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
① 幼师如何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集中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1、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如我们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很大,分为很多区域,球类区、跳跃区、大型玩沙区、攀登平衡区等,每个区域的玩具、材料、场地都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到了活动区域,我们应该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应该怎样玩玩具,不应怎样玩,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情的发生。
2、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将各种安全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例如:户外活动游戏前,告诉幼儿要穿什么样的衣服、鞋子更方便、更安全。进行活动时要注意什么事项,如:活动时要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等。
二、设计安全标志,强化安全意识
发现危险情况,设计安全标志在活动中老师要做有心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幼儿,并引导幼儿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引导幼儿自己制作安全标志。如我们在设计安全标志的过程中经过商量,决定用“红色圆形”代表“禁止”,用“黄色三角”表示“警告”,用“绿色正方形”表示“提示”。结合户外发现的危险情况,我指导幼儿制作了多种安全标志。如不要用手摸的标志,不要拥挤的标志,不要头朝下滑,不准攀爬等的标志。
2.张贴标志
制作好安全标志后,引导幼儿讨论张贴在什么位置最好?最能引起幼儿的注意?通过讨论,我们把“不要拥挤”的标志张贴在走廊和楼梯口,把“不要用手触摸”的标志张贴在荡船和秋千的铁环处,把“禁止头朝下”的标志张贴在滑梯处等,这些标志有效地起到了提示小朋友的作用。
三、对幼儿园的玩具、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定期对园内的大型玩具、楼梯扶手、走廊围栏进行检查、消毒。发现问题后及时请专人维修。对户外场地找出危险源进行分析,预测,确保安全。游戏时检查幼儿的衣帽是否有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因素,如有发现及时排除,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可以通过座谈会、观摩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实现家园共育目标,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如我们在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时,要求教师必须安排一个户外活动,让家长进行观摩,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立定跳、能跨栏、能走平衡了,就会从中领悟到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家长就会配合幼儿园在放学的路上或在家里,随处引导、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从而为幼儿生存自护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总之,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② 户外活动中幼儿应注意哪些安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户外体育运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应以各种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但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又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那么,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怎样排减运动中隐藏的不安全因素?要从哪些方面引起注意呢?通过对教师们组织的体育活动的观察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活动内容。
《纲要》中指出:“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教师选择活动教材时,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估计幼儿活动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比如像小班的孩子,在跑、跳及运动器械的运用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多考虑慢走、爬、钻等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以免运动量过大或超负荷等给孩子带来的运动损伤及心理负担。
二、活动场地、体育器材。
在每一个体育活动前,老师都要根据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如果场地不平整或过于狭窄都会给孩子的活动带来不便和危险,而在活动之前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边缘轮廓是否锋利等,投掷方面的活动要合理安排好投掷方向、距离及组织好孩子的活动秩序,以免投掷物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三、着装。
幼儿着装也是体育活动中一个很关键而教师最容忽视的问题。在每一个体育活动前,教师都应该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如鞋带系好没有,有没有鞋子穿反的现象,衣服是否穿得过厚过紧,钮扣是否扣上等,别看这都是些很小的问题,却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如奔跑的中的孩子一旦踩着散开的鞋带就可能摔倒;衣服过厚会使孩子在运动中感到笨重、不灵活,活动过后因出汗太多而导致感冒;衣服太紧会放不开活动乃至拉伤肌肉等。因此,在体育活动前,教师要不怕麻烦,认真的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而且不仅是孩子着装要便于运动,老师也要带好头,穿便于运动的服装,这样,在示范时才能正确的展示动作要领,或免去高跟鞋给孩子带来的危险。
四、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具备安全意识也是幼儿运动中安全问题的主体。教师具备安全意识,就能预见和估计活动的安全性而做好活动前的安全检查工作。幼儿体育活动中,虽然没人愿意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毕竟幼儿是活动体,意外有时就发生在不经意中,教师要具备拉伤、扭伤、跌伤、碰伤等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措施。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如不要随意的推攘同伴、摔倒时手先撑地、不要乱扔投掷物、跳跃或快速奔跑时不要说笑或伸舌头、有损伤要及时告诉老师、运动过热不要急着饮水等等。教师要不厌其烦的随时提醒幼儿运动时安全的重要性,制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培养幼儿安全运动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把“体”放在首位,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中“健康”的主要性。
③ 幼儿园户外游戏中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尤其喜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多亲近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户外活动的快乐。 户外活动是幼儿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园要保证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的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完善。容易因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健康。所以采用适合于幼儿生理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从而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精神焕发,情绪愉快。户外体育活动又是幼儿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明显的身体锻炼效果而使家长们十分认可,能够自由自在的玩耍而受到了幼儿的欢迎。户外体育活动,也能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耐性等多种意志品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能够兴旺发达的根基。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没有强健的体魄怎样实现民族的伟大梦想? 但有一个现实问题又摆在了眼前,那就是安全。前天我倾听了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赵兰会园长做的关于“努力打造儿童传统特色游戏”的报告,看到视频上孩子们生龙活虎的样子,我特别开心,同时又很担忧,看起来有难度又有危险性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玩起来会不会有危险呢?户外活动中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如何做到既能保证幼儿每天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又能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呢?就这个问题我虚心请教了一些中心幼儿园园长再加上我的亲身经验,得出一点浅薄认识: 一、 活动场地、设备、器具的安全 现在很多幼儿园特别是一些农村园,活动场地小,再加上孩子天性爱扎堆玩,户外活动时容易发生碰撞的现象。再就是幼儿争夺器械,不能按秩序拿放器械,对于新器械不了解。再加上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差,喜欢玩就不顾一切的玩,这些都是安全隐患。怎么避免呢?这就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对活动场地有一个很好的调控。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必须对自己本次活动的场地需求有一个定位,在活动前清除掉活动场地的各种障碍,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幼儿保持一定的活动距离。户外活动的设备要定期检查、定期维修。滑梯的坡度要适当,边脚要光滑。着地点应铺垫子或安沙坑,以减小滑落时的下挫力;摇椅、荡船等玩具安装时重心要低,吊环要牢固;翘翘板是幼儿喜欢的玩具。有的跷跷板的正面磨的很平,做得很美,但板的背面粗糙,有毛刺。其实,跷跷板背面的两侧最重要。我就发现,有的幼儿在完跷跷板的时候,脚后跟被跷跷板背面刮伤。虽不会太严重,却常常发生。如果把背面的两侧做成斜坡或圆角的,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活动以前教师一定要不怕麻烦检查一遍各种器具、设备的安全。在活动过程中,要避免幼儿因使用方法不当引起的不安全情况。如:有的幼儿将高跷当成流星球甩出户外;有的幼儿直接把别的幼儿的脑袋当小鼓敲;还有的幼儿把秋千当成了踏板,一只脚踩着就上。 在户外器械的投放上,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你所投放的器械是否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不能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没有,如果你所投放的器械需要几个孩子共享那么一定要讲清楚活动规则。在首次投放新器械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器械的使用方法,考虑到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还有,教师在投入新器械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器械是否安全。总之,体育设备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以确保安全。 二、幼儿自我保护的知识 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是安全问题中的主体。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尤为重要。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须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则可在各项活动中针对性的授予。如:教会幼儿在不小心跌倒时用手撑地;走高跷时重心适时移动;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等。同时,在户外活动中,制订合理的常规要求,并逐步养成幼儿按要求活动的习惯,杜绝不合理,不安全的行为。 三、活动前活动中安全意识的加强 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并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幼儿明白户外活动中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危险的不能做的。将这些户外安全知识每天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在下楼梯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靠右行走不能推挤,在平日活动中让孩子熟悉老师一些手势,多进行正面教育。多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事故的故事,让幼儿去判断推测这些故事,让他们知道自己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怎样处理。另外,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让孩子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这样活动中就不会乱,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把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放在活动后的小结中,让幼儿知道遵守常规的重要性。最后,要加强孩子友好教育,让孩子学会相互帮助一起分享 总之,户外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健康的主要活动环节。同时,也是出现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活动环节。只有我们从教人员严谨、踏实、不厌其繁、并且善于发现事故的隐患,做到安全警钟长鸣,我想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④ 幼儿园户外活动需注意的安全有哪些
交通,溺水
⑤ 如何避免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事故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安全问题,需要幼儿园老师的倍加关爱,老师监护的距离内必须有安全保障,孩子户外活动的容环境必须选择正确,周围不允许有障碍物,出外活动必须路途上手拉手,来说随时跟随左右监护,随时提醒孩子少跑动,互相关心,互相提醒,不做危险动作。
⑥ 如何做好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
一、教师的安全保障工作不容忽视。
首先教师要时刻怀有安全意识。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物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注意幼儿的着衣,活动前减衣服、活动后加衣服。在活动时,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幼儿出汗要及时擦干,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组织,引导幼儿。而不是去限制他们的自由活动。因此,我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首先,带幼儿去实地观察,通过让同伴自身经验的交流后,学会如何安全地玩,以免身体受到伤害。其次,老师还要把玩的游戏规则交代清楚,使幼儿既玩得自由又有规则可遵循。
二、抓好活动常规是保障安全的重中之重。
常规在户外活动中的制定与执行应被重视。为使常规能被幼儿接纳,首先应引导幼儿理解常规的重要性。如引导幼儿回顾“混乱”的户外活动场景及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其次,引导幼儿(中大班)制定活动常规。最后,重视常规的教育。在以往的活动中,当幼儿违反常规时,教师往往给予批评或是简单的惩罚(如惩罚幼儿暂时不能参与活动),正面的教育甚少。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适当惩罚和正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但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看,单纯的批评与惩罚并不能让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常规的正面教育应被放在首位。但部分体育活动常规需要经过训练后才能被幼儿接纳,这就需要考虑常规训练的游戏化,避免常规教育给幼儿带来的逆反心理 。
三、有效利用教师的观察调控。
户外活动中,为确保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师应能进行有效的观察。首先,教师观察时的站位应合适,确保都能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其次,当幼儿进行移动练习时,教师的站位应能随之移动,以便
能顾及幼儿活动中表现。最后,观察应与指导相结合。在观察中,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器械,遵守秩序,虽然强调幼儿的安全,但我并不主张禁止幼儿进行一些“冒险性”的活动尝试,因为幼儿需要有自己的探索、自我的挑战,若为安全而把他们的手脚“捆”起来,那无异于形同“因噎废食”。当幼儿出现一些在教师看起来可能存在危险性的活动尝试时,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他们注意安全事项,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出手制止。
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抓住户外活动的特点,积极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发展。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着,孩子们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