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黑暗景色
⑴ 世界著名溶洞景观的美称
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有著名溶洞:京东大溶洞、柞水溶洞、开元溶洞、柞水溶洞、金华溶洞、还有很多很多。。。在网络知道里有哦
⑵ 求"川岩洞避暑山庄"对联 现地名白水洞风景管理区龙脊村,附近风景有川岩洞.镜子石.雷公顶.娘娘石,
太难啦啦啦啦,英名盖世下联:杰作惊天
上联:出门一笑下联:下笔千言
上联:春蚕吐丝回下联:红烛垂泪答
上联:千树梅花下联:万家灯火
上联:百花凋谢下联:万木峥嵘
上联:知千古事下联:读五车书
上联:银花火树下联:玉液琼浆
上联:松间明月下联:石上清泉
上联:一缕风月下联:半壁江山
上联:春风得意下联:幸福无边
上联:朔雪飞空下联:晚霞映水
上联:万里河山下联:千秋事业
上联:熟视无睹下联:有口难言
上联:田园万顷下联:兄弟三人
效果好和你见面,哥纪念碑谷
上联:五光十色下联:千姿
⑶ 陕西五大风景名胜柞水溶洞
柞水溶洞
柞水溶洞位于西安市南秦岭山中柞水县城南13公里的叉路口,磨石沟南4公里的石瓮乡一带,面积约17平方公里,距西安市160公里。
这里自然环境灵秀典雅,景点多而集中,既有可与瑶林仙境媲美的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青水秀风光迷人的山峰美姿,是一处难得的以溶洞和自然景色为主的旅游区。目前已发现的溶洞有115个,在已探明的17个溶洞中,最为吸引游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可以开发利用的溶洞有9个。其中佛爷洞、天洞、风洞、百神洞等已对外开放。
柞水县石翁镇山清水秀,奇峰突兀。因为其地质多为石灰岩,裂缝较多,透水性好,加之又系亚热带气候,温度较高,岩溶发育较快,已明显外露的有佛爷洞、天洞、风洞、百神洞及西干沟的玉霞洞、金铃洞、探奇洞和东干沟的云雾洞共100多个溶洞。洞内钟乳石和石笋干姿百态,各具风采,均可与杭州瑶林仙境媲美,与桂林山水争奇。由于这里系纯净的自然风物,无任何污染,又是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1985年4月25日,原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游洞后题诗:“神雕鬼凿九分玄,天设地造一奇观。楼台亭廓有怪致,深遂森密幽生寒。偷来人间千幅画,呼出玉宇万家仙。终南胜景知多少,此处别开一重天。”1985年5月上旬,已故的原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主任陈元方游洞题诗:“古洞天功成,人间大奇观。陕西文物盛,四化花争艳。”1994年6月11日,商洛籍著名作家贾平凹游洞题诗:“脸前鸟鸣树,身后蝶恋花。有乳欲哺谁,无戏幕不拉。卧笋思七贤,敲壁想伯牙。归来日暮里,柴门吃糊把。”同日,著名散文作家刘成章游洞题诗:“千年构思万年雕,至今未搁手中刀。大奇大美大艺术,谁人品味不折腰。”
佛爷洞,位于呼应山腰,洞口面向西北,海拔797米。1998年在洞口置一3米高的铜佛像,佛像伸出右手拂天,游人由铜佛袖口入洞,颇有妙趣。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前,洞内庭堂有两尊佛像,惟妙惟肖,生态盎然。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当地人将二佛移往百神洞。该洞是具有上、中、下、底四层的溶洞,共有7个大庭堂、23个小庭堂。大的平坦开阔,如同大雄宝殿;小的典雅秀丽,宛若苏州园林。此洞的景物有奇特雄伟,光怪陆离,最值得一看的景点有:迎宾厅、叠翠廊、卧龙岗、白女洞、宝莲柱、二佛观海市、猴王点兵、菊花厅、蘑菇塔、栖鹰崖、笔架山、乌龟闯海、圣母揽天官、水帘池、水帘洞、水帘宫、雄狮镇奇峰、将军夜巡、湘子苦学等。迎宾厅诗曰:“方圆二百米,别开一洞天。不是武陵地,胜似桃花源。”
天洞,毗邻佛爷洞,位于海拔805米的呼应山腰。由于入洞后步步而上,大有登天之势,故名。据地质学家分析,此洞与佛爷洞相通,但目前尚未发现通道。与佛爷洞相比,有惊险、段落清晰、形象单纯的特点。主要景点有:玉瀑厅、莲花池、龙宫、惊魂道、罗汉堂、观庵草堂等。莲花池诗曰:“更漏响,莲花放,碧玉潭中笑容妆。天宫神女春意荡,莲花池畔觅情郎。”
百神洞,位于天书山麓,古称玉皇宫。清代乾隆以前洞内置玉皇、八腊、龙王等100多尊神像,故名。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镇安知县(时属镇安管辖)李天柱主持改建为玉皇宫,在洞口增修寺庙3间,僧寮3间(均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设主持一人、僧3名,从事佛教诵经、斋戒活动,解放后废之。此洞底层有地下暗河,相传民国初年,有人将一背笼麦糠倒入暗河,七八天后,在乾佑河入汉江口的山洞中麦糠随水流出。该洞有幽深莫测的特点,主要景点有:百神厅、二龙嬉珠、太白池、大圣井、听涛台等。二龙嬉珠诗曰:“腾云追逐,意气轩昂。戏嬉作闹,情欢意畅。一派升平景象,干家万户喜洋洋。”听涛台诗曰:“浪涛拍岸,天摇地倾。激流飞驰,万马腾空。天上地下,风吼雷动。”
风洞,在石瓮子北1公里处的山腰上,相传洞内有一小洞劲风不止,故名。此洞深约15公里,洞道迂回曲折。有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大厅5个,有规模大、离奇壮观的特点,主要景点有:壁画厅、黑龙潭、黄龙潭、过风楼、蝙蝠堂、陈杨二道士栖身处等。陈杨二道土栖身处诗曰:“功名利禄抛一边,力仗正义斥贪官。囹圄难囚英雄志,只留骸骨启后贤。”
玉霞洞,位于西干沟银洞凹的半山中,海拔1800米。洞口有一高30米,树杆直径1.5米的大红柳,树身钉有十多个铁钉,现生长茁壮。相传,大红柳为洞内龙王看守门户千年,卓有功德。龙王感恩让其化作柳小姐,与凡人吴小海婚配。后人为纪念柳小姐似玉下清碧,似霞一样斑润的爱情,将此洞取名玉霞洞,其主要景点有:十八潭、静观台、重岩跌瀑、蟹肚子、祭门、青龙潭等。重岩跌瀑曰:“蓝溪奔腾波涌,起伏跌富有声。天地惊雷动,细柳舞东风。豪情,豪情,喜看万马奔腾。”
金铃洞,位于西于沟腰凹,海拔1800米,与玉霞洞相距百余米。因洞口有一金铃塔而得名。周围林木茂盛,苍松、白杨、麻栎、红柳浓荫遮天,时有山羊、野猪、狗熊、小鹿在林中穿行。主要景点有:塔、千佛崖、寿仙宫、玉皇殿、将军峰等。玉皇殿诗曰:“白玉华夜不分,人间更漏殿中闻。绣衾吐香逗人醉,兴冲冲,劲奋奋,长空放眼察刃尘。”柞水石瓮镇溶洞于1985年开发、开放,后陆续完成了佛爷洞、洞、百神洞、风洞的道路铺设和洞内彩灯点缀,并兴建了多处度假村。随着西康铁路和西康二级公路的建成,交通条件大为改观由西安乘火车或汽车两小时即到。国内外游人涌向柞水溶洞,饱眼福。
⑷ 描写岩洞风景的成语和优美语句有哪些
奇石:突兀嶙峋,水流:水声潺潺,光线:色彩绚烂;还有:蜿蜒蛇行、凉风习习、水底岩现、如龙似凤、滴水回声、净化心灵等;美句可以用比喻、拟人。
⑸ 三年级作文 学生描写溶洞景色真实
暑假里的一天,大姑带我和姐姐去沂水的天然地下溶洞去游玩。
在车上的时候,我想专地下溶洞是什么样属的呢?到了景点,我下车一看,前面野花到处都是,有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好看极了。
再向前走一点我们就到了洞口,只见前面的大木板上写着“天然地下溶洞”几个大字,非常醒目。果然,大木板下面有一个幽深的大洞,洞里向外哗哗地流着水,那声音十分动听,就像小鸟的叫声。我想,那水的味道一定非常甜吧。
走进洞里,那里面非常黑,而且非常安静,甚至可以让人在里面睡觉也不会觉得吵。
我走啊走啊,发现里面有许多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有的在水上漂着,像一片片荷叶;有的在我们头顶,像一把把大大的雨伞;还有的像两只燕子,在一起嬉戏。
到了深处,我们发现有一条河,原来是漂流的游戏,我和大姑坐在一起,水流把我们向前推着,小船时而升高,时而降低;水流时而急促,时而平缓,坐在上面心惊胆颤。
旅行结束了,我玩的非常开心,希望下次还能再到那里玩。
⑹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秋季因为两可以表现出来
⑺ 中国十大溶洞有哪些
织金洞、黄龙洞、腾龙洞、本溪水洞、芙蓉洞、崆山白云洞、石花洞、玉华古洞、梅山龙宫、雪玉洞。
1、织金洞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距省城贵阳120公里。地理坐标26°38′31″~26°52′35″N, 105°44′42″~106°11′38″,公园占地面积170 km2,海拔900~1670m。
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此洞。织金洞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织金洞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 “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奇洞”之首。
中科院下辖的《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家级地理研究部门也给予高度赞誉,称其为“中国溶洞之王”,“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2015年9月19日(日本时间下午17点),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填补了贵州没有世界地质公园的空白。成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
2、黄龙洞
黄龙洞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核心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被列为国际旅游洞穴会员、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点)、中国旅游首批知名品牌、湖南省最佳旅游景区、湖南省著名商标、张家界旅游精品线之一,享有绝世奇观之美誉。
2005年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溶洞”。2009年,黄龙洞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旅游奇洞”。
3、腾龙洞
腾龙洞风景名胜区,是国家地质公园,距湖北利川市城区6公里。景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而驰名中外。
1988年,经25名中外洞穴专家历时32天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
198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审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级权威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震撼腾龙洞"。因为腾龙洞的宏伟盖世,海军69l艇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利川艇”。
腾龙洞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气候条件,是旅游、疗养、探险、地质考察的理想之地。
2015年12月,利川腾龙洞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4、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旅游洞穴协会亚洲会员单位,是至今发现的世界第一长地下充水溶洞,被赞誉为“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一此洞天”。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北35公里处,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庙后山6个景区组成,融山、水、洞、泉、湖、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200平方公里。
水洞景区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内深邃宽阔,现开发地下暗河长3000米,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发育较好,千姿百态,泛舟游览,使人流连忘返。
温泉寺景区,泉水温度可达44℃,日流量400吨,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庙后山古文化遗址,是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对研究辽东古人类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价值。
5、芙蓉洞
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大约120多万年前),发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云质灰岩中。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16.1度。
芙蓉洞主洞长 2700 米,游览道1860米,底宽12-15米以上,最宽69.5米;洞高一般8-25米,最高48.3米;洞底总面积37000平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面积 1.1 万平方米,最为壮观。
整个芙蓉洞的最大静态和客容量为185000人。同时被誉为“世界三大洞穴”之一。2011年7月6日,芙蓉洞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5A)风景名胜区。
6、崆山白云洞
崆山白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境内,是崆山白云洞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南距邢台市56公里,北距石家庄市86公里。
崆山白云洞形成于5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开发有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五个洞庭,洞内四季恒温17℃,主要景观150多处,沿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和107国道。
7、石花洞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南车营村,距京城55公里,为七层溶洞,上下高差150米。现一、二层全部和三层、四层部分已对外开放,游览长度达2500米。
石花洞原名“潜真洞”,自发现至今已500多年。因洞内雕有三尊大理石佛像,曾改称“石佛洞”,香火曾盛极一时。
石花洞是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集规模大、洞层多、沉积类型全、次生化学沉积物数量大的洞穴,其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可居世界洞穴前列,与闻名中外的桂林芦笛岩、福建玉华洞、杭州瑶琳洞并称中国四大岩溶洞穴。
8、玉华古洞
玉华古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福银高速将乐互通口3公里。古洞总长5公里,有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共169个景点。
它形成于二亿七千万年前,由海底沉积的石灰熔岩经过三次地壳运动的抬升和亿万年流水的冲刷、溶蚀、切割而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今正处于发育生长期,是一处胜景天成、如梦如觉、自然幻化的人间仙境。
9、梅山龙宫
梅山龙宫,是湖南最大山脉雪峰山(古称梅山)的腹地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湖南省新潇湘八景景区、首届湖南大众最爱旅游目的地。
梅山龙宫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资水河畔,是一个集溶洞、峡谷、峰林、绝壁、溪河、漏斗、暗河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溶洞群,有九层洞穴,探明长度2870余米,已开发游览路线1896米,其中包括长466米世界罕见的神秘地下河。
整个洞府分为龙宫迎宾、碧水莲宫、玉皇天宫、龙宫仙苑、龙宫风情、龙凤呈祥六大景区。
10、雪玉洞
雪玉洞地处丰都鬼城的长江对岸,位于龙河峡谷险峻陡峭的岩壁之上,是重庆市著名的溶洞型景区,占地15平方公里,景区内珍稀动物(猕猴、野猪、红腹锦鸡等)与成群溶洞、蜿蜒河流、飞泻瀑布、凌空峭壁、悬棺等景点和谐一体。
周围地区更拥有悠久的土家风俗,形成了独特的龙河文化。雪玉洞是龙河旅游景区溶洞群中的精品,也是三峡库区长江旅游黄金线上一朵新兴的奇葩。
雪玉洞全长1644米,现已开发游览线路1166米,上下共三层,分为六大游览区:群英荟萃、天上人间、步步登高、北国风光、琼楼玉宇、前程似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十大奇洞
⑻ 安顺为什么有那么多溶洞,附一些图
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多,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喀斯特洞穴资源和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划分出孤立的、组合的、镶嵌的、介入机会的4种类型,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关键词: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类型
我国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大约130×l04km2,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在湿热气候和长期地壳间断性上升作用等有利条件下,喀斯特洞穴十分发育。8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开发大量洞穴发展旅游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开放的旅游洞穴总数达200个左右,其中大部分属喀斯特洞穴。对洞穴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1-4]。已有的工作表明,洞穴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成因、演化等自然方面,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必须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洞穴的发展规律,促使旅游洞穴的持续发展。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1、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总体评价
1.1遍在性旅游资源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全世界凡是有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大多有喀斯特洞穴发育。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浙江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洞穴,仅云南省经调查有开放价值的喀斯特洞穴就达400多个,80年代初贵州喀斯特洞穴普查,上报给省有关部门的就有3 000个。除了南方省分外,北方的北京、河北、辽宁等省市都发现并开发了喀斯特洞穴。
1.2共性大、独特性小,互游率低
从地貌学的角度,喀斯特洞穴有多种成因,可分为多种类型。但作为一种旅游景观,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洞穴内不外乎都是由共性大、个性小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慢等构成似人似兽似物的景观,甚至不同旅游洞穴所配的神化导游词都差不多。所以总体而言,喀斯特洞穴是一种共性大、独特性小的旅游资源。
个别的洞穴,或由于洞穴保存着古代文化和艺术,如广东曲江的狮子岩洞是“马坝人”出土地和“石峡文化遗址”;或由于洞穴中有观赏动物形成的特殊景观,如云南建水燕子洞,春夏秋季可见成千上万只燕子早出晚归的壮观景象,可观看农民徒手攀岩采燕窝的惊险场面;或由于历史上道、佛教利用洞穴修建庙宇,开展宗教活动,如贵州镇远的清龙洞、昆明的观音洞等,使这些洞在共性之中具有独特性。
1.3空间竞争替代性强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出现此长彼缩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喀斯特洞穴作为一种共性大、独特性小的旅游资源,当多个洞穴在同一地域出现时,他们之间往往产生替代性强的空间竞争,其结果是区位好、资源价值高、知名度大的洞穴替代区位差、资源价值低、知名度小的洞穴。如贵州安顺郑家洞,在80年代初中期,游客很多,但由于附近龙宫洞的开发,龙宫洞资源条件比郑家洞优越,大量游客流向龙宫洞,从而使郑家洞游客大减,以至难以维持,时开时闭[1]。又如云南弥勒白龙洞,与沪西阿庐古洞区位条件相似,两洞相距87km,距著名风景区石林分别为104km和98km,如图1所示。从资源条件看,阿庐古洞既有旱洞又有水洞,稍优,白龙洞仅为一旱洞;从知名度考察,阿庐古洞比白龙洞名声大很多。阿庐古洞1988年开放,白龙洞于次年1989年开放,两个洞都想分流石林的既有客源,但结果差异很大(参见图2、图3)。阿庐古洞1988-1993年共接待332. 61万游客,平均每年55. 44万游客,旅游直接收入1 550. 32万元人民币,历年总投资1 000万元;白龙洞1989-1993年共接待56. 3万游客,平均每年11. 26万游客,旅游直接收入303万元,历年总投资316. 29万元,并且游客下降幅度很大,1993年仅5万游客,只有同期阿庐古洞的12%。
因此,在这种空间竞争替代性强的作用下,在同一地域上出现多个喀斯特洞穴时,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开发。
1.4总体评价—区域性旅游资源
喀斯特洞穴风景区,虽然有的已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贵州的龙宫洞、织金洞,云南的燕子洞、九乡溶洞。但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不论洞穴的规模多大,或景观多好,它们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围都是区域性的,全国至今还没有哪一个已开发的洞穴具有象黄山、九寨沟、石林、张家界等那样的全国范围的吸引力。
以织金洞为例,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金关寨,距县城27km,到省会贵阳170km,织金洞长12. lkm,现开放段长3km,游览面积约30 X 100mZ。织金洞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洞内景观来看,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是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喀斯特洞穴之最[1]。
织金洞1985年开始接待游客,1985-1993年,织金洞共接待游客46. 23万人次,每年平均仅5. 41万人次,最高年分开业后的第三年(1988年)为9. 22万人次,最低年分1989年仅3. 36万人次,虽然1989年属特殊情况,但1993年也仅3. 58万人次。1985-1987年经济收入不详,这3年因门票价低,以1988年人均消费4. 36元计算,这3年估计收入为86. 76万元,1988-1993年经济收入为298. 19万元,加上1985-1987的估算数为384. 95万元,而同期总投入为1 091. 02万元(资料据织金洞风景区管理处)。织金洞仅仅能低水平维持,不可能还本付息,更谈不上赢利。因此,织金洞从景观方面评价虽然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但从吸引力、吸引范围和游客规模方面看,它仅仅是区域性的旅游资源。
2、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特点
加拿大学者RW Bulter (1980)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进化的过程,经过6个阶段,即: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5、6]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孤立的洞穴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水平上持续发展。有些洞穴游客太少,不能维持正常的营运费用,就只有关闭洞穴。如果洞穴在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则其巩固、停滞阶段较长,不会很快衰落。
作为地下空间的喀斯特洞穴,在没有开发之前,由于黑暗和危险往往没有自发前往的游客,所以很少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或者有一个很短的发现洞穴后的本地居民的好奇探查阶段,这个阶段一般由地方政府很快采取保护措施后而结束。而一旦开发,由于轰动效应会吸引大部分本地游客及部分外地游客前往游览,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开放的第一年游客量达到最大,轰动效应一过,本地游客锐减,由于其吸引范围一般较小,所以很快进入衰落阶段。在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借助于已形成的旅游市场分流游客,使其巩固和停滞阶段较长。图2是广东英德宝晶宫、乐昌古佛岩洞、曲江狮子岩和云南弥勒白龙洞的游客量年增长曲线,属第一种情况;图3是贵州安顺龙宫洞和云南路西阿庐古洞的游客量增长曲线,属第二种情况。
3、喀斯特洞穴的开发类型
3. 1孤立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孤立的喀斯特洞穴指附近基本上没有与之吸引力相仿的其它类型旅游资源的洞穴,这类喀斯特洞穴的开发除了洞穴本身的质量要高以外,取决于交通条件以及是否靠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如果交通条件好,又靠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那么洞穴旅游开发容易成功,反之则容易失败。
以广东英德宝晶宫、贵州织金洞为例。宝晶宫位于广东英德市,距市中心7km,英德与广州由京广铁路相连,相距137km,相对于织金洞,宝晶宫交通条件要好得多,区域经济也比织金洞要优越。宝晶宫1984年开放后,除了第一年游客最高达32.24万,1990年最少为9.27万以外,其它年份稳定在14万左右,1984-1993年10年平均每年16.33万游客;织金洞开业3年平均每年5.41万游客(资料据宝晶宫、织金洞风景区管理处)。
再如浙江桐庐瑶琳洞(瑶琳仙境),距县城28km,到杭州84km,背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优越。瑶琳洞1979年考察,1980年开放,1980-1992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 184万人次,境外游客10. 6万人次,1985年以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左右。1979-1990年的11年中,用于开发建设的总投资为457万元,同期,瑶琳的旅游收入(不含瑶琳景区各社会单位的经营收入)达4 755万元,净创利1 244万元,仅税利一项,相当于瑶林洞累计投资总额的近3倍[4]。
3. 2组合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同一地区出现有助于延长游客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强,这就是正的近邻效应[7]。如果能借助其它风景区已经形成的旅游市场,组合的喀斯特洞穴开发,易于成功。但要注意,一是所借助的风景区的吸引力要大,已经形成的市场也较大;二是洞穴本身的质量要高,二者缺一不可。这种正近邻效应的喀斯特洞穴开发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3.2.1借助的风景区著名,洞穴质量高
最成功的案例是贵州龙宫洞借助黄果树瀑布的开发和云南阿庐古洞借助石林的开发。
龙宫洞位于贵州安顺市,距黄果树瀑布39km,从贵(阳)黄(果树)公路叉路口到龙宫洞仅13km,龙宫洞与黄果树瀑布处于同一旅游路线上,龙宫洞主要为一水洞,有洞内瀑布,景观价值较高,由于开发早(1982年开放),在国内知名度高。大部分去黄果树瀑布的游客都会顺道参观龙宫洞,反过来,龙宫洞的开发也对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有促进作用。1984-1993年,龙宫洞共接待374. 67万游客,黄果树瀑布405.03万,龙宫接待的游客量相当于黄果树瀑布的92.5%(资料据贵州省旅游局)。
阿庐古洞位于云南省沪西县,距著名风景区石林98km,离昆明188km,处于昆明-石林旅游热线的延长线上(图1)。阿庐古洞1988年开放,开放之前,石林1987年的游客已达95.30万。开业之后,充分借助了昆明一石林旅游热线的延伸,1988-1993年6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游客量。这6年阿庐古洞共接待游客332.61万,石林为624.13万,相当于石林的53%(资料据石林、阿庐古洞风景区管理处)。
3.2.2借助的风景区著名,洞穴质量不高
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后选择旅游点的级别与旅游者到该目的地需要迁移的路程有关,长程旅游者,他们只游览目的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和时间尚允许时,他们一般也不停在原地游览该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它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5]。因此,如果洞穴的质量不高,即使附近有著名的风景区可以借助,其开发也不能成功。
以广东曲江狮子岩洞为例。狮子岩洞位于曲江县城西南1. 5km,狮子岩洞以出土“马坝人”头盖骨和“石峡文化遗址”而闻名,但洞内景观质量不高。在县城东南距狮子岩洞7.5km处有著名的南华禅寺,该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宗教地位很高,每年游客达50万左右。狮子岩洞从1985年开放,当年游客达到12.38万,以后几乎年年递减,到1992年只有6.58万,而同年南华禅寺的游客却达51.6万,狮子岩洞游客只有南华禅寺的12.75%。狮子岩洞的游客还在下降,1993年比1992年又减了1万左右,只有5.66万(资料据南华寺、狮子岩洞风景区管理处),南华禅寺巨大的游客量对狮子岩洞影响很小。
3.2.3借助的风景区旅游容量小、洞穴质量高
这种类型也不易成功,即使洞穴质量高,它本身的吸引力也不会太高。借助的风景区的旅游容量小,其市场规模不大,对洞穴的互补作用不强,难以推动洞穴的旅游发展。
以广东乐昌古佛岩洞为例,古佛岩洞位于乐昌市区西部5km处,是一个大型喀斯特洞穴,洞内景观较好。1985年开放后,除第一年因轰动效应游客达23万以外,随后逐年递减,到1993年只有5. 1万人次,从1984年开发至1993年累欠债务460万元。1988年,在乐昌市坪石镇至市区之间的60km长的武江河段上开发了“九龙十八滩”漂流项目,这个旅游项目很快在广东和港澳出名,但由于漂流项目季节性强,旅游容量较小,所以虽然游客量每年都递增近1万,但绝对量小,到1993年才5. 35万人次,它对古佛岩洞的促进作用不大(资料据乐昌市旅游局)。
3.3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如果洞穴的质量很高,往往能与风景区形成群体优势,成为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风景区的客源也就是洞穴的客源,但如果洞穴质量不高只会有少量游客分流到洞穴。
前者最典型的案例是桂林芦笛岩洞,芦笛岩洞景观质量高,以芦笛岩洞为中心建成了芦笛公园。它与漓江、七星岩公园、滨江公园等共同组成了桂林山水,旅游者到桂林,一般都要去芦笛岩洞一游,1992年芦笛公园共接待游客166.86万人次,漓江接待173.00万人次,两者相差无几[8]。
后者如云南石林风景区内的芝云洞,由于洞内景观单调,虽然镶嵌在石林风景区内,但游客不多,1993年石林总游客量为133.82万人次,芝云洞仅10万多人次,只有石林的10%左右。
3.4利用介人机会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介入机会是指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由于去乙旅游地,在时间和费用的消耗上,比去甲旅游地更为节省而总体旅游效果近似,旅游者选择乙而不选择甲这样一种现象[9]。
当在客源地(或旅游中心城市)与已成功开发的喀斯特洞穴之间或距客源地较近的地方发现了新的喀斯特洞穴,而新的喀斯特洞穴景观价值又高,可以利用介入机会进行旅游开发。实际上,这就是喀斯特洞穴空间竞争的结果,前述的龙宫洞的开发就是利用了介入机会。
以云南宜良九乡溶洞为例,如图1所示,九乡溶洞处于昆明与阿庐古洞之间,距昆明100km,距著名风景区石林68km,九乡溶洞景观质量很高,它有条件利用介入机会开发。九乡溶洞1989年10月开放(比阿庐古洞晚1年零9个月),九乡溶洞开业后游客量相对较为稳定,每年维持在20万人次左右,1990-1993年每年的游客差不多相当于阿庐古洞同期的游客的1/2, 4年多来共接待游客99.44万人次,门票收入617万元(资料据九乡溶洞管理处,游客量由门票收入计算)。
九乡溶洞是利用介入机会开发取得的初步成效,但由于它在知名度、管理和宣传推广方面与阿庐古洞有较大差距,因此目前效果尚不理想,但可预计,只要九乡溶洞在上述几方面有所改善,它与阿庐古洞游客量之比值会逐年增大。
综上所述,喀斯特洞穴分布广泛,其景观共性大,独特性小,游客重游率低,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喀斯特洞穴的开发除了洞穴景观质量高以外,还必须交通条件好,靠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处于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或利用介入机会,不然很难成功。
80年代之后,我国开发了数以百计的洞穴发展旅游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其旅游发展规律、布局原理,有助于洞穴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
⑼ 写溶洞景色的诗词和古文都有哪些
后宫虐杀——落尽梨花春又了:看名字就知道了,原本不想进宫的女主被逼的走进后宫:作专者在描述这部小说属时说道:“我感叹于那些命运不能自己做主的可怜女子,在不能避免的明争暗斗中,多少原本单纯善良的娇憨少女转变成心狠手辣的冷血罗刹。”“她一心只想安然度日,宫里争宠夺爱她向来都是淡淡的,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宫里众妃对她诸多迫害后,她终于明白,进了宫,原来,真的就由不得自己了。”正是这份“由不得自己”,使主角沈凝霜由无奈、无心而一步步转变为无情,直至最终走上了悲剧的道路.这种性格演变的轨迹凸显出外界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深重影响,同时也使这部小说拥有了一种历史沧桑感。
⑽ 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纳溶洞风景如何
斯洛文复尼亚,宛然一座令人制神往的国度,这片土地上汇集着世间最美的景色。海滨城市皮兰、玫瑰港和伊若拉宛如地中海上的三颗明珠。雄伟壮丽的阿尔卑斯山是探险者的乐园,精彩的都市生活体现着丰富多元的文化,而纯朴自然的乡村美景又近在咫尺。波斯托伊纳溶洞位于斯洛文尼亚南部喀斯特高原,是世界最大的石灰岩溶洞之一。溶洞全长27千米,洞内套洞,曲折幽深,有隧道相连,形成一条奇伟的山洞长廊。东北距首都卢布尔雅那约50千米。这个溶洞是世界级的观光景点,因此各国的国旗在这儿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