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含义
Ⅰ 如何理解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和美学性之间的关系;公共设施如何艺术化的表达景观内涵。
太复杂,给你推荐本书书名:《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定价:86
条形码:9787112084548
ISBN:ISBN 7-112-08454-7
作者:崔唯
印刷日期:2006-11-1
出版日期:2006-11-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精装20开,225页
中图法:
中图法一级分类:
中图法二级分类:
书号:
简介:前言
步人21世纪以后,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的日趋繁荣、对外交流的不断频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品质要求也呈现出日益提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人们也对如何借助视觉中最活跃,并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深刻的色彩要素来提高人类栖息环境质量和增加城市自身魅力,也表示出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许多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城市色彩建设讨论,而另-些城市更是早已"捷足先登"地将城市色彩建设纳入到了城市建设的管理范畴,如哈尔滨、武汉等,这些举措无疑将国内城市色彩建设问题推向了一个高潮。由于城市色彩建设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如历史承传、城市功能、经济投入等,因此如何使我们今后规划与设计的城市色彩能够为城市发展服务,并且成为子孙后代可以继承舶城市财富,这就需要对该项工作子以审慎的思量与科学的筹划,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臆造。
现代国内外城市环境色彩实践证明,要搞好城市色彩建设,离不开对相关领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介绍,而这一点对尚处于城市环境色彩建设启蒙阶段,并且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参照的国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写作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试图从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的基本概念、城市主要构成元素的色彩规划设计、城市环境色彩的建设原则、城市色彩的表情,以及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方法等五个方面逐一入手,对人类长久以来,特别近30年在城市环境色彩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追述、梳理和解读。其中,在第1章"概论"中,着重介绍了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和国内目前在城市色彩环境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在第2章"城市环境色彩构成元素的规划与设计"中,重点解析了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绿化;交通场所、交通工具、广外广告、公共设施、公共艺术,夜景照明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方法;在第3章"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原则"中,深入阐述了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民族性原则、文脉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对于城市色彩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在第4章"城市的色彩表情"中,着重介绍了有彩色系的红色、橙色、紫色、黄色;绿色、蓝色表情,以及无彩色系的白色、黑色和灰色表情在不同城市文化、经济、政治、时代等背景中所拥有的各自象征含义;在第5章"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申。通过实例向读者详尽地论述了国外著名色彩机构或专家等在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成功事例及其思想观念与实践方法。
除此之外,本书还赞美了现代城市色彩建设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城市繁荣等所产生舱深远影响。因此说,在目前国内关于城市环境色彩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鲜见,以及方兴未艾的国内城市色彩建设又急需系统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该书的出版将对于希望较为全面了解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的人们而言,堪称是一部理论匀实践兼备的重要参考论著。总之,希望此书能够为国内近年来掀起的城市色彩建设运动的蓬勃发展发挥推助澜的作用!
目录:前言
第一章概论
第1节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010
第2节研究背景与目的 011
第3节现代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的发展历程 016
一、国外发展历程
二、国内发展历程
第4节国内城市色彩环境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022
一、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二、有法不依与执法不严
第二章城市环境色彩构成元素的规划与设计
第1节建筑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28
一、建筑外墙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二、建筑屋顶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二、建筑色彩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四、目前国内建筑色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第2节城市绿化的色彩规划与设计 041
第3节城市交通场所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45
一、道路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二、桥梁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第4节交通工具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51
第5节户外广告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55
第6节公共设施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62
第7节公共艺术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72
第8节夜景照明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79
第三章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第1节整体性原则 090
第2节地域性原则 094
一、地理环境因素
二、气候条件因素
三、物产资源因素
第3节民族性原则 107
第4节文脉性原则 115
第5节功能性原则 124
第6节美学性原则 130
一、色彩对比
二、色彩调和
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第四章城市的色彩表情
第1节红色表情 156
第2节橙色表情 163
第3节紫色表情 165
第4节黄色表情 166
第5节绿色表情 175
第6节蓝色表情 178
第7节白色表情 187
一、白色表情
二、粉彩色表情
第8节黑色表情 197
一、黑色表情
二、暗彩色表情
第9节灰色表情 200
一、灰色表情
二、灰彩色表情
第五章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第1节法国朗克罗的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210
第2节日本的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212
第3节德国波茨坦Kirchsteigfeld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215
第4节挪威朗伊尔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219
后记
Ⅱ 环境艺术是干什么
人也是环艺系的,快毕业了
环艺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白了说就是把环境(大环境叫园林,广场,小环境叫室内)设计的好了艺术了。
包括室内设计和园林规划两个设计领域。
它涉及的范围很多,
如果思维能力强,综合能力强,能适应紧张忙碌的工作,出来后 ,可以到家装公司从事室内的设计工作。主要是制图,做CAD,施工图 ,预算。
不甘做别人的下属,可以自己打拼,能力高的人可以通过一些渠道自己出去拉活,给客户作图。
软件学的比较好的,可以做家教。
审美力强的做软装也很不错。
要是设计能力比较好的,可以做平面,广告宣传版面设计,名片设计,或者去影楼做照片后期,这些都是可以做的。
本人以后不打算做这方面的工作。
说句实在话,做设计是为别人出力不讨好的活,(毕竟你不是设计师)这是个累心的活,不知道您是否吃得消。
Ⅲ 城市形成条件
人口密集,并且人口达到一定数量
城市居民从事为非农业生产,第二产业和第三内产业发达
城市是一定容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等的集中之地和中心所在,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而形成发展的一种有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法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这更接近城市的文化定义。
一般地形较为平坦,气候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比较容易发展为城市,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的影响
Ⅳ 景观生态学对城市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概念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是一个多学科分支(主要是版两岸之间的地理,生态),权他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空间形态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
空间格局(结构)和生态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人类活动,
的生态建设科学
的作用和意义,强调规模的重要性的生态格局和过程的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点之一,特别是研究宏观尺度上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的大型区域?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指导原则
直接作用于促进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认识从宏观的自然和强有力的手段,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景观设计,自然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与利用
Ⅳ 景观的时代意义
早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模式就将乡村农田作为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库哈斯(Koohaas) 则以一种消除城市――农村差别的“Scape”(景),来描述当今的大都市。这里的城市景观(Town-scape)和 农村景观(Land-scape)不再被认为是独立的个体而单独存在,而是形成一种统一的表现形式;Scape同时又有无边界城市(Edgeless City)或无限的景观(Limitless Landscape)的含义,在Scape的领地上,中心与边缘、内部与外部、农村与城市相互渗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回归,反映了城乡一体化的新的景观格局。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房前屋后的果树菜圃、并以园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上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的“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一个重要方针也是园林结合生产,丰产的景观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生产性(Proctivity)。城市与农村相互交错,城市将溶解在农田中,农田将进入城市核心区,并且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健康的食物,同时,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
在当今低碳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城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回归丰产景观的自然属性,不仅是对传统园林本质和过去农业文明的依依不舍,更具有保障城市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首先,世界上有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15年,世界上将有26个一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每天至少要有6000吨的食物来满足一个这样规模城市的需求。城市农业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加新鲜的水果、蔬菜及肉食,增加城市食品的供应量,增强城市的自我服务能力。其次,城市低收入人群每年花在食物上的费用是他们收入的40%到60%,城市农业有助于减少他们用于食物方面的开支,从而增加其他方面的开销能力。再者,在西方国家,平均每个食物品种要运输1500英哩,燃油消耗是每加仑100磅食物,城市农业可以大大节约食品运输所需要的能源消耗。
Ⅵ 今天专业课老师提出了“城市景观与绿地”这个概念,谁能通俗的解释下城市景观的发展含义
来自抄绿维创景网站的概念解释:人类最伟大的创造,莫过于城市…… 一个几万甚至上千万人的社区,为了共同的和不同的目的,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有时互助互爱,有时忌妒有加,憎恨之极,以至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他们修驰道、掘运河;有时却为了隔离,垒城墙,设陷井。同样的爱与恨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及其它生命的态度上:恨之切切,人们可以把兽与水视为共同的敌人,因此筑高堤、籓篱以拒之;爱之殷殷,人们又不惜工本挖湖堆山,引虎狼草木入城。人类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和需求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块被称为城市的地方,便成为城市景观。很有权威性的回复哦,我要加分啊。。。
Ⅶ 景观城市化和人文城市化的含义是内容是
景观城市化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人文城市化指现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历史人文要素的体现,以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避免千城一面
Ⅷ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个园林景观毕业设计文本
,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本文的景观设计定位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层次上,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2.1 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ts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的围有围墙的图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被行政建筑所包围: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堂,监狱,财务大楼和军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立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
象被彻底破坏。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2.2 景观的栖息地含义: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所谓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无论是作画还是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也就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栖居的过程实际上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2.3 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科学、客观的解读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态流是水。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根据Lovelock的盖娅理论,大地本来是一个生命体: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村寨上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再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最后富含养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研究的对象。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此又必须借助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诉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4 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人类理想和历史的书
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者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所有景观都是由这些组成的。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的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于上下文中才能显示。景观语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诗意的。海得歌尔把语言比喻成人们栖居的房子。景观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泉。“河出图,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却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文字与数字起源于对自然景观中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
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庇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同,而有效的抵御外来者的攻击。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他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人的书。当然,要读懂,读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有多重含义的,这都是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景观符号,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
3.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1 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3.1.1城镇规划
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3.1.2场地和社区规划
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协调与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从更大的职业范围讲,基地设计还包括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其中,基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动物和气候。敏感性的设计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与消耗,从而提高基地的价值。
(接下面!)
Ⅸ 城市景观雕塑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一股脑的上马标志性雕塑,雕塑园或雕塑一条街作为形象工程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实在是大有违背雕塑和城市建设规律之嫌。一个城市的城市雕塑氛围形成,是多年几代人建设的结果,特别是作为标志性的作品,首先要被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民众公认和爱戴,这实际上是人们心里的东西,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可,就像一提起中国的标志,人们会首先想起,想起华表。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象征也是如此。一座雕塑,应当在它是诞生后与这座城市耳鬓厮磨,日久生情,然后才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象征,而不是在母腹中就与这座城市指腹为婚,那样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
城市雕塑绝不是只工程,它有自己的规律与地位。城市雕塑首先必须融于一个大的公共环境,而不能只就雕塑本身来考虑,即便雕塑本身的艺术水平还不错,但却因与周边环境、建筑不匹配,也会影响城市雕塑的艺术效果,甚至破坏了周围环境的美化;其次雕塑不是图解,大型雕塑特别是主题性雕塑还必须体现出本地域的人文精神。
拿济南的“泉标”来说,像那样三条腿,中间一个球的东西,中国大地千千万万,它能代表济南人心目中的“泉标”吗?济南自古被称为“泉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趵突泉”,“趵突”的由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三股泉水,“趵突”是济南人心中的“趵突”精神,实为一种人文精神,它是对泉水、对济南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高度总结与概括。而现在的泉标软塌塌的溪流状造型,抛开是否美观不谈,至少没有一点精神可言,更难说有什么文化内涵了。可见一件好的标志性雕塑设计时首先应该了解当地的人文精神,结合地域文化,在艺术美观与精神含义上达到相同的高度。在设计泉城广场、泉标之前,也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泉城人的人文精神”。
Ⅹ 步行街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叫
步行街的含义
1、步行街是指在交通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设置的行人专用道,在这里原则上排除汽车交通,外围设停车场,是行人优先活动区
2、徒步街与徒步购物街的意义是一样的可通称为步行街.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统一部分是为了振兴旧区、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保护传统街区而采用的一种城市建设方法
步行街的类型
步行街有两种类型:一是旧城市原有的中心商业街通过交通管理或改造而成的步行街;二是旧城市的新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区,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的步行街。旧城市的中心商业街,往往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就地居住的人口少,流动人口多,交通量大,道路拥挤,车辆交通和步行活动混杂,环境质量下降。把这类街区改造。
休闲步行街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认为,休闲步行街即是位于城市(区)繁华地段,受到交通管制只许行人步行的,具备一定的休闲消费吸引力,且能够聚集人群并为之提供休闲游憩的通道或街区,是城市休闲聚落的表现形式之一。
休闲步行街的基本要求如下:
首先,作为步行街,休闲步行街是设置的不准车辆通行,只许行人步行的通道或街区
其次,休闲步行街必须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一定的可以聚集人群的休闲消费吸引力。
再次,休闲步行街是一个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集合体,在其特色吸引力下,除满足前来游客的首要需求之外,还要能够为游客提供休闲游憩的放松体验。
第四,休闲步行街一般处于城市(区)或景区(点)的繁华地段,且有足够的配合其特色吸引力的场地和规模空间,能够为聚集的人群提供充足的空间。
休闲步行街的分类
从游客消费行为分为以购物为核心和以休闲消费为核心的步行街;从核心吸引力分为旅游导向、商业导向及综合型的步行街;从形成机制分为城市休闲商业步行街(区)和旅游休闲步行街(区);另外还分别从消费群体、规模体量、区位要素及建筑类型特征对步行街进行了分类分析。
基于旅游的休闲步行街的设计打造
现代步行街集吃、住、行、游、购、娱多功能于一身,步行街将成为商业与旅游业的最佳黄金结合点。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士到中国观光、旅游、购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商机。
针对目前我国步行街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尤其针对如何增强步行街的休闲化,我们研究分析了旅游策划和规划思路在休闲步行街建设中的应用。
1、休闲步行街旅游吸引物与游憩方式的设计
旅游吸引物设计的理念:从形成机制上可以看出,休闲步行街的旅游吸引物系统不是独立的,内向的,而是和城市文化、城市商业、城市景观和资源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的。通过商业载体的主题化、趣味化等手法,可以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通过商业街区的建筑处理、业态重组等手法,可以将分散的商业积聚成吸引物,也可将分散的吸引物集合成核心吸引物;通过街区景观处理、城市文化具象、城市景观微缩等手法,可将城市其他景观文化等元素“借用”进休闲步行街;通过城市节庆、商业节庆等活动的组织与梳理,并组织原住民参与,可以形成动态的、永不落幕的旅游休闲吸引物系统。
游憩方式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商业形态的趣味化、主题化、体验性与参与性设计,商业配置的全程游憩化设计,以及商业行为的游乐化设计等方面。
2、休闲步行街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
不同的休闲步行街,其室内景观和室外景观的配比是不同的,景观基础和性质也是不同的,微观店面景观要与宏观整体景观相互协调呼应。总结起来,城市步行街的景观首先是商业型景观,并可运用情趣化、情景化商业景观,消费型景观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进行打造。
3、休闲步行街的旅游功能分区和游线设计
旅游功能分区设计要与商业业态布局结合,旅游功能分区相对宏观和完整一些,而商业业态的布局则更为微观和具体。 旅游游线设计要与商业人流动线结合,同时满足商业和休闲旅游的双重要求,完善的人流和交通线路设计,从而更能实际延长顾客停留时间,增加衍生和附加消费。
建立方式
步行街的建立有下述三种方式:①进行交通管制,但不改变街道原状。控制进入步行街的车辆,把车辆疏导到附近的道路上去,以扩大步行空间。例如,在规定时间内禁止车辆通行;限制进入步行街的车种,只允许公共交通、救护、消防、工程等车辆进入;只允许少量凭许可证通行车辆(如送货车、当地居民的车辆等)
出入或在规定时间内出入。②交通管制和街道改建相结合。凡保留公共交通的商业街,缩小车行道宽度,加大人行道宽度;安排步行者的休息设施;绿化和美化环境。完全禁止车辆交通的街道,则取消车行道,将整个路面作为人行道。③交通管制、街道改建和区域交通网调整相结合。通过交通管制,将一部分或全部车辆转移到其他道路,会引起其他道路的交通问题。所以,完善的步行街规划必须与交通网的调整结合起来。例如建设畅通的环绕步行街的环形干道,以吸引过境的车辆行走;为到达步行街近旁的车辆安排停车场、存车库;步行街所在街区内要有供商店运进货物用的支路和为人流集散而准备的公共交通线路网,以及与外围干道相通的、为安全疏散用的横街和支路。步行街与区域交通网的结合方式有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新区和新城市的中心区,可采取后一种方式:将步行街布置在地面层;地下铁道、干线道路、停车设施等布置在地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