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城市景观系统

城市景观系统

发布时间: 2020-12-28 20:56:24

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各种层次的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方面

B 答案解抄析: 种植乔木袭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现路应配置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手相变化的关系。

Ⅱ 景观系统的明确定义

一 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主要有地形、水体、绿色植物及其它不确定的自然因素;第二类是人工要素,主要指城市的设施和建筑物;第三类是社会要素,指影响城市景观的一种无形的因素,包括人对景观的感知体现和人对景观环境的改造等。本文研究的城市绿色景观主要指第一类自然要素和第二类人工要素中的绿色开敞空间,如公园、广场、滨水区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即指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以绿色开敞空间为主的人工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生态系统。在当今城市环境恶化和城市特色贫乏的背景下,通过对城市绿色景观进行系统分析和构筑,来体现城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 城市绿色景观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1 我国古代的“风水”学说

这里暂不讨论“风水”学说的科学和迷信,只用来说明古代城市选地和建筑空间营造方面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巧妙结合。典型的城市风水格局是城市背靠山,前临水,两侧是又有山脉环绕(青龙、白虎)的相对封闭而又完整的空间环境,其实质是强调城市选址与自然环境要素的融合,它所形成的绿色景观系统是完整而连续的系统。

2 西方城市十九世纪末的公园运动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ims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 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 (Park System),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3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和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对城市绿色景观设计的影响。

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的花园城市模型是:直径不超过2km,城市中心是由公共建筑环抱的中央花园,外围是宽阔的林荫大道(内设学校、教堂),加上放射状的林间小径,整个城市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人们可以步行到外围的绿化带和农田,花园城市就是一个完善的城市绿色景观系统。在花园城市理论影响下, 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了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是针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向外疏散问题而提出的,他在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一改城市的集中布局而使其变为既分散又联系的有机体,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

花园城市理论和有机疏散理论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新城的建设和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1年莫斯科总体规划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城市用地外围环绕10-15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构成了城市良好的绿色景观和生态系统。

4 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理论

美国的麦克哈格在1971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该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思想,并进而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即叠加技术 (“千层饼”模式)。这种规划以景观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为依据,使景观改变和土地利用方式适用于生态方式,这一千层饼的最顶层便是人类及其居住所,即我们的城市。

5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始于30年代而兴于80年代,景观生态学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空间的相互关系,把“斑块椑鹊坛基质”(Patch-corridor-mattix)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及景观规划中特别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体地讲,在城市和郊区景观中要维护自然残遗斑块的联系,如残遗山林斑块、水体等自然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维持城内残遗斑块与作为城市景观背景的自然山地或水系之间的联系。这些空间的联系的主要结构是廊道,如波士顿公园体系中的绿带和莫斯科外围的森林公园带。维护自然与景观格局连续性是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有效方法。城市中的绿色景观可以视为散落在城市中的自然斑块,只有通过建立廊道使其连续并与城市自然生态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绿色景观系统,实现人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就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连续性的方法对中山市的绿色景观格局进行了完善。

Ⅲ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关系有哪些变化

室内景观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最贴近人,与人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构成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建属筑形态的多样化与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室内景观的内容日益丰富,涵盖范围扩大。景观要素与建筑以各种方式融合,成为一个有机体。无论是以建筑为主体,还是景观为主体,也无论景观在建筑内,还是建筑被景观环抱,只有两者完美协调才能形成舒适的人居场所。室内景观将以什么样的态势发展,设计师将以怎样的设计思想创造优美的室内景观环境,需要从更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构思、新材料、新技术和设计文化等方面探索室内景观设计。概括地讲,应该是强调室内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室内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室内景观设计的科技与信息多元化。

Ⅳ 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的组成和结构

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 )。城市中的自内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容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通过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来实现。
一般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概括为三个,分别为生产,为社会提供物资和信息产品;二是生活(消费)功能,城市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 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 ,既为市民提供方便 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的能力;三是还原(调节)功能,城市具备的消除和缓冲自身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力以及在自然界发生不良变化时能尽快恢复原状,既保证城市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能力。也有的认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还应包括区域主导,即城市是区域经济集聚增长的结果,同时又引导着区域经济 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好坏。

Ⅳ 如何定义景观设计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园林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做资源;
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
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Ⅵ 园林规划设计简答题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有哪些类型

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1)串联式;(;式;(5)多环式;(6)分区式;5.简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类型;答:(1)树列与行道树设计;(2)孤景树与对植树;(5)树林设计;(6)林带设计;(7)植篱设计;;(10)水体种植设计;(11)攀援植物种植设计;;6.简述屋顶花园植物选择要求;答:屋顶花园植物选择要求:(1)一般要求植物生长;对土壤深度要
答: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1)串联式;(2)并联式;(3)放射式;(4)环形
式;(5)多环式;(6)分区式。
5.简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类型。
答:(1)树列与行道树设计;(2)孤景树与对植树设计;(3)树丛设计;(4)树群设计;
(5)树林设计;(6)林带设计;(7)植篱设计;(8)花卉造景设计;(9)草坪设计;
(10)水体种植设计;(11)攀援植物种植设计;(12)屋顶花园种植设计。
6.简述屋顶花园植物选择要求。
答:屋顶花园植物选择要求:(1)一般要求植物生长健壮、抗性强,能抵抗极端气候;(2)
对土壤深度要求不严,须根发达,适应土层浅薄和少肥条件;(3)耐干旱或潮湿,喜光或耐
阴;(4)耐高热风,耐寒,抗冻;抗风,抗空气污染;(5)容易移植成活,耐修剪,生长较
慢;(6)耐粗放管理,养护要求低等。
7.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类型。
答:城市园林绿地类型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8.简述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答: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包括:(1)调查研究阶段;(2)编写计划任务书阶段;(3)总体
规划阶段;(4)技术设计阶段。
9.简述城市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
答:城市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包括::(1)一板二带式;(2)二板三带式;(3)三板四带
式;(4)四板五带式;(5)其他形式。
10.简述城市布局形式。
答:(1)块状(2)带状(3)环状(4)串联状(5)组团状(6)星座状
11.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答:(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
络分割(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12.简述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系统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尺度适配原则(4)生态性原则(5)多样性原则
(6)步行化原则(7)文化性原则(8)特色性原则。
13.简述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答:(1)居住区公共绿地(2)居住区公建设施专用绿地(3)居住区道路绿地(4)居住区宅
旁宅间绿地和庭院绿地。
14.简述观光农业的类型。
答:(1)多元综合型(2)科技示范型(3)高效生产型(4)休闲度假型(5)游览观光型。

15.简述视距三角形的概念,及视距三角形内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答:(1)视距三角形: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
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2)注意问题: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构筑物,行道树设计也要避开此三角区。一般采用30-
35m的安全视距。
16.简述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答:(1)把个人日常生活和工作即沙氏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做集中的布置(2)不经常
的偶然活动的场所则作分散布置,人们不必使用交通工具就可以方便的工作与生活。
二、分析论述题
1.试述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答: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一)生态效益。分为:(1)维持碳氧平衡;(2)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3)调
节湿度;(4)净化空气;(5)杀死细菌;(6)净化水体、土壤;(7)通风、防风;(8)
减低噪音;
(二)社会效益:(1)创造城市景观;(2)休闲、保健场所;(3)文化教育园地;(4)社
会交往空间;(5)保护、避难、减灾;(三)经济效益。
2.论述园林构成要素。
答:园林式自然风景景观和园林景观的综合概念,园林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
工程设施等三个方面。(一)自然景观要素。分为:山岳风景景观、水域风景景观、天文、气
象景观、生物景观;(二)历史人文景观要素。分为:名胜古迹景观、文物艺术景观、民间习
俗与节庆活动、地方工艺、工业、生产观光及地方风味风情;(三)园林工程要素。分为:山
水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假山置石工程、建筑设施工程。
3.论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念。
答: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其主要内容为:(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
回乡村;(2)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若干个田
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组群——社会城市;(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
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田园城市理论在欧洲等地有不少实践,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有启蒙作
用。 4.试论述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1) 为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们创造适当的娱乐条件和优美的休息环境。
(2)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传统艺术,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3)充分调查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努力表现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
(4)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使公园在全市分布均衡,既显出各自的
特色,又富有变化
(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成统一体,便于分期建设和日常管理。
(6)正确处理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关系,以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

5.试论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尊重科学、符合规律:园林种植设计必须尊重科学,特别是要符
合生态科学的规律。
(2)因地制宜,适地适物:园林种植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现状和资源条件,设计相应 的生境类型并认真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
(3)合理布局,满足功能:从绿地性质和功能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
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4)种类多样,季相变化:种植设计应顾及四季景色,丰富植物种类。
(5)密度适宜,远近结合:合理密度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景观效果和绿地功能的发挥。
6.试论述观光农业的特点
(1)农业科技含量高:目前一些新建观光农业项目越来越注重其科技含量。
(2)经济回报好:观光农业以农业为依托,开辟了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
(3)内容具有广博性:农业具有可以挖掘的丰富资源和内容。
(4)活动具有季节性: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深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
(5)形式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导致观光农业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
(6)具有较强参与性:农事活动具有非常强的可参与性。
(7)景观表达艺术性:观光农业利用环境美学的手法对农业空间和农业景点进行园林化的布局和规划。
(8)农业产品绿色性:观光农业要求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 7.试论述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的任务
(1)大纲阶段: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其依据。
(2)总体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的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3)分期规划阶段:分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8.试论述互通式立交区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1)建成与立交桥和谐、相互增辉、具有民族风格的高品位园林景点。
(2)立交桥绿化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和核心地段,绿化要达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3)绿化布局应满足立交桥功能需要,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线,在顺行交叉处留定视距,栽种低于司机视线的树木、绿篱、草坪和草本花卉。
(4)在转弯的外侧栽植成行的乔木,以便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使司机有一种安全感。弯道内侧绿化应保证视线畅通,不宜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
(5)在出入口配植不同的骨干树种,作为特征标志,便于汽车加减速及驶入驶出。如在匝道两侧绿地的角部,适当种植一些低矮的树丛、树球及三五株小乔木以增强出入口的导向性。
(6)小块绿地以疏林草原的形式群植一些常绿树和秋色叶树,以丰富季相变化,反映地方特色。

9.试论纪念性公园规划原则
(1)布局应采用规则式布局
(2)建筑布局上,以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为原则
(3)在地形处理上,纪念区应为规则式的平地或台地,主体建筑应安排在园内最高点
(4)纪念区主体建筑前方应安排有规则式广场
(5) 除纪念区外,还应具有一般园林所应有的园林区,但区域之间相分隔
(6)在树种规划上,纪念区以具有某些象征意义的树种为主

10.试论述树群设计形式
树群设计形式有两种,即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单纯树群只有一种树木,其数目种群景观特征显著,景观规模与气氛大于树丛,一般郁闭度较高。混交树群由多种树木混合组成一定范围树木群落景观,它是园林树群设计的主要形式,具有层次丰富、景观多姿多彩、持久稳定等优点。树群一般仅具观赏和生态功能,树群内不作休息荫蔽使用,但在树冠开展的乔木树群边缘,可设置休息设施,略具遮阳作用。
11.试论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增加城市景观与增强审美功能,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要的优越条件。
18.试论述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中的一个分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在程序上,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在确定城市总体规划之后进行。

12.试述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
风景名胜区专项规划包括:
(1)保护培育规划包括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划定保育范围,确定保育原则和措施等基本内容
(2)风景游赏规划包括景观特征分析与景象展示构思;游赏项目组织,风景单元组织,游线组织与游程安排,游人容量调控,风景游赏系统结构分析等基本内容。
(3)典型景观规划风景区典型景观规划应包括典型景观的特征与作用分析,规划

Ⅶ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个园林景观毕业设计文本

,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本文的景观设计定位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层次上,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2.1 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ts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的围有围墙的图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被行政建筑所包围: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堂,监狱,财务大楼和军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立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
象被彻底破坏。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2.2 景观的栖息地含义: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所谓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无论是作画还是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也就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栖居的过程实际上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2.3 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科学、客观的解读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态流是水。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根据Lovelock的盖娅理论,大地本来是一个生命体: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村寨上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再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最后富含养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研究的对象。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此又必须借助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诉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4 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人类理想和历史的书

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者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所有景观都是由这些组成的。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的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于上下文中才能显示。景观语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诗意的。海得歌尔把语言比喻成人们栖居的房子。景观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泉。“河出图,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却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文字与数字起源于对自然景观中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

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庇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同,而有效的抵御外来者的攻击。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他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人的书。当然,要读懂,读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有多重含义的,这都是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景观符号,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

3.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1 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3.1.1城镇规划
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3.1.2场地和社区规划
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协调与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从更大的职业范围讲,基地设计还包括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其中,基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动物和气候。敏感性的设计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与消耗,从而提高基地的价值。

(接下面!)

Ⅷ 如何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风景园林

一个是环境主题,比如“环保”、“生态”的概念。主要的可以看看近期提的比较多的一版个名词,“海绵城权市”,无论是从宏观的景观规划来说,还是微观的园林设计来讲,这个绝对跟景观园林离不开,应该也是近几十年专业内的热点。从宏观来讲,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做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的布局规划,还有一些大城市近几年做的风道规划,从而达到治理雾霾、热岛效应的目的。所以从这方面来看,郊野生态公园的相关研究、设计、管理、养护工作也会是接下来行业的一个热点。
二是人本主题,比如“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方面的设计考虑。比如以儿童为使用主题的设计,大部分设计师会先针对儿童活动习惯进行调研,以得到更加亲人的设计。我个人认为,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会提高,园艺疗法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可能在大城市形成热点。

Ⅸ 怎样利用景观设计知识对一个城市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

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广州市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

Ⅹ 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那要看你那个城市有没有自贸区了
亲儿子和干儿子是不同的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