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生态景观林带

生态景观林带

发布时间: 2020-12-22 14:08:52

景观生态规划格局

( 一) 重点生态保护区

中北部护岸及水源涵养林区,规划面积为 17876. 16hm2,具体面积见表 6-14。松花江、古洞河、二道江两岸的第一层山脊内的林班,以护岸、护路为目的,划为重点保护区; 头道、二道、五道白河、奶头河两岸大部分地区,以及大片跳石塘,以水源涵养为目的,兼有护岸和水源涵养作用的林班划为重点保护区; 局址内头道林场的长白赤松母树林因已被延边州规划为“长白松保护区”,故本次也划为重点保护区内,本区地跨两江、二道、春雷、宝马、光明、劲松、红石林场,沿河流两岸呈带状分布。

表 6-14 景观规划各类型面积

( 1) 南部生态极端脆弱重点保护区

( 2) 高海拔地带生态脆弱区域,以生态保护为目的,区划为重点生态保护区,区划面积为 40038. 14hm2。东方红林场的 132 林班作为国防林划本区。东方红林场的五道白河两岸以护岸及水源涵养为目的,也划入本重点保护区。本区分布于东方红、黄松蒲两林场,沿局界呈“U”形带状分布。

1. 规划重点生态保护区是疏通景观廊道的需要

廊道是景观中能够通过某种物质流、能量流、或信息流而调节某些重要景观特性的景观元素( 如: 道路、河流等) 。廊道能增强源地之间的连通度,是维护景观整体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而它的构建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在景观样区中,为充分构建生态廊道并兼顾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又能以最小的人类利益损失为代价,应选择两“源地”间的最小通道建立廊道。廊道包括公路廊道和河流廊道。

( 1) 公路廊道 公路廊道具有分割基质、干扰和隔离自然生态斑块的作用。本区的道路网如图 6-8 所示。目前已修干线 7 条,支线 68 条,干支线合计 734. 7km,按林业用地面积计算路网密度为 4. 28m /hm2。干线为 1. 15m /hm2,支线为 3. 13m /hm2

( 2) 河流廊道 头道、二道、三道、四道、五道白河及松花江形成连接各景观区的河流廊道如图 6-9 所示。

白河局位于二道松花江的上游,其下游就是白山湖。河流两岸被侵蚀的泥沙将直接进入白山湖,对白山、红石、丰满电站造成将缩短电站的使用寿命,造成经济损失。据此,对二道松花江、古洞河、二道江两岸以林班为单位,以护岸为目的,将河流两岸划入重点保护区是十分必要的。仅此一项,经初步估算,每年可以阻止 28. 35 万吨的泥沙直接流入白山电站,这对延长库区寿命,增强三湖区域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白河境内的头道、二道、三道、四道、五道白河等河流为松花江的源流和汇水区,保护水源头的生态环境,对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重大,必须对这些河流的两岸、汇水区以及有大片跳塘的林班,乡镇饮用水源区等地区进行重点保护。重点保护区内的森林每年可以防止147. 5 万吨的水土流失,拦蓄水量将达到983. 4 万 m3。洪水期减少径流量177 万 m3。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程度,减少对下游电站的威胁,而且对本区到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图 6-8 道路分布图

图 6-9 河流分布图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结构复杂性的前提条件,是森林多功能的基础,是森林生态系统自稳定、自维持和维护环境能力的根本生物学动因( 杨军等,1997)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和持续活力、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能力,以及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基础。森林类型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景观尺度上的一个等级层次,一个森林类型包含多个物种,保护森林类型也就保护了一批物种。现有的森林景观是森林的自然演替及人为干扰下而形成的,自然形成的森林景观类型需要保护是显然的,对森林景观而言,森林类型多样性应列为第一个保护层次。

白河局动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植物有 1047 种,动物 200 余种。昆虫 1000 余种。特别是它处于长白山天池脚下,有不少珍贵物种和特有物种,尤其是南部高海拔区,有许多特有的动植物物种。但是,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薄,地下有永冻层,其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很难挽回。为此,在高海拔区划出 40038. 14hm2的生态极端脆弱地区作为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重点生态保护区。它将作为生物宝库,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存生物基因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生态社会效益,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 二) 一般生态保护区

一般生态保护区的区划面积为 70914. 3hm2,占总面积的 40. 36%。重点生态保护区与商品林经营区的缓冲地带,中部波状台地多沼泽地带,母树林、护路林,以及南部以采集越橘为目的部分林班,均划入一般生态保护区。

一般生态保护区作为重点生态保护区与商品林经营区之间的缓冲区,要求三大效益兼顾,在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经济效益作为商品林经营区的补充。本区大片分布于宝马、二道、红石、光明、兴隆、东方红、两江、黄松蒲等林场,其他劲松、春雷等林场有小片分布。本区地势平坦,立地条件良好,适宜集约经营,符合商品林区划条件。

( 三) 商品林经营区

商品林经营区区划面积为 47086. 7hm2,占总面积的 24. 86%。划分为两个小区:

( 1) 北部山地商品林经营区

本小区区划面积 13872. 23hm2,集中于两江林场,立地条件好,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方便,适宜发展速生丰产林。本区集中边片、呈块状分布。

( 2) 中部台地商品林经营区

本区区划面积为 33010. 6hm2,大片分布于兴隆、劲松、红石、光明林场、宝马、春雷、东方红、黄松蒲林场有小片分布。

建立商品林基地,解决企业发展和林区职工生存问题。为满足木材生产的需要,区划47086. 7 公顷的商品林经营区,作为木材生产基地。现有活立木蓄积为 8755251m3。白河林业局原设计木材产量为年 30 万 m3。经估算,加上一般生态保护区的采伐量,年木材产量可达 18. 8 万 m3

通过将森林分为生态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森林资源合理配置,较好地解决林业作为物质生产部门和公益事业部门的双重矛盾,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样性要求。总之,生态规划充分体现了三大效益兼顾,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民经济对林木产品的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见图 6-10。

图 6-10 景观生态规划图

⑵ 顾村公园的公园概况

顾村公园是一座集生态防护、景观观赏、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郊野森林公园。是上海市外环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用地430公顷,以中心河为界分为两期。公园内水系、湿地、植物群落,田园风光相交汇,并融合和传承历史人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外环线S20以北,东起沪太路,西至陈广路,地铁7号线顾村公园站就座落于公园内,交通十分便利。顾村公园总规划用地约424.7公顷,规划定位是以生态、休闲、娱乐为主体的大型城市郊野森林公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公园以中心河为界,分两期实施,一期规划占地180公顷,二期为244.7公顷。公园一期建设布局为“一轴、一带、三区、七园”,即悦林大道(原陈富路)景观发展轴,外环100米生态防护林带,东南北三个主入口的景观服务配套区,七园为郊野森林园、异域风情园、森林漫步园、森林烧烤园、儿童森林嘉年华、森林休闲运动园、植物观赏园。公园二期规划有“一弧、一轴、两带、三片区、五心、十区”,即特色景观弧生态廊道,悦林大道(原陈富路)景观发展轴,规划S6、S7高架两侧宽度100-20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三片区”为悦林湖森林水景片区、养生农庄片区、森林拓展片区,“五心”为悦林湖景观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康健活动中心、养生农庄休闲中心、森林拓展活动中心,“十区”为悦林湖景区、中心码头景区、森林草甸区、水上森林景区、康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花木和园艺展示区、养生农庄区、森林拓展区、奇石园区等主题园区,以不同形态的景观效果展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同时,公园还将宝山工业文化、国际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其中,传承区域历史文脉,彰显具有宝山特色的文化内涵。
樱花
举办时间:3月22日——4月21日
举办地点:顾村公园(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沪太路4788号)
樱花品种:有淡红色单层花瓣的“米国樱花”;有白色大朵单瓣有浓烈苍香的骏河台樱花;有枝叶自然下垂、花色浓郁的八重红枝垂樱;有日本的代表性樱花-吉野樱;有树姿伞状、重瓣大型淡红色的“红笠樱花”;有花蕾呈深红色、下垂的重瓣花笠樱花;有深紫色、花朵为钓钟状的台湾绯樱和绯寒樱;有以前生长在东京荒川堤防的美丽八瓣松月樱;有枝是直立状、花朵也是向上开的“天川樱花”;有绿黄色多层花瓣的御衣黄樱花;有萼长椭圆状披针形、淡黄绿色至淡紫色、内侧花柄有柄的“郁金樱”;有神代曙樱花,思川樱花,早春樱花-河津樱等 。
荷花
举办时间:7月5日——8月10日
举办地点:顾村公园(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沪太路4788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将于顾村公园举办2014消夏赏荷活动。
消夏赏荷活动三大主题活动:
1.“心手相莲”--亲子游
活动期间正值暑期,公园与儿童乐园、古生物化石馆、4D影院等配套项目合作,共同推出“买大送小”游园赏荷套票。套票涵盖上述游玩景点,还可乘坐电瓶车轻松游览顾村公园夏日风光。
活动期间的双休日上午,顾村公园举办“背诗词送套票”的活动,小朋友在指定地点流利背诵《爱莲说》即可获赠家庭套票并可参与荷花扇DIY的活动。
衡山北郊宾馆推出了多款团购套餐,带着家人到顾村公园避暑、赏荷、品美食、游儿童乐园,还赠送儿童礼品、冰淇淋等,非常适合暑期家庭出游。
2.“荷香清韵”--乐悠游
(1)“诗与画”摄影配诗比赛
为提升顾村公园游园赏荷文化内涵,展现荷花美景,举办摄影配诗比赛,吸引游客参与。
(2)戏曲沙龙
邀请沪剧、昆曲等戏曲表演者在荷花亭演出,展现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游客还可现场互动。
(3)观名家作品
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正火热展出旅意华裔艺术家宋刚的“水墨精品回顾作品展”,游客可以一睹艺术盛宴。
3.“荷花佳肴”--美食游
衡山北郊宾馆将推出“仲夏夜·海鲜烧烤自助餐”优惠活动,让游客在领略荷花美景的同时,感受舌尖上的美味。此外,北郊宾馆还在多个知名团购网推送“赏荷团购套餐”,丰富的自助餐、套餐给游客更多的美食体验。
来上海顾村公园看荷花,那2万多平方米洁白如玉的荷花盛放在清凌凌的水面上,微风拂过,花瓣微微颤动,花香扑鼻而来,有一种清新脱俗之美。在朝霞中、阳光下或是月色里,与家人一同漫步在荷塘边,静静享受那一份盈香暗浮的高雅吧。

⑶ 商丘旅游景点排名前十是怎样的哪里最好玩

说起商丘,很多人应该听说过这座城市。事实上,商丘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旅游城市,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而且还是我国商文化的起源地。那么,商丘都有哪些比较好玩的旅游景区?这里给大家简单地介绍几个:

第三个旅游景点是睢县北湖。睢县北湖位于商丘市睢县,北湖又被称为凤城湖,起源于明末时期李自成以水代兵,决堤黄河。从这里来看,睢县北湖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当然,睢县北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里风光秀美,湖水清澈见底。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商丘比较出名的几个旅游景点。

⑷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哪些应用

1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极群落是生态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环境的演变产生了生物,生物又改变了地球环境,生物物体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了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生态系统,每一种生物有其特有的环境资源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生物间的生物关系,即生态位。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的种群,与其他生物一样,生存离不开与生物一起协同演化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人类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而生存,但自从人类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产之后,人类开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且人类的活动水平及影响力不断加大,已对自然演进的过程及自然结构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具有与地质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结构与改变自然演进过程的能力。人类一方面依赖于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凭借自己的能力构建了与自然系统相隔离的庞大人工系统,越来越使自己变成生态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类的意志和愿望,对自然系统进行强烈改造和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城市是一种建筑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实体,人口高度密集的社会实体,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换的经济、科技、文化实体。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统本底基础上的,无论是整体意义上的城市,还是生物意义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离开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
2园林绿地系统是连接人工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桥梁
吴良镛教授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环境地,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典型类型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生物物质、能量,离不开经过长期演化获得的大气环境、光热环境、水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机制。但是现代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向自然环境异化方向发展,人类的居室、办公楼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来越大,城市的空间,甚至局部大气越来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护所(Shelter)越来越特化,人们在四季有空调的建筑物内感到“舒适”,越来越依赖局部大气、温度、制造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这种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个中介来进行调和,无论是环境还是心理都需要这种调和,能承担这种功能上和空间上的调和作用只有依靠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只有当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成为人居环境的主体部分和连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桥梁,才能实现吴良镛先生所说的“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生态学研究尺度与园林绿地之间的关系
师法自然一直是我国园林的造园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开敞空间方法加入生态学理论,给城市规划注入新的血液,开始了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和实践。城市生态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
现今已对城市生态绿化(地)的研究主要有:
1)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包括园林植物计算绿量回归模型的建立,园林植物以及人工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释氧固碳、蒸热吸热、滞尘降尘、减菌、减污、抗污、抗寒等)。
2)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群的研究。包括绿色量、园林绿地的功能量化、城市绿化环境评价与需求调查。
3)城市森林绿地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
4)城市生态绿地的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国外的绿化,早期发展一直以崇尚富装饰性植物的设计为特色,较东方传统造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强的征服自然的色彩。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发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国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生态的设计思想先后出现了四种倾向:
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美国奥姆斯特德(FredericLaw Olmsted)极为推崇此模式。
2)乡土化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特色,代表人为西门德斯(Simonds)和詹逊(Jenson)。
3)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纳绍尔(JoanNassauer)、惠尔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Gress)在设计中运用了该思想。
4)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代表人物有K.希尔(KristinaHill)和A.丹尼斯(Agnes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态展示性设计的概念,即通过设计向当地民众展示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和生态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生态学研究尺度与绿地系统建设的层次有大致的对应关系。
3.1 区域绿地体系
区域的含义指城市群或城市与城郊复合体。在区域这个层次,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这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格局,特别区域水循环;第二,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格局,主要在于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河口湿地是区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所在,特别是一些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或迁徙过境地。
3.2 城市绿地体系
这里的城市指城区部分。城市空间上是多种生态系统的聚合,由于其建筑往往所占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于自然系统的下垫层性质与人为活动所排放的物质能量改变了城市局部环境,使得城市在生态上成为孤岛,朝着不适于人居的方向发展。所以城市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缓冲孤岛化倾向,尽量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统的状态。
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在城市整体个层次上,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理想的状况是,城市下垫层的生态性质由绿地生态系统主导,使城市不再成为生态上的孤岛,与周边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合适人居的户外环境。但绿地生态系统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问题,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规划声称以碳氧平衡作为确定绿量(绿化率、覆盖率)的依据,实际上夸大了绿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决碳氧平衡,碳氧循环即使不是全球机制所决定,也至少是一个大区域的机制所决定。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赖于景观层次上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统保留斑块在生态学上往往具有特别意义,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构建人工绿地,不必过于强调物种多样性,只需满足生态调节功能结构物种的关联要求和审美要求即可。那种拼命追求物种数量的导向实际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物种数量叠加,并且大量引来外来物种的潜在威胁人们已得到共识。
廊道(林带)需要一定的宽度,但宽度标准很难作出定量结论。目前环城林带、交通干线林带存在着相互盲目攀比的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却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统的廊道主要起着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强调生态通道?在林带改善小气候效应方面,农田防扩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鉴。有一些观点非常强调林带与主风向的关系,实际上线状林带对风的改变只限于林带高度3~5倍的范围,除非林带形成网络。林带的建设须考虑城市生态特点。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虽然巨大,却有明显的失误,如在干旱地带,缺水是主导障碍因子,营造乔木林带以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却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笔者推想我国的林带理念可能部分来自于中国人的围墙观念,如同历史上的围长城一脉相传,但万里长城并不能挡住外族进入中原。
景观的美学价值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动态变化的难以确定的问题。都市人的审美时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但久居深山的农民却见高楼大厦最兴奋。保持景观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给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为一种准则。

⑸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有哪些

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美国奥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极为推崇此模式。
2)乡土化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特色,代表人为西门德斯(Simonds)和詹逊(Jenson)。
3)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纳绍尔(Joan Nassauer)、惠尔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 Gress)在设计中运用了该思想。
4)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代表人物有K.希尔(Kristina Hill)和A.丹尼斯(Agnes 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态展示性设计的概念,即通过设计向当地民众展示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和生态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生态学研究尺度与绿地系统建设的层次有大致的对应关系。
1、 区域绿地体系
区域的含义指城市群或城市与城郊复合体。在区域这个层次,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这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格局,特别区域水循环;第二,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格局,主要在于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河口湿地是区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所在,特别是一些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或迁徙过境地。

2、城市绿地体系
这里的城市指城区部分。城市空间上是多种生态系统的聚合,由于其建筑往往所占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于自然系统的下垫层性质与人为活动所排放的物质能量改变了城市局部环境,使得城市在生态上成为孤岛,朝着不适于人居的方向发展。所以城市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缓冲孤岛化倾向,尽量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统的状态。
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在城市整体个层次上,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理想的状况是,城市下垫层的生态性质由绿地生态系统主导,使城市不再成为生态上的孤岛,与周边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合适人居的户外环境。但绿地生态系统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问题,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规划声称以碳氧平衡作为确定绿量(绿化率、覆盖率)的依据,实际上夸大了绿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决碳氧平衡,碳氧循环即使不是全球机制所决定,也至少是一个大区域的机制所决定。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赖于景观层次上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统保留斑块在生态学上往往具有特别意义,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构建人工绿地,不必过于强调物种多样性,只需满足生态调节功能——结构——物种的关联要求和审美要求即可。那种拼命追求物种数量的导向实际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物种数量叠加,并且大量引来外来物种的潜在威胁人们已得到共识。
廊道(林带)需要一定的宽度,但宽度标准很难作出定量结论。目前环城林带、交通干线林带存在着相互盲目攀比的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却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统的廊道主要起着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强调生态通道?在林带改善小气候效应方面,农田防扩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鉴。有一些观点非常强调林带与主风向的关系,实际上线状林带对风的改变只限于林带高度3~5倍的范围,除非林带形成网络。林带的建设须考虑城市生态特点。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虽然巨大,却有明显的失误,如在干旱地带,缺水是主导障碍因子,营造乔木林带以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却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笔者推想我国的林带理念可能部分来自于中国人的围墙观念,如同历史上的围长城一脉相传,但万里长城并不能挡住外族进入中原。
景观的美学价值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动态变化的难以确定的问题。都市人的审美时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但久居深山的农民却见高楼大厦最兴奋。保持景观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给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为一种准则。

⑹ 城市生态风景林的主题包括哪些内容

生态景观林带由绿色景观带(线)、景观节点(点)和生态景观带(面)组成:内

生态景观林容带
绿化景观带是将主要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0~50米林带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带、滩涂湿地红树林为主线,建成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长廊;

景观节点是沿线分布的城镇村居、景区景点、服务区、车站、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绿化、美化、园林化,形成景观亮点;

生态景观带是将高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岸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改造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质量,形成主题突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

⑺ 什么是生态主义景观

什么是生态公益林?
··主要是用于绿化景观、调整环境气候的林带。

什么是商品林?
··主要是用于采伐使用木材的供给林带。

⑻ 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三个复角度。1、考虑周边土地利用制形式,包括游憩价值、生态格局,这点最重要。2、社会经济和土地权属3、当地地理条件,水土资源4、考虑已有林网的连接程度。5、道路运输造成的污染防治对具体林网的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不同道路等级、不同区域(即使是郊区)有不一样的做法,加上郊区林带在自然演变过程中,是最容易受到侵蚀的,所以必须和当地土地利用或地区发展定位相结合,不能一概而论。同志我都回答那么久了,而且态度很好,您就不能给个红旗负责一点么?!

⑼ 田园综合体生态治理景观林带勘察设计需要什么资质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农村田园建设项目。其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一是打造生态、景观、苗木园林美化等旅游环境,成为自驾游目的地、文化包括婚庆主题公园、儿童体验教育基地、休闲旅游首选地。
二是打造农业产业项目集群。利用当地土特产种植加工优势,发展采摘园、旅游产品等。
三是房地产开发。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