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超焦距
㈠ 拍摄风景照片时如何设置超焦距/
超焦距计算表格回:答http://hi..com/cchenmd/album/item/aaebc3c2872e49459c163d4c.html#
㈡ 如何应用定焦镜头超焦距拍风景
定义: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确定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大景深时的摄影回物距,称为在这个焦距和答这个光圈下的超焦距。 超焦距距离的计算比较繁,所以如果你的镜头上附有景深标尺的话,在对焦时将你选用的光圈值的后景深线对准无穷远,就可以了,不必计算,使用也方便。这也是镜头上带有景深标尺的一个很大的用途。
当然在没有这个标尺时,我们最好借助与景深表或转盘式的景深标尺这个工具了。
㈢ 什么是超焦距如何运用超焦距
你好~超焦距的运用多在以前自动对焦还未普及的时候,新闻记者常用超焦距来抓拍人物。然而现在自动对焦几乎弥补了这一点。拍摄风景通常都是用小光圈,甚至F16以上,架脚架,完全不用考虑超焦距这个问题。 为了大家一同普及摄影知识,我还是把计算公式表发出来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使用景深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完整地计算一张景深表,供我们日常摄影时便查(因为计算较为繁复,你是不可能在现场临时计算的),但是有的书籍中有是也提供现成景深表,下面就是书中提供的景深表,(这是尼康公司为尼柯镜头提供的)供大家参考。超焦距 (Hyperfocal Distance)定义: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确定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大景深时的摄影物距,称为在这个焦距和这个光圈下的超焦距。以上是超焦距的定义,看起来有些费解,另外,超焦距又有什么用呢?为了说清楚,我们就使用上面的景深标尺来讲述一下: 图一:这个景深标尺,我相信的一看就懂:目前对焦是在2M上,你看不同的光圈值两边各有一根指示线,这两根线指示了该种光圈在距离2M时的,前景和后景的清晰范围。比如:如果用了F=11的光圈,清晰范围大约在1.5-3M。图二:这是镜头对焦在无穷远的情况,如果照风景,用光圈F=16,你可以看到大约在4.5M以外都清楚。图三:图二的这种对焦情况不是最好,因为这时的后景深就没利用上。 如果我们对焦在4.5M上,这时我们可以发现仍然用光圈为F=16时,那就用上了F=16的后景深:后景深指示线对在无穷远上,这样对焦既保证了无穷远处的清晰度,而前景深指在2.2M处,清晰范围比图二前进了2M多,得到了最大的景深。这就是“超焦距”对焦法,而4.5M这个对焦位置称呼超焦距。 超焦距的方法在抓拍时常用,因为在我已知的范围内(比如上面说的2.2M以外),就不用对焦了,抓了就照,可以抢时间,抓镜头,同时也保证了清晰度。所以新闻记者等是比较爱用的。 超焦距距离的计算比较繁,所以如果你的镜头上附有景深标尺的话,在对焦时将你选用的光圈值的后景深线对准无穷远,就可以了,不必计算,使用也方便。这也是镜头上带有景深标尺的一个很大的用途。 当然在没有这个标尺时,我们最好借助与景深表或转盘式的景深标尺这个工具了。
㈣ 长焦镜头拍风景如何获得大景深
影响景深一共有三要素:光圈、物距和焦距,你只能在这三者之间进行控制,回还有一方法是利用答把主体拉远的法可以拍到全实的照片,具体做法是:把相机和拍摄主体(景物)的距离控制在30以外,因为当你对30米以外的主体拍摄时从焦点一直到无限远都是实的(当然焦点之前最好不要有景物)。
㈤ 单反照风景怎么使用超焦距获得最大景深
超焦距调焦
超焦距调焦超焦距调焦Focusing on the Hyperfocal Distance超焦距调焦是指,将调焦环上的无限远标志调到光圈的后景深范围之内(后景深最远的那个点),这时你使用的焦距就是超焦距,它比无限远近一些。使用超焦距调焦,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从前景到很远距离范围内的景物都很清楚。
有些人常常认为,只要把焦距跳到最远,就可以最大限度获得景深,其实不是,要在一个扩展到远距离的场景中获得最大的景深,却不能对着无跟远调焦。而是要将调焦环上的无限远标志调到光圈的景深范围之内(后景深最远的那个点),这时你使用的就是超焦距,它比无限远近一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超焦距调焦”。
当镜头无穷远标志调焦在后景深内最远的那一个点时,前景深相对清晰最近的那个点到焦平面的距离被称为超焦距。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计算用于某一具体模糊圈的超焦距的公式为:
H=F2/Cf在这里,H为超焦距,F为镜头焦距,C为模糊圈,f为所用光圈。
在平时使用时一般把模糊圈的直径设定为0.05毫米,因而把上述公式简化成H=1000F/f,只凭简便的口算就能够准确地知道任何镜头的焦距与光圈组合所用的超焦距是多少。如果我们使用50毫米镜头和f/16光圈,那么将其代入上述公式用毫米计算,结果为50000/16=3125毫米,也就是说它的超焦距刚好是3米过一点。
————————————————————————————————————————————————以下为 falcon_20 补充
上述文字是对“超焦距调焦”准确而专业的解释。可能对于初学摄影的人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我来做适当的补充,便于大家实际操作。
一、较为专业的理论公式
超焦距=镜头焦距+镜头焦距的平方÷(C×F)大家都知道,F代表光圈。而C则为“弥散圈系数”。C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汇,简单说就是当被摄物体虚化时,特别是光点被虚化时,光点会弥散成一个圆形光斑,弥散的程度有大小,弥散后形成的光斑直径,与焦距及光圈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个数学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弥散圈的系数,缩写为C。具体的就不多讨论了,太过学术化。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就哦了。
二、超焦距调焦的作用
超焦距调焦是为了使全画面均清晰(使用焦距光圈组合获得最大景深),所以感觉上第一概念就是想到光圈尽量小,尽量用广角,使景深最大化。任何焦距镜头和光圈组合时,其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后景深远大于前景深),所以很多人认为拍摄时对画面的前1/3处对焦,可获得最大景深。这个方法是简单有效的,可以保证全画面均清晰。由于该词条是“超焦距调焦”,那么我们还得继续讨论超焦距问题。
三、超焦距调焦的概念
调焦时,如果后景深最远处的那个点对准无穷远也“刚好”清楚的话,那么对焦点就不能再推后了,否则前景深就会浪费(因为景深会随着对焦点的推移而变化,而此时后景深无穷远处已经清楚了,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前景深了)。那么此时,前景深范围内最远的那个点到相机的距离,就被称为“超焦距”。
用广角端拍摄时景深最大,当对焦点在画面1/3处的时候,后景深无穷远范围内也是清晰的。而所谓“无穷远”是一个极限概念,画面中最远处的山或地平线,可以说是无穷远,是清晰的,如果山后边儿还有东西,那么这个东西也是在无穷远的概念范围之内,之所以看不清,是因为离得远,影调被淡化了,而并不是虚化。那么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对焦点拉近,那么画面最远处还是在后景深无穷远范围内,还是清晰的,但是前景深可就加大很多了。所以通常来讲,可以这样简单的去理解:广角端构图时,画面前景深中最远的那个点(最远的那个点就是前景深范围内距焦平面最近的那个点)离焦平面的距离就是超焦距。那么这个距离,是可以通过目测来估计的。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个数值都是约数。一般情况下,超焦距<5米。
四、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4-1、支上脚架先构图,此时镜头焦距、光圈和快门组合就确定了(当然在光线确定的情况下肯定使用其最小光圈了)。
4-2、 在上述因素全部确定的情况下,将焦点调焦在无穷远处,然后转动对焦环(向近距离转动)直至后景深最远的那个点(无穷远)开始变模糊时停止转动,目测前景深范围内最远的那个点(也就是据焦平面最近的那个点)到焦平面的距离 (这个距离就是超焦距)在实际拍摄中只要保证被摄主题据焦平面的距离在(超焦距的范围以外)就可以保证相对清晰的画面了。
㈥ 超焦距是什么如何应用超焦距
你好~超焦距的运用多在以前自动对焦还未普及的时候,新闻记者常用超焦距来抓拍人物。然而现在自动对焦几乎弥补了这一点。拍摄风景通常都是用小光圈,甚至F16以上,架脚架,完全不用考虑超焦距这个问题。 为了大家一同普及摄影知识,我还是把计算公式表发出来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使用景深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完整地计算一张景深表,供我们日常摄影时便查(因为计算较为繁复,你是不可能在现场临时计算的),但是有的书籍中有是也提供现成景深表,下面就是书中提供的景深表,(这是尼康公司为尼柯镜头提供的)供大家参考。超焦距 (Hyperfocal Distance)定义: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确定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大景深时的摄影物距,称为在这个焦距和这个光圈下的超焦距。以上是超焦距的定义,看起来有些费解,另外,超焦距又有什么用呢?为了说清楚,我们就使用上面的景深标尺来讲述一下: 图一:这个景深标尺,我相信的一看就懂:目前对焦是在2M上,你看不同的光圈值两边各有一根指示线,这两根线指示了该种光圈在距离2M时的,前景和后景的清晰范围。比如:如果用了F=11的光圈,清晰范围大约在1.5-3M。图二:这是镜头对焦在无穷远的情况,如果照风景,用光圈F=16,你可以看到大约在4.5M以外都清楚。图三:图二的这种对焦情况不是最好,因为这时的后景深就没利用上。 如果我们对焦在4.5M上,这时我们可以发现仍然用光圈为F=16时,那就用上了F=16的后景深:后景深指示线对在无穷远上,这样对焦既保证了无穷远处的清晰度,而前景深指在2.2M处,清晰范围比图二前进了2M多,得到了最大的景深。这就是“超焦距”对焦法,而4.5M这个对焦位置称呼超焦距。 超焦距的方法在抓拍时常用,因为在我已知的范围内(比如上面说的2.2M以外),就不用对焦了,抓了就照,可以抢时间,抓镜头,同时也保证了清晰度。所以新闻记者等是比较爱用的。 超焦距距离的计算比较繁,所以如果你的镜头上附有景深标尺的话,在对焦时将你选用的光圈值的后景深线对准无穷远,就可以了,不必计算,使用也方便。这也是镜头上带有景深标尺的一个很大的用途。 当然在没有这个标尺时,我们最好借助与景深表或转盘式的景深标尺这个工具了
㈦ 为什么拍摄风景时,不使用多点对焦而使用超焦距
超焦距???是啥?
不用多点对焦,是因为没意义。对焦是对到某个物体上,每个物体距离不同,面就不同。就是对到某一个面上。
所以多点没意义,实际就是某一个面
不懂继续问,满意请采纳
㈧ ★高手解答拍风景聚焦问题。还有超焦距与dc。谢!
超焦距是在手动的时候可以采用的一种对焦方式:
超焦距很简单,要理解就必需懂得景深。在镜头上一般都有景深表,(现在有些镜头不做),在镜头标尺的的两边,各印有光圈值,这就是景深表。如下图。你距离对在某一点,然后在看两边,假定你光圈是用F=8,那你就看前后两个8,用这两个8对在距离标尺的两个点将是清晰度的范围,这就是你当时的景深。在图中,对在0.7M,从图中两个8可以看出从0.6M(我估的)到0.8M均为清晰范围(也可称景深范围)
如果把后一个8对在∞上,这就叫“超焦距对焦”。从景深表可知道,我已经保证了∞的清晰,再看前一个8,那就是你前面的清晰点。
拍风景时是可以用超焦距的,如果是想做作品,虽然是静物,你最好还是用三脚架。最要考虑的是光圈,一般可在11-16的范围。当然可以再小,但是我要指出:不要认为越小越清晰,这是不对的,这不是理论不对,而是镜头不一定好,大多数的镜头成象最好时的光圈是8-11,用到22-32有时反而差(为什么,这里就不说了,这个涉及到镜头的制造工艺学)。镜头越好成象好的光圈范围越大,所以这个光圈值的选取是要根据你的镜头来。你不妨用不同的光圈在同一点多照几张,在电脑上放大,慢慢比较,心里好有个数。
补充:
拉到广角、光圈开最小,然后呢,是聚焦近点的景色好还是远点的景色好?那就是的艺术造诣了,你什么样就怎么。但是我的意见,风景摄影在如果有近景的话,最好近景有点模糊,这样才能有纵深感。
拉到广角、光圈开最小。广角的景深是很大的,最后你的像片是所有都清楚。
全手动的DC?既然是全手动,当然是和上面一样了,除非你而不能调整。
我听你问的问题,我就能判断目前你所处在的技术现状。我先讲的问题你全理解了?没有?
照归照,理论还是要了解的。
㈨ 拍摄风景如何应用超焦距
所谓“超焦距”是指当一个镜头在某一光圈值时,对焦到一定的距离专点时,照片的属背景清晰度可达“无穷远”。
其原理是,镜头的景深包含被对焦的某个点的前景深和后景深两个部分。所以拍摄“无穷远”的风景时,并不需要一定将对焦点放到“无穷远”上,利用景深的原理,可以得到更大的清晰范围。
超焦距的具体计算较复杂,公式可以简单地计算为:超焦距=镜头焦距的平方/(弥散圈直径 x 光圈系数)
从这个计算公式可知,镜头焦距越大,超焦距值也越大;光圈系数越小,超焦距越大。至于弥散圈直径是根据对图片放大的要求而定的。通常为对图片最佳观赏距离时弥散圈直径小于人的肉眼分辨力来定的。
事实上在实践中,风景拍摄中的超焦距应用只用于短焦镜头(标准镜或广角镜)和较小的光圈才有实际应用意义。
㈩ 拍摄风景照片时如何计算超焦距
拍摄风景来照片时计算超焦源距的方法:
公式为:超焦距=镜头焦距+(镜头焦距的平方除以c、F之积原始公式)。F为光圈系数。c为弥散圈直径,定为1/30mm,还有定1/40mm。
超焦距是指摄影术语,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景深前界(离镜头最近清晰点)到镜头的距离称之为超焦距。换句话说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超焦距点到无穷远全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