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即景
Ⅰ 《草原即景》的主要内容
《草原即景》描写了塔木钦草原的广袤、牧民的雄姿、云彩变化无穷所呈现的美景,讲述了内蒙古草原给人留下印象,抒发作者了对马背上牧民的敬幕之感。
《草原即景》作者是萧乾,选自《萧乾散文特写选》,本书是萧乾1979年编订的一本散文特写选集,包括散文特写39篇。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萧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1)景色即景扩展阅读:
《草原即景》中优美的句子
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广袤得望不到边际,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着,从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象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我说“完整”,是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Ⅱ 塞鸿秋浔阳即景分别描写了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和什么的景色
塞鸿秋浔阳即景分抄别描写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的景色。
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Ⅲ 夏天景色的诗句 古诗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杨万里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石梁茅屋有弯倚,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一王安石的 《初夏即事》
3、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一范成大的 《喜晴》
4、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一王令的 《暑旱苦热》
5、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一李商隐的 《晚晴》
6、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一李白的 《夏日山中》
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一曾 畿的《三衢道中》
8、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一翁卷的 《乡村四月》
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一蔡确的 《夏日登车盖亭》
10、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一陆游的 《初夏绝句》
11、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一陈文述的 《夏日杂诗》
12、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一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
1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蠕,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一谢灵运的《游赤石进帆海》
14、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一苏舜钦的 《夏意》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杨万里的 《小池》
17、水光潋滟晴方好,铯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苏轼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18、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一朱淑真的 《即景》
1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一杜甫的 《江村》
20、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一杨万里的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21、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一杨万里的《夏夜追凉》
2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赵师秀的 《约客》
23、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白居易的《观刈麦》
2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苏轼的 《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25、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高骈的 《山亭夏日》
2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辛弃疾 《西江月》
27、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一高骈 《山亭夏日》
28、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一苏轼 《浣溪沙》
2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一王 昌龄《采莲曲》
30、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一虞世南 《蝉》
3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苏轼 《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
3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一李清照 《如梦令》
3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一杨万里 《小池》
3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一杜甫 《夏夜叹》
3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白居易 《观刈麦》
3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8、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一李昂 《夏日联句》
3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一杜甫 《忸村》
40、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一岑参 《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4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42、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一陈璨 《曲院风荷》
4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一李白 《子夜吴歌夏歌》
Ⅳ 黄鹤楼从什么落笔描写诗人在黄鹤楼远眺的美好景色即景生情抒发了诗人什么的之
抒发了作者对家长的思念之情
Ⅳ 杜牧的哪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将秋天的风景描绘成了一幅诗意的图画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杜牧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斗争中,受到了宰相李德裕的排挤和打压,不但在朝廷中被外放出去,而且频繁的改变他的任职地,长期流转于池州、睦洲、齐安郡等地,这首诗就是写于齐安郡。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诗人在溪桥上看见荷叶被风吹拂,于是用“相倚”、“一时”这样的词语,传神的描绘出青色如小伞的荷叶,在水面上簇拥着,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的形态。诗人的这两句诗把风中的荷叶写的极为灵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诗人在写景之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风中荷叶的形态、动态;又在感悟之中,别有用心地写出风中荷叶的神态、情态。当然,风中的荷叶本是无情之物,是不会有恨的。荷叶的恨是从诗人的内心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无生命力的风中荷叶之中,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去看荷叶在风中“相倚”、“回首”的状态,觉得它们好似有情,心怀恨事,这里表面写的是风荷之恨,其实是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恨。
杜牧
杜牧是一个有理想和政治抱负的人,不幸的是他生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没落时期,“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志向无处施展,这时又受到排挤,外放为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里、诗中,连眼前的绿荷,也仿佛充满了哀愁。
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荷花的经典诗词,如周邦彦的《苏幕遮》,南唐李璟的《摊破浣溪沙》等名作。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杜牧这首最为赞赏,称赞这首诗是“真得荷之真理者”。
黄州的秋天
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清幽,情感深邃,是即景抒情诗中的一篇难得的佳作。
Ⅵ 看见一个景随口说出一个比喻成语叫即景什么
看到好景色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感叹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
chù jǐng shēng qíng ]
基本解释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回动,引起联想,产生答某种感情。
详细解释
【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出自】: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Ⅶ 小学人教五年级____即景作文可以只写一种景物吗
香樟树要放在哪里他才能成为一个金色,所以你写的什么季节的时候,他必须要构成一幅景色有一种画面感。
Ⅷ 描写雨后景色的佳句有哪些
对于雨的描写,自古以来,佳句甚多。苏东坡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温庭筠的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都描绘出了潮潮润润的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只要雨不直落,风不斜吹,撑伞走在雨中,任雨点敲在伞面,再将伞柄轻旋,雨珠向四方喷洒,既而旋成了一圈飞檐。亦或是将伞抛到一边,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湿意,这样的雨中即景我们一生又能赶上几回?!
骤雨初歇,景色清冽,诗人们难免会感慨万千,王维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这里不见喧嚣的车流,混沌的天空,只有风爽月明松清,让心情得到片刻的沉淀,也是不错。苏轼有《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是一种雨后扬鞭的快意,软草,轻沙,让诗人策马赶路心自闲,挥洒文字云雨间。
雨,很奇妙,当你高兴的时候,它象一首欢快的歌,隔了窗子听去,欢快悦耳,清韵悠扬;当你落寞的时候,它又变成一首忧伤的诗,雨打窗棂,凭填感伤。诗人们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将爱,雨,情,愁,织就成一张细细的网,网住了一颗颗孤独驿动的心。陈与义的《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看似赞花,意在赞人,落笔生花,意味深长。晏几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都将这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独立的人、双飞的燕、飘洒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时空,化作了永恒。唐后主李煜的“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诗人身陷北国,中宵罗衾似铁,细雨潺潺盈耳,心绪无比哀伤,种种愁情,岂是一声对雨长叹所能承载!
雨不但可观,更可以听。听听冷雨。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听上去是那么凄凉,凄清,凄楚。还有她的《添字采桑子·芭蕉》描绘到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情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凄楚之外,更添凄迷。聂胜琼的“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可谓寄雨托思极品,恍惚中似见雨点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滴滴点点滴滴,细细琐琐屑屑,间间密密歇歇,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芭蕉,雨,都象是一颗湿漉漉的灵魂,在屋前窗外,呼唤呢喃。
窗外,秋雨还在飘飘洒洒,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冥冥众生,想着重聚遥遥无期,往事过眼云烟,掩书长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雨声响起时,兀然独坐,静听天籁,只有听凭“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了。
Ⅸ 描写“校园景色”的诗有哪些
《美丽的校园》
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着
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美丽
小草探头带出泥土的芬芳
紫荆把全身涂满嫣红
垂柳枝头摇摆春天的舞姿
玉兰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即便花落
也只能带走你所有的忧伤
剩下果实快乐的成长
即使叶黄
也只能感谢秋天
秋去冬来孕育下一次的梦想
满眼都是朝气蓬勃
入耳皆是琅琅书声
和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
生活
一直充满春的呼吸
美丽着幸福着
在我的春天我的校园
《初冬校园》
角落红花尽,初冬无觅处。
满园青草绿,不减旧时姿。
脸颊微风掠,虽轻带寒意。
书生耳畔来,习艺伴寒暑。
《校园晨曲》
凌晨的思绪
陷入纠结的线团中
无路可逃
校园里琅琅的书声
浇铸着梦想的梯子
垂柳深处未明鸟错乱的节拍
直抒郁结的惆怅
漫长的苦旅
让我疲惫得如一匹古道上的廋马
我在花丛中搜寻
意象的蓓蕾
石榴树露出了火红的笑容
那些含苞欲放的精灵
正如一双双期待的眼神
我的书桌上杂乱无章
蒙尘的稿纸
如宋朝幽怨的女子
伶仃的歪躺着
失魂落魄的我
《校园即景》
走近校园
我的脚步落叶般轻轻
一颗绿色的头颅用阳光的汁水润染、滋长
母乳喂养的土地上
搜寻一些澄澈的诗行、远去的光和花朵
此时,我们相对默默无语
相互观望却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幸福
你用最淳朴的方式
一口一口地,喂养
我逐渐长高的童年
《美丽的校园静悄悄》
假山前一群可爱的小鸟
叽叽喳喳地在觅食嬉闹
这儿是她们快乐的王国
也没有任何外界的侵扰
啊,美丽的校园静悄悄
白杨树微风中轻轻地摇
树上的蝉儿在声声欢叫
这是她们最开心的季节
歌唱中享受成长的美妙
Ⅹ 即景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翠竹清幽回,映照小窗,成双作对的禽鸟在夕答阳中鸣叫戏耍,此时海棠已谢,柳絮飘尽,随着夏季来临,白昼加长,人愈发感到娇慵困倦。前两句有静有动,表态中的“清影”和“幽窗”动态中的“竹摇”和“鸟噪”,绘声绘色。后两句将前句中的烦躁情绪进一步深化,初夏时分海棠花写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了,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全诗寄情绪于景物,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