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树种
1. 常见的园林景观植物有哪些
古代以竹、兰、梅、荷为植物中的“四君子”,所以,在沧浪亭的植物中专,前面的三样植物景观非属常突出,而在园外的河水里,则栽有荷花。
月季,池畔宅旁皆可种植、紫竹,其中紫藤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菊花、虎耳草等,观特色叶的有八角金盘等等
2. 居住区绿化树种应如何选择
有很多种类,看你喜欢什么了,国槐,冬青都是不错的选择。
3. 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如何选择园林绿化树种
壮志凌云、求仁得仁、生死不渝、得其所哉、昼想夜梦、一枕黄粱、雄心壮志、一枕邯郸、志在四方、求志达道。
1、壮志凌云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
释意: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 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2、志在四方 [ zhì zài sì fāng ]
释意: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3、雄心壮志 [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
释意: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4、一枕邯郸 [ yī zhěn hán dān ]
释意:
比喻虚幻的梦想。同“一枕黄粱”。
5、昼想夜梦 [ zhòu xiǎng yè mèng ]
释意: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②指日夜梦想,殷切追求。
4.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树种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乡土树种,适地适树这是书本上说的,现在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土树种很难完成,最终的原则还是建设方的效果意向。
5. 我国被列入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有哪些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共21处:北京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皖南古村落____西递.宏村、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十三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都江堰____青城山、云冈石窟、庐山风景名胜区。
自然遗产共4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____乐山大佛。
6. 植物配置图包括植物种植的面积和规格吗
1. 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2. 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3.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4. 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二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1、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
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
3、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
4、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5、应用 透视 变形 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第二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与类型
一、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
1.规则式:
概念:是指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
规则对称式:植物景观布置具有明显的对称轴线或对称中心,树木形态一致或人工整形,花卉布置采用规则图案。多用于纪念性园林,大型建筑物环境、广场等规则式园林绿地中。
规则不对称式:没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和对称中心,景观布置有规律,也有变化,多用于街头绿地、庭园等。
2.自然式:
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环境中,如自然式庭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
3.混合式:
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它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整洁清新、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
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类型
(一)根据园林植物应用类型分类
1.树木种植设计:对各种园林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进行设计。可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设计。
2.花草种植设计: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如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丛、花群、模纹花带、花柱、花钵、花球、花伞、吊盆等。
3.蕨类与苔藓植物设计: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下,创造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如贯众、凤尾蕨、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
(二)按植物生境分类
1.陆地种植设计
山地,宜用乔木造林
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草坡地等
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
2. 水体种植设计:利用水生植物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园林水体景观内容。
(三)按植物应用空间环境分类
1.户外绿地种植设计 :是园林种植设计的主要类型,一般面积较大,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以创造稳定持久的植物自然生态群落为主。
2.室内庭园种植设计: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等室内环境布置。须考虑空间、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因子对植物景观的限制。
3.屋顶种植设计:非游憩性绿化种植和屋顶花园
第三节 各类植物景观种植设计
一、树列与行道树的设计
(一)树列设计
1.概念:树列也称列植树,是指按一定间距,沿直线(或曲线)纵向排列种植的园林树木景观。
2.树列设计形式
单纯树列:用同一种树木进行排列种植设计,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感,种群特征鲜明,景观形态简洁流畅,但不乏单调感。
混合树列:用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相间排列种植设计,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混合树列因树种不同,产生色彩、形态、季相等景观变化。
3.树列设计的间距:一般乔木3~8m,灌木1~5m,主要取决于树种特性、环境功能和造景要求等因素。
4.树种选择与应用
1) 选择树冠较整齐、个体生长发育差异小或者耐修剪的树种。
2) 树列景观适用于乔木、灌木、常绿、落叶类树种。
3) 树列常用于道路边、分车绿带、建筑物旁、水际、绿地边界、花坛等种植布置。
4)混合树列树种宜少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三种。树列延伸线短时,多用一树种,或乔木与灌木间植,一高一低,简洁生动。
(二)行道树设计
1.概念:行道树是按一定间距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
2.考虑的主要内容
1)道路环境: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直接影响着景观形态和景观效果,包括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
2)树种选择:要求具有适应性强、姿态优美、生长健壮、树冠宽大、萌芽性强、无污染性等特点,尽量选无花粉过敏或过敏性较少的树种,如香樟、女贞、刺槐、乌桕、水杉、黄杨、榔榆、冬青、银杏、梧桐等。
3)设计形式:
绿带式: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在道路两侧,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人行道或混合道路外侧设置带状绿地。
树池式:在人行道上设计排列几何形的种植池以种植行道树的形式。正方形1.5m×1.5m,最小不小于1m×1m;长方形树池以1.2m×2m为宜;圆形树池半径不小于1.5m。
4)设计距离:一般以5m作为定植株距,高大乔木可采用6~8m,以成年后树冠能形成较好的郁闭效果为准,如为初种树木,可缩短间距形成遮阳效果,一般为2.5~3m。小乔木或窄冠乔木可用4m定植。
7. 论居住小区的绿化管理
随着城市住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购房时除了关注居住区的建筑地段、房价、区位、交通等因素外,更关注的是楼盘的绿化和景观等自然环境的营造,因而对居住区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再限于一个简单的栽花栽草的美化,而是需要置身于一个融汇着自然、文化、艺术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因而开发商也逐渐开始重视园区绿化的建设,满足人们对绿化的生理和心理上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营造出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30%,高档居住区甚至要达50%-60%。这就加大了日后绿化管理的内容和成本。
绿化管理作为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物业管理者对绿化管理的内容和工作的要点往往不是很清楚,以至绿化管理工作被忽视,即使是管理起来也是无从下手,或者凭经验做事,绿化项目多的园区能够聘请专职的园林绿化人员,而项目少的也就任其自然生长,大多是到期修理一下,对如何养护管理很少有人能知道。事实上看似简单的绿化包含着很多科学道理,违背科学,单凭主观意志尤其是个人意志行事就会造成很大损失。
一、居住区绿化环境及设计的现状
尽管现代居住区发展迅猛,但在居住区的绿化建设上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1、为绿化而绿化的设计规划观念表现普遍。一些居住区方案设计粗糙,仅仅满足了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有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居住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绿化的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与有主题的绿化(即一方面,有中央庭院作为社区共享部分;另一方面,将绿色延伸到每一户的窗户外,或使住户能走入绿色,使之成为可享有的绿色。)相违背。
2、居住区绿化设计千篇一律,无个性可言。大多数居住区绿化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少都是一片草坪,中间点缀几棵苏铁、夏鹃或刺柏、红叶小檗镶边等,以致于缺乏个性,造成居住区往往是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需要。其实,开发商关注绿化环境时,不妨关注一下绿化环境的差异性,这样,可以使你开发的楼盘从众多的楼盘中脱颖而出,便于识别。
3、绿化过分重视单一草坪,而忽略植物群落。在居住区的绿化上,目前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植,其实并不科学,草坪相对植物群落而言,观赏性强,但实用性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日后管理养护费用也高,会增加居住区内居民的经济负担。如果利用一公顷的土地进行绿化,若规划建设成草坪,大约需要购草种200公斤,加上撒播草种的工时、肥料、沙土、红土、草坪地膜、草坪喷灌设施及成坪后的修剪、除草、施肥、病虫防治等,其费用是相同面积的非单一性草坪景观(即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组合景观)的1.5-2倍。
4、绿化设计与使用后的维护脱节。不少居住区在正式投入使用后,因疏于管理和维护,绿化好的环境遭到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维护,加上水、电供应及太阳能设施等脱节,使居民区的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降低居住区环境的质量。
二、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是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
2、娥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同时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化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面貌的美化,对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都很有意义。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环境景观还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应为人所用。
三、居住区绿化的原则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购住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强调一个新的选择尺度:景观环境。亦即居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是否有活力和与生态协调。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居住观,给园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因此居住区绿化应坚持方便、安全、整洁、环保,从充分发挥园区功能出发,通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人居生态景观。居住区绿化对树种选择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居住区的绿化项目大致包括草坪、灌木、乔木、花卉等。绿化种植设置要求具有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尽量达到四季景色的变化协调,最好三季都有花,花期搭配开,观花、观果、观叶相互结合。
1、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现代化的居住区,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来有机结合,根据它们的种类和习性的相似性组成层次丰富而不繁杂,适合该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以发挥最佳生态效益。最佳生态效益结构为乔木+灌木+草(含地被、绿篱),种植结构其比例为乔木:灌木:草:绿地=1∶6∶20∶29,含义是29㎡的绿地中,应有乔木1株,灌木(不含绿篱)6株,草(含地被植物、绿篱)20㎡。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
2、绿化布局兼顾集中与分散。现代化的居住区,更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如何围绕园区绿地这一共享空间,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丰富园区居民生活,密切人际关系,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但过度集中的中心绿地环境难以安静,感觉空旷,人员往来也复杂,在实际生活中管理不甚方便,无形中同园区内大多住户之间拉开距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园区住户休息和生活。
3、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居住区绿化不同于公园设计,在居住区的设计和建设中,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现代的居住区是以自然为主轴,体现人的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因而在其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
4、绿化设计功能与形式统一。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园区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5、绿化设计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在喧闹都市中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
6、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园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沈阳这样的北方地区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绿化设计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7、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居住园区房屋建设时,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就地掩埋,土壤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应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还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
四、现代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居住区绿化树种选择总的原则是:
1、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2、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五、居住区绿化管理养护的内容
居住区绿化率的提高,绿化品种的增加,对物业管理中的绿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绿化管理是一项季节性极强的工作,居住区绿化管理养护的内容包括淋水、开窝培土、修剪、施肥、除草、修剪抹芽、病虫害防治、扶正、补苗(苗木费另计)等整套过程。只有正确进行管理养护,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得到保障,提升环境质量,进而实现物业的增值。
1、施肥。按照绿化的种类进行定期施肥,乔木每年施有机肥料一次;灌木、绿篱、袋苗每季度施肥一次;草本类每季度施肥一次。并根据品种确定施肥量,采用适合的方法。如乔木每株施饼肥0.25千克,每棵施复合肥、混尿素0.1千克,采用穴施、及喷洒、水肥等,然后用土覆盖,淋水透彻,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灌木、绿篱、袋苗和草本类植物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采用撒施及水肥等方法施肥。
2、修剪、除草。根据植物生长的具体情况,确定修剪的次数。保持树木自然生长状态,一般乔木无须造型修剪,及时剪除黄枝、病虫枝、荫蔽徒长枝及阻碍车辆通行的下垂枝,及时清理干净修剪物。每周清除树根周围杂草一次,确保无杂草。灌木、绿篱、袋苗就要求修剪成圆形、方行或锥行的,每周小修一次,每月大修一次,剪口平滑、美观,及时清除修剪物,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及时补种老、病死植株,每周清除杂草一次。草本类每周剪除残花一次、清除杂草一次,及时剪除枯枝、黄枝。特别是冬季修剪,全面展开对落叶树木的整形修剪作业;大小乔木上的枯枝、伤残枝、病虫枝及妨碍架空线和建筑物的枝杈都要进行修剪。
3、淋水。一般植物施肥后都要进行淋水,确保有效吸收肥料。灌木、绿篱、袋苗、草本类施肥后三小时内淋水一次,并每天进行淋水一次(雨天除外),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确保植物的水份充足,易于生长。冬季绿地内要注意防冻浇水。除了及时淋水外,还应在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涝。
4、补种。春季是植树的有利时机。土壤解冻后,应立即抓紧时机植树。种植大小乔木和灌木前作好规划设计,事先挖(刨)好树坑,要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浇水,以提高苗木存活率。乔、灌木树种应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生长旺盛,姿态丰满,品种优良,苗源取近原则。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同时挖种植穴、槽的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穴、槽必须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种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规则式种植应保持对称平衡,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种植密度适宜。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树干大小搭配均匀。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绿篱,种植时应按造型拼栽,深浅一致。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5、病虫害的防治。树木最常见的虫害包括蚧壳虫、刺蛾、天牛等等。冬季是消灭园林害虫的有利季节,可在树下疏松的土中挖集刺蛾的虫蛹、虫茧,集中烧死。在冬季防治害虫,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病虫害的防止应该根据季节进行,如一月中旬的时候,蚧壳虫类开始活动,但这时候行动迟缓,可以采取刮除树干上的幼虫的方法。三月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刻。一些苗木出现了煤污病,瓜子黄杨卷叶螟也出现了(采用喷洒杀螟松等农药进行防治)。防治刺蛾可以继续采用挖蛹方法。四月天牛开始活动了,可以采用嫁接刀或自制钢丝挑除幼虫,但是伤口要做到越小越好。六月中、下旬刺蛾进入孵化盛期,应及时采取措施,目前基本采用对50%杀螟松乳剂稀释500倍的液体喷洒的方法进行喷施。
21世纪的人本居住区将是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打破固式化规划理念,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园区规划达到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随着绿化面积的增大,居住区绿化管理也逐渐走向专业化,对物业管理来说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因此了解认识绿化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绿化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8. 如何对园林树木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
园林树木学是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栽培繁殖及园林应用等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应用学科的范畴,是园林、城市规划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概念上来讲,园林树木包括了适于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修疗养胜地、森林公园等应用,以绿化美化、改善与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所有木本植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改善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营造优美和谐的城市植物景观的要求日益迫切,可以说利用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构建和谐自然的城市绿地系统已是大势所趋,其中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起着骨干作用。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是园林应用的基础,了解其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繁殖栽培是科学合理的用好园林树木的前提,通过系统学习最后能科学合理艺术的在园林中应用园林树木是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在园林建设中,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及养护管理的整个园林活动中,都离不开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
要学好园林树木学,必须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地植物学等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必须意识到园林树木学是专业性强的应用学科,是学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园林树木学也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记录、多总结归纳,在实践中去学习,在自然中去学习,最后达到掌握与灵活运用树木的目的。
9. 在园林设计里乔木和灌木的层次和空间怎样把握
园林绿地是提供活动休息的场所,因此在植物配置上要以‘精心、细致、耐用’为目的。在植物造景上除了要考虑四季景观,还应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
观赏价值方面,要重点考虑各类植物的配置。
通常灌木要位于乔木的正前方,由低到高逐渐配置,那样才能突出每个层次;在色彩搭配上,深色的植物要作为背景,而将花色和浅色的植物配置在前方和中心位置。空间感可以通过不同株形、开花特点和叶色植物的合理配置来实现,必须在实践中根据地形和绿化面积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大量观赏型乔木树种的种植:如,叶型奇特的元宝枫,果似灯笼的栾树,万古长青的松柏,应达到三季有花。
花灌木的种植:为了形成生态绿化自然美。除了栽植常绿的乔木和阔叶树种外,选用的主角是花灌木,因为它很受人们的欢迎。绿地则做到了四季有景,配置了活泼明快的植物。丛栽花灌木,并散点奇特优美的天然景石,使之与环境和谐一致富有野趣,从而构成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缩略图,形成‘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花卉的种植:利用了自然环境条件,在良好的背景处,栽种了多年生草本和宿根花卉。并且注意了四季景观效果,随着季节的变换,色彩和样式也随之变化,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
园林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并点缀一些名贵树种,为更好的净化空气,所以应特别注意选择玉兰等抗性强的植物。
所选植物应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经济价值,如:海棠等,特别强调的是在植物的选配上采用慢生树与快生树相结合的方式,既使其能快速成景,又能保证长期的观赏价值。
10.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有哪些
主要有五方面要点
一、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
绿化设计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要求,增加区绿量,满足使用功能的综合要求。植物景观设计要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在植物配置时要重视季相变化,并结合城市的主导风向进行设计,以有效地阻挡冬季风和引人夏季风,减弱气候不利因素对园林环境造成的影响,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宜多采用生态型配置(即以常绿树为基调树种,以乔木为骨干树种,以片植、丛植、群植为主,并注意地被植物及草坪的覆盖,创造生态型植物景观),努力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二、树种科学配比
植物多样性是园林生态绿化的基础,一定面积的园林绿地应达到相应数量的植物种类。对生态型居住社区而言,华中、华东地区木本植物种类大于50种,三北地区应大于40种,而华南、西南地区应大于60种。另外,树种间的比例也是影响园林植物景观效益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适应比例不同。
三、适当地安排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绿化树种的配置,要根据气候分布、土壤地貌、周围环境等自然状态,结合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进行适宜的选择。根据居住区绿地人群的年龄需求合理选择树种。注意选择无絮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少花粉、抗污染力强、耐干旱瘠薄的绿化树种,尤以各地乡土树种为主。再次,居住区建筑南侧阳光强烈,设计树种时需考虑植物的喜光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四、增加绿化数量,提高绿化面积
园林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生态作用,通过不同树种间的科学配比与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立体绿化配置,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居住区双向绿地系统,如以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为“点”、以沿区内主要道路绿化带为“线”、以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公园为“面”相结合的水平绿地系统;以阳台绿化为“点”,以外走道、平台拦河绿化为“线”,以群房的天台花园、屋顶绿化为“面”的竖向绿地系统,从而丰富植物景观,大大提高风景园林绿量。为了提高绿视率,可充分利用小区中的顶层、底层、空中、室内,进行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及阳台绿化,提高居住区的立体绿化效果。
五、科学地采用与推广地被植物
在风景园林中大量推广和应用地被植物,不仅能推动绿化生物多样性和造景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的重要途径,更是做到“以人为本、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化效果。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要采用花坛、花境、林下地被、缀花草坪等形式,使居民能欣赏到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色,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