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山美景
㈠ 急!~描写华山风景的作文高分啊高分!
华山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称,我们在险峻的华山上艰难地“爬”着,一边“爬”一边观赏着著名的华山。
我见识过怪石嶙峋的张家界,浏览过风景秀美的桂林山,但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西安这一带的山。西安的华山真高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从山脚往山上看,根本就看不到头;西安的华山真奇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真是奇峰罗列,姿态万千;西安的华山真陡啊,虽然每一条路的两旁都修筑了铁链和栏杆,但是一个不小心还是有可能会栽倒下去。
行至“苍龙岭”,路与名字相对应――是修建在陡峭、窄小的山尖上,用工具凿出的路,它酷似一条神气的苍龙停在山岭上,故而得名“苍龙岭”,但我在缆车上远远望去,更像一把巨斧劈开一条小缝的痕迹。走上“苍龙岭”,我的脚有点发颤,手也不由自主地握住路旁的铁链,连走上一级台阶都要花上三四秒的时间,更不要提向后面张望一下,甚至连身旁那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色都不敢再多看一眼。及至走完“苍龙岭”,我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向身后望去,才发现原来“苍龙岭”是那么的美丽迷人:远处的“苍龙岭”完全被云雾给淹没了,也正因为这样,前端的“苍龙”就更像是一架从天而降的天梯。更奇特的是远处的一些山峰大半个身体被云雾吞蚀了,只留下了山尖,这就更让人有种似乎走进了仙境,看到了飘浮在云雾上空的仙岛的错觉,这也让我想起了寇准诗中句子“举首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其实,华山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还产生了许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沉香劈山救母”。传说玉皇大帝的女儿三圣母因爱慕凡间书生刘彦昌的才华,私结连理。后被玉皇大帝发现,压在西峰巨石下。三圣母石下产子,取名沉香。长大后经仙石指点,执神斧劈开巨石,母子团圆。而西峰巨石上与下形成空洞也命名为“斧劈石”。
华山是一座美丽的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是一座令所有游客都竖起大拇指的山!
㈡ 描写华山美景的句子
D1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
D2游完北峰,我们向其他山峰进发。那就是东峰、南峰和西峰。这三座山峰在一条路上,所以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好看的也数这三座山峰。路最难走的也属这条路。从北峰南上,经“擦耳崖”、“苍龙岭”,过金锁关,从这里可分别前往东、中、南、西四峰。我们跋到金锁关,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
D3雄性的华山,也造就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故事:华山西峰峰顶的翠云宫前,有巨石中间裂开,曰:斧劈石,旁边立有一长柄大斧,此乃神话传说中沉香劈山救母之处。力大无比的神勇男儿,在你的想象中项天立地!
㈢ 描写华山美景的句子
1、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它南接专秦岭,北属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
2. 登上华山极顶,天已转晴。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一点污秽都不存在,此时,即使是最复杂的人恐怕也顷刻失去了杂念。站在绝顶之上,脑袋瞬间一片空濛,大有飘飘欲仙展翅凌云飞腾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顿时生出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
㈣ 华山的自然景观有哪些
华山山路奇险,山峰奇伟,景色奇美,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
华山脚下的玉泉院,是登山的必经之地,因院中泉水与华山上的玉井潜通而命名,亦名希夷祠。
院内长廊回合,殿宇、亭台、秀石别致,溪流环绕,茂林修竹,环境幽雅,泉水清冽甘美。
从玉泉院进山,南行2.5千米,有石门挡路,这就是五里关,人称“第一关”。不远处希夷峡谷,又有一道石门,仅容只身通过,号称“华铁门”,俗称“第二关”。
大高崖瀑布又名搭钩崖瀑布,在华山峪希夷峡东北侧,这里崖壁直立如削,高百余米,人无法从这里攀登,过去只有药农和猎户搭钩登崖。
崖上平素无水,但有流水冲刷的石槽自崖顶直达谷底。每逢大雨时,流水由崖顶一泻而下,水雾茫茫,声震崖谷,气势非常壮观。
位于华山峪道3千米处,是华山道士焦道广隐居时的住所。从小上方南端,沿着一条攀链而行的险路拾级而上,首先见到一石门,此称西元门,据《岳志》记载,这是当年唐玄宗找金仙公主的地方。
门北有一“老爷洞”。从这里向西南望,对面绝壁上刻有“云峰”两个大字,苍劲有力而又飘逸洒脱。从老爷洞沿壁拉索,向东北方向而上,路上有一块呈马鞍形的巨石,这叫马鞍桥。
这里有一处刻石题字写道:
周道谨、王文友重修唐时古道,建炎三年四月终功毕记。
由马鞍桥一下一上,便到了“雷神洞”。此为一天然石洞,形似竖井,四壁如刀削一般,仅容一人上下。洞边有一木梯,上端在崖壁间凿孔架一独木桥,游人挽索登桥贴壁而上,十分惊险。
石壁上刻有“洞在高山”4个大字。出洞四望,豁然开朗,峰峦叠翠,林木苍郁,奇花竞秀,流泉淙淙,飞鸟时鸣,如入神话境界。尤其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满目红霞,更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
经沙萝坪、毛女洞、过云门,就到了青柯坪,路程恰为一半。前面西峰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北眺秦川,渭河如带,黄河隐约可见。过青柯坪,转弯、过桥,上陡坡后,会发现有大石壁上篆刻“回心石”3个大字。
这里距山门口有5千米之多,虽然一直走在峪道,但坡陡路长,人感觉很累,到这里才算真正开始上山,到这里常畏险不前,许多人因而原道返回,所以这块石头取名“回心”。
民间传说,那是在元朝的时候,道士贺志真带领两个徒弟在华山开道凿洞,每凿一洞,就让给别人。这样天长日久,两徒弟就有些不高兴,本想跟上师父学点东西,现在不但没学到什么东西,而且天天吃苦凿洞。这天,师徒三人在南天门外悬空凿洞时,两徒弟砍断绳索,眼看
师父坠入深渊。两徒弟随即下山,没想到走到“回心石”处与师父相遇。俩徒弟知道师父已经成仙,不是凡人了,于是悔恨不已,决心回心转意,又随师父上山修炼。后来两徒弟也都修炼成仙了。
过了回心石,眼前就是又陡又长又窄的千尺幢、百尺峡,势如刀削,天开一线。
千尺幢是华山第一险道,形如裂隙,四壁直立,凿石为梯,登山时向上仰视,一线天开。往下望如深井,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为70度。
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石阶的宽度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两旁挂着铁索,人们手攀铁索,一步步向上登。下山时比上山时更险,如临深井,从胯下窥视路面。
“千尺幢”顶端,有一个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可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
“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地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出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
再往前走,还有一处险路百尺峡。百尺峡是华山天险之一。百尺峡没有千尺幢那么长,仅46米,有91级石阶,可是这里势危坡陡,石壁峭立,通道狭窄,还有悬石,摇摇欲坠。明朝的端木有诗称赞这里的惊险,诗中写道:
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
千尺幢、百尺峡的台阶都是明末清初开始凿的,后来又多次修整,又凿出复道,游人上下各行其道。走出百尺峡,过仙人桥,前面又是一段险路“老君犁沟”。华山民谣道: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传说在很久以前,华山通北峰的山道是财东驱使佃户和长工修的,修路工程异常艰巨,伤亡人不少。有一天,太上老君骑青牛路过华山,看到了开山人的辛苦,便用如意柄变成铁犁,套上坐骑青牛,自己扶犁挥鞭,硬是在陡峭的岩壁上犁出了一道长沟。
人们遥对驾云东去的老君叩拜,并把老君开的这条陡道叫“老君犁沟”。太上老君走得匆忙,把青牛忘了。青牛留在了华山,化为“卧牛石”。人们后来在聚仙台开石凿洞,命名“犹龙洞”,供奉太上老君。
“老君犁沟”是登山必经险路,依山傍壑,陡坡直上,铺有570级石阶。在“老君犁沟”的尽头是“猢狲愁”,顾名思义,崖壁太陡峭了,连猴子都发愁。
从猢狲愁下聚仙台,聚仙台古名空灵峰、窝风崖,在北峰横翠崖西的一个平台上。古代自横翠崖西登台途中架有吊桥,桥板曳起,即成天堑。
传说,轩辕黄帝曾到聚仙台与群仙聚会,并与神仙在此下棋。一位樵夫路经此地,被棋局吸引,就放下斧头在一旁观战并入了迷,但见周围树叶落了又绿,绿了又落,不知是什么缘故。
等到他想起回家时,发现斧柄已腐锈,待回到家中,村人皆不认识他。殊不知“仙界一日,凡间百年”。于是他返回华山修道炼丹,后来羽化成仙。
聚仙台上原凿有连体石洞,面积约数十平方米,后依洞筑庙,历代不断修葺扩建,自成道院。
清宣统年间重修,增建楼阁3间。这里环境幽雅,花木掩映,堪称天然仙境,古代名人隐士多来这里修身养性。
聚仙台也是雨后观赏水帘瀑布的最佳位置。台西北角崖下有石洞,名王子丹成洞,也叫王子求仙洞。这里,还传有这样的歌谣:王子去求仙,丹成八九天。洞中方七日,尘世已千年。
过横翠崖北上就登上了海拔约1.6千米的北峰。北峰为华山主峰之一,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恰如一座平台,因而又叫云台峰。
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3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组成,浑然天成。
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后残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及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
北峰上景观颇多,有长春石室、真武殿、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玉女窗、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各景点都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长春石室是唐贞观年间道士杜杯谦隐居的地方,传说杜杯谦苦心修炼断谷绝粒,喜好吹奏长笛,经常叫徒弟买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于崖下,投完后再买,往而复始,从未间断。因他能栖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号长春先生。
真武殿为供奉镇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真武殿为北峰主要建筑,千百年间旋兴旋废。后来又重建,依崖就势,古朴典雅,保存了原建筑的风格,成为北峰主要人文景观之一。
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都是因焦道广的传说而得名。相传那还是北周武帝时代,道士焦旷,字道广,独居云台峰,餐霞饮露,绝粒辟谷,身边常有三青鸟向他报告未来的事情。
传说武帝宇文邕闻知他的大名,便亲临山中问道,并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宫供他居住。
筑宫时,峰上无土,缺乏灯油,焦道广默祷,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绝。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满,用之不竭。
后来人们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称仙油贡。
自北峰向上攀登,经过狭长陡峭的擦耳崖,可到达天梯。天梯为华山著名险道之一。梯路开凿在直立如削的岩石上,面临万丈绝壑,石阶几乎接近90度。
天梯的顶端,有一处“日月崖”。只见一石独立,顶天立地,孤立于云端,中间被一道缝隙隔成一大一小,形若日月,因此得名。
据说一代女皇武则天登上华山,行至“日月崖”时,以这两块形似日月石头命名自个儿的字号“曌”,含义为“两块奇石上顶青天,下临空谷,唯我独尊”,昭示着这位女中豪杰与日月共齐,俯瞰天下的信念与气魄。
过了天梯就到了苍龙岭。苍龙岭是在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岭的西边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1米,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胆战心惊,如置云端,惊险异常。这里留下了韩愈投书的故事。那是在唐朝的时候,学士韩愈因阻止皇帝迎佛骨被贬,心情不爽,便想游华山解忧。韩愈游历了中峰、东峰、南峰、西峰后,便想下山回去。当他来到两尺多宽、下临深渊的苍龙岭,骑在龙背上时,心惊胆
战,上下不能,便放声痛哭。面对险境,认为自己小命难保,打开背包,取出笔砚,草草给家人写了一封遗书,投到岭下。
韩愈的遗书恰巧被在山下散步游玩的华阴县令拾到,随即命衙役上山将韩愈背下山来。这段名人逸事,为游人增添了少许情趣和遐想。还留下了苍龙岭上端“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
相传,古时候山西武乡有个叫赵文备的人,百岁时游华山,闻韩愈投书故事,便在崖壁题刻:
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明代的杨嗣昌也认为,韩愈之所以在苍龙岭痛哭,是因为苍龙岭的奇险壮美,实在太令人惊叹了,以他的才华,也不能用笔墨表达出来,只好大哭一场来抒发自愧才疏的心情。
清代华阴名人王宏嘉在《华山记》中记述到这个故事时说,韩愈面对宪宗皇帝,面无惧色,慷慨陈词,指出皇帝的错误,要皇帝改正,他的胆量是超过一般人的,不会在苍龙岭胆怯失态,他认为这个传闻,一定是编造的。
尽管如此,行人还不敢站着行走,而是骑在岭上,一寸寸往前移动,因此人们又称苍龙岭为搦岭。直到唐末,岭脊两侧始设石栏矮墙,也才有了少量的石登石窝。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华山神祭祀次数增多,整修华山道路有了大的举动,苍龙岭有了250级石阶。
后来,苍龙岭险道几次拓修,护栏逐年加固,石阶增至530余级。为了使岭上不再发生拥塞和危险,又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开凿登山复道以保证安全上下。
过苍龙岭就是金锁关。金锁关形势险要,是华山东峰、西峰和南峰的咽喉。在三峰之间是一片洼地,西面有镇岳宫,它依山岩而建,松林笼罩,有名的“玉井”就在院中。
每当雨季,玉井的水溢流出来,经过“二十八宿潭”奔注东西两峰之间,变成瀑布飞流直下,成为华山名胜。
古人称华山三峰,指的是东西南三峰,玉女峰则是东峰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人们将玉女峰称为中峰,使其也作为华山主峰单独存在了。
东峰是华山主峰之一,海拔约2千米,因位置居东得名。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因而被称为朝阳峰。
古代登东峰道路艰险,明代网络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中记述说,山冈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数十丈,上面仅凿了几个足窝,两边又无藤蔓可攀援,登峰的人只有趴在岗石上,手脚并用才能到达峰巅。
东峰顶生满巨桧乔松,浓荫蔽日,环境非常清幽。自松林间穿行,上有桧乔松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阵阵松涛,如吟如咏,让人觉得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㈤ 描写华山景色的好句子
西岳华山
华山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称,我们在险峻的华山上艰难地“爬”着,一边“爬”一边观赏着著名的华山。
我见识过怪石嶙峋的张家界,浏览过风景秀美的桂林山,但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西安这一带的山。西安的华山真高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从山脚往山上看,根本就看不到头;西安的华山真奇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真是奇峰罗列,姿态万千;西安的华山真陡啊,虽然每一条路的两旁都修筑了铁链和栏杆,但是一个不小心还是有可能会栽倒下去。
行至“苍龙岭”,路与名字相对应——是修建在陡峭、窄小的山尖上,用工具凿出的路,它酷似一条神气的苍龙停在山岭上,故而得名“苍龙岭”,但我在缆车上远远望去,更像一把巨斧劈开一条小缝的痕迹。走上“苍龙岭”,我的脚有点发颤,手也不由自主地握住路旁的铁链,连走上一级台阶都要花上三四秒的时间,更不要提向后面张望一下,甚至连身旁那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色都不敢再多看一眼。及至走完“苍龙岭”,我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向身后望去,才发现原来“苍龙岭”是那么的美丽迷人:远处的“苍龙岭”完全被云雾给淹没了,也正因为这样,前端的“苍龙”就更像是一架从天而降的天梯。更奇特的是远处的一些山峰大半个身体被云雾吞蚀了,只留下了山尖,这就更让人有种似乎走进了仙境,看到了飘浮在云雾上空的仙岛的错觉,这也让我想起了寇准诗中句子“举首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其实,华山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还产生了许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沉香劈山救母”。传说玉皇大帝的女儿三圣母因爱慕凡间书生刘彦昌的才华,私结连理。后被玉皇大帝发现,压在西峰巨石下。三圣母石下产子,取名沉香。长大后经仙石指点,执神斧劈开巨石,母子团圆。而西峰巨石上与下形成空洞也命名为“斧劈石”。
华山是一座美丽的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是一座令所有游客都竖起大拇指的山!
㈥ 描写华山景色的句子
西岳华山坐落在陕西省华阴市,北瞰黄河,南牵秦岭,因“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由于其西临少华山,故又有太华山之称。
华山之上,奇峰峻岭、幽谷险道、灵泉古洞、趣石秀木、祠庙宫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地浑然一体、卓然天成。东、西、南、北、中,五峰卓绝,各具特色:东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朝阳观日,别有风情;西峰状似莲花,陡峭巍峨,阳刚挺拔,名胜众多;南峰傲然绝顶,近天咫尺,高峻雄伟,气势博大;北峰四面悬绝,树木葱郁,巍然独秀,有若云台;中峰虽小,然则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传说颇为丰富,值得细细品味。另外,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在位置上呈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被人誉为“天外三峰”。
华山向以险要而闻名于天下,其之陡险位居五岳之首。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一路行过,必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绝险要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突破华山天险,智取华山守敌,如今天险依旧,人们可从容饱览。
峻岭、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华山,其间更不乏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与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这两处绝世天险,还有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老君犁沟、上天梯等多个绝险狭隘,令人无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华山果然美不胜收,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景色在五岳之中独树一帜,令人心旷神怡。
登临华山,小视天下,云行足间,融身心于自然之中,方感华山之博大,叹万物之精妙。就在这华山之上,相传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曾与陈抟老祖对弈,结果将整座华山输予了他,然则百年之后,后世的各位游人为华山的险要美景所深深折服,不经意间却将醉迷美景的心输予了整座华山。
㈦ 描写华山景色的好句子
1. 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
2. 登上华山极顶,天已转晴。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腊像。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一点污秽都不存在,此时,即使是最复杂的人恐怕也顷刻失去了杂念。站在绝顶之上,脑袋瞬间一片空濛,大有飘飘欲仙展翅凌云飞腾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顿时生出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
4. 与苍龙岭相比,上西峰的路好走得多了,整齐的石阶使我们有暇举目四望,一石一树,一溪一流都会引起发自肺腑的惊叹,惊的是看到了天工造物人间仙境,叹的是同行的诸多同伴无福享受。峰顶有一块状若莲花瓣的巨石,据说这块浑然天成的巨石就是历代武林高手在华山论剑的地方,端面平坦宽敞,足可容纳数百人,地势险峻冠绝,三面都是刀削一般的悬崖,若是在此论剑论道,倒不失为一个既无干扰又显公平的绝妙之处。
㈧ 描写“华山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1. 连绵起伏的峰峦,好像一大群牲口.沉浸在黄澄澄的晓雾里。
2. 远远的南岭,像云烟似的,贴在蓝色的天边。
3. 山,在你的面前呈现出千态万状,活像许许多多的造型艺术品,都一下子来到了你的眼前……无不在参差中带着一种逸脱的神气,好像随时可以飞离地面似的。
4. 南面的山峰如一朵精巧的莲花,几座苍翠欲滴的山峦蜿蜒回旋。
5. 云绵绵,雾漫漫,千山时隐时现,那一个个青黛色的山峦,像是千万只青蛙,赶到这里集合。排列成锐意前进的严整阵容。
6. 东峰像一只昂首挺立的海豹,静静地凝视着东方。山,层层迭迭,像云头样拥聚在一起。
7. 千仞危壁似斧削一般拔地而起。
8. 数不尽的山峰,如笑如眠,带着紫色的暮霭,静躺在绿荫起伏的春野西边。
9. 我见到的是何等雄伟、浩翰、瑰丽、神奇、云浓雾密、莽莽苍苍、巍巍然横空出魅的昆仑山了。
10. 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11. 那山面目清秀,俊俏英武,就像一个年轻潇洒的少年。
12. 霞光掩映的山峰像披着一件彩色的盛装。
13. 一层层的山岭,却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几片自云夹在里面,所以看不出是云是山玉立的雪山主蜂,被燎绕的烟云笼罩瞢,像是轻纱裹着的一个刚出浴的美人,
14.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15. 几座山头,形状奇特,巨岩壁立,势欲倾倒,苍树翠竹点缀其间。层层烟岚飘飘忽忽。
㈨ 描写华山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神物亦自閟, 风雷护此扃。 欲传山中回宝答 ,回策忽已暝。
莲华峰下锁雕梁, 此去瑶池地共长。
渭水绿溶溶, 华山青崇崇。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