严格,加工之精细,口味之鲜美要首推镇江的水晶肴蹄。水晶肴蹄肉色鲜美,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肉质清香而醇酥,肥而不腻,瘦不嵌齿。故而近人有诗赞道“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水晶肴蹄是在古菜“烹猪”和水晶冷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味菜。“烹猪”和水晶肴蹄是一脉相承的,用料基本相同,都用蹄子和花椒盐,制法也基本相同,都用老卤,用明矾澄清原汤汁,压冻而成。不同的是“烹猪”不用硝水,而水晶肴蹄用硝水。故有人称“肴蹄”、“肴肉”,又有人称“硝肉”、“冻蹄”。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到瑶池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路经镇江,闻到肴蹄香味,连忙下了神驴,下凡来吃肴蹄,连蟠桃大会都给忘记了,可见其味之特美。食肴蹄,佐以姜丝、香醋味道更好。
据丹徒县志记载,镇江水晶肴蹄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镇江民间文艺家王骧写过一篇关于镇江肴肉最早的记载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明末清初文人丁耀 亢著写的六十回章小说中的文字亦可佐证,其《金屋梦》(续《金瓶梅》)一名《隔帘花影》、《三世报》的第二十七回,“董玉姣明月一帆风,郑玉卿吹箫千里梦”中,写到轻薄青年郑玉卿在金山寺遭遇骗局,被邀酒宴的一场,摆出了镇江的食品;不一时酒保添换新席,八大碗菜;是一盘新出水的白鱼、一盘烧的肥鹅,一盘嫩的香蒸和水晶煮蹄,一盘金华火腿熏的腊肉,红白透亮;一盘豆豉炒面筋,拼着银丝饼鲜;又是一盘红糟蒸的带鳞鲥鱼,又是一盘镇江烧鳖,剥得琥珀似围裙,软美如脂入口而化;又是一盘苏州油酥泡螺,两大盘糖酥水晶角儿,每人面前放一碗。这一盘和着香薷的水晶煮蹄,就是现今名闻遐迩的水晶肴蹄。若再追考,其历史会更早,八十年代初,镇江博物馆陆九莽馆长曾对笔者说,中国有了硝,就有了腌肉,只不过其制法是逐步演变成为现今的制法。
制作水晶肴蹄,其加工工序有十四道之多:主要有选蹄(以猪前蹄为好),去毛剔骨,以铁钎在瘦肉上不规则地戳上几下(以不戳破皮为度),然后均匀地洒上硝水(浓度不高),用粗盐揉匀,层层叠于腌制缸中,腌7天(随着气候的变化,用盐量和腌制天数也略有不同),然后将腌制过的生蹄取出,放水内浸泡,换水三次,将血卤洗净,去掉涩味。开始加水和香料、葱姜、料酒、少许盐,大火煮后保持在95℃左右持续4小时,出锅放入盆内叠好压平,用原汁把油卤冲净,经清汤的卤汁倒入蹄盆,冷却后凝冻即成。
吃肴蹄还有许多讲究。为了适应不同口味顾客的需要,充分体现肴蹄色、香、味、形的特点和风味。肴蹄不同部位,可切成各种肴蹄块:前蹄爪部分上边的两块肉切成片状,形如眼睛,食之筋纤柔软,味美鲜香,叫眼睛肴;前蹄爪旁边的肉,切下来弯曲如玉带,其肉极嫩,叫玉带沟肴;前蹄爪上,肥瘦兼有部分,真味清香,叫三角棱肴;后蹄上部一块连同一根细骨的净瘦肉,叫添灯棒肴,香酥软嫩,为最爱吃瘦肉的人所欢迎。肴蹄既可作为筵席上的主碟;又可在吃早茶时,作肴蹄面;还可切成块,装盘当早点吃,故有“肴蹄不当菜”之说。水晶肴蹄不仅为餐桌上的佳肴,而且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用的水晶肴蹄礼盒里放上一支宴会醋(镇江恒顺香醋),既携带方便,又可延长储存期和便利品尝。
说罢肴肉,再说说第三怪:面锅里面煮锅盖。锅盖面
“面锅里面煮锅盖”,是镇江饮食技艺中的一项创造。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具。
至于汤面名称,品种繁多,且如春初刀鱼上市,时新的汤面要数“刀鱼面”;夏时,有“长鱼面”;秋、冬有各式“盖浇面”。平时,常吃的汤面为红汤面。面锅里面煮锅盖(面锅大、锅盖小),据说,过去镇江人下面不用锅盖,一次一家小面店的张嫂为了让面熟的快,无意中盖了锅盖,误把汤罐盖放入面锅中,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这种方法就沿用下来。当面条下入沸水锅后,再用一只小锅盖盖在面汤上,可达到以下好处:一是生面条逐份投入,熟后不粘结,不散乱,规格准确;二是面汤滚沸时,易于清除浮沫,保持汤面不浑浊;三是面条易熟透,不生不烂。当地传统习惯,顾客来店吃面条时,多自带各种荤素菜品,如:猪里脊肉、猪肝、牛肉、鸡蛋、鲜笋、青椒、川芎、小青菜等,入面锅烫熟后,拌面而食。有的店家为方便顾客,准备了“青头”供客选用。所谓青头是用各种蔬菜制成的面卤,它分为生、熟两种。生的有蒜花、蒜泥、漂儿菜(春季腌制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将它们择洗后,用沸水焯熟,切成丝或段)。总之,随着季节变化选用不同蔬菜,制成青头。由于多种荤素鲜味溶于面汤中,使面的口味更为鲜美,深受食客欢迎。难怪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镇江品尝此面,为其美味而赞不绝口。
清末,镇江文人周伯义在他撰写的《扬州梦》一书中说:“吾人惜费,早坐教场茶馆,数十饯使堂倌买上好酱醋麻油至面下‘干拌’,称言爱洁。”所谓“干拌”,就是下法特殊:先把面条在面锅里煮熟,再用面竹杓将面条挑到清水里过汤,用竹杓使劲甩干,倒入碗中拌以麻油、酱油、虾米、蒜头等佐料,吃在嘴里是性韧、爽口、味鲜。这种面,夏日颇为流行,既可单食,也可吃粥时搭食,兼作小菜。
当我们念起那《三怪谣》,品尝“三怪”时,将会更加领悟到这“三怪”的魅力。
『捌』 麻烦推荐一下南京可以组织户外运动的俱乐部,可以组织徒步、骑行、自驾等等的组织。要综合的那种。
你可以去8264论坛里面找南京地方版块的,那个里面玩户外的人比较多
『玖』 南京周边,有什么比较好的地方,适合徒步旅行
镇江的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
句容的茅山,道教--老子
安徽的马鞍山,风景区
浦口区的珍珠泉
等等这些地方都很近的,而且都是名胜古迹,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