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户外夜景 » 苇晨户外

苇晨户外

发布时间: 2020-12-13 18:48:48

Ⅰ 描写野外的句子有哪些

被昨夜雨水洗礼过的天空似水般的透明,雨丝轻轻漂拂在脸颊,凉风习习,我悠然漫步在郊外的树林间,放松紧张的神经,迈着轻松的步伐,看着一望无垠的绿色棉田在微风吹拂下荡起一层碧波。静静得呼吸着这清晨清新的空气。我感到无比愉快而充满力气。
走向自然,走向绿色的田野,享受它独特的风采。这里虽没有高山的险峻,却有厚野的辽阔;虽没有大海的汹涌,却有小溪的优雅,虽没有外界的热闹,却有你所期待的平静。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蓝天的遂道,白云的飘逸;小草的翠绿;果菜的芬芳,蝴蝶的阿娜,蜜蜂的辛勤……

Ⅱ 山地野外放养的鸡怎么要他回鸡舍

放养土鸡需要有良好的生态条件。适合规模放养土鸡的地方包括山地、坡地、园地、大田、河湖滩涂和经济林地等。放养场地必须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公路,环境僻静、空气质量好。山地、坡地最好有灌木林、荆棘林和阔叶林等,其坡度不宜过大,以30°左右为佳,附近有未被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园地要求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无污染和无兽害等,果树树龄以3~5年为佳。园地周围用旧鱼网或纤维网隔离,园内要有清洁、充足的饮水。适宜养鸡的园地包括竹园、果园、茶园和桑园等。适合养鸡的大田有玉米地、高粱地等高秆作物地。
二、放养土鸡的管理程序
果园山林养鸡一般分为育雏和放养两个阶段。育雏阶段一般在室内,饲养4~6周,雏鸡脱温后进入放养阶段。土鸡进入放养阶段前应在放养地建造鸡栖息棚舍,鸡舍内设置栖架。同时在养殖区以鸡舍为中心,向外架设围网,使鸡在围网范围内觅食,鸡舍放置补饲用具和饮水用具。
三、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制定育雏计划。包括育雏总数、批数、每批数量、时间、饲料、疫苗、药品和器具等。(2)鸡舍与设备的维修。接雏前两周,检修笼具、门窗、供温设备、照明设备和喂料饮水器具等。(3) 鸡舍与设备的消毒。接雏前一周,完成对鸡舍、育雏器具的清扫、冲洗和消毒工作,关闭鸡舍待用。(4)温度和饲料。接雏前2天舍内温度应升至30~32℃。准备足够的喂料盘或喂料用塑料布、饮水器,备好雏鸡专用全价饲料和必需药品等。(5)育雏方式有笼育、地面育雏、网上育雏和自温育雏等,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二)土鸡育雏的技术要点 (1)饮水。准备30℃左右的温开水,水中加入氟派酸(诺氟沙星)或其他抗菌药、葡萄糖和电解多维等,雏鸡入舍前2~3小时放入鸡舍。第1周应坚持饮用5%的糖凉开水。以后可换成自来水或井水。饮水要清洁卫生,饮水器具要每天早晚刷洗1次。(2)开食。雏鸡入舍饮水后2小时左右,在塑料布或料盘上撒雏鸡专用全价饲料,每2小时撒1次,每次喂量以基本吃完为准。3天后每天喂6~7次,8~21日龄5次,22~56日龄4次。每次喂料应在20~30分钟内吃完,每天早晨6:00~6:30第一次饲喂,最后一次在夜间10:00~10:30饲喂。白天每次喂八成饱,晚上最后一次喂足。(3)温度。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需要有较高的环境温度,必须通过人工加温来保持适宜的室温。育雏温度见表1:
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可分别采取以下保温方法:一是在北方可采用火炕育雏,在火炕周围用苇席、木板、纸板等材料制成拦板,将雏鸡拦于炕上,炕面铺2厘米厚的碎草,上罩一层塑料薄膜。二是采用烟道育雏,在育雏室内用砖或土坯搭建一个离地面约25厘米、宽40厘米的烟道。烟道长短依育雏室的大小和育雏数量而定,在烟道上架起若干个长100厘米、宽50厘米、高60厘米的框架,框架外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塑料布距地面10厘米,构成一个个小型温室,让鸡在小温室内活动。三是火炉升温,可利用铁制油桶加工而成,并用白铁皮制成烟筒,一个20~30平方米的育雏室用一个这样的火炉就够了,用这种方法育雏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煤气中毒。四是用红外线灯育雏,用250瓦红外线灯2~6盏成组连在一起,上设灯罩悬挂于离地面40~60厘米(室温低时可降至30~35厘米),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每周将灯升高5~8厘米。以上几种育雏方式仅供参考。(4)湿度。1~7日龄相对湿度为65%~75%,2周龄以后50%~60%,切忌潮湿。南方空气湿润,应通过加强通风、更换垫料来降低湿度。(5)光照。第一周光照时数为23小时,光照强度为40勒克斯;第二周光照时数减为16小时,光照强度为20勒克斯;15日龄后每周减少1~2小时,到16~18周龄每日光照时数保持在9~10小时。(6)通风换气。在良好的保温基础上,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及时通风换气,标准是人进入鸡舍闻不到氨臭味。(7)饲养密度。 网上平养1~2周每平方米40只,3~4周25只,5~6周15只;地面厚垫料平养时酌减。(8)消毒与防疫。做好定期消毒,每周用百毒杀或其它低毒消毒药带鸡消毒2次;育雏舍门口要设置消毒池,每周更换或添加消毒液;根据所饲养鸡种的免疫情况以及当地疾病流行的情况,制订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四、土鸡放养期的技术要点
(一)放养设施 按前述要求选好场地后,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因陋就简的原则,搭建永久式或简易棚舍。棚宽5米,长度依鸡群大小而定(每平方米容鸡15只),棚顶中间高1.8~2米,前后墙高1米左右。棚顶上先覆盖一层油毡,油毡上面覆盖一层茅草或麦秸,草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水保温。棚的四壁用玉米等秸秆编成篱笆墙或用塑料布围上,塑料布的下面不要固定,炎热时可掀开1米左右,以利降温。棚舍南面留几个可以启闭的洞口,用于鸡只进出。棚舍四周应有排水沟。野外放养,为防止鸡受寒、受潮和遭兽害,鸡舍内要设栖架,大小应视舍内鸡数而定。栖木可用直径3厘米的圆木,也可用横断面为2.5厘米×4厘米的方木,长度根据鸡舍大小而定。栖架四角钉木桩或用砖砌,木桩高度为50~70厘米、距墙30厘米,栖木与地面平行钉在木桩上,栖木间距离应不少于30厘米,整个栖架应前低后高。栖架应定期消毒。鸡舍内应设有食槽、饮水器等。制作食槽可选用木板、竹子、镀锌板或硬质塑料等,槽长1~2米,槽上口宽25厘米,两壁成直角,壁高15厘米;饮水器可选用槽式、吊塔式等饮水器。
(二)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以每0.067公顷100只左右为宜,一般夏季30日龄、春季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养,公鸡放养3个月,体重达到1.5~1.75公斤时上市。母鸡可转到固定鸡舍继续饲养。最佳放养季节为春末夏初,此时,外界气温适中,风力不强,能充分利用较长的自然光照,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若春季放养蛋鸡,可保证在当年9~10月份开产,并可缓和冬季市场蛋品供不应求的矛盾,经济效益较好,产蛋期长达一年左右。其他季节也可养殖,但效益稍差。
(三)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 对鸡棚下地面进行平整、夯实,然后喷洒生石灰水等消毒液。(2)铺垫草。垫草要求无污染、无霉变、松软、干燥、吸水力强以及长短适宜,可选择锯末、刨花、谷壳和干树叶等。(3)准备饲槽及饮水器。每100只鸡需要一个8公斤的塑料饮水器。饲槽按每只鸡3厘米采食宽度设置,也可选择塑料料桶。(4)淘汰残次鸡。对拟上山的鸡进行筛选,淘汰有病、残疾和体弱鸡只。(5)准备饲料。开始放养的一段时间内,鸡仍以采食饲料为主,以后逐步转为以觅食为主,所以应备足饲料。
(四)放养训导 雏鸡脱温后方可进入放养阶段。为尽早让小鸡养成在果园山林觅食的习惯,从小鸡转入山林开始,每天早晨至少由两人配合,进行引导训练。常常是一人在前吹哨开道并抛撒饲料,让鸡跟随哄抢,另一人在后用竹杆驱赶,直到鸡全部进入果园山林。为强化效果,每天中午还可在林中吹哨补饲一次,同时坚持及时赶出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活动范围,直到傍晚再用同样方法进行归舍训练。如此反复训练5~7天,鸡群就会建立起"吹哨,采食"的条件反射,以后只要吹哨即可召唤鸡群采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放养土鸡的注意事项 (1)严防兽害。野外养鸡要注意预防老鼠、黄鼠狼、狐狸、鹰和蛇等天敌的侵袭,鸡舍不能过于简陋,应及时堵塞墙体上的大小洞口,鸡舍门窗用铁丝网或尼龙网拦好。同时要加强值班和巡查,检查放牧场地兽类出没情况。(2)避免应激。 开始放养时,时间宜短、路宜近,以后慢慢延长。放牧的最初几天,为了减少因转群、脱温等引起的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等。放养时不要让狗及其他兽类突然接近鸡群,以防惊吓。(3)防疫和消毒。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按免疫程序做好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等重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定期对鸡舍和放牧场地消毒,对放牧场地实行划片轮牧。野外养鸡3年后应换一个场地,以便给牧场一个自然净化的机会。(4)加强巡逻和观察。放养时发现行动落伍、独处一偶和精神萎靡的病弱鸡,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鸡只傍晚回舍后要清点数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和采取有效措施。(5)加强管理。在放牧场地中每隔一段距离放1个饮水器,使鸡有充足饮水。放养期间,应遵循"早宜少、晚适量"的补饲原则,同时考虑幼龄小鸡觅食能力差的特点,酌情补料。放养规模以每群1 500只为宜,规模太大不便管理,规模太小则效益太低。母鸡开产前应先做好驱虫和预防接种,再回到固定鸡舍准备产蛋。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有天气突变,下雨、下雪或起风前,应及时将鸡赶回鸡舍,以防风寒感冒;天气炎热时应早晚多放,中午在树荫下休息或赶回鸡舍,不可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防止中暑。(6)放养蛋鸡应注意补充光照。蛋鸡自第19周开始增加光照时数。产蛋鸡每天必须达到14~16小时的光照,若不足14小时,天亮前应提早开灯至天亮后关灯。
(六)放养鸡的补饲 (1)补饲饲料由玉米、食盐和昆虫等组成,补饲多少应根据野生饲料资源的多少而定。早晨少喂,晚上喂饱,中午酌情补喂,晚上最好补喂一些配合饲料。(2)傍晚补饲期间,可在鸡舍周围安装几盏照明电灯或能诱虫的黑光灯,这样昆虫就会从四面八方飞到灯下,被等候在灯下的鸡群当作夜餐吃掉,鸡吃饱之后,将灯关闭。(3)为了节约饲料开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可人工培育黄粉虫、蚯蚓、蝇蛆和地鳖虫等喂鸡,育虫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培育方法简便

Ⅲ 想登山,攀岩,野外生存具体应该怎么做

1、体能储备,简单易行就数跑步,提高心肺功能、腿部力量等;
2、装备储备,回帐篷、睡袋、冲答锋衣裤、登山鞋、包,速干衣、登山杖、护膝等;
3、知识储备,可以阅读一些介绍户外知识方面的书籍、文章,比如一些紧急情况的应对、地理、气候等常识;
4、经验储备,要先易后难,先轻装后重装,行程先短后长,最好先参加有组织的户外活动,在领队带领下更安全,毕竟户外充满危险,只有通过不断实践积累才能成为有一定能力的高手。

Ⅳ 又有6人溺水,不管是户外还是泳池,都致命

男子水上乐园游玩溺亡

7月13日下午,四川来渝打工的彭海和几位工友,去重庆一个水世界游泳,彭海的家人和工友不敢相信,水性不错的彭海,竟然会在水深约1米6到1米5左右的造浪池里溺水。据说,当时造浪池里水势平稳,周围人虽有点多,但并不是很拥挤,岸边还有好几位救生员在巡查。

从监控上看,彭海游泳过程中,身体突然不适,他开始挣扎,还抓住了旁边一位游泳者的游泳圈。可随后,他却无力抓住游泳圈,也没有来得及呼救,在水面挣扎了几下后,慢慢沉了下去。整个过程,不仅周围的游泳者没有注意到,岸边的几位救生员,也没有察觉到异常……

灞河支流河道内两男子溺亡

就在7月20日同一天,西安灞河边也发生一起类似的悲剧。当晚8点20分,西安蓝天救援队又接到求助电话称,西安市灞桥区富力白鹭湾灞柳二路南,有两人溺水,救援队员立即赶往现场。

到场后的救援人员得知,两名溺水者均为30岁左右的男子。据一名同行男子称,当天他们十几人相约一起在灞河边戏水纳凉,出事时是当天晚上7点多,当时天还没黑。据该男子说,出事的两名男子,当时在距离岸边10米左右的区域玩水,后来好像突然沉入水中发生溺水。

“等我看见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沉下去了,另一个半个头还在外面。”第一时间施救的一名男子回忆道,他游到出事的两人身边时,先拽住露出半个脑袋的男子,但由于已经沉入水中的另一名男子抓着他的脚,他在水中费了很大劲,也没将其救出水。而施救中由于水流湍急,当时他已出现体力不支,如不尽快靠岸,自己也很可能出现危险。万般无奈,施救男子只得返回岸边,眼睁睁看着两名同伴渐渐沉入水中。在向及时赶到的救援队员指明两名同伴的落水地点后,该男子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痛苦地蹲在一边。记者从救援人员处了解到,两名男子出现溺水的地方,虽然在灞桥区富力白鹭湾灞柳二路,但他们当时寻找时,却费了很大劲。

“我们往路南步行了10分钟左右,经过两处没有路的芦苇荡,才找到了出事的这一滩河水。在这么隐蔽的地方游野泳,可见其危险程度。”蓝天救援队一名参与打捞工作的队员说:“这里河水流速比较快,从河边到男子溺水的河道底部有很大的落差,可以说,他们是沿着河岸70公分左右深的区域,直接掉入了4米左右深的水坑中。”

据了解,两名溺水的男子中,一人刚刚学会游泳。现场同行者猜测,可能是他突然掉入深水区域,紧张过度造成的溺亡。救援人员使用专业打捞工具,直到昨日凌晨3时许,才将两名溺水男子相继找到。

Ⅳ 如何消灭野外水老鼠

一、水泥灭鼠:将大米、玉米、面粉等食品炒熟,放少许食用油,然后拌入干水泥,放在老鼠出没的地方。老鼠食后,水泥在肠道内吸收水分而凝固,使老鼠腹胀而死。
二、柴油灭鼠:把黄油、机油、柴油拌匀,投放在鼠洞周围。老鼠粘上油,易粘尘土,使老鼠感到不舒服,用嘴去舔,柴油随消化道进入肠胃后,腐蚀肠胃致死。
三、氨水灭鼠:用氨水1-1.5千克,灌入老鼠洞内,立即堵住洞口,其气味可将老鼠熏死。用氨水毒杀过老鼠的鼠洞,一年内老鼠不敢入内。
四、石灰灭鼠:把石灰塞进鼠洞,再灌入少量水,待洞口冒热气时,立即用湿泥土将洞口封死。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可将老鼠闷死在洞内。
五、漂白粉灭鼠:发现鼠洞后,封死后洞,从前洞投入20克漂白粉,再往洞内灌入适量水,迅速封严洞口,漂白粉遇水产生氯气,会把老鼠毒死在洞内。
六、甲胺磷灭鼠:用25克甲胺磷拌和0.5-1千克大米或大豆、小麦等粮食,5分钟后,待粮食汲足了药液,分撒于田间或老鼠出没的地方。因甲胺磷的气味与干萝卜片类似,老鼠喜爱吃,毒杀效果好,但此药不宜放在家庭内和畜禽来往之处,以免发生毒害。 如果不知道老鼠吃了老鼠药后死哪
还有一绝招:老鼠的智商很高相当八岁的儿童,一种方法灭鼠后,第二次很难灭到,最好的方法是先捉到一只老鼠,往老鼠的肛门里塞进两粒黄豆,再把肛门缝上,黄豆就会在老鼠的肚子你膨胀,老鼠胀痛难忍就会去咬其他老鼠,老鼠就会自相残杀,以鼠治鼠是最好的方法。 超市或小商品市场有一种称为粘鼠胶,也有称为粘鼠板的。买来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板上洒些鼠食,老鼠闻到味道前来,只要一接触就无法脱离,越挣扎粘得越牢。使用一次就换,不留痕迹和气味,大小老鼠都能捉,再狡猾的鼠精也不得不就范。
我家用了几种方法都不见效,最后就是这样解决的,您不妨试试。
方法一:乒乓球+瓷碗 市民刘先生说:一个瓷碗加一只乒乓球就可以灭鼠,这个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诱饵要选得好,碗要摆放得巧。首先,诱饵不能用易碎的饼干,要用硬一点的烧饼,或者老油条也行。掰下一小块,压在乒乓球和地面的接触点的位置,露出一段。接下来,再把碗的边沿轻轻扣在乒乓球上,诱饵露出的一端朝向碗内。 碗的摆放很讲究,一定要掉不下,轻轻一碰碗就能扣住球才行。老鼠要想吃到东西就必须钻到碗里,它的鼻子只要一碰诱饵,碗就立即把它盖住了。发现碗扣下来了,先不要掀开,把碗在地面上来回拖几下或者快速晃动,如果有老鼠在里面,它的尾巴就会露出来。刘先生说他用这种办法百发百中,曾经一天捕获到7只老鼠。
方法二:粘鼠板 李先生介绍说他曾经使用过一种专门用来灭鼠的胶木板,材料跟有机玻璃差不多。用的时候将胶木板的两页分开,木板中间有现成的诱饵,把它放置在老鼠出没的地方,老鼠一踩上去就被粘住了。 一般的老鼠夹子夹住过一次老鼠,总是弄得血肉模糊的,这种胶木板可以循环使用。 其实,这种胶木板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粘鼠板” 白女士提出了一个先进的灭鼠方法———老鼠房灭鼠。 据她介绍,她的工厂为了灭鼠,特意从日本带回来了一个灭鼠用的老鼠房。房子不是很大,成三角形,大约可以装三到四只老鼠。房子里涂上引诱剂,可以散发出老鼠很爱吃的一种花生味道吸引老鼠,同时在房子里面还涂上一种粘力很强的胶,老鼠顺着气味,就会进入房子,只要老鼠一进屋,就会被粘在上面,而且它越挣扎粘得越牢固,最后老鼠就会被饿死。 她说现在这种灭鼠房在国内还不多见,如果需要的话,她可以帮助联系。 献策最新奇的是一位邓先生,据他说,他曾在一篇报道中看到,新疆一些人饱受鼠害的折磨,为了灭鼠,他们抓到老鼠后,用黄豆堵住老鼠的肛门,然后给它喂一些很咸的食品,让它们吃完后大量地喝水,老鼠一边憋得难受,一边堵得难受。发疯的老鼠回到洞里自相残杀,咬死咬伤同伴无数。这样既可以减轻人力、物力的损耗,又可以灭鼠,一举两得。 有的读者说,可以用“电猫”,就是在老鼠洞的周围布置下类似电网的东西,只要老鼠一出来保准把它电死。 此外,还有读者提议用水灌、下药等方法。

Ⅵ 仿写大雁营宿在傍晚的芦苇林,白鹭起飞在清晨的小河汊,斗笠下做一个无边无际的梦,我的世界很小又很大。

1.对离开家抄乡所产生的胆怯。 2.把苇荡比作“绿色的浪潮”“万重大山”实则反衬出杜小康的恐惧。3.公鸭的成长也暗示着杜小康的成长,公鸭变得漂亮也暗示着杜小康的前方变好。4.生活的磨难和劳动后的果实令他表现出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 是自己做的,但应该差差不多!~

Ⅶ 野外生存 吃什么

去看荒岛求生~~

Ⅷ 野外求生的事例【要有人的名字,关于野外生存】

回答一:
记得当年“中日少年内蒙古夏令营活动”吗?

日本少年生活条件明显优于中国少年,但中国少年的野外生存能力却明显不及日本少年。其弊端是中日两国的教育模式不同。因为日本注重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中国注重培养孩子守纪律能力。

补充:我没有崇尚日本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
回答二:
一、什么是野外生存野外生存即人在食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 一些世界著名小说,如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科特。奥代尔的《海岛孤女》、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美国杰史。伦敦的《热爱生命》等,书中的主人公失落在没有人烟的荒野上,食宿无着,但他们以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摆脱了困境。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真实的事例: 1971年圣诞节的前夕,一架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在秘鲁上空失事,乘客中只有一位十六岁的德国姑娘朱利安妮活了下来。朱利安妮遇难之后,孤身一人失落在茫茫的热带丛林中。由于朱利安妮在十四至十五岁时,曾和父母同住在南美一个研究站里,在那两年中,学到许多如何在热带丛林里求生的宝贵知识:她知道森林中哪些野果可食哪些是有毒的;知道那里的蜘蛛、苍蝇、蚊子和蚂蚁非常多,对人来说都和美洲虎一样危险;还知道能够逃生的办法就是找到一条河,顺着河流便可以到达安全地带。朱利安妮全部的食品就是一袋饼干和一块被雨淋湿了的圣诞节蛋糕。她在许多人丧生的热带丛林中奇迹般地度过十天,在丛林中跋涉了25公里,终于活了下来。 1973年,菲律宾警察部队得到当地农民的报告,在卢邦岛发现了两个旧日本军人在山岗上烧稻草。菲律宾警察部队索特上士等三人连忙赶到现场,山岗上的两个日本军人立即举枪射击。在对射中,一名日本军人被击毙,另一名逃入密林中。 后经查明,被警察击毙的是一等兵小冢金七,而跑掉的是少尉小野田宽郎。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扔下,奉命潜伏(自称是没有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竟在异国的山林荒野中秘密的生活了二十八年。据说小野田之所以能够在山林里象原始人一样长期生存下来,是因为曾在日本陆军中野侦察学校受过有关的训练。还有消息说,目前在南太平洋的巴纳岛仍有遗留下来的旧日本军人活动的遗迹。 1980年,我国科考队在新疆罗布泊沙漠地带进行科学考察。其中有的同志懂得哪些生物是可食的,哪些是不可食甚至是有毒的,因而他们在食物、饮水缺乏的艰苦环境中,会捕捉晰蜴,剥皮而生吞其肉,吃蛇,饮野骆驼奶,还用梭梭(一种沙漠植物)的根茎和芦苇根来充饥。他们“茹毛饮血”,与大自然搏斗,表现了顽强的生存能力。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掌握野外生存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野外生存在作战中的意义深入敌后作战的侦察兵、游击队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食品断绝的情况下,如何生存下去?野外生存所包括的知识非常广泛,总的来说是:判定方位、迷途的处置;猎捕动物和采食野生植物充饥;就地取材,构筑简易的露营遮棚;识别利用草药救治伤病等。概括起来,即走、吃、住、自救四项。这是侦察兵、特种部队及空勤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敌后游击战将占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无固定后方、无固定后勤保障的敌后游击队来说,掌握野外生存的本领,坚持作战,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革命战争中,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下,粮食补给困难,甚至断绝。我广大作战员经常不得不依靠采食野菜、野果充饥。长征经过草地时,红军战士曾用缝衣服的针线制成鱼钩钓鱼。敬爱的朱德总司令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尝试野菜是否有毒。老一辈革命军人,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树立了艰苦奋斗的光辉榜样。陈毅元帅在《赣南游击词》中对我军这种艰苦卓绝的野营战斗生活作了生动的描述:“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解放以后,新一代革命战士发扬老一辈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广西边防某团观察所的十三名侦察兵、通信兵、炮兵,吃野菜,用雨布接露水,坚持七昼夜,取得了指示炮兵摧毁敌九个目标,杀伤敌大量有生力量的显著战绩。在战斗中还有一些负伤掉队的战士,他们靠吃鱼腥草、稔子等野菜、野果,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和顽强的毅力返回战友们的身边。我们的战士,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无论是深入敌后遂行侦察作战任务,还是战斗中与部队失散,或是由于海、空事故而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都应当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定必胜信念,克服孤独、恐惧、饥饿、疲劳、伤痛等一切困难,不但与敌人斗,还要与大自然搏斗,并且要战而胜之,这才无愧于革命军人这一光荣称号。三、外军的野外生存训练在越南战争期间,一些美军飞行员跳伞落到丛林中,因缺乏生存知识而丧生。因而美军于1965年把野外生存列为正式训练科目,并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巴拿马等美国空军基地设立热带生存训练学校,在美国的阿拉斯加空军基地还设有专门训练寒区求生的极地训练学校。学校请当地的土著人(如印地安人)指导学员掌握各种条件下的吃、住、自救等方面的生存技能。美军的生存训练分为室内教学与野外实践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室内教学:讲授有关野外吃、住、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并放映关于山野丛林地生活的电影、幻灯来介绍作战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各种可能遇到的动、植物。室内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员了解野外生存的知识并消除恐惧心理。第二阶段,野外实践:受训学员将室内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在食品断绝的情况下,训练学员利用简便器材猎捕野兔、野猪、蛇;用肩章、领章、针、骨头做成鱼钩来钓鱼;采食野果、野菜;以及“钻木取火”和利用竹筒作饭等应急条件下就地取食的技能。还要学会就地取材搭设临时的棚帐和床铺,以及利用野生药用植物医治伤病等。日本航空自卫队很重视训练飞行员在跳伞或迫降到海上后如何脱险和生存。内容包括:室内教学、地面训练和海上实习。地面训练有:海上一般生存方法,救生衣和各种救生艇的使用,应急处置法,信号的使用,海上可食动、植物及防鲨鱼等危险鱼类的一般知识,耐水服的正确使用,创伤、晕船、溺水等救急处置。海上实习有:学会穿戴救生衣、鞋、飞行服游泳,落水后因强风而被伞拖拉时的解脱方法等。 目前,一些国家的军队十分重视野外生存训练。1982年4月的英阿马岛战争中,甚至连临时随军采访的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也要接受野外生存的速成训练。以使这些非军人能迅速地适应艰苦的战场环境。这些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应当迅速掌握原始的求生技能,例如这会随时保留一双干燥的袜子,并且把潮湿的袜子拴在裤子里面,或者在夜间把它们放在腿裆里,到早晨就干了。” 野外生存更为各国特种部队所注重,如美国“绿色贝雷帽”部队的士兵,在掌握了军用车辆的驾驶、徒手格斗、夜间跳伞、海上和山地渗透等特种部队作战技能后,在最后的综合训练中还要求士兵能在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的情况下通过野外生存的考验。士兵不带地图、食品和饮用水进入生疏的热带丛林,向指定的目标行进。途中,队员只能捕食蛇兽充饥,采掘植物的根茎,吃其汗解渴。而教官则作为假设敌预先设伏,频频发起偷袭,凡疏于戒备当了俘虏的,就要从特种部队中淘汰。 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直接指挥的特种部队,他们除了进行搜集情报和搞破坏活动的训练外,为了适应敌后派遣任务的需要,还要学习单兵或以小组形式的野外生存技能和如何应付盘问。 英阿战争中,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登陆作战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特别舟艇勤务突击队”(SBS),在和平时期训练中,经常携带防雨斗篷、匕首、手枪、绳索、钓鱼的钩和线、小指北针,由教官率领,在大雪覆盖的深山中,进行为期一周的生存训练。英国皇家陆军“特别空勤团”(SAS)的训练课程中,最能考验士兵的是在埃克斯穆尔举行的为期三周之久、称之为“战斗—活下来”的生存课。训练中,“特别空勤团”的队员在其它部队士兵搜捕的情况下,在荒野中度过许多个艰苦的昼夜。他们只能挖掘陷井猎捕动物,钓鱼,采食海藻、蘑菇充饥。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使“特别空勤团”士兵能成为生存技术的行家。在英阿马岛战争时,英军在大举登陆前的侦察中,一只“特别空勤团”的橡皮艇被风浪冲到远离目标的南乔治亚半岛附近。艇上的士兵涉水上岸,他们将野外生存的技能付诸实践,坚持了五昼夜,直到该地区阿根廷军队投降。另一个潜伏在阿军阵地中间的侦察组,只携带了14天的压缩干粮,然而他们依靠这些口粮坚持了26天。 设立在法国东南部的科利乌尔和蒙路易地区的法军突击队全国训练中心,在其单兵训练中亦有“隐蔽”、“野炊”、“寻找食物”等训练课目。 日本自卫队突击队亦极重视军人的生存训练,在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附设一个专门培养特种部队教官和助教的研究班,生存技能也是训练内容之一。 通常,日本自卫突击队的生存训练持续一个星期。在此期间,每个受训队员只发一点点应急的粮食。这点粮食肯定是不够的,他们只有“自找生路”。为了防止队员向当地居民乞食,训练场地都选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队员们必须以野果、草根、蛇、鼠、野兔等一切能吃的东西充饥,以锻炼濒临绝境的生存能力。 日本陆上自卫队突击队还有一套供单兵使用的生存装备,这些物品是在无后勤保障条件下,求生存最低限度的必需品,全套装备共十四样,收纳在一个天蓝色的小盒子中。其中有: 镜子(它不仅是日用品,还可利用阳光的折射,进行陆、空联络,指示位置。必要时,镜子边缘锐利的棱角还可以起到小刀的作用);铅笔、纸;缝衣针、线和小刀片;以及夜光纸、蜡烛、防风火柴、凸透镜(放大镜,它可在没有火柴或火柴受潮时,利用太阳光聚集取火);还有猎捕小动物的绳套;钓鱼的钩和线;识别可食或有毒植物的说明书;人体不可缺少的盐;用途广泛的酒精;高级营养素;防炎症的外用软膏;用于饮用水消毒灭菌的净水剂等。待续……

Ⅸ 白鹳怎么样在野外捕捉食物

东方白鹳

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

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是一种大型的涉禽,体态优美。它的体长为110—128厘米,体重3.9—4.5千克。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的基部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并且略微向上翘。眼睛周围、眼先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身体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翅膀宽而长,上面的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并具有绿色或紫色的光泽。初级飞羽的基部为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外 除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前颈的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炫耀的时候能竖直起来。腿、脚甚长,为鲜红色。

东方白鹳没有亚种分化,繁殖地主要在俄罗斯的东南部,以及我国的东北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也曾繁殖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越冬地主要在我国的华东、华南,以及西南等地区,少数在朝鲜、日本和琉球群岛,偶尔也飘泊到俄罗斯的雅库次克、萨哈林岛,以及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地。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区,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冬季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和沼泽地带。除了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大多组成群体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常聚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漫步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步履轻盈骄健,边走边啄食。休息时常单腿或双腿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颈部缩成s形。有时也喜欢在栖息地的上空飞翔盘旋。在地面上起飞时需要首先要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煽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飞翔时颈部向前伸直,腿、脚则伸到尾羽的后面,尾羽展开呈扇状,初级飞羽散开,上下交错,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姿态轻快而优美。它的性情机警而胆怯,常常避开人群。如果发现有入侵领地者,就会通过用上下嘴急速啪打,发出“嗒嗒嗒”的嘴响声,并且伴随着颈部伸直向上,头仰向后,再伸向下,左右摆动,两翅半张和尾羽向上竖起,两脚不停的走动等动作,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恐吓行为。

在东方白鹳的全部食物中,鱼类占79—90%以上,所捕食的鱼类中最大的个体可达0.5千克以上,但随着季节的不同,取食的内容也有变化,在冬季和春季主要采食植物种子、叶、草根、苔藓和少量的鱼类;夏季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以鱼类为主,也吃蛙、鼠、蛇、蜥蜴、蜗牛、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昆虫和幼虫,以及雏鸟等其他动物性食物;秋季还捕食大量的蝗虫,此外平时也常吃一些沙砾和小石子来帮助消化食物。觅食主要在白天,以早晨6—7时和下午4—6时活动最为频繁,中午在树上休息或在领地的上空盘旋滑翔。繁殖期觅食活动的范围大约在500米左右,在食物缺乏时也常飞到1—2公里,甚至5 —6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觅食。春季和夏季大多单独或成对觅食,秋季和冬季则大多组成小群觅食。在地面上寻觅食物主要依靠视觉,常常伸长颈部,低垂着头,一边大步而缓慢地在地面上行走,一边四处寻觅,发现食物后急速向前,迅猛的进行啄食。在水中觅食则主要通过触觉,通常单独漫步在水边的浅水处,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一边缓慢地向前行走,一边不时的将半张着的嘴插入水中,每分钟将嘴插入水中的次数一般都在17次以上,平均每5分钟就能捕获到1—1.5个食物,捕食的成功率可达65.5%。

东方白鹳于9月末至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组成群体分批地往南迁徙。迁徙时常集聚在开阔的草原湖泊和芦苇沼泽地带活动,沿途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停歇,有些地方可以停歇40天以上。迁徙途中它主要是依靠鼓翼飞翔和利用上升的热气流进行滑翔,迁徙时间在白天,而且大多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气温最高的时候。迁徙路线大多沿着平原、河岸及海岸线的上空,但春秋两季是否有着不同的迁徙路线目前尚不清楚。

东方白鹳从前在东亚地区是常见的鸟类,甚至在日本东京市的教堂屋顶上也曾有营巢繁殖的,但在1868—1395年间,由于非法狩猎、农药和化学毒物污染等原因,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日本逐渐减少,现在仅能在冬季偶尔发现少量的越冬个体。分布在朝鲜、韩国的繁殖种群也已于70年代初绝灭。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的发展,使得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两省残存的繁殖地也变得极为狭小,总数有3000只左右,1994年在湖北武汉沉湖发现的越冬群体达900多只,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东方白鹳群体。

Ⅹ 野外生存和训练

建议秋天去,那时候野生食物最多。最重要的是准备蛇药,防蛇咬。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