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整治
❶ 武汉的巡司河整治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中山公园,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你们知道么?武昌实际上有回两条城市公园带,第一条是答沿武珞路,由黄鹤楼公园、首义公园、洪山公园、珞珈山、喻家山和马鞍山公园等构成的横向绿动脉;另一条是沿巡司河,由武昌公园、黄鹤楼公园、首义公园、紫阳公园和巡司河三大主题公园等构成的亚洲最长的城市公园带。政府规划巡司河旁建设武泰闸历史游园、巡司河风情公园和巡司河湿地公园。保利公园九里就位于武泰闸历史游园和巡司河风情公园之间。据了解武泰闸历史游园:作为巡司河生态景廊的起点,将闸口和铁路作为造景元素,临中山路设置以武泰闸旧址和火车酒吧为景观的主题。侧重满足市民的日常休憩需求,为居民提供娱乐和健身场所。巡司河风情公园:位于巡司河生态景廊中段,以公园和水体为景观主题,以贯穿园区中央的活水走廊为主线,将各园区串接联络,供城市居民游览。巡司河湿地公园:位于巡司河生态景廊末段,园区布局以树林和水体为主体,是一处大面积的湿地和生态林带,也是城市的绿肺和天然氧吧,适当兼顾居民休憩需求。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❷ 仙林大学城的片区规划
仙林副城位于紫金山东麓,北抵312国道,南达沪宁高速公路,东西分别以规划中的公路三环和绕城公路为界,距新生圩深水外贸港口6.5公里,距规划中的龙潭深水外贸港口6公里,通过绕城公路和机场高速可直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齐全,大运量、低能耗、出行便捷的交通网络是未来仙林大学城的交通特点。
距主城核心(新街口)距离15公里,25-30分钟车程;
距南京绕城公路4公里,4-5分钟车程;
距新庄立交10公里,12-15分钟车程;
距模范马路13公里,15-18分钟车程。
大学城将建成一个“人文、生态、青春”的副城。建设中“不挖一座山,不填一口塘”。仙林大道全长20多公里,宽140米,横贯大学城东西,体现春夏秋冬四景变化,有江苏市政道路第一路之称,建成后车辆将如同穿行在公园内;学子路纵贯大学城南北,将竖起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雕像;学院路再现三次工业革命的艺术浮雕。另外仙霞路、学院路、仙尧路等已建成通车。大学城内还将建设土城头、植物园、郊野公园等五大主题公园,核心区规划建设国宾馆,并引进小红花艺术团等6个演出团体,增添大学城的文化氛围。大学城周边设有钟山国际高尔夫球场、十运会赛马场等配套设施。 北部由快速道路直达仙林:
模范马路-玄武湖隧道-宁镇公路-仙林
南部由景观路进入仙林:
(1)宁杭公路-环陵路(马群)-宁栖公路-仙林;
(2)中山东路-沪宁高速连接线-仙林大道-仙林。仙林大道2005年建成通车后,仙林至中山门仅需10分钟。 南京地铁2号线和南京地铁4号线(在建)分别从紫金山南北两侧进入仙林,在仙林副城南侧交汇后,在仙林内部形成环状轨道交通网,连接副城各功能分区,并在沿途设10个站点。
地铁2号线东延仙林线于2007年开工,已于2010年5月28日正式通车,仙林到新街口核心地段的时间将减少到20分钟,马群至仙林共设置八个站点:马群-金马路-仙鹤门-学则路-仙林中心-羊山公园-南大仙林校区-经天路。除了南京地铁2号线和4号线,还有远景规划的仙林内部地铁线路。
另外规划中的宁扬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西起仙林经天路地铁站,东至扬州(西)火车站)方案已于2013年1月由江苏省发改委向国家报送。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于2002年1月14日成立。成立以来先后投入5700多万元完成仙林副城总体规划等10项宏观规划和25项细部规划设计,所有规划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多轮次评审,其中核心部分的中心区城市规划和总体规划等实行了国际方案征集并在市科技会堂进行公开展示。通过开展“实践三个代表、强化三个服务”活动,建设拆迁居民经济适用住房,多渠道安置群众就业,加大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了地区规划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
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投入90多亿元,建成了仙林大道、文苑路、仙境路、学院路、仙霞路、文澜路、仙尧路等一批道路工程,地区路网框架已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
除道路工程以外,园林景观绿化已完成山体和道路绿化超过140万平方米;部分河道整治以及排涝泵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地区水、电、气等公用设施的主干管已全部随道路建设铺设到位,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展。与此同时,中心区商贸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道路景观绿化和沿湖步道的规划、设计全部完成,部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中心区整体场地平整和湖边湿地整治也全部结束。在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上,近4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大成名店公园按期建成交付并开始营业,KFC、中国移动和苏果旗舰店以及一批著名品牌已经进驻。仙林金鹰国际商业中心也于2006年底开工建设。
大学城管委会将借鉴国外大学城发展建设的经验,逐步发展、完善包括在教育资源共享、与科技产业结合的运行机制,努力把仙林大学城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主办的仙林热线(2011年6月达成合作,南京仙林大学城管委会正式负责仙林热线运营),也是仙林大学生的网络交流场所,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南京龙虎网、西祠胡同的新闻报道。 大学城环境优势、学术氛围带来的房地产投资和升值潜力,也为各地房产商和市民看好。仙林建房在南京市率先实行1:1.35的住宅间距,超过现行规划中1:1.2的标准,新区住户拥有充足的阳光权。仙林市区将成为以中产阶层为主的高档居住区。
2002年2月仙林大学城宣布成立时,亚东、汇金的楼盘每平方米即上涨1000元,随着越来越多高校进驻,交通、智能、环境优势凸现,商品房价格也随之上升,平均涨幅达178%。截至2003年,仙林亚东楼盘中,除沁兰雅筑尚有少量尾盘外,仙鹤山庄、金陵家天下、雁鸣山庄、咏梅山庄都已全部售出,二手房同样热销。
2009年末普通住宅房价格已破万元,亚东城已达1万/平米,东方天郡1.3万/平米。别墅项目中,汇杰文庭、山水风华、招商溪谷、栖园等叠加1.6万/平米,双拼2万/平米。 南京仙林物联网产业基地位于栖霞区仙林—马群板块,是南京市智慧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已经入驻的23家物联网企业,业务涵盖了通信芯片、传感网节点设备、RFID&传感器、系统集成、软件&平台等领域,其中,三宝科技集团拥有物联网相关专利技术25项、软件著作权19项,且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6项,业务涵盖了RFID、智能交通、海关物流、医药监管等领域。据悉,该基地现有的23家物联网企业,可实现产值26.9亿元,预计到2012年,该基地物联网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大关。
由于拥有丰富的相关科教资源和物联网产业基础,栖霞区将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基地将依托南京大学微纳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物联网技术示范及网络工程中心、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GIS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集群建设,把基地打造成南京物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和先导区。 2月10日,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落户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诺贝尔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领衔。
3月22日,金陵中学仙林分校签字仪式举行。金陵中学仙林分校由栖霞区政府、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市教育局以及南京大学合作创办。
4月15日,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大楼奠基典礼在南大科学园隆重举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已相继入驻。
5月8日,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正式举行。
5月20日,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隆重举行。
9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隆重举行。
10月28日,首届仙林科技城“三创”(创业、创新、创意)嘉年华活动开幕式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体育馆举行,仙林大学城正式向“科技城”转型。
12月27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87707号小行星——“南大仙林星”命名仪式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南大仙林星”的正式命名,把“仙林”这一地标送入了太空。
❸ 杭州在建设绿色城市有哪些做法值得提倡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推进“五大战略”(城市化战略、工业兴市战略、旅游西进战略、开放带动战略、环境立市战略),破解“七大难题”(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出行难、办事难和清洁杭州),打造“平安杭州”,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创建为大家、创建靠大家,进一步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新时代人文精神,深入持久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一把手”工程,把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具体行动
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坚定的目标,以此来凝聚全市人民力量,努力推进三大文明建设。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努力促进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亲自部署创建任务,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实际行动,坚持以民为本的创建理念,防止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两张皮”,防止领导和群众“两张皮”。二是工作机制到位。从90年代初期,杭州市就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四套班子合力抓的领导体制。成立了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按照创建内容,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七个专项组,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形成了创建工作“大合唱”的氛围。各城区、市属各部门也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各区、县(市)和部门建立完善了创建活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班子。三是监督考核到位。以《测评体系》为标准,制定下发《杭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杭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分解表》,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市有关部门、各城区和基层各单位,市委分管书记与创建专项组、有关部门和城区分别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同时把创建任务与各单位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满意不满意单位”评比内容,向全社会进行公布。连续数年坚持每月一次创建例会制度,多次组织模拟考核,查找和整改薄弱环节,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四是财政投入到位。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投入82.78亿元,2004年精神文明建设投入89.0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7.60%。两年共投入134.07亿元用于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背街小巷整治、河道整治、城市污水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综合管理等。投入23.09亿元用于杭州大剧院、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健身苑点等群众性文体设施建设。建立了500万元艺术创作资金,200万元文化产业改革资金,2005年建立了3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支持文化事业的政策,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坚持创建为大家,把创建的出发点落在为民谋利和服务群众上
杭州市的创建工作始终坚持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为第一追求,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立足于富民强市,让百姓得实惠,让市民群众从创建中分享城市发展成果。一是多办实事。连续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群众最为关注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出行难”、“办事难”和“清洁杭州”等“七大问题”,通过采取“春风行动”、“四改联动”、“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平安杭州”等举措,一抓到底,狠抓落实,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计划投入3亿元完成300多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办好“12345”市长公开电话,平均每天受理群众来电550余件,反馈率、满意率都在98%以上,被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事部授予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二是抓住重点。始终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精神,把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重中之重,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办好中央少儿频道的落地覆盖、开播杭州少儿频道等10件实事。加强党政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在全市所有市直机关单位中广泛开展“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不满意单位的主要领导予以戒勉。开通了96666机关作风效能投诉中心,有效改变了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开办杭州市市民学校,办好社区、外来人员等不同类型家长学校,编印11万册《杭州市民教育读本》,组织5万多市民参加第四届“我看杭城新变化”参观教育活动,举办《开启音乐之门》系列音乐会,开展“双百场”文艺演出进社区、进村镇等活动,巡回演出200多场,直接观众近百万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落实“四个尊重”,提出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和“和谐创业”的理念,在全市开展“创业在杭州”大讨论,组织开展了“市民创业精神”讨论、“市民创业快车”参观、“市民创业风采”展示等活动,营造了“凭劳动赢得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造带来辉煌”的良好氛围。三是治理顽症。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城中村”改造试点,开展“牛皮癣”、“门前三包”、建筑工地、农贸市场、河道环境等“十大整治”活动,依法整治“四小车”,力求在解决文明创建热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成立了市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立绝对额不低于2亿元的城管基金,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包村制”、“代整治”、“门前三包IC卡管理”等长效管理体制机制,主要道路实行18小时以上保洁制度,显著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四是注重建设。近3年来连续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重建雷锋塔,恢复杨公堤,整修西湖南线、新湖滨和北山街,重圆再现“一湖映双塔,三堤凌碧波”西湖全景之梦,并对环湖所有公园景点实行免费开放,实现了“以民为本、还湖于民”的目标。建设开放国内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进一步打响“双西”品牌。实施了以城市道路为重点的“33929”工程和“三口五路”工程,相继建成了上石立交、上德立交、上塘高架延伸、复兴大桥(钱江四桥)等,平整了主城区100条道路;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杭州大剧院。这些都极大地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城市的凝聚力。
三、坚持创建靠大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中的主体作用
杭州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体,把“创建靠大家”贯穿全过程。一是发动群众。全市以“我为创建加一分”为总载体,最广泛地发动市民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市文明办专门印制了“创建为大家、创建靠大家——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共发放82万份,并制作了一大批创建主题公益广告。《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杭州电视台、杭州网等市属新闻媒体结合各自实际,以生动丰富的形式推出了“测测评评说杭州”、“快报文明大学堂”等专题专栏,在全市营造了浓厚创建氛围。坚持重大项目建设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的制度,每年登报征询市政府10件实事项目,以问卷形式征求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增强了市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吸引群众。举办全国首个“邻居节”,开展“邻居冷餐会”“邻居自驾游”等邻居节文化活动,评选最有特色的“社区邻居节”和“杭州市百佳邻居互助家庭”,弘扬了邻里和睦传统美德和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良好风尚。先后开展了“百万市民清洁杭州”、“革除陋习、倡导文明”、“我看杭城新变化”、“文明从脚下起步”、“光明行动”和“携手1+6,文明进万家” 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国率先举办“的士节”,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三是教育群众。在市文明委的统一协调下,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主题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全市文明社区创建面达100%,区级以上文明社区比例90.31%。评出了市级文明行业20家和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101家,有933家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22家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文明单位。全市有市级文明乡镇65个,市级文明村333个,五县(市)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县级),淳安县千岛湖镇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市级生态村镇、环保主题公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工地、绿色医院。全市志愿者服务行动迅猛发展,全市累计提供志愿者服务200余万人次。从2000年起,每年推出“市民林”基地和行道树,引导市民提高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意识。以“社会各界送温暖,特困职工沐春风”为主题,组织“春风行动”、“光明行动”,2003、2004年分别募集1704万元、2702万元帮扶资金,20534户困难群众得到救助,140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治疗。军民共建、警民共建、联片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学校和其他单位的文体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有效推动了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开展和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近年来,我市通过每年一个目标,每年一个重点,扎实推进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继续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标准,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提高创建水平,为我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❹ 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门票多少元
湿地公园的门票时30元,另外收取15元的停车费。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位于昆明滇池南岸,占地1.6万亩,依托500里滇池山水景观孕育出别样的自然风光,保留了滇池自然生态风貌,让人们得以回归自然,享受惬意生活。在这里,空气全年质量优良率高达98.9%,PM2.5,是名副其实的洗肺天堂,躲霾胜地。积淀千年的古滇文化,凝结了“最云南”的民风民俗,让人们在这里感受真正的古云南生活方式,远离尘嚣的喧哗,尽情感受怡然自得的美好生活。
拓展资料: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项目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是“现代新昆明南城”核心区,背靠梁王山,面临滇池。项目选址于消失2000多年前的古滇国都城范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景观资源。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距昆明主城35公里,距长水国际机场约70公里,距昆明新南站10公里,通过环湖南路、昆玉高速、安晋高速、昆楚高速、昆曲高速等公路便利通达全省各地和西部各省。藉由昆明新南站换乘地铁南北快线后仅10分钟就可到达。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项目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云南十大历史文化项目的旗舰之作 ,是“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二十大重点项目中的核心项目,是云南省实现旅游转型升级,推动全域化旅游发展,着力于供给侧改革的重大行动。
❺ 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1.2.1 项目实施及资金投入
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体制、管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一直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大部分矿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使矿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仅威胁到矿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0年代初期,矿山环境屡遭受破坏和不断恶化的趋势引起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建设工作逐渐提到日程。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先后在全国建立了煤炭、石油、有色金属、黄金等矿山开采和燃煤发电、烧制砖瓦等20多个不同类型的土地复垦试点。国家环保总局结合全国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在马鞍山、淮北、迁安等10多个市、县开展了以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冶金、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部门也从本行业的实际出发,开展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试点工作。如神华集团公司自1986年开发神府东胜矿区以来,坚持开发建设与污染治理同步实施,先后建起了污水处理厂、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等一批环保设施,营造了矿区防护林,不仅使矿区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而且,在矿区治理区内植被覆盖率也由原来的14%提高到39%。又如马鞍山南山铁矿是一个有80余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地表植被破坏殆尽。为了做好土地复垦工作,该矿专门成立了复垦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职复垦队伍,通过几年的努力,废弃土地的复垦率已达到70%。山西潞安矿务局王庄煤矿采用人工造林绿化新技术,为矸石山的绿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不仅治理了矿山“三废”,复垦了土地,恢复了生态,而且树立了样板,为推动全国矿区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贡献。
2001~2002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利用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投资235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052.16万元,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湖北、江西、黑龙江、四川、北京、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新疆、甘肃16个省(区、市),安排18个国有老矿山进行矿山环境治理试点(山东和湖南安排2个试点项目,其余省(区、市)各安排1个试点项目)。治理矿区种类包括铁矿、煤矿、铅锌矿、铜矿和石材矿等,治理对象包括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验收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相互支持,90%的项目超额完成设计工程量,18个项目工程质量均达到预期要求,全部验收合格。通过项目的实施,老矿区内长期威胁居民生产、生活安全的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得到治理,久弃荒废的土地得以复垦,千疮百孔的矿区生态环境重现生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11月10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下发《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通知,正式启动两权专款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主要治理对象是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矿山,重点开展:①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地面开裂、沉降、塌陷等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治理;②因采矿活动引起的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干枯、危损尾矿坝等的治理;③因采矿活动形成的矿山尾矿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近年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逐年加大对矿山环境治理投入力度。2003年,在全国22个省(区、市)批复实施矿山环境治理项目74个,中央财政投资1.72亿元。2006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批复实施矿山环境治理项目339个,中央财政投资13.16亿元。在项目的批复数量上,2004年和2006年的增加幅度较大,分别增加了129.73%和75.77%;中央财政对项目投入呈稳步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幅达66.30%。2003~2007年底利用两权专款,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批复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1118个,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7.10亿元。
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据各省(区、市)矿山环境治理目标,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地方财政向矿山环境治理投入力度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再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参与矿山环境治理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个人投资矿山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用于矿山环境治理的地方财政资金达4.00亿元,企业自筹资金达15.51亿元。
1.2.2 治理成效
随着我国关于矿山环境保护与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完善和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及国家和省(区、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的日益加大,随着社会公众及矿山企业对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矿山开发者重开发轻保护、肆意破坏污染矿山环境的势头已被有效遏制,在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被占用破坏的土地、防治地质灾害和矿山“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正式启动两权专款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一些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国有大中型矿山、闭坑矿山和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矿山的地质环境逐步得到恢复治理,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已实施项目的示范作用,以及有关鼓励政策的出台,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企业和个人参与矿山环境保护治理的积极性,使矿山环境保护治理的资金投入更趋于多元化,治理范围更广泛、治理成效更显著。
1.2.2.1 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恢复治理
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恢复治理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约15.50万公顷,治理率达9.35%。现阶段,我国在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恢复治理过程中,普遍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土地的复垦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复垦后的土地应优先用于农业,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其次用于建设主题公园、人工湖等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其他建设用地。
(1)采空塌陷区治理现状
我国采矿塌陷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煤矿,其次是石膏矿、金矿等。塌陷区的治理措施根据塌陷规模区别对待:对深度较大的常年积水区,一般采取清淤扩建、淤泥造地等措施,建设成人工湖、鱼藕塘、水田;对季节性积水区,实行挖沟排水,修建台、条田,发展特色种植;对塌陷变形地,采取削高垫洼、回填整平、复耕复林复草或用作其他建设用地。例如甘肃省华亭县对东华煤矿塌陷区进行复平整治,改造成面积达86400平方米的人民广场,成为县城居民集会、休闲场地。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对煤矿塌陷积水洼地进行综合整治,治理塌陷地9.26公顷,建成了具有休闲和娱乐功能的落燕湖景区。山东省枣庄市针对石膏矿塌陷,坚持以挖塘造地为突破口,发展名优水产养殖,扩大植桑种田面积,创造了种、养、加工相结合的立体高效塌陷治理示范区。累计治理塌陷地3000余亩,开挖鱼塘133处,面积近900亩,改造良田整平耕地2700余亩,整个石膏矿区已开始步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轨道。
(2)露天采场治理现状
随着生态省(区、市)建设活动的开展,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对“三区二线”(即城市规划区、风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公路或铁路沿线、沿海岸线)可视范围内的已损山体和废弃的采石坑的治理工作。
对露天采场治理的原则是减少引发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保证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恢复采场范围内被破坏的地表植被,使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目前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首先是对不稳定岩土体进行卸载,消除引发灾害的隐患,再对土质开采坡面和矿坑清理、平整,便于复垦绿化;对石质边坡进行打坑回填客土或者进行覆网客土喷播等技术,使裸露的开采作业面迅速复绿。治理效果较好的江苏省苏州旺山露天采场,在清理不稳定岩体的前提下,针对土质贫瘠、坚硬、坡比较大的基岩坡面采用客土喷播法,对土质较好、坡比小的山体采用厚层基质法等施工工艺和复绿技术,使原来裸露的边坡得到有效的防护,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崩灾害隐患,迅速改变了地貌景观。经过三年的治理,形成一个乔、灌木及地被混交的自然种群,植被生长旺盛、根系盘结,生物保护作用明显。改造后的露天采场成为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东省威海市按照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土石方工程、植物工程和喷涂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用于露天采场治理。2000年共喷涂陡峭坡面30万平方米,垒堰总长度9000米,填土量1.8万立方米、石方量9000立方米,栽植常攀藤植物15万株,各类乔木、灌木3万棵。福建省龙岩市上杭紫金矿业按照矿山每年编制的植被恢复计划,遵循稳定一块、恢复一块的原则逐步恢复。目前已采用草、灌、乔、藤相结合,通过人工种植、机械喷播等方法进行植被恢复工作。2001年金矿区种植草皮4.5万平方米,种树8万株,成活率均在85%以上。在2001年底,紫金矿业为实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实施紫金山工业旅游项目,经1年多的开发建设,先后投入2000万元,建设成为福建省独具特色的一个新兴旅游区。2002~2003年度,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815万元。
(3)尾矿库、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治理现状
为了减少扬尘、净化矿区空气环境,预防污染水土环境、引发水土流失、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矿区土地的可利用率,建设环境优美的绿色矿山,对尾矿库、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进行治理,成为目前矿山环境治理的主要工作。
现阶段,我国对尾矿库、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的治理原则是多元开发、变废为宝,提高利用、减少囤积,复垦占地,恢复生态。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尾矿和固体废弃物大量用于建筑业、发电等行业,如加工成新的建筑材料或制砖、铺路、充填塌陷区等。湖北省武钢矿山大冶铁矿利用尾矿砂制成微晶玻璃花岗岩新型建材及仿古陶瓷工艺品,利用矿石粉碎的细石灰石粉尾矿生产高标号的水泥。安徽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的五公里尾矿库已经建成无土复垦示范场,昔日尘沙飞扬的尾“沙滩”,今日已草树成荫,成为沿江绿化带。云南锡业集团有限公司左山采矿厂尾矿库,已复垦成225亩的竹林。对于无法利用的尾矿、固体废弃物可就地回填采场和采坑,覆土后用于人工造林、恢复成耕地等,或充分利用微生物技术直接在矿渣堆上复垦。通过多种形式的治理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修复自然景观。如山西孝义和广西平果铝土矿在矿山固体废物复垦中,采取一系列加速生土熟化技术,建立了剥采、排土与复垦联合新工艺,使用了内生菌根真菌微生物工程技术,使土壤活性增加,将工程复垦与生物复垦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排土场的植被恢复。
1.2.2.2 矿山废水废液治理
目前,我国矿山平均年废水废液产出量约为60.88亿立方米,年处理量16.81亿立方米,年综合利用量为17.44亿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28.64%。
矿山废水按生产过程可分为采矿作业废水和选矿作业废水;按废水pH值可分为酸性废水、碱性废水等。矿山酸性废水主要来源于矿坑水、废石堆淋滤液等;矿山碱性废水主要产生于选矿作业。矿山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酸、有机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氰化物、氟化物和可溶性盐类等。重金属污染和酸类污染是废水污染中最普遍的,废水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铅、锌、镍、铜、汞、铬、镉、钴、锰、钛、钒和铋等。目前我国对矿山废水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中和法、微生物法、人工湿地法等。处理工艺较为先进、成熟,例如甘肃省金川公司针对采、选、冶以及化工动力等各生产环节不同生产工艺所排放的废水,先后建成了镍等贵金属离子、硫酸、氯碱、锅炉、高含盐等废水的处理站,年处理废水达500万吨,并将未被利用的废水排入尾矿库,减轻了对矿区附近水体、土体的污染和破坏。
1.2.2.3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共发生由于矿山开采而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12000余起,影响面积33.98万公顷,已治理面积6.79万公顷,治理率为19.98%。
根据我国矿山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致灾机理、危害程度,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现阶段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原则及工程措施是:①对于危害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治理投入回报不理想的地质灾害,一般采取搬迁、避让的措施。2003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辽宁考察期间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连下“四道军令”:要尽快实施、要公开透明、要责任到人、要增加投入。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始对东北煤炭城市沉陷区治理安排专项资金,东北三省政府全力以赴投入到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之中,治理总面积超过900平方千米。治理项目包括建设小区住宅、维修加固住宅、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对部分受破坏的学校、医院、道路、供(排)水管线、供热管线进行维修加固等。目前,辽宁已安置沉陷区受灾居民2.8万户,超过安置户数的70%,已建成居民楼房住宅240多万平方米,建成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25万平方米。吉林省采煤沉陷区新建楼房住宅小区竣工面积为82万多平方米,安置居民1.36万户,各项配套建筑设施也同步进行。黑龙江省治理面积超过400平方千米,截至2006年5月底,已开工新建住宅223万平方米,占下达计划的78%,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安置沉陷区搬迁居民33112户,约占下达计划的70%。②对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呈点状分布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采取部署群测群防的监测体系,实施治理工程,开展重点区域专门性监测等措施。例如甘肃省小厂坝铅锌矿1138平硐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变形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主要诱发因素是汛期地下水水位上升导致高陡基岩坡面残坡积碎石土变形蠕动。在对其进行坡面位移定期监测的基础上,采取格构加固、修建挡土墙、地表排水等工程措施及植树育草生物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坡体蠕动变形的进一步发展。
1.2.3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工作刚刚起步,无论政策法规、管理机制、资金保障,还是技术标准都有待健全和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3.1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尚未步入法制化轨道,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虽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大多局限于原则性的要求,可操作性较差,具体实施时存在一定难度。在管理体制上各执法单位之间时有交叉重叠,时有空白。特别是治理的主体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多方面的关系均缺乏明确界定。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各方责、权、利的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加以确立?治理之后的成果,即环境产权和复垦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应如何确立和保护?这些问题在原有法律中均未涉及,急需加以完善。
1.2.3.2 我国矿山开采历史悠久,环境破坏严重,治理难度增大
长期以来由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滞后,加之受开采条件、开采方式、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装备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矿山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全国矿山环境问题广泛分布,且类型复杂、致灾几率大、突发性强、隐患多、灾情严重。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而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起步晚、规模小、投入资金有限,随着矿山采掘规模和强度的增大,矿山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治理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1.2.3.3 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资金短缺,投资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一是中央财政从两权使用费和价款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因历史欠账太多,远远不能满足矿山环境治理的需要。二是地方财政从收取的价款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安排部分资金,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支出,用于矿山环境治理的费用极为有限。三是矿山企业交纳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由于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投入大,其经济效益不凸显或滞后,再由于缺乏矿山环境治理相关的鼓励政策措施,造成矿山环境治理投资回报率不大,因此极少有其他资金投入,投资机制不畅,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治理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1.2.3.4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标准、规范急需制定
虽然国内已进行过不同层次的矿山恢复治理方面的零散研究工作,也开展过不同类型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的示范工程,但这些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数据资料距离形成系统的标准、规范还有很大差距,造成目前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不很明确,治理成效界定缺乏依据,治理技术不规范。因此,出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布设较随意、技术含量低,部分治理工程的治理成果不显著,很难实现预期的效益。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水平,规范恢复治理工程的技术路线选择、工作量布设、质量监控、预算编制、预期成果目标设定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专项资金,集中一批技术力量,尽快研究制定矿山恢复治理的方法、标准或规范,用以指导全社会矿山的恢复治理工作。
1.2.3.5 重前期治理,轻后期管理,影响了矿山环境治理效果
自2001年大规模、有计划地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来,相继开展了大量的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大多数项目在前期的治理阶段,由于有资金保障,主管单位和实施单位的积极性都很高,不仅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而且监管力度大。而项目评审验收后,因没有后续资金支持,部分治理工程后期的维护工作处于停滞状态,行政监管也出现空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果。
❻ 全球最大主题乐园的南京银杏湖主题乐园将建在哪里
在“小人国”体验童话世界、在过山车上感受惊险刺激、在4D影院畅游时空梦幻——超大型主题公园,被誉为旅游的“梦工厂”。然而,环顾长三角,苏州有苏州乐园,杭州有“宋城”,上海在建“迪士尼”,南京却一直缺少这样一艘旅游产业的“航母”。
“梦想很快将在江宁实现。”记者昨天从江宁区有关部门获悉——投资8亿元,占地400亩的天友“龙门阵”主题游乐园,今年6月将在江宁汤山开工建设,与此同时,总投资达3.1亿美元的银杏湖大型主题公园正在采购引进大型设备,预计明年年底对外开放。
两座超大型游乐场建在“家门口”,意味着什么?区旅游局负责人不假思索:让你没法不来江宁!
悬崖式过山车、水陆两栖夜间过山车、弹射式摩托过山车、合家欢家庭过山车、跳楼机、冲上云霄……天友主题乐园的游乐设施,最适合喜欢惊险刺激的年轻游客,其中的大型水上乐园“中国死海”,将采用高科技手段,让游客享受直接躺在水面上看书的乐趣。
“随着旅游市场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体验式旅游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年轻游客已经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力”,天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观光客看中的是自己能不能参与,景点是不是“好玩”。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规划中的银杏湖大型主题游乐园同样打出了“好玩”的卖点:摩天轮、过山车、娱乐性强的健身项目、充满自然野趣的探险体验、“火药味”浓烈的竞技游戏,每一项都让游客参与其中,充分“过瘾”。
江宁区旅游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旅游概念中,游客需要的是新鲜,因此普通景点一般很难吸引游客再次光顾,但主题乐园不同,它提供的是享受、是乐趣,就像‘迪士尼’,让客人不得不来,来了还想来”。
建大型游乐场,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梦想,问题在于,大项目上去了,有没有客源?有没有回报?“旅游城”是否会变成“空城”?
“芜湖旅游本来名不见经传,但去年开业的方特欢乐谷主题公园,一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由此带动的旅游消费和关联产业效益数以十亿计。”今年3月,从芜湖考察归来,江宁主管旅游的副区长深受震撼:“眼下这种形势搞旅游业,跑步的速度都算慢的。”
实际上,江宁区旅游接待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2位数以上增长,今年1到4月,全区接待游客数量108万人次,同比增长20.9%,旅游收入达到5.4亿元,同比增长28.5%,“从纵向看,江宁旅游发展迅速,但是放眼南京乃至长三角,江宁旅游的潜力远未释放”,江宁旅游局局长缪秀梅认为,自己手中缺的就是“大项目”这张王牌。
“汤山温泉洗浴、农家乐餐饮,每年吸引的苏南、上海以及南京市民超过100万人次,但是休闲有余、娱乐不足”,汤山街道办事处一位负责人认为,有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游乐场,再加上已经开工建设的民国风情街、中高档酒店等配套设施,汤山的游客和旅游收入“起码要翻一倍以上”。
“旅游是一种日益增长的社会刚性需求,哪里能够满足它,需求就会涌向哪里。”缪秀梅说。
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江宁已经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把旅游产业放在十大主导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旅游业带动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过去有种看法,旅游是可有可无的附加产业,现在看来,旅游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江宁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下,今年江宁服务业最大的项目是旅游项目,增长最快的是旅游产业。大型主题公园远不仅是娱乐那么简单,它带来的旺盛人气,对于文化创意、零售餐饮、生态农业等都将产生持续的拉动效应。“投入1块钱,综合收益可以达到20元以上,赚的就是附加值”。
提前抢占旅游商机,与银杏湖主题乐园邻近的横溪街道前石塘村,目前千亩竹林已经初具景观,经过环境整治,全新包装后的“石塘竹海”生态旅游村将于5月底开门迎客,正忙于宣传促销、推介品牌的当地负责人自信地表示:“我们这里完全可以和苏州周庄、浙江乌镇媲美。”
投入3000万元整治一新的牛首山景区、一年四季不落幕的文化节庆活动、正在加紧建设中的酒店宾馆设施,江宁正在加快“大旅游产业”的孕育。今年,包括大型游乐场在内,江宁全区将新建续建各类旅游重点项目39个,计划投资规模达到近30亿元,投入力度和建设规模前所未有,而这些设施全部建成后,恰好是地铁一号线南延线通车、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贯通之时,届时,江宁旅游的竞争力将位居华东地区前列,年综合销售规模有望达到50—100亿元。
“这看起来像个梦,但已经近在眼前。”江宁区旅游局负责人说。
❼ 挂绿湖的主题公园
甘泉花园、挂绿荔枝园、荔枝博览园位于挂绿湖核心位置,是挂绿湖的翡翠明珠。按城乡统筹示范工程目标建设,整合山、水、园、林,将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立足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打造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现代田园生态城市的高度,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做法,围绕着挂绿湖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的1300亩甘泉花园、100亩挂绿荔枝园及200亩荔枝博览园三个主题公园,将甘泉花园打造成突出弘扬岭南文化,并融入欧洲小镇特色,全国独一无二的示范性花园,成为增城乃至广州的一张名片,让国内外游客一年四季到增城赏花、叹花、看花。 通过片植七彩主题花林,结合系列特色花园,以岭南、欧式风情建筑作点缀,融合挂绿湖景,与新城景观相呼应,展示魅力四季花园、岭南特色花园与世界名花园。
该园分为甘泉花园一区及二区,主要展示:紫荆花林、木棉花林、凤凰木花林、蓝色森林、樱花园、香花植物园、国际名花园、岭南兰园、杜鹃花园、桃花园、月季园以及特色婚纱摄影园地等。 增城广场建于2002年,占地600亩,有永久舞台广场、艺术长廊、乐湖、雕塑广场和大面积生态广场园林及健身区域,整个广场的绿地率达55%,绿化覆盖率68%,是市民文化娱乐、晨运、饭后休闲的最佳去处。广场自北往南依次为市政广场、历史文化长廊、雕塑广场。其中市政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举行大型活动;历史文化长廊两侧为绿化休闲活动区。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广州市增城市荔城街广汕公路段以北与荔景大道交汇处 增江沙滩泳场位于增城市荔城街新城市中心,主要包括:天然沙滩泳场、天然浴场出入口平台、观景休憩凉亭、观景木平台、亲水码头、、园路、小桥、木栈道等。利用增江天然的二类水质及天然河床涌泉,建设相当于30个标准泳池的游泳区,可容纳近1万人同时游泳。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运动、休闲、游赏、度假的好地方。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广州市增城市增江西岸沿江景观大道东侧 南山古胜风景区拥有增城旧八景中三景“南山钩台、增江晚渡、南山凤塔”风景秀丽,名胜云集之地,凤塔屹立于南山之巅,与雁塔隔河相对映。 景区里保留着初建于明朝的南山古庙 ,古庙依江屹立庙内有观音大使北帝太岁等难怪后人把这些美景串成诗一首加以赞颂:乘坐“晚渡”游“南山”,“凤雁”双塔映河间;“南屏”放学钩“春鲤”,“古庙”钟响“别情”返。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广州市增城市增江街西山村内 雁塔是增城市现存的唯一古塔,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万历二年( 1574年)。雁塔构造雄伟壮观,设计周密精巧,全用红石砌成,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高达 32米,人们可以从底层直上塔顶。塔身为八角棱形,每层均有窗口,分为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向,并装斗拱、巡廊,可以游览八方景物。塔顶置巨型磁罂作装饰,金碧辉煌,光耀云霄,磁罂上又系着八条金龙样的连环铁索,每条龙的颈部又垂下铁串系着一只彩凤和一个风铃。古时,人们乘船下从江边驶过,从远而近,仰观塔顶,只觉龙飞凤舞,华采熠熠。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广州市增城市增江西岸雁塔大桥旁 增城荔城龙舟比赛场位于增江西侧,其中,比赛水域面积58.36万平方米,设6条航道,长1000米,赛场为静水水域。场馆可容纳668名观众,曾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行龙舟比赛。
门票价格:未知
地址:广州市增城市增江东岸沿江东路西侧 鹤之洲湿地公园位于增江东岸一片天然湿地,长约8公里,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10公里)。这里自古是鹤群栖息翔聚的地方。成千上万的白鹤时而在浅水觅食,时而腾空飞舞好一派祥和壮观景象。增城鹤之洲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250亩,园内荔枝林郁郁葱葱,与滔滔的增江河相映成趣。面绿草如茵堤岸边,一泓光影斑驳的浅水中,一片枯而不倒的荔枝林,以其粗大的躯干和苍劲的枝桠展示着生命不死的奇特与天地间超然的艺术造型之美,令人流连忘返击掌叫绝。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广州市增城市增江东岸沿江东路西侧 增江画廊是增江上一幅绵延的天然山水画。增江画廊起点是增城荔城街初溪水利枢纽工程,终点在正果镇湖心岛景区,全长约40公里,由东西两岸组成,由南向北溯流而上,挖掘利用增江沿岸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对所经村庄环境和路段进行绿化、美化,并结合田园风光和原有自然景观及历史人文资源,精心打造沿线的初溪体育公园、天然沙滩泳场、鹤之洲、广州亚运会龙舟赛场、荔江公园、桥头绿道综合服务区、莲塘春色乡村绿道及农家乐园、白湖水乡、何仙姑家庙、小楼人家以及湖心岛等十多个旅游景区和节点,并通过对河岸进行改造和美化,做好沿线水环境整治,在两岸沿线大量种植一年四季盛开的花木,伴随着增江河水的映衬,营造出“一江春色醉游人,两岸百花望荔乡”的美景,使增江两岸犹如一幅巨型的山水画卷——现代《清明上河图》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广州市增城市增江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