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现状
『壹』 景观设计现状,设计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甲方外行想法无法直观表述、采用植被种类价格不被接受从而使用替代品达不到设计师希望的效果、南北过地方环境和物种的差别、与各专业图纸及施工时配合的问题
『贰』 滨水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内: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滨水区建设起步要晚很多。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的滨海、临江发达地带开始了城市滨水区域建设。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倡导构建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城市环境。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编制的北京市永定河《绿化景观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以安全行洪为根本,以生态修复为载体,以生态经济为导向,以生态屏障为目标,林水相间,以绿养水,因势利导”的滨水绿化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致力于以水为核心组成部分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保护利用水系统、雨洪管理与利用、滨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特别指出维护和强调山水格局的连续性、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滨水游憩绿地建设的重要性。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及改造方面的书籍,给国内滨河景观改造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例如:《滨水景观》、《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等书,以图文并茂的方法概括性的描述我国一些滨水景观案例。
国外:国外最早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来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不乏滨水绿地的建设。1840年唐宁提出“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肺’”的观点,呼吁建设城市公共绿地,以始于英国的城市公园运动为起点,城市中建立了各类公园改善环境,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就是典型代表。1880年奥姆斯特德主持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规划,用河流及滨河绿色开放空间把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将河流自然演进过程与城市空间拓展相结合。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将运河水系作为城市核心区外围的保护缓冲带,与绿带结合串联起城市景观。此后的“绿道”“绿带”研究均重视河流以及滨河绿色空间在城市中的生态与社会效益。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被誉为启蒙人类环保意识的杰作,书中作者用犀利的言辞批评了化学药剂等污染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英国风景园林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书中从流域的角度对滨水环境规划做了详细的论述,提出在不破坏水资源的情况下开辟滨水游憩设施,推动了城市滨水区的生态规划。美国景观设计师西蒙兹在《大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手册》中说明了水体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重要地位,在保护的基础上对自然水系进行合理、系统的开发利用,增强城市与河流水道的联系。目前,国外城市滨水区已从局部景观改造发展到针对流域、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融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于一体,注重水环境的系统性、生态性和多目标性,以及自然资源保护、雨洪管理、滨水景观营造、滨水用地多功能开发、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方面,已形成相对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
『叁』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透过文化思潮的变迁看当代中国景观设计
尽管思潮的发展更多的作用于建筑设计,但对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西方设计思潮大体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正在讨论的新现代主义的过程,其中还包括风格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各种流派,呈现出一种纷纭复杂的现象。现代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形式追随功能,强调理性、纯粹、秩序,少即是多。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最终演化为历史符号和图案的简单拼贴,多反而变成了少。目前全球化的环境与能源危机使得设计回归功能与理性本体,并关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是由工业革命及其后果决定的。现代主义建筑在工业化和都市化强烈冲击下,在批判传统与道德观念的重建中产生,有一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符合大机器生产的功能主义理想。它最深刻的代表是柯布西耶的基本建筑和理论,它反常规、反传统,具有颠覆性和创造性,其人道主义立场,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的理论深远地影响了现代主义建筑进程。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在50年代的“哈佛革命”后形成,将功能作为设计的起点,从而使景观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设计以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对当代景观设计而言,现代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景观现状的批判。首先,对传统风格的批判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马歇尔·布鲁尔说:“现代运动的事业是连接外表与真实之间鸿沟的桥梁。这鸿沟被拓宽,是通过那些历史的虚假性,通过那种时代风格的陈腐原则,或是通过努力维持那些旧时代逐渐被废弃的文化(造成的)”。西方古典风格曾被现代主义所彻底废弃,却以更加奢华的形式出现在当代的中国城市景观中。现代主义运动的另一个特征是人道主义立场,初期的现代主义受欧洲高涨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注重普通劳动者的居住问题,这在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有着明确的体现,“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建筑,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这种人道主义立场批判了当前中国城市景观中呈现的以审美为先导,忽视普通人的景观体验的现象。
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西方环境与能源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西方的思维方式,跨越了技术与科学的层面,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为社会发展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一时期的西方设计理论,首先是对西方自身的理性和初期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同时又有不信任折衷的后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呈现出新现代主义的特征。这一阶段,景观设计学直接参与进来,以1969年麦克哈格发表的“设计遵从自然”理论为标志,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时期设计理论的发展。同时,麦克哈格的这一理论超越了结构主义景观大师丹凯利的“设计是生活”的理念,将景观设计学提升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也使景观设计在应对人类与自然的危机中发挥了比建筑学更大的优势。与此同时,生态学对建筑景观实践产生了影响,出现了生态建筑和景观生态规划理论,90年代出现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导致了设计方法的改变,人们从设计思潮的讨论转向基于实践的理论研究。
环境与能源危机对正处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而言,比后工业时代的欧美国家要严峻的多,并且在超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加剧的趋势。
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缺乏使大部分景观行为构成了对自然和乡村资源的掠夺。生态学家威廉·巴勒斯曾在上世纪70年代说:“付出绿色,把你为了金钱偷来的绿色还回去,你为了你的绿色生意出卖了以土地为生的人民,只为凳上第一艘伪装的救生艇——将绿色还给鲜花、丛林、河流和天空。”这似乎也是对当前中国某些景观现象的真实写照。
『肆』 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 前景及发展方向 现在在家装行业 看到设计师现状,迷惘
如果你想以此为生 谈单是避免不了的 作为一个设计师 是甲方聘请你为他专设计出他想要的东西 所以属避免不了需要许多的沟通 了解对方的需求 而不是公司老板给你工资让你做自己喜欢想要的 很多东西都是这样 身不由己的 一开始大概都是想要这样的状态 但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需求观念不同不能强行 这个无论你是一名员工设计师还是独立开店的设计师 都是一样的 不过能从业的地方不单只有商场的一些驻店 只要你有能力 专业技能强 到许多个人设计公司会有更好的发展 归根结底 只要你是喜欢这个专业的 路上也许会有失望叹气 但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从心就好
『伍』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及趋势有几点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是:高档小区的景观设计相对精细和有品味。一般的小区的景观设计较简单和粗糙。
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是:
1、与周围的建筑和景观紧密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2、更加注重景观设计的层次结构,既突出中心景观节点,又把次要景观节点与中心景观节点相联系既统一,又有变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景观设计的投入逐步加大。随着国家对建筑绿色理念的大力支持,今后景观设计会被甲方越来越重视,景色设计会有很大的需求。
『陆』 园林景观设计国外现状
1.PeterWalker(极简主义);2.MarthaSchwartz虽是Peter的妻子,但设计风格与之不同;3.佐佐木叶二,日本设计师,PETER曾与之共事,设计深受其影响;4.英国AA建筑学院也出了不少大师,可以搜搜,例如扎哈、EvaCastro。5.国内的俞孔坚,刘滨谊,王澍等。PS:你可以看看王晓俊翻译的一系列景观设计的书,里面就可以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大师。
『柒』 国外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国外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一、功能第一,侧重外表,使“景观”成为 “仅观”。大造景观“特色”。小桥、流水、凉亭、假山、廊柱、花坛、绿地等,单纯为做景观而做景观,景观造园材料,并非天然。缺乏自然景观。
二、生态性差:人造景观与自然与难成一体。“千城一面”的效果。设计追求表面的形式,不注重空间变化,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三、缺乏个性:小区景观的设计不能体现地方本土性特征。
『捌』 景观设计现状
分为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还有公园市政的景观设计。只有在一线城市才有景观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连效果图带施工图全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