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建设湖南
Ⅰ 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的建设历史
2006年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立湖北利川腾龙洞省级地质公园。
2007年将利川腾龙洞和版恩施大峡谷组合在一起。
2009年经权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同意更名为“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正在申报之中。
2010年9月25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率先在利川揭碑开园。
2014年1月14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获批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
目前已成功开发利川腾龙洞景区和恩施大峡谷景区。
Ⅱ 地质公园建设 Construction of Geoparks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Ⅲ 宜昌黄花地质公园开发进展情况
宜昌发展由巨额投资拉动向内生发展转变。三峡“后工程时代”经济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宜昌市政协第四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三峡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赵建华在提案中指出,应积极推动“长江三峡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打造宜昌世界级旅游景观,以有效开发与整合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景观的国际竞争力。
赵建华认为,地貌奇特的长江三峡,有8亿乃至32亿多年来的诸多地质遗迹,也是探索大自然奥秘,展示多种峡谷、岩溶地貌的殿堂,是进行科普教育、了解长江演变和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摇篮。这里既有中国南方距今32亿年前形成的最古老的变质岩基底,又有记录自晚太古宙以来的地壳和古地理演化历史的完整的地层剖面,还有所发育的各门类化石以及重大构造地质事件和海平面升降事件所流下的记录,包括享有国际盛誉的震旦系层型剖面及中国众多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剖面。它是中国最大的地质公园,比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大了近一倍,是世界上少有的集峡谷、溶洞、山水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天然地质公园。
根据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总体规划,公园中地质遗迹保护将沿长江三峡和宜巴公路两条地质遗迹走廊带展开,共分成9个园区和46个级别不同的地质遗迹保护点,同时还将建设长江三峡地质博物馆。长江三峡地质公园(湖北)经过两年建设,目前已开放首批园区约有4.7亿年历史的黄花奥陶纪园和晓峰寒武纪园。
据悉,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西起重庆东部的奉节县,东至湖北巴东、秭归、夷陵等县区。包含众多地质遗迹。园内有著名的长江三峡、天坑地缝、“巫山人”遗址、宜昌黄花场和王家湾标准地层剖面--“金钉子”。在宜昌园区包括秭归元古代园、西陵峡震旦纪园、新滩地质灾害园、巴东三迭纪园、宜昌白垩纪园、兴山晚古生代园、黄花奥陶纪园和晓峰寒武纪园9个次级园区。
赵建华指出,湖北(宜昌)应该尽早启动“中国长江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加快地质公园建设规划进程,通过建立地质公园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长江三峡旅游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Ⅳ 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及地质公园建设 (年)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2
Ⅳ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规范地质公园建设促进地方旅游事业发展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
地质遗迹保护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地质环境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职责。多年来,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黑龙江省地质遗迹的特点,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方针,积极推进地质公园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地质公园建设是保护地质遗迹和促进地方旅游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推进地质公园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省地质公园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已建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省级地质公园17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世界、国家、省三级地质公园管理体系,为黑龙江省旅游事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景点。同时将地学科普知识、融于观光游乐之中,使过去传统的旅游解说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多年来,省国土资源厅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强化对地质公园保护设施、科普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开展地质公园能力建设,使黑龙江省各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保护能力逐步加强,地质遗迹得到很好保护。同时,为加强全省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并积极开展立法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条例》,《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及《嘉荫恐龙化石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使全省地质公园建设、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轨道,有效地规范和推进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强化地质公园能力建设
为保证地质公园建设得到规范发展,省国土资源厅在编制完成“全省地质遗迹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各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并将其作为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依据和项目立项的前提,“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有效地推进了地质公园规范化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各地质公园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从2002年至今,全省各地质公园先后建设保护栈道30余千米,保护围栏20千米,修建道路40千米,设立说明牌、警示牌1000余块,完成灾害护坡15千米,建造石阶路30千米,建设和改造博物馆6处,退耕还林还草10万亩,并进一步开展了对园区环境整治,治理和美化环境6平方千米,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地质公园的服务功能,对推进黑龙江省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宣传,推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当地就业能力和经济的繁荣,目前,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质公园分布在省旅游规划的黄金线路上,已成为黑龙江省旅游的重要景区。五大连池经过几年建设,发展迅速,已成我国重要的地学科普基地和国家旅游观光胜地40佳,“5A”级旅游景区。地质公园建设不仅使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园区旅游总收入已实现2.3亿元,比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初期提高了10倍。伊春小兴安岭石林地质公园已成为伊春林区振兴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得到了很好发展,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园区景点已达200余处,开辟旅游线路1.2万米,形成了点线结合,遥相呼应的东、南、西、北、中五大景区。汤旺河区人民政府按照“依托石林、保护生态、发展旅游、形成规模产业”的思路,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现年接待游客能力已突破20万人次,实现产值2亿多元,拉动就业人数达1000余人,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地质公园的建设,使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并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省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在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Ⅵ 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景点
扶夷江是崀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景区之一,景区包括连心坝、瓦子滩、将军石、植物园四个风景小区,有“试剑石、龙口石、军舰石、啄木鸟石、崀笏啸天、无字天碑、美女梳头、将军帽”等20多个景点。数千亩竹林风绰妖姿、竹涛涌江、水色天光浑然一体;更有鱼船飞舟、千鸟翔集,不是漓江胜似漓江;构成湘西南水乡的一幅天然画卷。乘船或竹筏顺江而下两岸的景点倒影在江中历历在目,特别是将军石矗立在扶夷江畔,高75米,周长40米,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俨然是汉寿亭美髯公关云长再世。从另一角度酷似伟大领袖毛泽东当年站在黄河边视察时的情形;更有人说“将军石”就是抗金名将杨再兴的化身。
崀山在历史上就是风景优美、文化发达、寺观林立的风水宝地。汉、瑶、苗、壮民族杂居,民族风情异彩纷呈。有出土的10万年前的猕猴头骨化石,4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历代农民起义的古战城堡,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北宋周敦颐在城西扶夷江岸的石壁上题写:“万古堤防”。明代哲学家、著名诗人陈永猷游览崀山后,发出“扶夷胜景天成就,摄杖归来入梦频”之叹。当代诗人艾青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新宁执教,吟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的绝句。
崀山丹霞地貌区,造型多姿多彩,瑰奇险秀,是一座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馆”,为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自然资源瑰宝。 2010年8月2日早上5时06分,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了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南崀山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中国丹霞申遗工作启动于2006年,该项目由湖南崀山率先倡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该项目的牵头单位。中国丹霞申遗也是我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与单位最多、申报难度最大的项目。
在遗产价值评估中,湖南崀山以其壮美的景色和极其丰富的丹霞地貌发育程度,位列遗产价值第一名。同时,在世界遗产中心关于中国丹霞申遗项目的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崀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国丹霞的典型特征,足见其在丹霞地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Ⅶ 地质公园建设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5
Ⅷ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基础建设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重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首次建立了“宜昌王家湾全球赫南特阶层型剖面”和“宜昌黄花场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两个保护区;完成了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首批园区(晓峰寒武纪园和黄花奥陶纪园)的建设;地质公园园区内修建了占地面积约400㎡地质陈列馆,展出大型珍贵岩石矿物标本20块和精美的化石标本153块,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进行地学科普教育等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重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于2005年8月开工建设,历时一年,一期投入项目经费共230万元。该项目确立了46个省级及其以上地质遗迹保护点,按照其成因/特征、科学意义和综合评价(保护等级)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在公园内划出11个地质遗迹保护区。从而细化了公园重要地质遗迹保护目录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点的等级,为今后地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项目对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首次提出了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的规划结构和“一馆二带,9园,11区,46点”的地质遗迹保护分期建设方案;另外初步建立了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数据库,制作了介绍首批园区建设的录像片、宣传页和导游图等。
Ⅸ 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地质公园作为一类特殊的旅游区,更强调科学性,严格要求,为达成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关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质公园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地质公园是由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区构成。地质公园管理工作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当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申报、审批、规划等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地质公园建设应当编制总体规划,报批后,由地质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并实施。规划的修改应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规划内容应包括:地质公园概况、规划原则与目标、资源保护和管理、科学研究与普及、宣传推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投资概算、效益评价等。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应该按照地质遗迹的价值与重要性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并按照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按照建设规划进行建设,达到相应要求,在被批准后2年内举行揭碑开园仪式。
对于不能按期举行揭碑开园仪式的,可以给予警告,限其在3到6个月内完成。警告期结束后仍然不能举行揭碑开园仪式的,经审议,批准,取消其资格。
地质公园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一定比例的地质专业人员,在公园规划编制、园区建设、科学普及与研究、宣传等工作发挥作用。
国家地质公园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应将上一季度情况列表上报国土资源部,季度报告内容包括:游客数量,经济收入,管理人员情况,博物馆、说明牌建立情况,导游员培训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每年元月5日前把上年度情况作出详细的年终报告,除以上要求的统计数据外,还要有相关的文字说明。世界地质公园每年元月5日前应把相关情况用英文向UNESCO GGN Bureau报送。
地质公园范围内,禁止可能损害地质地貌、破坏地质遗迹完整性的行为。禁止与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和建设方向与要求不协调的工程建设活动,确实不能避开地质公园园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需提交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
地质公园应编制科学研究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可以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社会各界捐款以及政府部门划拨的保护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鼓励支持科学研究。
地质公园须建立地质博物馆和室外标示系统,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地质公园的导游人员,应经过地学知识的专门培训。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实行督察员制度。国土资源部定期或不定期向国家地质公园派出督察员,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世界地质公园由UNESCO派国际有关专家进行检查。
国土资源部根据各国家地质公园的年度报告、督察员报告以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核查结果,每3年对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达标、不达标3个等级。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国家地质公园,予以奖励。对评估结果为“不达标”的国家地质公园,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有严重问题的国家地质公园闭园整顿,直至达标。对于整改不力、已经不能满足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要求的国家地质公园,经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审议,报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专家组根据UNESCOGGN Bureau所颁布的再评估表的要求进行考核评估,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贡献,参加或组织国际性的地质公园会议,会上的活动和论文发表情况,与其他公园的联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管理机构和财务情况,各类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财政状况的稳定性(Komoo,2003)。新的政策的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措施、办法、成绩,各种遗产地(含地质和文化、生物等)保护地的变化路线的开发等;地学旅游市场营销中应用平面媒体、出版物和电子传媒、会议展览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公园进行推介宣传,增加其知名度,完善接待设施,扩大科普范围,提高质量,特别是要广泛征求游客意见,不断改进公园服务工作;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地学旅游带动农林畜牧业、手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全面发展。拓展市场,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优化其生活质量和环境(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2003)。
Ⅹ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公园规划
该地抄质公园西起恩施市袭巴东县,东抵宜昌市伍家岗区,规划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在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本着“立足现有旅游资源和配套基础设施,着眼长远发展”的原则,重点赋予了园区自然风光以科学含义,凸显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性、欣赏性、稀有性和完整性,达到了整合资源、丰富三峡旅游内涵和提升人文、自然旅游品位的目的。
根据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总体规划,公园中地质遗迹保护将沿长江三峡和宜巴公路两条地质遗迹走廊带展开,共分成9个园区和46个级别不同的地质遗迹保护点,同时还将建设长江三峡地质博物馆。
这9个园区是以地质遗迹集中分布所在地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为依据命名的,分别是:秭归元古代园、西陵峡震旦纪园、晓峰寒武纪园、黄花奥陶纪园、新滩地质灾害防治纪念园(志留纪园)、兴山晚古生代园、巴东三叠纪园、归州侏罗纪园和宜昌白垩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