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风景的作文
『壹』 以人为风景的作文
在故乡,印象中最深的一个人是他,一生饱受苦难的老人,靠乞讨为生。黝黑如碳的皮肤,全身穿着破碎而厚重的衣服,每次见到他时,都拉着一车自以为是宝贝的破烂慢慢前进……前进……
他的行踪是不确定的,每时每刻都为活下去而奋斗,游走于每个乡每个镇之间。我不知道他怎么那么熟悉路线,令人称奇!我们都叫他“傻二砖”,他来我们这个地方次数不少,传闻也不少,都是说他怎样的傻。他的形象烙在我脑海里伴我走过了小学时代。不久前,我偶然得知他的身世——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这家伙是个稀有的大学生,20多岁,名字有点土,就叫二砖,家里有个老父亲和哥哥大砖。在青年时代他游遍了周围许多城市,正准备闯荡一番事业时不幸降临了,他和哥哥为了争家产反目成仇,急了眼儿的大哥冷不丁给了二砖一砖头,血不断从他头上涌出,他重重倒下了,不省人事。大哥也逃走了。现在没人管他,几周以后也算对得起他的名字,他奇迹般活了下来,然而却变傻了,开始乞讨生活……
回想起几年前看到他的场景。一群人围着他指指点点,小孩子也在一旁蹦蹦跳跳,嘻嘻哈哈,我也凑上去,原来是他——傻二砖。他正做着饭,不时抬起头对周围的人报以微笑,不得不说他真的很乐观,做饭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幸福的事了。饭很快煮好了,细细一看,破旧的罐子里只有几滴沾了油腥的白开水,他站起身,从车里拿了一个大麻袋,麻袋里装满了干硬的馒头,他小心翼翼跳了两个,然后一点一点的将馒头泡在白开水里,使它慢慢变软能吃,他将一块馒头细细嚼慢慢咽,那样子真是专心,还邀请我们想让我们也吃一点。我顿时对他充满同情,多么可怜善良的老人呀,想来现在也有70多岁了。却仍过这流浪生活,乞讨生活,上天真是不公呀!
又有几年不见了,也不知您现在何处,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好好活着。
『贰』 描写大自然风光与人的作文景与人懂不懂
当你游览在青山绿水之中,当你沐浴在
之中,当你散步在满天星空之下,当你小憩在小草野花之中……我想,没有一个人会不为大自然创作出这样的杰作而感到惊叹。
记忆中也游过很多的地方,有险峻的黄山,有秀丽的桂林,还有……然而,那次的九寨沟之行,却让我彻彻底底地惊叹了一回。
形容九寨沟,不是单单一个“美”字所能表达清楚的——那儿,古朴的栈道,斑斓的彩林,青蓝色的湖泊,缭绕的云雾,壮丽的雪山,还有或别致,或与众不同的瀑布……哦,对,还有那充满了民族风情的藏族寨子……或许,拥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样,都是至美的一道风景线。
之前,我们就听说藏族人把这儿的湖泊称为海子——大海之子,一点不假,当我第一眼看到九寨沟的湖时,还真就把它当成了大海之子——青蓝色的湖水,与蓝色的大海的颜色比起来,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毕竟是湖泊,总是比无边无垠的大海小的多,难怪,藏族人会把这里的湖泊称为海子!走在水边的栈道上,放眼望去,青蓝色的湖水与四周山上的彩林的颜色形成强烈的层次感,树的颜色有青翠的绿色,耀眼的红色,古朴的墨绿,淡雅的黄色……看到湖水与彩林的颜色的搭配如此美妙,我不禁感恩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恩惠,感谢大自然带给我们这么美妙的视觉享受!
海子除了青蓝色的水色外,还有一个特点——清澈。湖水很深,甚至最深的地方达到了103米,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只有一米深——因为,你很容易就能看到湖底,看到湖底的鱼或是“佁然不动”,或是“俶尔远逝”。甚至有人嘟哝道:“都说水至清则无鱼,可为什么这儿的鱼还这么快活?”更有甚者吟起了
的诗词:“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啊,到了九寨沟,有谁会不为大自然的创造而折服呢?又有谁会不感恩大自然呢?
看完了各式各样的海子,还是觉得缺了些什么。思前想后,我猛然间发现这儿似乎还缺了些生命力。这里的一切景色、色彩虽然美丽,虽然艳丽,虽然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它们毕竟都是静物,静静地躺着,让人觉察不出丝毫生机。怀着这样想找出一些生命力的心境,我不断地
,可却没有找到心中的那股生命力。于是,我往前走了几步,希望有新的发现。刹那间——当我的视线越过一座山后,我看到了前面的一片芦苇荡。我眨巴眨巴眼睛——并没有看错啊,可是,通常而言,芦苇都长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方,可九寨沟的海拔都达到了3000米,在这样的高原地带,为什么还会生长着芦苇呢?而且,为什么这儿所生长的芦苇更高,更大呢?
是的,高原对芦苇来说无疑是个恶劣的环境,但是,这些芦苇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并放弃这块地方——它们选择了适应环境,选择了勇敢的挑战它们的生存环境,选择了面对现实,选择了靠自己的努力来证实芦苇也同样可以生长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于是,它们成功了,成功地生长在这片高原地上,甚至,比平地上那些不求上进的芦苇长得更高、更大。
走在木栈道上,我不禁被这群顽强的芦苇折服了。在我的眼里,它们不仅仅是一群芦苇——在我眼里,它们更象征了今天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或许,如果一个人能像这片芦苇荡一样,不屈服于恶劣的生存环境,能够面对现实,能有顽强的意志,那么,他将一定会像这高原上的芦苇一样,是成功的!
有了这番感悟之后,我不禁更加感恩大自然,不仅因为它带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更因为大自然给予了我人生的启示。
『叁』 人与风景为话题作文600字
人与景
人站在景中,迎着春风微笑、招手,又轻轻抚摸着树的枝条,本应是一幅很美的景。可就在这“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中,似乎多了几处瑕疵,少了一份和谐。
春姑娘踏着欢快的脚步,缓缓地走来。她所经之处,必定都会留下和谐和美好:柳条发出鹅黄的嫩芽,弯弯的小河湍急起来奏起了淙淙的乐曲。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必定会把爱化为点点甘露洒向大地。看,她正在草坪上跳舞,她脚踮着的地方长出嫩芽;看,她正在花坛中玩耍,她用手摸过的花儿都绽开了笑脸;看,她正坐在树丛中歇息,她抚摸过的地方都长出了新叶。她倾其所能,使世界更美丽、更纯洁。现在,空气中充满了花儿的芳香、草儿的清新与泥土芬芳的气息。
随着春天的到来凛冽的寒风逝去了,温暖笼罩着大地。人们也都相继从屋中出来,放松着筋骨,融入到了春意盎然的美景中。然而有些人却在美景中涂上黑色的墨迹,“创造”了瑕疵。
年轻的父亲让女儿骑在肩上,愉快地走到桃树边,母亲一边抚摸着桃花一边为女儿讲解。这本是一幅其乐融融的与自然交融相辉的美好景象,可没想到妈妈却突然粗暴地摘下几朵桃花为女儿插在头上。人多了一份欢乐,景少了一份和谐。
一对情侣在花坛边散步,他们手牵着手,心与心是贴得那么近。这本是一幅花朵簇拥着如花般爱情的美景,可没想到接下来一幕令人啼笑皆非:那男的俯下身子,采了一大把花朵,把花儿束成一束,当作爱情的信物送给女伴。人多了一份浪漫,景少了一份美色。
春天是美丽的人们在春天的气息中更显得生机勃勃。人与景本应是相衬相应的。只有人,没有景,单调;只有景,没有人,呆板。在“人在景中游”时,人们不应该破坏为我们生活增添美色的景。人有的时候真的应该不只是平凡度日,还要在内心感谢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来吧,人,与大自然紧紧的融合起来,共同创造“和谐”的生活。
『肆』 最美的风景作文600字写人
夕阳的余晖散落在街心公园的每个角落。那些疲惫的游客正三五成群的向出口涌去。红花、绿叶、清河依旧装点着这个美丽的公园。
夜幕即将来临,公园里一片寂静。只是隐约着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我沿着声响开始寻觅着这声的源头。在梧桐树旁,我终于察觉到了一抹白影。咦?莫非还有人?我满腹疑问地走进,这才看清在那梧桐树旁的小河边有一个手拿网钩的佝偻老汉,身穿着一件已经洗的泛白的旧布衫,一双破旧的帆布鞋,黝黑的皮肤。此时,他正一手拿网钩一手拿麻袋在河里打捞着什么。
难道他在网河中的小金鱼?是想网鱼偷回家吧?不行,我得看个究竟!想着就迂回到了他身旁,猫在树后面。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只见他把网伸入水里,轻轻搅拌,很轻很轻,仿佛怕惊动了他的宝贝般。一会儿,水中就漂起一些塑料袋子,里面还有香蕉皮、瓜子壳… …他把它们通通网住,拉上岸,送进麻袋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似乎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愿。
不知不觉的,月亮已经攀上了夜空。夜的清冷,月露出了她的眉尖,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只见他开始微微喘气,虽然很轻微,却还是被我捕捉到了。不一会儿,麻袋里已装了三分之二的垃圾,什么都有。老汉把网放在一旁。在河边踱步,一丝不苟地盯着河里,好像从哪里会突然冒出金子一样。他俯近岸边,用手捧起一捧水,放在眼前看看,又嗅嗅,这才满意的去拿麻袋。然后提起它向出口走去。
月光下,佝偻的老人,麻袋、银辉、漫长的小路,似乎融成了一幅风景图。和谐、静谧。老汉看了看麻袋,摇了摇头,又转而笑了笑,继续前进。
哦,是他默默地清理水中的垃圾,让明天美丽的公园又将以一份绚丽展现于众人。游客们只知“街心公园”景色美丽,鸟语花香,山明水秀,而且十分温暖,却不知在夜幕下还有不为人知的一份美丽。老汉清理鱼塘时也是一道风景,在月光的沐浴下更为美丽动人。因为,他的善举与忘我是这公园里最美丽的风景。
『伍』 写一篇风景的作文
它都察觉不到,等到发现人的时候才恋恋不舍“扑通”地跳进了河里,溅起的水珠子欢快地跳起了舞蹈。。
我在这里看见了柳:
柳,如同一个年轻而多才的诗人,它笨手笨脚地爬到岸上,伸长了脖子,微微眯起了眼,已经年迈,仍为人服务,它映衬着水,成为了一道好风景,令人魂牵梦绕;
柳,又如同一位沐浴在清晨阳光中的新娘,举手投足间,洋溢着无尽的朝气和幸福。而那点点精致的嫩绿,就是缀在她圣洁的婚纱上的花边,像是有成千上万的树木在水中聚会:
河似一条缓缓流动的淡蓝色的水晶,横跨河间的木桥,静静地欣赏着这美景游乡村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了美丽的乡村。
我在这里看见了河;
柳,时而热情似火。
它清澈见底,鱼儿,用它饱含着热情的枝叶书写出一串串或喜或忧的文字,看着这水中嬉戏的鱼儿。有时候,人走到它身边;
柳,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芙蓉如面柳如眉”,在春风中亭亭玉立着,微微飘动着她柔软的秀发,丝丝拂面,晃动两三下之后,又回到了河里,仿佛在告诉荷叶自己有多幸福
充满生活趣味的乡村,垂在河边的柳,绝无仅有的乡村生活,这一切都那么有趣、虾儿在水中的痕迹纹丝可见。河面上建起的一座小桥,群山树木倒映在水中,时而温柔若水;时而洒脱飘逸,有时候落到了荷叶上,随着河水的流动轻歌曼舞,时而娇羞默默。
而他更像一个永远活在青春里的精灵,时时刻刻舞动着青春的朝气和魅力。
乌龟也被这美景折服了,在阳光下,泛着淡蓝色的银光
『陆』 600字写人物与景的作文
我心中的风景
傍晚,太阳挂在西山。碧蓝如洗的天空渐渐被染成粉红,片片轻浮的白云也露出了如少女般的娇媚,空气中还有柔柔的醉人的风。
远远地农家小院中已飘起了袅袅的炊烟。那淡淡的烟在这晚风中潇洒的轻摇、飘升,渐渐消散。似乎还闻到了从农家温馨的小院里飘来的缕缕的饭菜的诱人的香味。还未熟透的稻穗随风轻扭着腰肢,它们可算是最优秀的舞蹈家了,它们舞出了收获的希望,也舞出了丰收的喜悦!
曲折蜿蜒的田间小路上,一位父亲正牵着自己四五岁的儿子,在悠闲地散步。父亲的嘴在动着,像是在向儿子述说着人生的乐趣,像是在给儿子讲述着美丽的童话,又像是唱着那动人的童谣。儿子乖乖的跟着,好像在认真地倾听。
偶尔传来清脆的笑声——包含着爽朗和童真的笑声——在这温暖的令人沉醉的田野上荡漾……
突然,在不远处的草丛里跑出了一只野兔,一蹦一跳,没有胆怯,也没有恐慌,似乎在体验和人共乐的情趣。儿子松开父亲的手,欢快地向着野兔奔去。
但他脚下突然一滑,扑倒在地上。田野的空气里传来了童稚的哭泣。父亲看到后,向儿子跑了过去。
可父亲在儿子不远处站住了。他并没有去急着扶起儿子,而是似乎在告诉着儿子什么。
童稚的哭泣依旧,哭声里还让人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痛。父亲弯下了腰,似乎在更语重心长的对趴在地上哭泣的儿子诉说……
童稚的哭泣终于停住,看到了小男孩自己爬了起来,还用衣袖擦拭了一下可能还挂着泪花的脸颊。听见了父亲的欣慰地笑声。
夕阳里,父亲再次拉起孩子的手向远方走去。
夕阳里,父子的幸福的影子拉得长长,在这优美的田野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亮丽得让人有些感动,还有些震撼从心底溢出……
有几只云雀在苍穹中高飞,飞得那样高,只看到几个小小的黑点。
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繁闹之景令人欣喜;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塞外之景令人感怀;苏轼“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的雨中之景令人神往……
而我,则更留恋那个优美的黄昏,留恋黄昏里夕阳下那对父子所构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尤其感动于父亲对儿子最残忍也最深沉的爱的一幕,这幅图景,经历了几番春秋,却一直清晰的烙在我柔软的心中。
『柒』 家乡的美景与人结合作文大全
新雨初霁,稽山如黛,鉴水似烟。怀揣着一颗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心,来到了绍兴鲁镇风俗园区。鲁镇,一座人们既熟识又陌生、既历史久远又年轻活泼的江南水乡小镇。“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一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鲁镇第一次出现在先生的作品中,伴着淡淡的“羼了水”的绍兴黄酒的香味,在孔乙己絮叨的“多乎哉?不多也”的言语声中,鲁镇,就日渐为人们所接受和熟识起来。正如鲁迅所言,他创作小说的背景以绍兴居多。据统计,在全部25篇鲁迅现代小说中,以故乡绍兴为背景的就有11篇,其中鲁镇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先生先后在他的《孔乙已》、《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故乡》、《狂人日记》等作品里,连续出现了鲁镇这个地名,而先生的不朽著作《阿Q正传》中阿Q的生活地未庄,便是鲁镇的一个村子。鲁镇的名声便和孔乙己、九斤老太、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连在一起,密不可分了。鲁迅在作品中,将一个具有明清特色的既热闹繁华又富有文化底蕴的水乡古镇,作为文化遗产留给我们。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深远流长。经这位文学大师的妙笔,鲁镇的名声早已远播海内外,乌瓦粉墙、枕河临街的店铺、台门建筑、千姿百态的石桥墩,纵横交错的水巷小河,飞檐翘角的戏台等,无一不是20世纪初期的绍兴风貌。其实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鲁镇是鲁迅小说虚构的地方,它集中地反映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剧和名士等诸多文化,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缩影。鲁迅生前对鲁镇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源自于他对故乡山水、对童年生活梦幻一般的眷恋。先生与母亲和外婆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母亲姓鲁,便是先生特别喜欢用鲁镇作为小说背景的最主要原因了。而绍兴城外的安桥头是先生的外婆家,舅父家在皇甫庄,大姑妈居住在吴融,小姑妈居住在东关,在这些村镇里,都曾留下先生孩童时期活泼的足迹。因此,鲁镇是鲁迅对东浦、樊江、东关、皇甫庄、安桥头等几个水乡小镇儿时记忆的一个艺术的文本概括。它只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一个书面的水乡小镇。但这个小镇,确实早就存在于鲁迅的心中,也通过他的小说,存活于千百万读者的心中。然而,鲁迅构勒出来的鲁镇却不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鲁迅将喜怒哀乐、嘻笑怒骂溶入到这个同样是那么美丽、古朴、繁华的水乡小镇之中。鲁镇是鲁迅将绍兴众多集镇浓缩而成的一个浪漫而又现实的平台,鲁迅塑造的人物在鲁镇奔走着、呼喊着、期待着……鲁迅笔下的鲁镇,也寄存着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寄托了自已的社会理想。现在,绍兴柯岩风景区兴建了这么一个乡村小镇式的主题公园,把平面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变成了可以参观和游览的三维形象,复活了鲁迅作品中的环境、人物,以及风土人情。通过复制、虚拟和再生等艺术手段,让鲁迅作品的思想和人物重新复活于世间,这无疑是一个绝妙创意。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对此也感到很高兴,他认为这样做是“把鲁迅还给世人、还给世界”。近年来,全囯各地以历史文化为内涵所建成的主题公园不少,但这些公园或是为拍摄影视而建,或是在某地仅仅虚拟了某种历史文化环境。而在鉴湖之侧的鲁镇则不一样,它修建于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复制的是当地历史生活中的民情风俗,而且又是与小说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紧密地维系在一起。依托鉴湖的水乡风光,依托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具有鲁迅笔下风情的古色古香的水乡小镇。它将鲁迅作品中有关故乡绍兴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在鲁镇街上走、河上行的人们,时刻感受到鲁迅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身边,鲁迅先生的呐喊似乎仍在古镇上空回荡。因此,走进鲁镇,仿佛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鲁迅的小说,给人的是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是一种以心灵而去实地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的感觉。鲁镇融汇旧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韵、自然景致,是百年前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鲁镇是再现型文化主题景区,是传统旅游景区和现代主题公园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它将鲁迅作品和绍兴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越文化为底蕴,全面展示绍兴水街古镇。鲁镇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区、休闲展示区、传统民居区、水上游览区五大区域。鲁镇有一湖两河三街,湖为鉴湖,是越中名湖,绍兴人的“母亲湖”;鲁镇傍湖而建,两条小河自东而西横贯镇区,注入鉴湖;三条街道店铺林立,一色的黛瓦粉墙,灯笼高悬,酒幡飘翻,迎亲的队伍鼓号齐鸣,社戏台上戏文连轴,让人们感觉仿佛走进了20世纪初绍兴水乡的风俗人情画卷之中。那天,我们去鲁镇之时,不巧天正下着小雨,走过镇口的石牌坊,大家就匆匆忙忙地进了镇。镇口用青条石铺砌成的鲁镇广场上有鲁迅先生的青石座像,双目如炬,烛照一切,沉思中的鲁迅似乎在把身后灾难深重的中国介绍给大家。鲁迅在《故乡》中这样起笔:“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鲁迅虽然以优美的笔调回忆了他童年的故乡生活,但却用很沉重的笔调写出了他重返故乡的感受,旧社会中国农民的生活是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沉重,鲁迅对新生活的渴望和信心充满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走过了镇中广场,穿行在鲁镇的街巷中,河面上清新湿润的微风轻轻扑面,水乡的枕河人家随处可见。鲁镇采用的是绍兴典型的白墙黑瓦、一河一湖两街的建筑格局。因此,走进鲁镇,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走进了一个旧时“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船楫”的水乡古镇。水中波光粼粼,拍岸有声,望不尽的乌篷和龙舟来回奔波,宛如一座威尼斯城;岸上建筑幢幢,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只是感觉这个“古镇”新了一点。这崭新的古镇,却让我们看到了浓缩了的绍兴。走在呈东西走向的鲁镇老街上,赏着青山绿水映衬着的粉墙黛瓦,还有东面的“新未庄”,南面的“古鉴湖”,记者仿佛置身于当年“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船楫”的水乡鲁镇之中。鲁镇挺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鲁迅笔下提到建筑。大概是鲁镇新开张的缘故,好多“民居”还无人居住,好多商铺还无人经营,只是面街临河的家庭作坊、夫妻店堂还算生意兴隆。贡品店、锡箔店、油烛店、茶漆店、钱庄、当铺……那些现代都市已经没有的店铺林立在这里。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衣着清代服饰的巡街兵丁时,仿佛到了另一个朝代。鲁府、赵府、钱府是鲁镇的重点建筑,鲁府是祥林嫂聊以寄身的“鲁四老爷”的宅第,赵府是《阿Q正传》中“赵太爷”的家,钱府则是《狂人日记》中“狂人”的住宅。走进鲁府,观看了在那里正在进行着的祝福仪式,再走进鲁府花园,欣赏了陈列在那里的历代名匾。行走在水巷和石桥之间的我们一行人,脑子里此时已是全部被鲁迅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所占据,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也摆进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时绍兴,仿佛正在亲眼目睹着小说故事中所发生着的一切。因此,当我们走到西施豆腐店门口时,立即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位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来。及至坐在了曲尺柜台前,喝着服务员端上来的冒着热气的豆腐脑时,才意识到那位杨二嫂已是永远地成为历史中的小说形象了。观瞻完鲁府,我们静静地在“镇公所”里看了一出“大团圆”的戏:阿Q正伏在地上画圆圈,上首案桌前端坐着“长衫人物”,两列支着水火棒的衙役。“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出了“镇公所”,我们的心都有点沉甸甸的,许久没有人说话。远远地迎面走过来一个人,褴褛的衣衫,一顶破毡帽,来到近前,他竟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还歪斜着眼睛嚷了一句“造反了!造反了!”原来正是那个“阿Q”。大家刚从诧异中反应过来,斜旁又走来一个柱着柺杖的花白头发的老妇人,她衣衫褴褛,目光呆滞,口中念念有词,不停地唤叫着“阿毛啊,阿毛”,往我们后面走去了,那就是《祝福》中命运多舛的祥林嫂啊,我们的心便再次沉浸在先生叙说的那风雨如磐的岁月中去了……在鲁镇,经常可以看到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出现在街上。游客多时,他们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来逗游人开心,引得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拍摄。游客少时,鲁四老爷就拿着个水烟盒四处游荡,阿Q就靠在牌门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台上喝茶,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镇里引人注目的还有一组组形象夸张、形态各异的街头雕像。阿Q革命、阿Q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让人发笑,也让人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狂人日记演绎趣味游戏,活生生营造一个吃人的环境,构成水乡鲁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如今的鲁镇,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人们赞叹着天水交融的自然美景,欣赏着水乡浓浓的江南风情,回味着厚重的民俗文化,续写着鲁迅梦寐以求却无法实现的一切……从鲁镇的河埠坐船绕鉴湖慢慢驶出小镇。此时,在细雨濛濛之中的鲁镇,变得更加如幻如画。鲁镇在雨影中渐渐淡出之时,坐在小船之上,我回味刚才的游览经历,才真切地体会到,这个以鲁迅小说为内涵所设计的旧时绍兴乡镇式主题公园,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是原汁原味的,又因为它的内涵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所以,它能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啊!鲁镇,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解读鲁迅先生的一把钥匙。走进鲁镇,仿佛走近鲁迅。轻轻地,踩着青石板的诗韵,让我约你结伴而行,走进绍兴鲁镇梦一般的意境满意请采纳,谢谢……
『捌』 城市与农村的风景作文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奔波,享尽了城市的繁荣富贵与昌盛,再到了乡村,更是别番滋味。
乡村就是一番寂静,除了偶尔路过的汽车,剩下的只是静与净。
城市与乡村,喧嚣与寂静的对比——城市里车来车往,车水马龙。喇叭声不停,听得人心烦有心慌。有时走在马路上,忽然有辆车飞驰而过,等不及刹车,就先按上了喇叭。喇叭声“响彻云霄”,顿时把路人惊得不耐烦而又无奈。城市里的人,依赖了城市的环境,就缺少了素质与修养。而到了乡村,偶尔路过的车,车上的人极少按喇叭。他们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佩服,他们懂得尊重,也懂得友爱。乡村里的人,值得我们敬佩。
城市与乡村。不一样的风景。高楼大厦,大煞城市的好风景。霓虹灯虽然好看,却很刺眼;马路随宽敞,却很肮脏;人随打扮的漂亮、时尚,却总觉得缺少素质……城市里的人,比乡村里的人有文化,但是城里的人却缺少素养。我认为我们需要将心放平静,对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勿且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哪怕是别吐痰、别跷二郎腿、不要随意乱丢垃圾这些小事,我们都需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乡村里的百姓,他们没有见过大世面,所以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拘束。但是,他们都很和善,到了乡村之后,大家都对我很友好。笑一笑,说一句话……只倍感温馨。
城市与乡村——乡村的风景,实在是令人留恋不已。到农家菜园里,我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瓜,黄瓜、丝瓜、南瓜、冬瓜……看着真是口水直流,我不仅大饱眼福,而且也为乡村人的善良、朴实所感动。乡村里的人,他们勤劳能干,勤俭朴实。我认为城市里的人可以多来乡村,看看风景与人文风情。
城市与乡村——城市里的空气都被汽车的为其所污染,我们生活在一个臭气污气的世界,这对环境和人们自身的充满着“杀气”。但是乡村的空气却是别样清新。绿树成荫,给人带来了足够的氧气。新鲜的空气,能让人们的心情倍加舒畅。清新的空气,干净的环境,那多么像个人间天堂啊!
城市与乡村,很接近——但是,有很遥远……
『玖』 把景,人与当地风景作文
听说余姚市大隐镇上,有个天下玉苑风景区,她是一个以玉文化为特色,融山水灵气、玉雕精品和人文圣迹为一色的公园,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就一起到天下玉苑去看看.
走进公园大门,向左拐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玉器展厅.展厅里,有许多用玉雕成的器具.其中有一只玉笔筒,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只笔筒据说是国家级珍品,她由两只笔筒相连,笔筒旁有腊梅、喜鹊和破土而出的竹笋陪衬,两只喜鹊一上一下,好象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只笔筒质地很细腻、纯净,具有透明的光泽,我看得入迷了,久久不肯离去.
走出玉器展厅,向西北方向走去,经过孝子园、月老阁、文武财神亭、九龙壁、天王殿五个景点,我们来到了西隐禅寺.走进禅寺,见有许多人在点香磕头拜佛.这个禅寺与众不同,她的佛像全都是用玉雕砌而成,外表光滑细腻,在灯光下闪着光芒.
然后我们又来到秀湖旁,租了水上三轮车,悠闲地在水面上游来荡去.
上岸了,我们去参观最后一个景点——玉石王.这是块巨大的玉石,矗立在秀湖岸上.它是玉苑风景区的镇宝之石,由三块天然的由玉、矿石相叠而成,高11、03米,总重103吨.它质地温润、晶莹、细腻,半透明,色彩徇丽.游客们都在观赏、拍照,我也兴致勃勃地拍了好几张照片.
那天,我饱览了各种玉石、玉器、玉雕,丰富了知识,大开了眼界.
『拾』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600字
人生处处有风景
如果人生的列车不断前驶,那么,我们能做的,不是努力去延长自己的生命,而是去浏览人生旅途中多彩的风景。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人生确是如此。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风景值得去欣赏,亦或是一泓秋水,一行大雁,一株大树,一个丽人。然而,人生的风景还不应仅限于自然中的景致,更进一步,你的内心深处也会有很多风景值得你去发现。
人生处处有风景,风景的美丽与否在于你如何去审视。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你发现人生的美丽风景。
普希金有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光明的日子即将来临。”由此观之,乐观可以缓解内心的痛楚,使心情更为舒畅。在中国古代,乐观也是文人的风景。白居易,这位乐天的诗人,从未被生活中的打击所击垮。谪居浔阳城,他仍能陶醉于音乐,在山水之间神游。在乐观的心境下,他创造出流传千古的优美诗篇。由此可见,倘若他被病痛与挫折击倒,那么他就不可能“乐天”,也许就沦落为一个伤春悲秋的失意之人。而正是乐观的情绪才让他欣赏到人生的美丽风景,从而让他沉醉其中。
不只乐观,忍戒也是一种风景。放弃这处风景,作一个忍让的人,便可在下一处找到更完美的风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蔚蓝的海洋与辽阔的天空便是对忍戒者之回馈。早在三国时期,号称狼顾之鬼的司马懿便懂得这一道理。在曹氏家族的压力下,他一直潜伏其中,对曹操的侮辱、责骂也是一概忍让。而他在经过几十年的忍戒后,伺机挑拨曹氏家族,在空处击破,篡得了魏国大权。而此时,他便欣赏到了他内心最向往的美景。若他当年与曹操硬碰硬,那么他的下场也许就跟杨修一样被曹操给处死了吧。再者,荀彧就不太懂得忍戒而去直谏曹操,也落得赐死的下场。由此观之,忍戒后面有多么美的风景。
怎样去捕捉这些风景,显得尤为重要,而唯一的方法,便是向他人学习。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学习他人的品质,也是一种风景。牛顿学习研究前人成果,最终总结出惊世理论。孙中山学习西方制度,最终开创共和民国。学习他人的风景,便有了自己人生的风景。善利用这些捕捉风景的方法,便可欣赏到更为美丽的风景。
人生处处有风景,风景处处蕴人生。去挖掘内心深处的风景吧,让人生的旅途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