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冰川景观

冰川景观

发布时间: 2020-12-25 07:52:09

1. 冰川地貌和冰川景观地区是一样的吗

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是在冰川退去后显现出来的,不包括冰川本身;冰川景观地区则是冰川和冰川地貌形成的风景

2. 海螺沟的主要景观

冰川景观如冰川叶理、冰川裂缝、冰川断层与褶皱、冰川条痕石、冰崩等。
l号冰川从粒雪盆溢出后,沿盆前缘的冰床陡坡形成大冰瀑布。冰瀑上的冰川是一种超级伸张流,处于崩溃状态,频繁发生冰崩与雪崩。随着冰川的持续运动,冰瀑上的冰雪崩终年不断。如果说粒雪盆是成冰与屯冰库,则大冰瀑布如同冰川冰的粉碎机,而冰瀑坡脚则是新的冰川构造铸造场。
消融景观 如冰杯、冰井、冰川竖井(与冰下河相通)、冰柱、冰洞、冰桥、冰面湖、冰面河、冰下河(冰川城门洞)、冰涌泉、冰川乳等。冰下河在冰舌末端的地面出口为冰川城门洞(冰崖下的隧洞,状若城门),地下出口为冰涌泉,流量10立方/秒(10月),为海螺沟主流的水源。冰川城门洞与冰涌泉的位置随冰舌末端的退缩而不断地向上游移动,是海螺沟的胜景之一。
复合景观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作用叠加所形成的景观,如冰川弧拱、冰川褶皱、冰蘑菇、冰下隧洞等。海螺沟冰川弧拱属指示年代的弧拱类型。它是在大冰瀑布坡脚冰雪再沉积过程中,夏季沉积层因消融污化而显黑色,与冬季沉积层构成黑白相间的冰带(层),随着冰川的运动发生朝向下游的弧形弯曲所形成。以2公里范围内14对弧拱推算的140米/年的冰川运动速度,同观测的速度(180~90米/年)基本吻合。 ——---冰川侵蚀地貌
海螺沟发育着一整套典型且壮观的冰蚀地貌,如冰蚀谷、悬谷、谷中谷、角峰、刃脊、冰坎、冰斗、粒雪盆(冰窖)、磨光面、刻痕、刻槽等,尤以谷中谷、金字塔形角峰、磨光面的规模宏大。
----谷中谷
新冰期冰川发育在晚贡嘎期冰蚀谷内,晚贡嘎期冰川又发育在早贡嘎期冰蚀谷内,而现代冰川尚卧于新冰期冰蚀谷底,自老而新依次下切,形成套谷地貌。金字培形角峰 贡嘎山地区的冰蚀角峰以金字塔形为特色,塔高与塔座之比多为1:2,仅海螺沟分水岭就耸立着高度干为以上的冰蚀金字塔20余座,且多有积雪,在碧蓝色天空与墨绿色林带的环绕之下,不失为高山之胜景。
----谷壁磨光面、刻痕、刻槽
1号冰川冰舌中段两侧的石英片岩谷壁上的冰川磨光面,高20米(南岸)与50米(北岸),布满不同倾角组合的刻痕,括痕和刻槽,甚至反向(倾向上游)刻痕、刻槽,最大的一道刻槽深1.8米、高3.8米以上。
----冰川堆积地貌
海螺沟及沟日地区的冰川堆积地貌以晚贡嘎冰期的冰碛堤和全新世冰水沉积地貌保存完整。
晚贡嘎冰期侧碛堤占据了海螺沟中上游谷地两侧,堤长10公里(左岸)与5公里(右岸),堤高50~150米,有冰碛湖(水海子)与大量巨型漂砾(如大岩窝、大岩筐、包岩筐等)。堤面为原始森林所覆盖,是海螺沟的森林游览地。
----全新世冰水台地
海螺沟口的磨西台地,由厚120米的冰水、冰川洪水与冰川泥石流堆积的砂砾层所构成。该台地原系谷地冰水平原(堆积于全新世早期),后随贡嘎山的快速上升(全新世中期),经磨西河与其支流燕子沟从两侧深切而形成,长10公里、宽0.2~1.2公里。
----冰缘地貌
沟内有多年冻土(下限海拔4900米左右)、季节冻土、融冻岩屑坡、融冻泥石流、雪蚀古冰斗、雪蚀洼地以及冰舌上的冰丘石环等。
森林与垂直自然带景观
----森林
海螺沟内森林面积70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为原始森林,具有生物多样性很强与观赏植物丰富的显著特点。沟内已经确认的珍稀植物38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一种、二级保护植物7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野生脊椎动物150种,包括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22种(刘兆光等,1985;余志祥等,1988)。这些珍稀动物、植物中的绝大多数为单型属、子遗种和特有种。包括海螺沟在内的贡嘎山地区,是中国古老与原始生物物种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被植物学和动物学界称之为第四纪冰川时期动植物的“避难所”、沟内观赏植物数百种,包括木兰、杜鹃、兰花、报春花、龙胆
花、百合花、雪莲花、野桂花等花类百余种,树生杜鹃、附生乔木等附生植物类数十种,特大型植物、漂砾上乔木群等造型类百余种,植被分带、常绿与季相植物群落相嵌等群落类数十种。
----垂直自然带谱
以亚热带为基带的完整垂直自然带谱,是海螺沟的景观特色之一。在气候、土壤、植被、地貌等地理要素中,尤以气候与植被的垂直分异最为明显和直观。

3. 简述冰川运动的形式,作用及景观特点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自源头向末端的移动。包括塑性变形和底部滑动两种过程。运动是冰川区别于其他自然冰体(如河冰、湖冰、海冰和地下冰)的最主要特点。一系列的冰川地质地貌现象,如裂隙、褶皱等的形成,冰川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都与冰川运动紧密有关。
塑性变形 冰是一种多晶体固体,当温度不远低于它的融点时,冰的变形方式像高温金属一样,变形速率与施加的应力之间成非线性关系。冰的变形可用位错理论解释。用X线衍射观测到,冰内位错的组态与其他可塑性变形物质的情况明显相似。除了晶体内位错运动和晶体间彼此相对移动外,晶体生长,晶体边界迁移和重结晶作用,对多晶体冰的变形均有重要影响。多晶体冰变形远比单晶冰变形缓慢。
冰的第二蠕变包括一般冰川流动中重要的应力范围(0.5~2巴)。切应变率 (εxy)与切应力(τxy)的关系为:εxy=Aτnxy,这就是通常所谓格伦冰流律。式中n为常数(变化范围为1.5~4.2,平均值约为3);A为系数,取决于冰温度、冰晶大小及方位、杂质含量和其他可能因素。虽然上述关系式已被确立,而且可以用位错理论表述,但是,不同的试验却获得差异很大的A和n值。在给定应力和温度下测得的应变率值差可达10倍左右。在应力低于约1巴时,n值降低,接近于1。全部塑性变形发生在最低层。速度沿着离冰川源头的距离上的变化一般趋势为:纵向应变率在积累区为正,而在消融区为负。在平行于冰流方向的应力分量大于垂直于冰流方向的应力分量的地方出现伸张流,即冰层在拉伸力作用下流动;反之则出现压缩流,即冰层在压应力作用下流动;在两者相等处出现层状流,即冰体在单一剪切力中变形,流线平行于冰体表面。

4. 哪些地方有冰川作用造成的自然景观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它沉积物,故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实践意义.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5. 冰川的地貌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版进行侵蚀、搬运、堆权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6. 列举三处我国著名冰川,并简述其冰川地貌景观发育的特征

中国冰川,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西部和北部,共计46,298条,冰川面积59,406平方公里,冰储量5,590立方公里;其中西藏为中国冰川分布集中地区,有冰川面积27,676平方公里。中国冰川年均融水量约563亿立方米,约占内河水资源总量的20%。
中国著名冰川:
阿扎冰川(西藏)——目前西藏海拔最低的冰川,阿扎冰川属海洋型冰川,位于察隅县上察隅镇境内,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四川)——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其最下端的海拔高度仅为2850m,低于贡嘎山雪线1850m。
卡钦冰川(西藏)——又称恰青冰川。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坡,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卡钦冰川,系山谷冰川。冰川朝向东南,冰舌末端伸入森林区。长35公里,面积约172平方公里。冰舌末端海拔为2530米,是中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
科可萨依冰川(新疆)——该冰川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境内,距离乌鲁木齐市区西南约120公里处,属于天格尔山北坡乌鲁木齐河的河源区。
来古冰川(西藏)
米堆冰川(西藏)
祁连山七一冰川(甘肃)
喜马拉雅山绒布冰川(西藏)
特拉本坎力冰川(新疆)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新疆)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又名透明梦柯冰川)(甘肃)
土盖别里齐冰川(新疆)
天山托木尔冰川(新疆)
达索普冰川(旧称野博康加勒冰川)(西藏)
音苏盖提冰川(新疆)
玉龙雪山冰川(云南)
梅里雪山明永冰川(云南)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
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7. 雷莫诺冰川上有什么奇特景观

雷莫诺冰川是世界上冰雪仍在向前推进的少数活冰川之一。那里汇聚了几十条冰专流和冰块,每隔20分钟左右就可以属看到“冰崩”奇观:一块块巨大的冰块沉入阿根廷湖,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响声让人屏息凝注,但很快,一切又归于平静。

8. 地貌景观资源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形态。地表形态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规模大小不等,成因复杂,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地貌形态的不同和形成原因的差异,地貌景观的类型包括第四纪-现代地质景观,雪山-冰川地质地貌景观和河流-湖泊景观。

(一)第四纪-现代地质景观

包括岩类山岳地貌景观、地质构造地貌景观、侵蚀/蚀余地貌景观和盆地谷地景观。

1.岩类山岳地貌景观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度,山地面积约占国土的2/3。由于组成山岳的岩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差异,以及各类岩石的地质景观专属性,加之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气候环境等诸因素,形成了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地质遗迹景观。山地由山顶(山脊)、山坡和山麓(山脚)三个要素组成(图7-7)。

图7-7 山岳形体要素(杨世瑜等,2007)

(1)特色火成岩山岳地貌景观

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其中岩浆在地下结晶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的岩石称为喷出岩。侵入岩的典型代表为花岗岩,喷出岩的典型代表为玄武岩。

在我国的众多名山中,花岗岩类山岳地貌景观首推安徽黄山和陕西华山。此外还有安徽九华山,湖南南岳衡山,浙江雁荡山(流纹岩)、普陀山(图7-8)等,国外著名的有朝鲜的金刚山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等。

陆地上玄武岩喷发会形成火山锥或火山锥群,如我国的云南腾冲国家地质公园火山群、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白头山-龙岗山火山群、海南海口马鞍岭火山群、湛江湖光岩-硇洲岛-雷州半岛火山群以及福建漳州林进屿和南碇岛、台湾澎湖列岛玄武岩海景等(图7-9)。

图7-8 花岗岩类山岳地貌景观

图7-9 玄武岩类山岳地貌景观

(2)特色沉积岩类山岳地貌景观

沉积岩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诸多种岩石,包括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和化学岩(盐岩、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称为层理构造。这一层层叠置的岩石,常保存着地球生命演化历史中遗留下来的各类生物化石以及环境气候变化等记录,就像记录着地球演化秘密的一本“天书”。地球科学家将其比喻为地球史册。这些沉积岩在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无数名山大川。在沉积岩类山岳造景中,以丹霞地貌和岩溶峰林地貌最为著名。

A.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由石英砂岩形成的地貌类型。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丹霞地貌由于在我国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而得名。福建泰宁、武夷山,甘肃张掖,湖南邵阳崀山,云南丽江老君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青海坎布拉,广东仁化丹霞山,四川灌县的青城山等地均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图7-10)。

图7-10 丹霞地貌

我国已于2009年3月将贵州赤水(丹霞地貌青年早期),福建泰宁(青年期),湖南崀山(壮年早期),广东丹霞山(壮年期),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老年期)六个景区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已在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

B.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原被称为“喀斯特”地貌,得名于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实际上,我国南方的这类地貌现象远比南斯拉夫典型,绚丽多姿的桂林、阳朔山水和柱石云立的云南石林,皆闻名于世(图7-11)。

图7-11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能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解所产生的特殊地貌类型。可溶性的岩石有碳酸盐类岩石(包括各类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硫酸盐类岩石(包括石膏、硬石膏、芒硝等)和卤盐类岩石(岩盐和钾盐)。以最常见的碳酸盐为例,其岩溶过程的化学反应为:

地质与环境保护

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十分复杂,根据其出露位置可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两类。地表岩溶地貌有溶沟与石芽、漏斗、落水洞与竖井、峰丛、峰林与孤峰等。地下岩溶地貌有溶洞、地下暗河、地下湖等,微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3)特色变质岩类山岳地貌景观

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其原岩可以是先成的火成岩、沉积岩,甚至是变质岩。我国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道教名山武当山及江西庐山、云南苍山、贵州梵净山等都是变质岩形成的山岳。

2.地质构造地貌景观

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是指在地质演化历史中,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的岩层广泛受到应力作用而变形或变位所产生的地貌景观,简称为构造地貌景观。

(1)特色构造山地貌景观

构造山地貌景观主要包括背斜山、向斜山、单面山、猪背山、断块山、桌状山等各类特殊的地貌类型(图7-12)。我国阿尔泰山、天山、恒山、五台山、庐山就属于地垒式断块山。

图7-12 构造山地貌景观

(2)特色构造湖盆地貌景观

构造湖盆主要是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凹地,如向斜凹地、地堑及其他断裂凹地积水所形成的湖盆,包括断陷湖盆、向斜凹陷湖盆、塌陷湖盆等。我国青海的青海湖、内蒙古的呼伦池等,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的湖群等都属断陷湖盆(图7-13);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等属向斜凹陷湖盆。

图7-13 构造湖盆地貌景观

(二)雪山-冰川地质地貌景观

地球上高纬度及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区,由于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地表常年为积雪覆盖。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经过一系列物理过程,积雪逐渐变成具一定厚度的微蓝色的透明冰体,称为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或谷底运动,称为冰川。冰川运动过程中侵蚀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1.现代冰川景观

现代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大陆冰川如南极冰盖、北极格陵兰冰盖,它们都位于高纬度地区。山岳冰川分布较广,在高纬度地区及中低纬度地区的高海拔区都有分布,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昆仑山、青藏高原北部多个高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等。

以下介绍内容仅限于山岳冰川。

(1)雪山雪景

山地高于雪线,形成终年积雪的高山、极高山称为雪山。冰雪的侵蚀(冰蚀作用)、融冻等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将山体磨蚀成特殊的地貌景观组合。包括石漠、流石滩景观、角峰景观、山峦雪原等(图7-14)。

(2)冰川景观

冰川按其形成的气候条件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

大陆性冰川是在大陆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因气候干燥,降雪量少,雪线又较高,冰川的活动较弱,冰舌也相对短些。如我国西北部的昆仑山、天山的冰川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图7-15)。

图7-14 雪山雪景

海洋性冰川是在海洋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由于气候潮湿,降雪量大,雪线较低,冰川的活动性强,冰舌常能延伸到山下较低的森林地带。我国东部的第四纪山岳冰川一般都属于海洋性冰川。如云南德钦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和斯农冰川是我国现代冰川中低纬度、高海拔海洋性冰川最为典型的代表(图7-16)。

图7-15 昆仑山北坡冰川

图7-16 明永冰川

2.消亡冰川景观

消亡冰川景观又称为古冰川景观,指冰川退却消失后,山体上留下的各种冰蚀地貌。主要包括冰斗、冰窖、冰川槽谷、悬谷、角峰及羊背石、冰坎等地貌景观和高山荒漠地貌景观。我国消亡冰川景观以云南德钦白茫雪山最为典型(图7-17)。

(三)河流一湖泊景观

1.河流景观

河流是地表沿着线性谷槽流动的水流。在陆地表面,除极端干燥的地区外,河流分布十分广泛。在其流动过程中因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包括峡谷、瀑布、阶地、边滩、河漫滩、心滩、江心洲、河流袭夺和壶穴等。

图7-17 消亡冰川景观

(1)峡谷

峡谷是在河流形成的早期形成的。这时的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流水深切基岩,形成河身直、河床坡度陡、水流湍急、多险滩瀑布、两岸崩塌发育、横断面狭窄的“V”字形河谷,如乌江峡谷(图7-18)。

(2)瀑布

当河流流经呈悬崖式河床时,呈现河水倾斜、飞流直下的动感景观现象称为瀑布。瀑布有很强的掏蚀作用,可造成陡坎的溯源后退,形成峡谷、壶穴等地形。如我国贵州的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庐山香炉峰瀑布、云南石林大叠水瀑布、罗裙瀑布群、河南云台山天瀑和修武县青龙峡叠翠瀑等(图7-19)。

图7-18 乌江峡谷

图7-19 黄果树大瀑布

(3)阶地

河流阶地是一种沿谷坡伸展的古谷底(古河床)及河漫滩,因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不再为一般洪水所淹没的阶梯状地形。阶地的级数自下而上,用代号Ⅰ级、Ⅱ级、Ⅲ级……依次表示;阶地级数越高,其形成时代越老。宽阔的阶地下部为砂砾石层,常是良好的含水层,尤其在具有河水互补关系的一级或二级阶地为佳。由于阶地地形平整,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方便,常成为城镇、工厂及交通集中分布地,如西安市和陇海线一段均位于二级阶地上。

(4)边滩、河漫滩

边滩是河床岸边枯水期时露出水面之上的浅滩,一般在河流的凸岸发育明显。边滩不断发展扩大,即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是洪水期被淹没、平水期至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河谷谷底部分。即使在洪水期,流经河漫滩的河水流速也较慢,搬运能力小,因此河漫滩上的沉积物比河床沉积物要细得多(图7-20)。

(5)心滩、江心洲

心滩是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江河中心的浅滩。因顶部受洪水期水流冲刷,江中浅滩有逐渐向下游移动的趋势。大量泥沙沉积或河床下切,心滩长期高于洪水位,则成为江心洲。如湘江中的橘子洲、长江口的崇明岛等(图7-21)。

图7-20 河漫滩

图7-21 湘江橘子洲

(6)河曲

河曲又称曲流或蛇曲(图7-22),常发育在冲积平原上,是河流长期侧蚀和堆积作用的产物,故又称老年期河流。如怒江丙中洛段,除著名的怒江第一弯外,河流在短距离内连续有三个蛇曲,河水缓缓流淌。此外还有澜沧江德钦向阳坡至红坡段的云岭曲流峡谷段。

(7)河流袭夺

两个相邻的水系或河流之间的高地称为分水岭。水流从分水岭流向相反方向的两个河谷,由于分水岭不对称,两侧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也不一样。侵蚀速度快的河流往往可把分水岭另一侧相邻的河流劫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大多数专家认为,长江第一弯的形成便是河流袭夺的产物。因此长江才会形成突然100多度的急转弯,形成极为壮观的“U”字形大弯——长江第一弯(图7-23)。

(8)壶穴

壶穴是山区河流、溪流在基岩河床上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在急流漩涡河段,河水夹带砾石旋转磨蚀基岩河床形成(图7-24)。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降较陡的急险滩。有的壶穴出现在高山顶或山脊之上,是古代河流、溪流曾存在的证据之一。

图7-22 河曲

图7-23 长江第一弯

2.湖泊景观

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陆地上形成的积水凹地地形地貌称为湖泊景观。湖泊的成因多种多样,并明显受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控制。湖泊按成因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风蚀湖、堰塞湖、岩溶湖、潟湖、海成湖及人工湖等;按湖水矿化程度分为淡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按水温分为暖湖、冷湖与混合型湖;按泄水情况分为排水湖、间歇性排水湖与不排水湖等。一般而言,湖泊的地貌景观特征与其成因关系十分密切。

(1)构造湖

构造湖是由地壳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构造凹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其特征是湖泊平年形态相对较简单,湖岸线较平直、岸坡陡直,一般面积较大,有的深度也大。向斜凹陷湖形态比较多样,如我国的洞庭湖、鄱阳湖。断陷湖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有的沿深大断裂呈串珠状,如云南省小江断裂带,从北向南分布有清水海、阳宗海、抚仙湖和星云湖。此外,滇池、洱海以及青海湖也属于断陷湖。

(2)火山口湖

火山口湖是火山口或破火山口积水所形成的湖。湖水来源于大气降水或地下水,水中含酸性物质和矿物质比较多,可以使湖水呈酸性。火山口湖一般都位于火山体的顶端,高出地表。我国长白山天池、湛江湖光岩、云南腾冲火山等地都有著名的火山口湖分布(图7-25)。

图7-24 河底的锅穴(其中充填有卵石砂砾,英国)(舒良树,2010)

图7-25 长白山天池

(3)冰斗湖、冰蚀湖、冰碛湖

冰斗湖、冰蚀湖、冰碛湖是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湖泊。其中冰斗湖是在冰川退却后,由冰斗部位积水形成的,在我国西部的高山地区多见,如香格里拉哈巴雪山的冰斗湖。冰蚀湖是由冰川掘蚀形成的湖泊,如新疆阿尔泰山西北端中俄边境友谊峰南的喀纳斯湖。冰碛湖是冰川消融时,冰碛物堵塞河道或堵塞冰川槽谷并积水成湖的。如香格里拉千湖山三碧海湖群、碧沽天池湖群、西藏然乌湖等(图7-26)。

(4)风蚀湖

在干旱地区,由于强大的风力作用形成的洼地或者沙丘间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称为风蚀湖。这类湖泊较浅,且多为间歇有水或游移湖。湖泊形态呈狭长的新月形。如甘肃敦煌月牙湖,呈南北狭长的新月形,长约100m,宽约30m,靠地下水补给,四季有水,但水量变化小(图7-27)。

图7-26 西藏然乌湖

图7-27 敦煌月牙湖

(5)堰塞湖

堰塞湖指火山喷出物、重力堆积物、冰川等沉积形成的天然堤坝横向阻塞河谷,使河流上游段壅水形成的湖泊。如黑龙江镜泊湖和五大连池均为堰塞湖的典型代表。重力堆积物可以是地震滑坡堆积物,也可以是泥石流堆积物,如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由于山体滑坡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图7-28)。重力堆积物因较松散,形成的堤坝易决口,堰塞湖也随之消失。

(6)咸水湖

咸水湖又称矿湖、矿化湖、矿物质湖。指矿化度大于35/gL的湖泊。咸水湖基本上都是非排水湖、内流湖,如青海的茶卡盐湖(图7-29)。半咸水湖又称弱矿化湖,指矿化度为1~35/gL的湖泊,多属于硫酸盐-氯化物湖,我国青海湖属于半咸水湖。若湖水矿化度小于1g/L,则称为淡水湖。淡水湖大多属于碳酸盐湖、排水湖与外流湖,如安徽巢湖、武汉东湖等。

3.泉与泉华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排泄露头。当含水层出露地表或因构造断裂等形成通道时,地下水便涌出地表形成泉。泉的类型根据划分依据不同而多样。如上升泉、下降泉、断层泉、侵蚀泉、自流泉、间歇泉、矿泉、温泉、热泉等(图7-30)。

图7-28 唐家山堰塞湖

图7-29 青海茶卡盐湖

泉华是在泉水溢出口及其附近的疏松多孔的化学堆积物。按其主要成分分为钙华、硅华等,在温泉、热泉中,还常有硫华、盐华和金属矿物(图7-31)。

图7-30 济南趵突泉

图7-31 钙华泉

9. 海螺沟冰川上有什么奇特的景观

冰川来如同一条银色的长龙,从贡嘎自山上飞奔而下,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在“U”型峡谷里伸入绿色林海达6千米,形成冰川与森林共生的奇绝景观。冰面河、冰面湖、冰下河、冰川城门洞、冰裂隙、冰阶梯、冰石蘑菇、巨大的冰川漂砾、冰川弧拱和极其宽阔的U形冰川峡谷,两侧高逾数百米的留有冰川擦痕的绝壁,和黛绿色的原始森林等,形成唯冰川所有的独特景观。更妙的却是沟中这样接近冰川的地方,却有大流量的温泉、热泉甚至沸泉。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