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应急救援
在外游玩避免不了磕碰,有时严重了会受伤,那么简单的应急小妙招都有哪些?
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 厘米、深0.5 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
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镊子等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急救方法:
1、现场组织:临时组织救护小组,统一指挥,避免慌乱,要立 即扑灭烈火或排除发生火灾的一切诱因,如熄灭发动机、关闭电源、 搬开易燃物品,同时派人向急救中心呼救。指派人员负责保护肇事现 场,维持秩序。开展自救互救,做好检伤分类,以便及时救护。
2、根据分类,分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对垂危病人及心跳停止 者,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对意识丧失者宜用手帕、
手指清除伤员口鼻中泥土、呕吐物、假牙等,随后让伤员侧卧或俯 卧。对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如发现开放性气胸,进行严密封闭包
扎。伴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条件许可时,可在第二肋骨与锁骨中线 交叉点行穿刺排气或放置引流管。骨折处进行固定。对呼吸困难、缺
氧并有胸廓损伤、胸壁浮动(呼吸反常运动)者,应立即用衣物、棉 垫等充填,并适当加压包扎,以限制浮动。
3、正确搬运: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抢救人员特别要预防颈椎错 位、脊髓损伤,须注意:
(1)凡重伤员从车内搬动、移出前,首先应在草地放置颈托,或 行颈部固定,以防颈椎错位,损伤脊髓,发生高位截瘫。一时无颈 托,可用硬纸板、硬橡皮、厚的帆布,仿照颈托,剪成前后两片,用 布条包扎固定。
(2)对昏倒在坐椅上伤员,安放颈托后,可以将其 颈及躯干一并固定在靠背上,然后拆卸座椅,与伤员一起搬出。
(3)对抛离座位的危重、昏迷伤员,应原地上颈托,包扎伤口,再由 数人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伤员。动作要轻柔,腰臀部托住,搬运者
用力要整齐一致,平放在木板或担架上。 现场急救后伤员根据轻重缓急由急救车运送。千万不要现场拦车
运送危重病人,否则由于其他车辆缺乏特殊抢救设备,伤员多半采用 不正确半坐位、半卧位、歪侧卧位等而加重伤势,甚至死于途中火灾
有人统计,在1974年以前的20年中,美国每年平均约有1.2万人 死于火灾,即每天因火灾死亡32.9人,日本1985年统计,全年因火灾死
亡的人有1741人。我国1971~1980年间,平均每年死于火灾4000余人,平均每天11人。如果加上森林起火、地下矿井发生火灾而死亡的
人数,恐怕还要上升1倍。 火灾造成人类死亡的直接原因归纳起来有三条:
1、烟雾中毒窒息死亡,这是火灾致死的首要原因。因为大火烟雾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吸入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 白。当人体血液中含有10%的碳氧血红蛋白时,就会发生中毒,占 50%时就会窒息死亡。
2、被火烧死。
3、跳楼摔死,多数发生在高楼失火,又缺乏自救知识,被火逼 得走投无路而跳楼摔死。
火口脱险要点:
1、沉着冷静: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 乱。
2、防烟堵火: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 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
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 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
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其除烟率达60%~100%,可滤去10%~40%一 氧化碳。1983年,哈尔滨4.17大火中,河图街73号居民大楼绝大部
分被烧毁,只有一户居民用堵火办法阻挡了烈火入侵,坚持到消防队 把火势压下后才得救,创造了火海孤岛的奇迹。
遇到紧急情况,深呼吸一定不要慌张!按照上面的步骤一定会有救的!
2. 陕西户外救援队收费吗
不收费
陕西EPV户外救援总队西安救援队是由热爱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无线电爱好者及医护人员等志愿人士组成的从事紧急救援的民间公益团体,是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西安救援队英文名称Xi’an Outdoor Search and Rescue Team,简称XOSRT。下设秘书组、保障组、搜救组、应急通讯组、医疗组五个大组,其中包含宣传、外联、特勤、技术保障等六个小组,总部设在西安市文昌门外西环城公园1号,现有队员360余人。
救援队的宗旨:弘扬“人道、博爱、团结、奉献”的精神,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群众性户外运动提供公益救援服务;积极参与自然灾害、城市救援等其他社会公益救援服务;与国内外救援机构进行合作交流,促进中国紧急救援事业的发展。
3. 东南DX3户外版的应急救援包有用吗
太实用了。户外救援神器!
4. 户外活动中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户外休闲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
1.时刻要有危险意识。初入户外运动者必须认真对待,从学会“害怕”开始,尊重生命。
2.要储备个人体能。在户外一旦遇到恶劣的环境,身体里的潜在病症可能会被激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3.要具备基本、必要的救生和自救技能,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等定位工具。户外运动,绝对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有低血糖的驴友一定要随身带着巧克力或糖块,紧急时候可以用得到哦。
4.选择安全、专业的户外装备。户外运动是一项对装备有专业要求的运动,前期需投入一定经费。同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场地,如果不是专业的驴友,不要轻易尝试高山、悬崖等专业运动场地。
5.建议新手尽量选择正规户外团体。专业户外俱乐部一般会有活动预案,具备完善后勤保障和联络系统。相比之下,自发团体活动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很大,出现问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户外急救,就是在户外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一、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二、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
维持呼吸道畅通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三、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正确步骤检查患者。
5. 除夕景宁户外应急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
你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直接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就行
这样大家可以帮上忙相信都会帮助你的
不说出问题大家就是想帮你也是有心无力。
6. 野外旅行必备应急物品有哪些
一、气体打火机1个,防风火机更好;
二、多用途小刀1把;
三、5米至10米长的细尼龙绳1条,用于捆绑物品、晾晒衣物、扎营等;
四、小型指南针1个,供寻找方向用;
五、手电筒1个,供照明和救援用;
六、哨子1个,遇险发信号联络用;
七、高锰酸钾1小瓶,既可消毒用,又是引火燃料;
八、药棉若干,擦洗和包扎伤口用,也可当引火物;
九、丝巾1块,既可防风保暖,又可用于包扎伤口;
十、有盖铁皮罐1个,既可装上述应急物品,又是餐具,还可用其盖反射日光发信号。
7. 户外运动的户外急救
户外急救,就是在户外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一、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二、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
维持呼吸道畅通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三、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正确步骤检查患者。
1、先兆中暑:头昏、口渴、疲乏、胸闷。
2、轻症中暑:出汗、恶心、呕吐、脉搏增快。
3、重症中暑:循环衰竭型:以眩晕昏到、冷汗血压偏低为主。痉挛型:四肢骨骼肌痛性痉挛伴有明显失水。日射病:剧烈头痛、头昏、呕吐甚至昏迷、惊厥。高热型:以高热、神志、模糊、瞻望为主。上述四型可混合出现。 1、立即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安静休息 。
2、仅有先兆表现或轻型者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口服人丹、十滴水等。疑有循环衰竭者,酌情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
3、痉挛型者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也可缓慢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
4、循环衰竭者从速补液扩容,纠正循环衰竭。
5、高热型者:迅速降温:用风扇、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至皮肤发红,头、颈、掖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也可将患者头部外浸在4度的水中,并不断按摩四肢皮肤有抽搐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质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和盐份时,容易发生热昏厥。
热昏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感觉精疲力尽,却烦躁不安,头痛、晕眩或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保持正常或下降。
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制较弱的登山者,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活动,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料,即使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在治疗伤处时,要注意是「新伤」还是「旧伤」,其处理方式是不同的。首先,先确立受伤之程度(患部外观是否正常,如肌肤破裂,骨头外露或异常突出),然后根据RICE的处理原则:
Rest(休息):停止运动。
Ice(冰敷):可抑制毛细孔的扩张,降低出血程度。
Compression(包扎):包含固定、止血的功能。
Elevation(抬高):抬高患部。然后依其须要决定是否请医生来或送医治疗。其中以冰敷最重要,因为冰敷可以降低伤者疼痛的程度。
◎扭伤处理:
首先,扭伤时立即予以冰敷,即可减轻疼痛程度及消肿。最好三日内避免浸泡热水,以免加速发炎,当然,扭伤后尽量休息。
◎肌肉拉伤或是肌腱或骨膜发炎:
如果是肌肉拉伤或是肌腱或骨膜发炎,一般人当然是休息,但对于专业的运动员而言,长期的停训会肌肉萎缩,神经反应变慢,进而使运动技术变形,运动成绩明显下滑。所以运动员在受伤后,不用完全停止练习,但引起受伤的动作,应该停止或减少(尤其是应完全禁止比赛)。
◎骨折:
如果是骨折,必须等到完全复原才能继续运动,不过须要注意的是有很多骨折,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冰敷法:
器材:(冰敷袋,冷却剂或以塑料袋包裹冰块外包毛巾)。
时间:(一次10-15分钟,反复3-4次,中间间隔3-5分钟)。
至于要不要贴药膏,建议是受伤的「四天内」最好不要贴,因为市面上的药膏,作用其实与热敷是相同的。同样的,受伤的四天内最好不要热敷,而正确的方法是,受伤的四天后,伤势不见好转(疼痛无减轻或越来越痛),就应该到医院照X光,让医生来检查是有骨折或其它伤害。
坦白讲,只要是有助于血液循环,任何一种药膏都是有用的(外用的)。但要让受伤痊愈,就只有休息,如果是想恢复到受伤前的肌力或体能状况,就必须在复原后,逐步加强患部的重量训练及柔软度的训练。
尤其是柔软度的训练,因为在受伤后,患部附近的肌腱及韧带的柔软度会明显的降低,柔软度差又是运动伤害常见的起因,进而一再的使同一部位受伤。建议是运动前多做伸展操,运动时带上护具,运动后有空就热敷。
在受伤后,肌腱与韧带的柔软度会大大的降低,而且肌力也会减弱(甚至消失),如在还未复原前继续运动,是由其附近未受伤的肌肉代为收缩(这是一种生理自然现象),但如果有超过肌肉结蒂组织(好像是这样说)所能承受的极限时,肌肉本能的会不收缩,以保护其不受伤害。
这现象只有在你的肌力及柔软度恢复后才会有所改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名选手在受伤后,须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以往的成绩的原因。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很容易摔伤。因此冬天外出活动时,一是要做好充分准备;二是活动要注意适度;三是过于危险的活动要尽量少做。如果不幸受伤,也不要过于惊慌。
首先要判断伤情,是开放型伤口(有破口的),还是非开放型的。是否有皮下淤血,关节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是否出现肢体畸形。第二步是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果是开放型伤口,不论伤口大小,必须送医院进行治疗。医务人员到来前,要及时止血,有条件的,可用消毒后的纱布包扎;如果没有条件,可用干净的布包扎,然后迅速送医院治疗,千万不能耽误。如果摔伤的同时有异物刺入,切记不要自行拔除,要保持异物与身体相对固定,送医院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出现开放型伤口,也不要自行或让非医务人员揉、捏、掰、拉,应该等急救医生赶到或到医院后让医务人员进行处理。受伤初期如果出现肿胀,可以用冰块或冷水进行冷敷。所有意外受伤,都不要自行在伤处涂抹有色的消毒剂(如碘酒等),否则会影响医生判断伤情。
8. 户外运动遇到危险怎么办
户外急救,就是在户外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一、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二、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
维持呼吸道畅通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三、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正确步骤检查患者。
9. 驴友遇险后高额的救援费谁来承担
据媒体报道,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多支户外队伍试图徒步穿越秦岭第一高峰鳌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然而,5月2日,40名户外穿行者在穿越“鳌太线”时遭遇暴风雪被困。截至目前,已有3人不幸遇难。
一方面,我们为驴友的不幸离去表示惋惜;但另一方面,驴友在缺乏专业安全保障和未在相关部门办理备案登记的情况下,在禁止登山期擅自进入“无人区”,造成人员伤亡并消耗大量公共管理资源的行为引起网友广泛讨论。户外探险为何事故频发?谁应当为高额的救援费用埋单?驴友“有偿”获救是否合理?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驴友存在过错应承担补偿责任
2015年10月5日,17名驴友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滩河自然保护区露营遇险获救。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17名“驴友”每人处以1000元罚款。据了解,此次救援当地相关部门紧急出动100余名民警、消防员,派出了200余名干部群众、40余名医护人员及300余名后勤增援人员,出动80多台各种车辆、冲锋舟,跋山涉水51个小时,直接经济支出10万余元。此后,陆续有网友表示,除了对“驴友”进行处罚,还应当对他们收取救援费用。
王天星表示,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政府组织对驴友的应急救援应当是免费的。“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公民的安全,对处于危难状态的驴友实施救援理应属于政府的安全保障职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政府在驴友遇险时提供救助是国家责任的表现。“国家责任包括对受害者和弱势群体的国家救助责任以及保障公民基本生存的社会保障责任。对遇险驴友进行救助,是国家责任中的救助责任的表现,不取决于个体是否因自己的原因遇险或受害。”
但王天星同时认为,对少数人的救援费用由多数纳税人承担也存在着不公平的地方。“因此,美国的一些州采取差别化费用分摊方式。”具体而言,对未成年人的救援,政府承担全部费用;对成年人的救援,如其购买了意外保险则由保险公司承担,没有购买意外保险的,由政府与遇险者依据遇险者自身的过失责任程度分担,一般来说,政府分担的比例不超过60%。
对此,喇明清表示赞同。“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本着尊重生命的原则实施救援是政府和景区的职责。但在游客存在主观过错,违规游览、探险,发生紧急情况后,应当对于救援费用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喇明清说。
朱虎也认为,应当建立一套相互配合的费用承担机制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我国是分税制,很多补偿和救助费用是从地方财政支出,各地财政收入差异较大,如果完全由政府财政负担,可能会导致救助水平的降低,同时不利于避免公民的盲目冒险行为。”朱虎建议,可以建立国家、社会、个人联合的多元救助机制,如果个人通过公共财政获得了特别受益,个人也要进行费用的分担;社会层面可通过保险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对于私人实施的救助,救助人有权依据无因管理等规定向被救助者请求给予补偿费用。
采访的最后,喇明清表示,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这是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旅游者接受救助后应当支付救援费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应当对具体救援费用分担比例和内容进行细化。对此,朱虎也表示,应当明确费用的支出是否必要和有效,具体承担比例也应当更加明晰,而对于具体分担标准、比例等这些非法律保留事项,可以由地方立法灵活处理。
10. 如果你在户外紧急救援时被要求出示证件及记录你个人信息,你是否会继续救助
如果我是有专业资质的,我愿意出示证件和提供个人信息,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对受助者负责任。个人觉得这是负责任的行为。应该要求施救者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