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堤景色
⑴ 白蛇的故事发生在杭州的哪里,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到杭州旅游,几乎没有人会不去西湖,作为天下西湖中名气最大、传说最多的一个湖,杭州西湖早就印在华人的脑海里,就算从来没有去过,也总是能说出一段白娘子和许仙、小青的故事。
西冷印社创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全国第一个印学社团。
西冷印社处处呈现江南造园美学,彰显江南人的风雅,庭院中间的水塘、水塘旁边的梅花,随处可见的古树、翠竹、枫叶和各种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草木互相映衬,随意游览,如入秘境。
⑵ 杭州的风景、习俗、(人景合一)作文
美丽的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苏堤和白堤横贯于西湖,把西湖分隔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白堤原名白沙堤,由孤山至段桥衔接成区。苏堤为苏冬坡所建,横贯西湖南北。
堤上有石拱桥六座。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杭州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5.6公里,湖周约15公里。景区由一山(孤山)、两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五湖(外西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南湖)、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构成。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 灵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
⑶ 描写风景的文章200字左右
篇一:日出美景
在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里,我孤身一人攀山而上。凌晨,我站在山顶上,仰望碧空,等待那惊艳的一刹那。
渐渐地,那原本被夜幕笼罩的天空出现了微明。一颗颗启明星逐渐变得苍白无力,在浅浅的日光的照射下,胆怯的它们终于退却了。随着启明星的消失,害羞的太
阳射出了几道耀眼的金光。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只见那火红火红的太阳缓缓的从东方升起,将金色的光辉洒向四面八方。我不禁捂住了眼睛,挡住那刺眼的光芒。可
过了一会,我又睁开了双眼,我彻底被日出的魅力迷住了!太阳身旁的白云也渐渐变了颜色。从洁白过渡到桔红,最后变成了片片红的晃眼的朝霞。太阳终于从地平
线升上了壮阔无边的天空之中,展现出她最美的一面。让人们来迎接一个全新的清晨。
看完了日出,我走在下山的石板路上,静静地回忆着华美的日出。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篇二:美丽的碧洲公园
平静无瑕的湖面因为有了天鹅而掀起了涟漪漾起了微波,那如同骄傲的公主般的天鹅娴静地在水中享受着美好,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美丽。
暑假星期三,刘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去碧洲公园游玩。
小周老师带一年级,清清老师带二年级,莎莎老师带三年级,谢老师带四年级,谭老师带五年级,小刘老师带六年级。我们走下楼,咦?小周老师和清清老师怎么
不见了呢?刘老师带我们三--六年级的同学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儿,碧洲公园便展现在我们眼前。远远望去,景观桥像是一条银丝带横卧在涟水河上,来到桥
上,往下看去,我看到河里有一堆堆水草,碧洲公园岸边有一面面红色的旗子在微风中飘扬,岸边停靠着几条小船,在等待着人们去驾驶它们游玩呢!
进了公园的大门,我们来到草坪上,我看见远处有两只小鹿,连忙往前跑去。走近一看,原来是假的啊!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天鹅湖,平静无瑕的湖面因为有了天鹅而掀起了涟漪漾起了微波,那如同骄傲的公主般的天鹅娴静地在水中享受着美好,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美丽。
碧洲公园的景色可真美,让我们流连往返~~
⑷ 钱塘湖春行中写西湖白堤一带景色的句子
绿杨阴里白沙堤
⑸ 春游湖描写诗人什么的景色
春游湖描写了春的到来(景物包含燕子、桃花、春雨、柳阴),表现出诗人的惊讶和其喜悦的心情。
⑹ 描写杭州西湖春天的景色
西湖春景 唐朝白居易有诗《春题湖上》曰: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春天的西湖到处是灿若云锦。当白堤的第一条柳丝泛绿,春就悄悄地来到了西湖。
晨曦中的苏堤烟柳笼纱,微风送来啾啾鸟语。
柳浪闻莺是以春景为主题的公园。柳丝含烟拂湖水,青山荡漾春风来。碧绿摇空,林外莺声听不尽,在柳树纷扬,姣莺深林中,寻找柳树林中那种贵妃醉酒般的醉柳。静看俯垂湖面的浣纱柳、树干特矮的湿柳,那份乐趣,似乎已把春光拽住。
“花香水初暧,鱼乐人同乐”说的是花港观鱼,这是西湖又一座处处春光的公园。
相应的是起伏有致的牡丹园,园内有曲折的卵石小路,把牡丹园十五亩地相隔成一个个小区。树林、花卉、山水构成一幅幅不同布局格式的园林风景画面。人在牡丹园,宛如画中游。
黄龙洞的盘山溪径,山间洞壑,真山假山,趣味无穷。黄龙吐出的源头之水,由黄龙之口而出,再跌落而下,逆水迎回,蜿蜒于庭管之中、山林之中。或分溪泉、或驻为池,变化多姿。水为纽带,把全园景物融汇贯通,使纯净凝固的空间,蕴含着动感。
春雨中去古刹灵隐寺,又是另一番感受,古刹两旁苍翠欲滴,黄墙古庙,香烟燎绕,一派佛光普照。如果灵隐寺是隐着灵的话,他一定会说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深锁在密密浓烟中的龙井问茶,伴着她的是淙淙的泉水,迷人的悠闲,这正是春天龙井的特色。龙井的绿色不但在树上,在山坡上,还在人们的身上,从茶山上下来的采茶人,带着一片青绿走来,带给路人一片青香。龙井的绿色还可久久在口中品味,品尝不同茶技的风味茶,欣赏茶道表演,了解茶的历史。
黄龙洞绿得幽,九溪十八涧绿得沉,太子湾绿得野,野得那样开阔,让人们想起雨果的画。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在这里你会获得心灵的舒释。芳草逍遥坡上,晨波漾,山桥古朴,倩影映双双。
九药山泉,琵琶州里,叠水荡漾,一派村野风光。
西湖春景,苍翠重叠,让看的人满面春光,一路欢歌笑语……
⑺ 杭州的美景让人陶醉,俗话说得好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人间天堂杭州中,镶嵌着一块翡翠——西湖。走进这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只见湖面上漂浮着像两条白丝带似的白堤和苏堤。白堤原名“白沙堤”,苏堤是人们为苏东坡所建造的。走上白堤,眺望远处的湖上景色,会让人赞叹不已。只见远处水天一色,平静的湖面仿佛一面硕大的银镜,把湖岸的树木,花草,都倒映在了湖中,显得格外清晰。在湖上泛舟时,朝西望去,只见远处矗立着高大雄伟的雷峰塔。这雷峰塔宛如一个巨人站在天地只间。听导游介绍,这雷峰塔跟《白娘子传奇》有关。看着这高大雄伟的雷峰塔,听着这动人的《白娘子传奇》,我的心中产生了敬佩之情。船向南行驶。我们又游览了断桥。断桥桥身呈半圆形,颜色为白色,桥上雕刻着很精细的图案。导游介绍说,这一处景点叫做“断桥残雪”,据说,在冬天下鹅毛大雪的时候,从远处向断桥望去,好像断桥中间断了似的,十分神奇。我又一次赞叹不已。在湖上,有三个小岛,分别是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小瀛洲位于西湖中部,是一个湖心小岛。湖心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西湖中央,因此得名为“湖心亭”。阮公墩是一个“绿色小岛”,全岛笼罩在郁郁丛林之中。看着这著名的“三岛”,我不由地陶醉在了这美景之中。杭州西湖,真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哇!
⑻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人文历史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西湖葑滩严重。440余亩湖面被占为田荡(合约0.29平方千米)3120余亩湖面淤塞成浅沙滩(合约2.08平方千米)。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军政府政事部主持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和旗营城垣,辟新市场,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米处设栏,内杂莳花木,称湖滨公园。
民国十七年(1928年),浙江省政府在第三公园码头建立陈英士铜像;次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于第二码头建“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第六公园。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政府开始在第五公园码头,筹建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环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
(8)白堤景色扩展阅读
杭州西湖主要景点:
1,断桥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断桥之名得于唐朝。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于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⑼ 杭州西湖白堤路上有什么风景
abcdefxr自作主张
⑽ 苏堤横亘,白堤纵;诗里猜的那五景
这句诗描绘的景色有:苏堤,白堤,青山,月光和如弓桥。释义为苏堤横亘南北,白堤纵横左右。
此句出自 刘大白的《西湖秋泛》,本诗作者将西湖二堤比作横跨西湖的彩虹,颇为形象生动。
“苏堤”全长三公里,乃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构所筑。后人感念其恩,名为"苏堤"。
“白堤”原称"白沙堤"。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为纪念他,称为“白堤”。
(10)白堤景色扩展阅读:
《一剪梅·西湖秋泛》近代 / 刘大白
苏堤横亘白堤纵。横一长虹。纵一长虹。跨虹桥畔月朦胧。
桥样如弓。月样如弓。
青山双影落桥东。南有高峰。北有高峰。双峰秋色去来中。
去也西风。来也西风。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刘大白生于1880年,是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早年留学日本时参加了同盟会,1912年在他的家乡绍兴主办过《禹域新闻》,用诗文反对袁世凯的窃国称帝。反袁运动失败,他被迫流亡南洋,1919年“五四”运动,他又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卖布谣》等就是他倡导用新诗反帝反封建的代表作。
刘大白另一件不亚于新诗写作,却一直被人忽略了的文学成就,是他的《中国文学史》。这部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1933年)才出版的文学史,是他没有完成的一部巨著,500余页的篇幅只写了引论,上古至商,周至秦,两汉,三国至隋,唐6章(还有计划中的五代至元、明至清没有写)。他的国学功底深厚,又不受当时政治倾向影响,谈各种文学样式的起源、发展、艺术上的优劣,都特有见地,也是中国文学史中较早出现的一部,对后来的写文学史者启示很多。
参考资料:网络-刘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