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户外遇险
⑴ 贵州瀑降被困两驴友均确认遇难,他们为何要做此危险举动
据新闻了解到在8月23日 ,一女子挑战贵州网红瀑布滴水滩被卡在瀑布中间 ,同行王姓驴友发现后前去施救双双遇难身亡。现在越多越多年轻人被极限运动所吸引,其魅力就是进行极限运动不断的挑战自己,可以享受着跨过最后一道心理障碍后的愉悦和成就感。
瀑降是借助专业器材自上而下穿越无人溪谷、深潭和瀑布的极限运动。它没有蹦极那么动人心魄,也不像登山那么孤单寂寞。瀑降可以让你体验从百米高的瀑布上飞流直下的快感,下降的同时感受清冽山泉水与肌肤的亲密碰撞。瀑降运动虽然刺激也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地形、水形、封闭性、个人因素、天气等,都可能在进行造成瀑降过程中出现意外。在极限运动参与的人需要具备自身安全意识,必须将自身的安全放在首位。在进行极限运动之前一定调查了解清楚,切不可盲目冒险,付出无可挽回的生命代,量力而为。
⑵ 【驴友安全】团队户外活动时,如果遇险,能否使用唯一的对讲机向外界求救类似发出SOS信号。如何使用
1、第一个的回答是用短波机。但谁登山徒步还要弄个短波机?还不如带个卫星电话。版
2、第二个权人回答是用公众频率,但绝大部分对讲机在公共频率模式下,发射频率只有0,5w,最大是5W。
3、对讲机在户外能够到大几公里,搜救求救的半径比嘴喊远多了。谁能喊几公里?
4、国家规定业余无线定频率是UHF波段的430-440 mHz。 一般对讲机都能支持该频率,好多户外驴友群的搜救都是430.000mHz,小米等一些工资组织是433.000mHz。
5、不要用VHF143频率段上的频率,虽然对讲机可以支持,但大部分天线只支持UHF400-470mHz。
6、由国际无线电联盟(ITU)分配给我国的应急通信频率是:
CRSA (China)
V段
144.100 MHz +/- 10 kHz
145.000 MHz +/- 10 kHz
U段
433.000 MHz +/- 10 kHz
433.500 MHz +/- 10 kHz
总结,户外输出事儿了,把对讲机设置为双守候模式,同时监听430.000mHz和433.000mHz。偶尔间歇发送求救通联,因为监听省电,发射很费电。
⑶ 驴友遇险后高额的救援费谁来承担
据媒体报道,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多支户外队伍试图徒步穿越秦岭第一高峰鳌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然而,5月2日,40名户外穿行者在穿越“鳌太线”时遭遇暴风雪被困。截至目前,已有3人不幸遇难。
一方面,我们为驴友的不幸离去表示惋惜;但另一方面,驴友在缺乏专业安全保障和未在相关部门办理备案登记的情况下,在禁止登山期擅自进入“无人区”,造成人员伤亡并消耗大量公共管理资源的行为引起网友广泛讨论。户外探险为何事故频发?谁应当为高额的救援费用埋单?驴友“有偿”获救是否合理?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驴友存在过错应承担补偿责任
2015年10月5日,17名驴友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滩河自然保护区露营遇险获救。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17名“驴友”每人处以1000元罚款。据了解,此次救援当地相关部门紧急出动100余名民警、消防员,派出了200余名干部群众、40余名医护人员及300余名后勤增援人员,出动80多台各种车辆、冲锋舟,跋山涉水51个小时,直接经济支出10万余元。此后,陆续有网友表示,除了对“驴友”进行处罚,还应当对他们收取救援费用。
王天星表示,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政府组织对驴友的应急救援应当是免费的。“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公民的安全,对处于危难状态的驴友实施救援理应属于政府的安全保障职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政府在驴友遇险时提供救助是国家责任的表现。“国家责任包括对受害者和弱势群体的国家救助责任以及保障公民基本生存的社会保障责任。对遇险驴友进行救助,是国家责任中的救助责任的表现,不取决于个体是否因自己的原因遇险或受害。”
但王天星同时认为,对少数人的救援费用由多数纳税人承担也存在着不公平的地方。“因此,美国的一些州采取差别化费用分摊方式。”具体而言,对未成年人的救援,政府承担全部费用;对成年人的救援,如其购买了意外保险则由保险公司承担,没有购买意外保险的,由政府与遇险者依据遇险者自身的过失责任程度分担,一般来说,政府分担的比例不超过60%。
对此,喇明清表示赞同。“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本着尊重生命的原则实施救援是政府和景区的职责。但在游客存在主观过错,违规游览、探险,发生紧急情况后,应当对于救援费用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喇明清说。
朱虎也认为,应当建立一套相互配合的费用承担机制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我国是分税制,很多补偿和救助费用是从地方财政支出,各地财政收入差异较大,如果完全由政府财政负担,可能会导致救助水平的降低,同时不利于避免公民的盲目冒险行为。”朱虎建议,可以建立国家、社会、个人联合的多元救助机制,如果个人通过公共财政获得了特别受益,个人也要进行费用的分担;社会层面可通过保险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对于私人实施的救助,救助人有权依据无因管理等规定向被救助者请求给予补偿费用。
采访的最后,喇明清表示,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这是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旅游者接受救助后应当支付救援费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应当对具体救援费用分担比例和内容进行细化。对此,朱虎也表示,应当明确费用的支出是否必要和有效,具体承担比例也应当更加明晰,而对于具体分担标准、比例等这些非法律保留事项,可以由地方立法灵活处理。
⑷ 户外驴友事故 管理者要负什么责任
要根据组织者是否有过错责任。有过错的必须承担过错责任赔偿。
没有过错的内,最高院容民一庭在审判业余指导意见中,对户外运动驴友意外受伤的担责问题作了相关规定:对于相约进行户外集体探险或自助游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即使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仍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参加野外集体探险或者结伴自助游的各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给予经济上的适当补偿。但鉴于各当事人对损害结果均无过错,故不应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作为驴友活动的发起者或组织者,给予伤者以经济上的适当补偿并无不妥。
⑸ 11名驴友擅闯丹霞山未开放区遇险后获救,1人重伤,野外探险要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1.信号与代码
(1)声光 众所周知,“SOS”是国际通用的船舶呼救信号、无线电呼救信号。它可以写出,也可以发报,还可以用旗语或其他方式表达;“Mayday”是船舶、飞机常用的无线电信号。国际上高山求救信号是1分钟发出六次哨音(或挥舞六次,火光闪耀六次等),然后安静1分钟,再重复。
(2)热带丛林 要穿靴子,将裤腿塞进靴子里边;扎紧裤腿和袖口并戴上手套;鞋面涂抹驱避剂或肥皂,以防止动物叮咬;携带木棍以“打草惊蛇”。
4.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作业人员应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调节,开始作业时的行进速度不宜过快,这是在登山途中非常需要注意的。
⑹ 驴友相约爬山出事怎么办 驴友户外遇险责任如何承担
“驴友”一旦出事,论坛网站不参与活动,无责;发起人没有受益,也无责版。最后往往是“驴友”索赔权无门。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法律首次明确规定,自发游等民间自发活动的组织者应对其他参加活动者承担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果组织者或发起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其他参加者受损的,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第三人侵权情形下,游客可将第三人与发起人、组织者列为共同被告。
⑺ 驴友在野外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办
这恐怕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如果想做驴友。可能得先读几本驴友相关的专书。或驴友指属南什么的。那里面一定会驴友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与预案。
题主要题目太大。驴友也有很多种,去的地方或遇见的情况一定也是五花八门。
⑻ 贵州2名驴友“瀑降”已遇难,是设备出了问题还是天意
“瀑降”是兴起于外国的一项极限运动,它跟徒手攀岩、探洞、翼装飞行等极限运动传入中国后便受到极限运动大人的追捧,此次遇难的两名驴友之前都有过相关极限运动的经验,遇难男子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也曾参与到多次的救援行动中,可惜这次他未能拯救遇难的女子,反而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极限运动爱好者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这话没错,但人也应该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一旦丢了性命,那可就会葬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此次事故纯属意外,30岁女性张某,曾经玩过瀑降,只是多年不再接触,此次她是第一个挑战瀑降,没曾想意外就发生了,她被困在瀑布中动弹不得,同行男子王某立即前往救援,只可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相信极限运动爱好者早已做好了完全的心理准备,从踏入极限运动这个领域起,生命就变得异常脆弱,不过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并不值得我们提倡,毕竟他们不是为了家国大义而牺牲,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个人满足,充其量也只是一种自私的行为罢了。
⑼ 贵州瀑降驴友被困,户外探险人士分析他们遇险有哪些原因
我去看了看瀑降的视频,不得不说真的是艺高人胆大……
估计出现意外也是因为下降时没找好着力点(或许是崴脚或许是脚滑了)导致陷进了瀑布水中,水温极低导致即使穿了防寒服也是被冻伤了,所以出现倒挂在了瀑布上……真挺让人唏嘘不已的。黄果树瀑布和滴水滩瀑布距离不远,但是论起规模,远比黄果树要宏伟壮观,汛期更是极度危险,当地人一般都不会轻易靠近,持续的水流扑打人脸会很快使人手脚麻木无法喘息。而两人的瀑降路线也有可能并没有按照正常的瀑降路线出发,据成功降落的驴友介绍正确路线应该是从瀑布侧面出发,隔一段休息一下,分几个阶段进行,而他们二人直接暴露在了湍急的河水中……还有一点就是装备没带全,最起码没带上升器,因为带了上升器,最起码可以下去就可以上来。总之,这种运动真的是十分危险了。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对于爱好者来说可能就是为了突破自我追求刺激,但是对我这种惜命老百姓来说真的是非常不理解了……这种极限运动其实最重要的是对地形的判断,而不应该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比如瀑布两米远不会被淹死,实际上真实情况就是瀑布砸在水潭上的水雾会排出氧气,导致缺氧,所以逝者已矣,还是先珍爱生命吧....
⑽ 官方回应驴友挑战贵州网红瀑布遇险,他们为何心存侥幸
他们并非心存侥幸,他们本身就喜欢寻求刺激所以才会来到这里。并且他们认为领队以及其他队友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瀑布降落的过程中不会存在任何的问题。
但是谁曾想偏偏就出现了问题,并且这个问题还很严重,导致了另一位队友下去救人的时候也被困住了,最后两人双双身亡。
但是这次的意外事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足够的能力,还是不要轻易的去挑战这样的极限,好好的生活就好了。
实在想寻求刺激,蹦极、冲浪、潜水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何必一定要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要挑战这样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极限呢,如果有家室有孩子的话,就更不要去做这些冒险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