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景色描写
㈠ 描写中山陵的诗词有哪些
五绝·抄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㈡ 介绍中山陵的景色片段150字至200字。
东湖岩壁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真可谓怪石嶙峋,形态万千.山岩累累,危峰兀立.抬眼上望,山峰像是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苍翠欲滴.还有气势壮观的陡峭石壁,像是那样的高,那样的陡,抬头仰望,真使人感慨万千.,
㈢ 描述中山陵雪景不要多大概50个字左右
来到来气势宏伟的中山陵园,这源里青松翠柏,雪后陵道两旁茂密的雪松一清二白,彰显着做人的道理。一步一步登上台阶,灵堂前,面对孙中山先生的塑像我肃然起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太阳出来了,冰雪开始慢慢融化,阴霾散去,“博爱”、“天下为公”、“民族、民权、民生”的横额,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㈣ 中山陵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宋城千古情游西湖秦皇宫梦幻谷看梦幻太极暴雨山洪清明上河图作文怎么写
所以说你到底想写哪个?但无论写哪个,游记题材都要有清晰的游踪(比如:我专昨天从中山陵去了南京大学属,隔天又去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然后要注意层次,不要什么都写的极为详细,在成为一个厉害的写手之前,建议不要把你问题中的所有东西写在一篇文中,驾驭不好。还有就是对景色的描写要到位,要着重,各种手法往上套,时不时煽情两把(当然有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更好)。另外,适当的来一点点对游览地的科普也是很不错的。
㈤ 描写中山陵的诗句
五绝·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
五绝·题南京中山版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权.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
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注:孙中山先生逝世至今无碑文.
㈥ 描写余干中山陵的风景100作文
五月12日我游览了,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内市郊区容紫金山上,是一处雄伟壮阔而美丽的旅游胜地。走进中山陵立刻让你感到清爽,眼前一片翠绿,让人觉得气魄而庄重,刚刚走进博爱坊,就发现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子是凹进去的,听导游说起初建造中山陵时字是凸出来的,因为日军侵华时。这座碑遭到了破坏而那些字却变得凸进去的。
从博爱坊十级而上到中山纪念馆,会发现那台阶不多不少,正好300级,这像征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义,登上纪念馆前的平台。回头往下看你会觉得台阶不见了。下面出现了8个大平台,这种设计蕴含深刻的哲理,当你走一条路时。回首相望你会发现后面是平坦的大道。
走到孙中山的墓室,你会发现有一座无字石碑,上面画着高山和大海,这象征孙中山为人民造福的心比山高,比海深。为什么上面没有碑文呢?因为孙中山的功劳是无法用文字说明的。
今天的明孝陵将以自己纯朴的外观,刚强的精神,柔美的风景征服全世界。它将代表南京、江苏、中国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以一个中国建筑的雄伟姿态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明孝陵将与世界接轨,将会代表我们的祖国!它将成为南京乃至中国的骄傲!
㈦ 描写中山陵风景区体育公园的句子
这里可以免费开车进入,人们在这里散步、跑步、钓鱼、玩遥控赛回艇、玩风筝、搞野炊、小朋答友玩沙子。后来我经常下班后,顺道驶进这里,换上跑步鞋就绕着公园内小径快走,这里与南京体育学院一墙之隔,公园内有建于1931年的中央体育场,为了举办全国运动会而建设,蒋中正亲自参加典礼并训话,当时的老蒋就倡导全国人民健身强体,这是一个典型的民国建筑。
㈧ 描写中山陵风景50字作文
进园陵,沿着墓道抄向前走去,两旁高大的雪松,展开茂盛的枝叶,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走到尽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壮观,高大的牌坊。
继续向前走,一眼就能看见一座建筑物,门前两只狮子,走进大门,看见一座雕像,那是老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他身穿中山装,端端正正地坐着,似乎让我感觉到他那种为革命鞠躬尽瘁精神.
㈨ 描写中山陵的诗句有哪些
1、《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
2、《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
3、《五绝·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
4、《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5、《七绝·谒中山陵二首》
新途未竟身先殒,国父宏猷赖后昆。
未必高陵能静卧,金瓯未统到当今。
拾级肃步谒先行,徒拜衣冠卧寝陵。
革命未成声震耳,仍须努力励新征。
6、游中山陵有感(今韵)
一扭乾坤大地春,夷平帝制卓功勋。
金光闪闪三民字,赤露诚诚博爱心。
铜鼎长铭倭寇恨,江山永固四时新。
默哀国父长安息,两岸心桥初问津。
7、《七绝·南京中山陵》
苍松翠柏伟人陵,博爱民生倡振兴。
天下为公高理想,中山遗志永传承。
8、《十六字令·中山陵》
陵,
蓝瓦流光白壁莹。
如钟状,
唤起众人行。
陵,
翠柏苍松似卫兵。
群山拥,
千古仰先生。
9、《卜算子·游中山陵》 刘斌强
故地重游时,再谒中山陵,
先生宏志天下公,博爱定终身。
太祖多寂寥,总想与人言,
一统江山成大业,而今都不在。
(9)中山陵景色描写扩展阅读: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
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