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景色
⑴ 重阳节,王爷爷登高赏景,最不可能吟诵的诗句是
题目的语境是徐霞客在春天看到洞庭湖一带的景色时不可能吟诵的诗句,这里要注意时间“春天”,内容“景色”.选项中D“又见湖边木叶飞”写得是秋天的景象,所以选D.
故选D
⑵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描写景色的吗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过故人庄》
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内村老容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同时借景色来抒发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⑶ 金凤将残盼重阳,景色来时降寒霜,生逢闰八月十二,菊绽似金分外秀什么意思
知友您好,乐意回答您的问题。
第二个字应该是金风而不是金凤哦~
这四句回的意思是:
秋天已经过去了答一大半,重阳节就快到了,早晚也会降下寒霜,这个孩子呢生在农历闰八月的十二,他就像一朵高洁的菊花一般在这个季节绽放开来,那颜色,那外貌,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般分外清秀动人。
总之,就是对这个时节出生的孩子的一种良好寓意的表述吧~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满意请采纳,如有需要可追问,谢谢您的支持~
⑷ 根据课文填空。 1.《夜书所见》描写的是____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____。2.《九月九日
1.秋知有儿童挑促织 |
⑸ 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诗你能再默写出两句连续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吗
关于秋天风景的诗句汇总如下
1、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2、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4、坐开桑落酒,来把**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6、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
8、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9、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10、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1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2、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13、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14、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6、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李白《长相思·其一》
17、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8、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19、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20、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21、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22、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
23、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4、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25、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2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27、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28、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曹雪芹《残菊》
29、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3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⑹ 惠崇春江晚景是不是写重阳节
惠崇春江晚景不是写重阳节,而是写春季的景色。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
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简析:
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⑺ 南京的风俗
南京,别称金陵来、江宁,源位于中国长江下游,是区域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另依据中华民国的相关法律,南京至今仍为中华民国之正式首都,台北为临时首都。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自古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扬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经济中心。目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港、禄口机场以及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