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夜景
A. 关于春天夜景的诗句有哪些拜托拜托,越多越好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专一树高,万条垂下绿属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圆情!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B. 描写“秋天夜景优美”的七言诗句是什么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释义: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2、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出自唐代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释义: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3、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出自唐代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释义: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4、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出自明代汤显祖的《江宿》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释义: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5、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出自清代郑燮的《咏梧桐》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释义:
高大的梧桐树在暮色下能够扫动天上的寒星,拂落晓霜。为何不种在扬州,从而引来凤凰栖息?
C. 霜月这首诗诗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什么的夜景
《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写诗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深秋回霜天月夜的景色答。诗人描写了百尺高楼上所见的霜华月色融合、水天相接的夜景,并借神话传说,婉转写出霜天月夜生动而优美的景象。
[原诗]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D. 苏轼的那句诗是----秋千院落夜沈沈还是秋千院落夜沉沉阿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E.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我想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出自《春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前二句写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诉人们应珍惜美好的光阴;后两句写富贵人家轻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尽情享乐的情景。
原文如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译文如下: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词句注释如下:
⑴春宵:春夜。亦喻指可贵的欢乐时光。
⑵一刻:比喻时间短暂。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
⑶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淡的香味。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5)楼台夜景扩展阅读: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二句写的是春夜美景、光阴的珍贵。春天的夜晚,是那样宝贵,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这里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二句按意思应为“楼台歌管声细细,院落秋千夜沉沉”,在诗中语序作了调整,是因为诗歌格律使然。这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的人们在抓紧一切时间戏耍、玩乐、享受的情景。
诗人描绘那些留连光景,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这样的描写也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不无讽刺意味。
此诗全篇写得明白如话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后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F. 苏轼《春宵》的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脆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内景的清容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宙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 ,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
(6)楼台夜景扩展阅读: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G. 心静楼台品夜景,儒雅亭阁赏晚风对下联
心静楼台品夜景,儒雅亭阁赏晚风
星舒月圆了无垠,天高地阔藏胸中
H. 形容城市夜景诱人的诗词
1.形容城市夜景的诗:
夜色阑珊
风景灯闪着七彩亮光,
与天上的星星竞相辉映。
置身于梦幻般的场景,
仿若自己就是那颗最璀璨的星星。
高楼
淹没在夜色阑珊中,
林立着繁华与庄严,
且神圣不可浸犯,
在打工仔的眼里,
成为是飘渺的幻景。
2.形容城市夜景词语:灯火通明、绚丽明亮、夜色阑珊、夜色朦胧、夜色弥漫、夜色迷人、安宁静谧。
I. 踏莎行辛弃疾 夜月楼台 赏析
词中借用儒家经典中的词句,抒发个人备遭打击的怨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