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户外
⑴ 歌曲《青藏高原》表现什么情感
青藏高原目录[隐藏]
基本介绍
形成原因
地理位置
地理特征
气候特征
文化
青藏铁路概况
同名歌曲
青藏高原
Tsinghai-Tibet Plateau
亦作Ch'ing-Tsang Kao-Yuan或Qingzang Gaoyuan,亦称西藏高原(Plateau of Tibet或Tibetan Highlands)。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中国最大的高原。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面积240万平方公里(93万平方里),平均海拔4,000∼5,000公尺(13,123∼16,404呎),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公尺(19,685呎),喜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过8,000公尺(26,247呎)。高原内部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湖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下游为湄公河)、怒江(下游称萨尔温江)、森格藏布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称布拉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公尺(14,764呎)的地方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足10℃(50℉),无绝对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公尺(13,780呎)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圆根、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加以光照条件好,春夏温度偏低,延长了小麦生长期,拉萨冬小麦亩产有1,638斤的纪录。高原上近年新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随著工业发展,新的工业城市如西宁、拉萨、格尔木、林芝、日喀则等不断形成。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青藏铁路也通车。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林芝地区、昌都地区。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编辑本段]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山脉
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 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有黄河、 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 、印度河 。
湖泊
有班公错、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 。
[编辑本段]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的卫星航照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编辑本段]文化
藏族歌舞
传统民歌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男女感情或历史故事。藏民性情豪迈,歌唱至高潮往往手舞足蹈,因此形成有歌必舞、舞中有歌的藏族歌舞。“跳果谐”是最常见的藏族群体舞,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一圈,以顿地开始,踏足为节奏,边唱边跳,以往跳果谐有男女各聚一边的习俗,但现在则已混杂一块。“跳弦子”也是群体舞,年轻男女在胡琴伴奏下共舞,内容多叙述男女的爱慕之情或农村的田间工作。“卓”和“热巴”是属于技巧性较高、动作奔放强烈的藏族歌舞,“卓”流行于藏南,舞者腰系大鼓,边击边舞;“热巴”流行与藏东和川、滇一带,由一男一女共舞,男手执铜铃,女一手抓圆鼓、一手拿槌,绕着圆圈婆娑起舞。
藏戏
藏语称藏戏为“阿吉拉姆”,是结合歌舞、道白、剧情的综合艺术。藏戏相传起源于十五世纪,而发展成熟则在十七世纪以后。传统藏戏的演出并没有特定的舞台、布景,一般多在城市、村子的广场上便唱将起来,演员们在广场上围成一个半圈,轮到自己出场时便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则在行列中担任和音帮腔。由于是户外表演,藏戏的唱腔多高亢嘹亮,且字音拉得很长,形成拖腔。一段唱腔之后表演一段舞 蹈,是藏戏的基本结构。戴面具是传统藏戏的一大特色,藏戏的面具造型别致、栩栩 如生,面具主要有两类:神、人等角色戴平面面具,牦牛、狗等动物戴立体面具。藏戏的演出一般分“温巴顿”、“雄”、“扎西”三个部分,“温巴顿”是序幕,“雄”是演出的主要内容,是正戏,“扎西”是正戏之后简短的募款仪式。传统藏戏的题材多具有宗教色彩,以佛经典故、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居多,“文成公主”、“卓瓦桑姆”、“诺桑王子”、“朗莎姑娘”、“苏吉尼玛”、“白马文巴”、“顿月顿珠”、“赤美滚登”为著名的八大藏戏。藏历六月底到七月初的雪顿节(藏戏节),是一年中藏戏演出的最高潮,藏民都聚在林卡,一边吃酸奶酪,一边观赏藏戏。
传统风俗
有个谣传,说藏族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洗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洗第二次,去世的时候洗第三次。如今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了,但由此可见,同内地的各族风俗一样,生育、婚嫁、丧礼也是藏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生育】
以往藏族人认为妇女怀孕生子是一种污秽的事,所以孕妇经常被赶到牛棚、羊圈生产,这种风俗导致妇女分娩时卫生不佳,婴儿经常夭折。现在藏族妇女的地位已较从前显著提高,注意生产卫生的观念也逐渐普及,所以孕妇已可以在家中或医院生产。
婴儿一出世便得到相当的重视,特别是男婴孩,在藏族中也是值得庆贺的事,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友便纷纷带着礼物前来祝贺。一进门,亲友先向产妇和婴儿献上哈达,接着敬酒、倒茶、说些吉祥话,然后捏一点糍粑点在婴儿的前额上,祝福小孩成长顺利。这种仪式称为“旁色”,是“清除污浊”之意,也就是将生产时的污秽清除,使小孩能健康地成长。
孩子满月后要行出门仪式,到庙里进香,然后到亲友家中串门子。藏人迷信小孩夭折是被魔鬼抓去,所以婴儿第一次出门必须挑黄道吉日,而且为了避免被魔鬼发现,婴儿的鼻头需搽上一点锅灰,使魔鬼看不到他。
取名字在藏族是一件重要的事,必须请庙里的活佛或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一般在出门仪式之后进行。小孩如果是请活佛命名的话,多为“拉姆”(仙女)、“丹巴”(佛教)、“扎西”(吉祥)、“平措”(圆满)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有的名字则表示父母的期望,如“普赤”(招弟)、“却巴”(到此为止),有时父母为了孩子不过早夭折,故意给孩子起个不吉利的名字,如“其加”(狗屎),以把魔鬼吓走。
【婚嫁】
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现在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
藏族年轻男女或自由恋爱,或相亲认识,决定结婚之前必须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话,男方向女方赠送哈达求婚,然后择吉日正式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之后便开始准备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的前一天,男方须将新娘礼服与珠宝首饰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使用。结婚当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让迎娶的代表牵去女方家,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远。
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便已将装有青稞或小麦的袋子铺在门前布置妥当,新娘抵达后,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
【丧礼】
天葬
天葬又称“鸟葬”,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一般人死后,先将尸体用白布裹好,
放置在屋内一角的土坯上,然后请喇嘛来念经超度,使死者的灵魂能早日离开肉体,大致念个三、五天,便挑个吉日出殡。停尸至出殡的这段期间,死者的家人不得喧哗、谈笑和洗脸、梳头,并且必须在家门口挂一个围有白色哈达的红色陶罐,罐内放有食物供死者的灵魂食用。
出殡当天,家人将尸体的衣物脱掉,用白色氆氇裹起来,然后背起尸体沿地上画着的白线走到大门,交给天葬业者。家人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得跟到天葬台。在至天葬台的途中,背尸体的人不得回头看。到达天葬场后,天葬师将尸体放到葬台上,然后烧起火堆,冒起浓烟,远处的“神鹰”(鹫鹰)见到浓烟便立刻飞拢过来。黎明前进行肢解,天葬师以利刃将尸体切成一块块,接着将骨头砸烂,和上糍粑喂鹫鹰,喂完骨头喂肉块。若有吃剩的尸体,必须烧成灰撒在山坡上,方能使死者“升天”。天葬的过程虽然残酷,但藏人相信它合乎菩萨舍身布施苍生的意义,能使死者的灵魂升天。
水葬
水葬是身份低下或孤寡者所采用的葬法,即用白布将尸体一裹,丢入水中随波而去。藏南一带因无鹫鹰,无法行天葬,所以也多采用水葬。
土葬
土葬是对强盗、杀人犯或是患染传染病者(如天花、麻风)采用的葬法。在藏人的观念里,土葬会使灵魂被土地吸收,不得升天而无法投胎转世界,是一种对死者的惩罚,因而被视为最不名誉的葬法。
火葬
火葬是达官显要或得道高僧采用的葬法,将尸体洗净后焚烧,然后将骨灰抛洒在山顶或是江边。
灵塔葬
灵塔葬只有如达赖、班禅或活佛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使用。尸体先用盐水洗净,风干后涂上名贵香料,放入装饰珠宝的灵塔内保存,塔内一并放入一些死者身前使用的东西和名贵的物品。此外,也有将尸体火化,再把骨灰存放于灵塔之中。
[编辑本段]青藏铁路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铁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
青藏铁路七月一日投入试运行,届时可望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经过青藏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全线所有站线、辅助线轨道已铺设完毕。至此,青藏铁路全线所有轨道铺设全部完成。
[编辑本段]同名歌曲
【歌曲】:青藏高原
【歌手】:李娜 韩红 谭维维 vitas
【专辑】:走进西藏
【词曲】:张千一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圣洁的雪域高原、丝绸之路的延伸、神秘的宗教文化、灿烂的历史、鲜活的风土人情、壮丽的山河…《青藏高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期盼世界和平,人类安康。也成就了后来人对西藏的向往。李娜凭借此歌达到了事业巅峰,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近年来所有当红电视剧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
呀啦索哎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⑵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习俗
1、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早期的重阳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重阳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
2、每到重阳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山青户外扩展阅读: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及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节历史悠久,起始于远古。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春秋前,各地习俗活动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⑶ 株洲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类似户外登山,踏青等等。。。
登山 市区内有 石峰公园的山,火车站1路车到那`` 另外 郊区的 仙夷岭也是专,红旗广场坐14路属车到,或者坐2路22路40路等到红旗广场或者向阳广场换乘14路车,··。白关大京风景区那里的也不错,火车站 25路直达。可以烧香 、骑马等, 至于 好玩 那就不好玩。 登山 是体力活 谈不上好玩 看看风景 登高吧。
远一点的 ~株洲县 的君山 火车站7路 终点站 转 致八斗乡客运车
醴陵 西山 红旗广场 到醴陵直到快吧。 坐摩托到西山。 走路也不远 过河不远就到
攸县 酒阜江 风景区 红旗广场 到 攸县 然后在网岭 下车 那里有到 酒阜江的车。
炎陵 神农谷 还有 一个 颥 峰(音) 海拔 2千 多米 湖南最高峰。
⑷ 耐维户外生活博客中提到的山谷-纳木错,是哪个国家的风景啊
你好,纳木错是我们国家的,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为藏语,而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藏语纳木错,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相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该湖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第三名。[1]
湖面海拨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米以上。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纳木措
纳木错[2]位于拉萨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纳木错的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现湖水在不断退缩,至今湖周围留有8~10道古湖岸线,最高一道距湖约有80米。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草原绕湖四周,水草丰美。湖水含盐量高,流域范围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牛、山羊等。湖中多野禽,产细鳞鱼和无鳞鱼。湖水清澈,与四周雪山相映,风景秀丽。[3]
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湛兰的天、碧蓝色的湖、白雪、绿草、牧民的牛毛帐篷及五颜六色的山花,交相辉映,组成一幅大自然美丽、动人的画面,身临其境,无不感到心旷神怡。[4]
纳木错有罗萨河、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河流注入。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水草丰美的天然优良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夏天的纳木错生机勃勃,意趣盎然。[5]
2名称来源编辑
© 2014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纳木错
纳木错[Namtso],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语中,“措”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6]
3宗教意义编辑
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的时候,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
纳木错美景(5张)
转湖。这一活动在四月十五达到高潮。[4]纳木措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4地理位置编辑
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在北纬30°30′至30°35′和东经90°16′至91°03′之间。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部,在那曲地区的东南边界和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约有五分之三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五分之二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湖的南部岸边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北侧山麓,而湖的西北侧及北侧为高原上的低山丘陵。
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40平方公里.纳木措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4]
5形成与变迁编辑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
纳木措
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7]
6自然资源编辑
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7]
纳木错风景(17张)
湖中鱼类主要是鲤科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长到七八千克甚至几十千克。这些鱼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的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至今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
另外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5]
7旅游资源编辑
纳木错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还建有4座寺庙,象征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据传纳木错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8]
纳木措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岛上纷杂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壮如象鼻,有的酷似人形,有的似松柏,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瘤钟乳石。岛上到处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间还有自然连接的石桥,岛上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实属奇观。[4]
主要景点
纳木错生态旅游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迎宾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恶洞等。
(1)迎宾石:也称为是纳木错的门神。相传纳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所以当商贩外出做生意时,必先来到此地祈求门神,在得到门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纳木错,以保生意兴隆。
(2)合掌石:也称为父母石及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为芷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丈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3)善恶洞:藏传佛教认为人无论做善事或恶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钻善恶洞一样,无论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从此洞中过,反之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过措。善恶洞只是佛祖给世人敲的警钟而已。[6]
纳木错的四面建有4座寺庙,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征着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1]
绝美看点
每个到过纳木错的人,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站在纳木错湖边,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
纳木措
头顶深邃而疏朗的蓝天,与纯净的湖水浑然一体;远处雄奇皑皑的雪峰犹如琼楼玉宇,忽隐忽现;湖边的草地犹如一张巨大的绿毯,无边无际。清晨,湖面雾霭茫茫,太阳升起云消雾散,浩瀚无际的湖面在清风中泛起涟漪。在阳光下,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如一个威武的战士守护着纳木错。高原的气候常常瞬息万变,时而狂风大作,时面乌云密布,风雪过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透着一种别样情韵。
佛教徒们传说湖中兀立于碧波之中的五个岛屿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的人,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良多岛面积1.2平方千米。此外,从不同方位凸入水域的五个半岛中,扎西半岛居冠。
扎西半岛上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岛上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似松柏,有的如象鼻,有的似人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钟乳石。
扎西半岛不仅有着奇异的景观,也是转湖的必到之处。从扎西半岛开始转湖,前几十千米的视野特别开阔,牛羊成群,风景迷人,但路途崎岖,要经过大小十多条河流。经过嘎拉木山口,有很多的经幡、嘛呢堆,到巴里村能见到很壮观的牛粪墙。沿着湖岸线向北行进,经过德庆乡就到达多恰寺。多恰寺尽管僧人不多,只有15个,但它是纳木措湖边最大的寺庙。寺庙建在湖边的岛上,有很多的山洞,是个修行的好地方。多恰寺有个神奇的不解之迷:每到晚上,在岛上及寺内都可听到凿刻
纳木错(20张)
玛尼石的声音,但一旦人走近想看个究竟,声音便停了,走开后,声音又再响起。从多恰寺过6千米就来到了当地牧民心中的世界奇迹布谷杂日。这里的山洞里到处都能看到飞禽走兽、花卉草木、云纹、字母等各种图案,但奇怪的是,这些图案变化无穷,时而清晰可见,时而模糊不清,其中的原委谁也说不清。继续前行到达的恰多南卡岛也是块圣地。这里正好是念青唐古拉的对面,有两根兀立的石柱,一根浑然一体,一根有一空缝,有人说这是阴阳的象征,也有人称它们为念青唐古的门神。岛上还有许多佛像和文字的自成物,以及许多山洞,这附近经常看以到黄羊和石羊。
去纳木措游览,除了观赏纳木措湖之外,另一大特色是一望无际的纳木措草原,让人感受至深的是藏北那种人迹罕至的壮阔雄浑。草原上动作敏捷的土拨鼠、悄然凝望的黄羊、活泼可爱的野兔
纳木错(20张)
,都让人感到一种大自然的亲切。散落在草地上的一顶顶帐篷,升起的的一缕缕青烟,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此外,湖面很厚的冰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声传数里,亦是一自然的奇景。
魅力的冬景
雪山的雄浑、冰川的险峻、岛屿的秀丽……这就是冬季的纳木错!这里的冬天汇集演绎着天地间最壮美和最具魄力的风景。纷纷扬扬的飞雪,像春天的柳絮一样不停的飞舞。放眼望去,一片白雪茫茫,银装素裹。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白雪皑皑,银峰玉柱,直指蓝天,把人们带入一个洁白而高雅的白色天堂。
往年纳木错冬日的美景一直“待字闺中”,未与大家见面。今年冬天,“魅力纳木错”冬季深度游即将开始,人们可以体验到纳木错的另一种美。[9]
在9月29日召开的“魅力纳木错”冬季旅游推介会上,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11月1日到2013年4月30日,“魅力纳木错”冬季旅游将进入运营期。在此期间,景区门票降至每张100元。本次活动由拉萨布达拉旅游文化集团主办。期间,景区还将推出冰雕和藏历新年民俗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主办方大力加强纳木措景区冬季旅游保障措施。购进铲雪车等设备,完善了应对纳木措景区雨雪天气道路的保障措施。并将及时对外发布纳木措道路、气象情况等信息。
冬季来纳木错深度游,必将是一次难忘的生态之旅、精神之旅、圣洁之旅、幸福之旅……
旅游说明
2006年,拉萨-当雄-纳木错的公路已经修建完成。一路都是宽敞的柏油路,路况很好。所以,去纳木错不必坐越野车了,更不用包车了。八朗学旅馆和吉日旅馆的留言板里,也没有召集包车的广告了。从拉萨去纳木错会经过当雄县城。但当雄到纳木错没有直达车,也没有长途车。有人从拉萨先到当雄,再想办法去纳木错,反而不如直接从拉萨去方便。
纳木错(18张)
从拉萨到纳木错最简便的方法是乘坐当地旅行社的车辆。在拉萨很多青年旅舍里,都有承揽散客的旅社。去纳木措一日160-180元/人,两日住宿扎西半岛320元/人,驴友扎帐篷是380元/人(不含帐篷睡具费用),只负责往返路程,食宿自理。车一般是金杯或商务车,根据人数多少决定。每天早晨7点左右在布达拉宫东门白塔处集合发车,为了省钱可以直接联系组织单位.
途中休息2次。
10:00,在海拔463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休息一会,车停在公路边。
11:30,在那根拉山口休息。这里海拔5190米,是拉萨到纳木措的最高点。
进入纳木错景区要买票,售票的地点距离纳木错52公里。每人120元,冬季100元。由司机收钱统一去买。再往前开一段路,会有人上来验票点数。另外进入扎西岛还得加收3-5元的停车费。
一日游的一般是下午15:30左右离开纳木错。如果不想去羊八井,还可以和司机商量晚一些走。羊八井就是一个大的地热水池,没什么可看的,白白浪费很多时间,路还很难走。建议不去。两日游就是在扎西半岛住一晚,第2天也是这个时间离开。
扎西半岛是低缓的丘陵,地面是碎石、土地。注意慢走,防止气喘或滑倒。最好提前服下防治高原反应的药,比如高原康。
纳木错的天气变化无常,盛夏也会突然降温下冰雹。夜间气温更低,需要穿羽绒服。如果感冒,一天内就能引起高原肺水肿,危及生命。所以,过夜一定要注意保暖。如果没有把握,还是租住当地人搭的帐篷或小屋比较保险。
景点票价:120元,另外进入扎西岛还得加收3元的停车费,开放时间:24小时全天开放。包车前往费用一般已含门票。
活动介绍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在雪顿节期间纳木错会举办徒步大会和甲桑古道徒步游两项徒步活动。其中以纳木错徒步大会最富盛名。[8]
冬游纳木错
冬游纳木错,路况信息随时可查。为实时观测通往纳木错景区的道路情况,拉萨市在那根拉山顶建一个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还包括在拉萨到机场高速公路的才纳乡和拉萨至林芝的米拉山口两处建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
2013年建22个气象站,拉萨共有26个自动气象站,其中包括4个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拉萨市内有9个气象站,8个为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10]
8游玩建议编辑
食宿
许多旅行者都会结伴到湖上过一夜,可以看看清晨和黄昏的纳木错。有土屋可供住宿,顶多能住九人;也可住在当雄兵站、藏人定居的土围子,10元/人,当地人很热情,地上铺棕垫,晚上很冷,取暖用的牛粪只能批发,10元/袋。
交通
没有交通车去纳木错。许多旅行者结伴租车去,找辆中巴,包两天来回1500元,到YAK或八廊学旅馆的告示栏找伴;或者可以搭巴士去,可在Kirey旅馆前搭小型巴士,后者较便宜且方便,早上7点出发,但在前一晚应先去Kirey旅馆问问清楚,有时情况不定。
离纳木错最近的是青藏公路上的当雄镇,从当雄,可以租车或徒步前往纳木错,运气好时能搭上便车。
此外,旅行社有一日游或二日游的线路,费用180~250元左右。
价格
前往纳木错跟团价格较便宜,旅游旺季价格在220-260元之间,可当天来回,一般中午12点左右到达扎西半岛,在湖边游玩一小时,但如此行程游玩不可尽兴。如果运气好,碰上旅游团有空余位置,可当天去,第二天再跟团返回。如此便可环扎西半岛,尽兴游玩。还可欣赏纳木错的黄昏晨霞。回拉萨途中,若时间充裕,可到著名的羊八井温泉参观放松,门票30元,泡温泉98元,不限时。
小帖士:
1、下山有2条土路,走径直向西的1条,起初离湖是越来越远,但很快,一抹蔚蓝就出现在眼前。
2、对迅速提高的1100米海拔没有足够重视的话,会有高原反应。如若徒步前往纳木错,得带上足够补给及帐篷、睡袋。
3、纳木错昼夜的温差较大,晚上风力强劲,常会有大雨或冰雹。在夏天,晚上也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11]
高原反应
纳木错海拔4718米,比拉萨(3650米)高了1000多米。所以在纳木错的高原反应比在拉萨严重得多。
可服用的抗高原反应药和保健品有:[12]
1、红景天及其制剂:藏民传统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增强体质,缓解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前10天服用。
2、奥默携氧片:速效抗高原反应保健品,无需提前服用,发生高原反应后服下4粒,半小时之内就能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3、百服宁(注意是加合,跟芬必得酚咖片一样都是酚咖片):有助于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芬必得酚咖片也是驴友常备。
4、西洋参: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减轻高原反应。
5、速效救心丸:高原反应紧急发作时服用,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6、丹参丸:治疗心血管。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9神话传说编辑
念青唐古拉传说
相传“纳木措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在纳木错北岸一座不大的山坡上住着一位叫扎古恶脸的赞神。扎古恶脸法力无边,以狩猎为生。
一天,太阳风从东方升起,朝霞给至高无上的念青唐古拉山戴上明晃晃的金冠。扎古恶脸挎上弓箭别着大刀去打猎,路遇一条黑蛇和一条白蛇正在厮杀,那白蛇威风凛凛,钳嘴卡住黑蛇的头甩来甩去。当他晚上满载猎物归来时,又见黑蛇占了上风,黑蛇那山洞般的大嘴死死地掐着白蛇甩来甩去,白蛇已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扎古恶脸想想说:就把白蛇当成天神,黑蛇当做魔鬼吧。于是,他拔出大刀把黑蛇砍成两截,救了白蛇的性命。
过了几天,扎古恶脸又在出猎的路上看见一头白野牛和一头黑野牛顶架。白牛像一座高高矗立的雪山,每一次攻击都使黑牛只有招架之力。等扎古恶脸晚上归来的时候,黑牛高高举蓬松的牛尾,两只黑洞洞的鼻腔冒着青烟,嘴里闪着火焰般鲜红的舌头,白牛已被顶翻在地。扎古恶脸心想:这白牛可能是天神,黑牛可能是魔鬼。他用野牛肋骨做成的弓箭射死了黑牛。
扎古恶脸刚到家里,念青唐古拉山神化为凡人相貌,着一身白色绸缎衣裳,头戴白色头巾,左手持一短剑,右手握着马鞭骑着白马飞驰而至。
念青唐古拉山神对扎古恶脸说:“朋友,你给我帮了大忙,你需要什么,我可以满足你三个要求。”
扎古恶脸不明原由,说:“我没有帮过谁的忙,我也不要你满足我什么要求。”
念青唐拉山神解释说:“不,朋友,你所救的白蛇和白牛是我的两个神魂动物。我一要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扎古恶脸听了念青唐拉的解释说。
念青唐古拉山神打开所有仓门,让扎古恶脸选三样东西,只许拿三样。
山神的仓房里堆满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到处都金灿灿,亮晶晶,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赞神一时不知道要什么好。于是,闭目瞎摸。他第一次摸到是的盐,便抓了一把撒向北方说:“但愿对人类有用。”第二次摸到的是碱,便抓了一把撒向北方说:“但愿对世人有用。”第三次摸到一个疙疙瘩瘩的东西,也抓了一把说:“也撒到北方去吧。”可这个疙疙瘩瘩的东西可不是什么好玩艺儿而是一把炭疽病菌。
天真可爱的牧人感激扎古恶脸赞神给藏北大地撒满了盐碱。但同时惋惜的是,他同时也撒了一把炭疽菌。
念青唐古拉山神还做过一次愧对纳木错的事情。念青唐古拉山神虽然身为神灵之王威震一方,但是西部的达尔果雪山经常进犯念青唐古拉神山领地,偷袭马群。它想讨伐达尔果雪山,但自己又懒得出阵。于是,他对扎古恶脸说,你常住我的领地,吃我的家畜,我需要你来帮忙,你去替我讨伐达尔果雪山,速成之后,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
扎古恶脸二话没有说,出阵讨伐达尔果雪山。达尔果雪山正和爱妻加岗拉母与孩子们玩耍,便匆忙应战,经过几昼夜奋战,扎古恶脸借助念青唐古拉山神给它的神力,勉强获胜,赶着被抢去的马群凯旋归来。
念青唐古拉山神对扎古恶脸说:“好,你胜利归来。你想得到什么?”扎古恶脸说:“我不要你的财物。我要和纳木措过一夜。”
念青唐古拉说:“好。我们有言在先,我会满足你的要求。”
有一天,扎古恶脸在纳木错湖边放羊,突然在他面前出现一个“不像人间女儿,倒像天上公主”的美丽女人。她对扎古恶脸说:“我是听了念青唐古拉山神的话来和你约会的。你想按你们人间的习俗呢还是我们神仙的习俗。”扎古恶脸心想,人间的习俗,我已经尝过了,神仙是怎样过那种生活呢。他对纳木错说:“我要按你们神仙的习俗。”话音刚落,一道艳丽的彩虹在纳木错与扎古恶脸之间闪了三下,纳木错仙女说:“完了。等三月十五日月出时分,到湖边来认领你的孩子吧。你要给我记住千万别带上你的弓箭,一定要记住。”说完消失于湖面。
扎古恶脸苦苦地等呀等呀,终于等到来年三月十五日,月亮刚从东方升起扎古恶脸出门认子。但是,不带着弓箭实在不习惯出门,最终他还是把弓箭带上了。当他来到湖边,有一头母野牛正在舔着刚出生的牛犊。扎古恶脸见到野牛他手心痒得难受,便拿出箭上了弦射向野牛,没有想到正好射中那刚出生的小牛。
这时,纳木错显出人形对扎古恶脸说:”你这个罪人,你不听我的话带上弓箭 你知道你射死的小牛是谁吗?那是你的儿子,我们因缘已断。”纳木措哭着消隐于湖中。
念青唐古拉山与纳木错结为伉俪相亲相爱,这是北方众百姓的福份,但它们的感情不是没有出现过裂痕。
保吉山传说
在纳木措北岸约3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措窃窃私语、缠缠绵绵。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木措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把唐拉札杰藏在保吉山以西约6公里处的大坝。奇怪的是,纳木措以北地区无论从什么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可就是站在唐拉札杰山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
尽管唐拉札杰没有被念青唐古拉看到,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保吉山和纳木错的如意算盘打得太简单,神力无边的念青唐古拉山怎么会不知道它们那点小事呢?一次它们正在幽会时念青唐古拉发现了自己的妻子与保吉山私通保吉山正欲拔腿北逃,念青唐古拉的长刀砍断了它的双腿,保吉山从此再也无法站立了。
望采纳,谢谢!
⑸ 户外山路如何防青苔滑倒
根据不同路面选择专业一点的或者底钉比较长一点的登山鞋会好一点。版但是登山的安全性权,除了自身装备重要,更重要的是登山者自己的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性格也很重要,比如不勉强自己去攀登超过自己能力很多的山峰,如果该山峰难度过大,甚至当天天气已经不适合攀登了还硬去攀登,就非常危险了。
回到本话题,有些野山很滑,最重要的是每一步先试探再踩实,而不能图快,不管滑不滑就直接一步下去踩实。还有就是全身重心着力要尽量直地压向路面,侧向力大,比如有时候步幅过大,就更容易滑倒。
⑹ 赵公山,青城山最高峰,户外徒步探险的好去处——昂科拉GX
财神庙貌似每年都有几次庙会,牌子上详细介绍庙会活动的具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