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大雨
1. 描写下大雨时城市窗外的夜景,一定要有画面感要美。
夜,来临了,是一个伴着雨的夜,似乎因为有雨,夜变得更漫长——
雨,几乎是和夜幕一起降临,它淅淅沥沥的下着,给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闭上眼睛,静静的听雨,啊真是美妙。它时而像蚕吃桑叶;时而像群鸟欢歌;时而如鸣鼓响锣。猛地一声闷雷穿过这自然的交响乐,带着低沉有力的声音传了很远,很远……雷声过后,再继续这交响乐,它好像又换了一种情调。我似乎看见雨水顺着树叶的纹路一直往下滴,似乎闻到了雨水清洗过后的泥土的芬芳,让人感觉清新,透明。
“砰砰”“哗哗”,雨水撞击窗玻璃、水泥路面和其它物体的声音又组成了一首不知名的进行曲。过了一会儿,雨声滴答,没有节奏,没有规律。伏在窗台上,感觉冰凉细腻的雨水滴落在眉睫,世界仿佛因为这雨变得温柔了许多。迎着风,接受着雨水的洗礼,心里有一种难以述说的宁静,宁静的雨夜给我带来悠远的平和,雨水也湿润了记忆。
每一次感受雨水的气息时,思绪都会被拉扯到从前,每一次品位这独特的韵味时,心里的忧愁就会被冲刷干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得多愁善感,但沉浸在这雨的世界,我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杂乱的思绪被雨水冲得一干二净。
此刻,我陶醉在雨中,也陶醉在自我的遐想中,遐想着下一秒我是该驻足还是该前行,遐想着我是抓住希望还是放走机遇,遐想自己远离尘世的喧嚣,为未来添上斑斓的色彩……
雨声又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它把我从想像中扯了出来,面对这雨夜,又陷入了沉思——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2. 一首夏天暴雨夜景古诗
有美堂暴雨
【简介】
《有美堂暴雨》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颔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颈联二句具体写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尾联写观感,突发奇想,联想到李白故事。诗如写生画家即兴挥毫,临摹自然实景,展现大自然的壮丽雄伟之景。
【原文】
有美堂暴雨①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②。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③,千杖敲铿羯鼓催④。
唤起谪仙泉洒面⑤,倒倾鲛室泻琼瑰⑥。
【注释】
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貌。凸:高出。
④敲铿(kēng):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⑥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琼瑰:玉石。
【译文】
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我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脸,让他看看,这眼前的奇景,如倾倒了鲛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
【创作背景】
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取的。欧阳修曾作《有美堂记》,时人也纷纷吟诗作文题吟此堂。《有美堂暴雨》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初秋作,苏轼时官杭州通判。【赏析】
这首《有美堂暴雨》是苏轼即景诗中的力作之一。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风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慑人心的壮观之一。苏轼生性豁达爽朗,对暴风雨特别欣赏,写了多首诗进行描摹赞叹。这首诗由于是在吴山顶上的有美堂中所写,气势更为雄伟壮大。
诗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题写暴风雨来时,闷雷起自脚下,云雾绕座不散。突出了所处的地势很高,因而所见的暴雨,与平地所见不同,为下文铺垫。接下就别出蹊径,描绘了一幅壮阔异常的场面。风是看不见的,苏轼却给它着色,说是黑风,以视觉代替感觉,很形象地表现了暴雨来时疾风挟着尘灰乌云的情况。“吹海立”是形容风的强烈。宋蔡绦《西清诗话》以为是学杜甫文中“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句,尽管不一定对,但两者的气势很接近。有美堂虽然很高,但不可能见到大海,“吹海立”是想象之词,下句写风带着暴雨从东面渐渐而来,便是实指。夏天的暴雨,区域很小,来势迅猛,通过“飞雨过江来”五字,将这一情况囊括殆尽。这句诗虽然搬用了唐殷尧藩《喜雨》诗句,但妙合时地,密切无缝。《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四评此联说:“写暴雨非此杰句不称……且亦必有‘浙东’句作对,情景乃合。”并说只有唐骆宾王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方能与此方驾。
五、六二句具体写暴雨。雨落在西湖里,水汽蒸腾,西湖像一只盛满水的金樽,几乎要满溢出来;雨声急促激切,又如羯鼓声,敲打着这世界。这两句从高处着眼,气势充沛,绘声状形,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而用夸张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想象都很奇特。煞尾转入观感。这样磅礴的雨景,令诗人震动不已,于是想让这满山飞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让他看看如同倒倾鲛人宫室、洒下满天珍珠的奇景;同时,又等于在说要唤醒李白,请他写出美妙杰出如同珠玉般的诗篇来。这两层意思,看似不连,实际上是用了诗家惯用的“雨催诗”的典故。如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过雨》云:“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苏轼很喜欢用这典,如“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次韵江晦叔》),“飒飒催诗白雨来”(《游张山人园》)。
【名句欣赏】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这两句是写天风海雨的狂暴,从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写山河景观的壮丽。从这两句诗也可看出东坡胸襟雄阔奔放的气概。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夏夜闻涛
清·朱景英
海势先秋阔,涛声入夜闻。
逆潮骄骤雨,狂飓殷颓云。
一枕惊难定,繁喧沓不分。
平生耽寂静,忽复博微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