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厕所内部景色
『壹』 描写临汾风景的作文
我家附近有个街心公园。它的名子叫古城公园。 它面积不大,但景色十内分美丽,一容进门,我看见了一棵挺拔的松树,那绿绿的叶好像一根根针似的,奇怪的是,在冬天它叶子还是那么绿,这样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一丝丝生气。在往里走走,左面是儿童乐园,有一些专供儿童的游乐设备,有充气式淘气堡、有电瓶车、还有我喜欢玩的蹦蹦床……。右面有是一条条的小道和小亭子,在这里供人们唱歌、打羽毛球。再往里走,是一个喷泉池,池子中间是一个“母与子”的雕像,夏天一到,喷泉就会喷到雕像的身上,还有五颜六色灯光也照在了“母与子”的身上显得格外温馨。在向前走,有一个非常大的广场,这个广场设计的很别致,地面上画着一个个的大方格子,上面摆着黑色的、白色的的大石头,如果爬到对面的小山上,站在上面向下望去,竟然是一盘五子围旗!真是太妙了!人们在这里跳舞、在地砖上写大型的汉字,真是热闹极了。 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小山坡和假山石,因为在这里我能够玩捉迷藏,可有意思了,小朋友们,有时间咱们一起玩呦!别望了。
『贰』 关于五年级下册描写临汾公共厕所景色的作文450字
清晨的阳光无意叫醒了正在和周公聊天的我,缓缓穿上衣服后。肚子给大脑发出了即将排出新陈代谢废物的讯号。我立即冲向洗手间,很遗憾我惊奇的发现门上挂一块小纸牌。上面写着:该物品正在使用中!
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受不了啦!本能使我冲向了楼下的公共厕所。
从口袋里迅速掏出五毛人民币,奔了进去。以至,我没发现收费的老人家在阴笑着。
白光突现!“啊!~”这是我进厕所后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
和煦的微风吹得我浑身舒服。“这是厕所呀?”我猛地睁开眼睛。
“欢迎来到清华北大联合仙修学院!”一位面善的老爷爷对着我说。
“清,清华北大联合仙修学院!”我吃惊地说。
“呵呵,对。这里是999世纪的中国里最大的仙修学院!我想你一定很奇怪吧,为何会来到这里。由于计划生育这个国策,中国的人口一直都不变。但是大学却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想从过去找些人来读书。学习仙术,然后让他回去造福中国,你就是我们找到的那个幸运人物。”老爷爷不断的说着,我却不断的流露出痛苦的眼神。
“怎么了?”爷爷关心的问。
“请,请问哪里有厕所。”我不好意思地说。
爷爷晕了。
“救护车!救护车!”我拼命的喊道
“不,不用了。”老爷爷有从地上爬了起来说,“我们走吧!”
『叁』 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临汾有哪些好玩的景
十大好玩的景点 临汾有以下好玩的景点:
山西侧壶口瀑布
山西侧的壶口瀑布在壶口的正面,您可以下到瀑布下近距离观赏瀑布和黄河,山岩多。视角好。景区内有观瀑洞(龙洞),是一天然石洞,在瀑布的下方,从下往上看瀑布,瀑布壮观无比。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广济寺旁边,是明代迁民遗址。
尧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 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
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霍泉亦发源于此地,寺区古柏苍翠,山清水秀。广胜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创建,初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四年(769)重修。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又予以补葺,始成现状。广胜寺分上下两寺。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塔平面八角形,13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非常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寺内碑碣甚多,是研究寺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向后为弥陀殿五间,内施六根大斜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殿内奉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文三圣”,工艺甚佳。东壁及扇而墙上满绘壁画,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金皇统间平水版大藏经原存于此,后移北京图书馆。大雄宝殿五间,悬山式,殿内木雕神龛及佛像,或剔透玲珑,或丰满圆润,工艺俱佳。毗卢殿五间,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该殿装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侍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内供铁铸佛像35尊。四周有很多精致壁画。
小船窝景区
小船窝景区位于临汾市吉县黄河壶口瀑布下游。小船窝景区的地质遗迹以河流侵蚀地质作用遗迹为主。自黄河形成以来,流水作用在古黄河的两岸及河床上刻下了历史的印痕,葫芦双岛、两岸侵蚀三角面、水蚀洞穴等就是黄河百万年来的杰作。
河流侵蚀、地壳抬升、河流侵蚀的循环过程形成了一个深30米、宽10米左右的深谷。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使崖壁呈螺旋状弯曲,其岩壁上岛见不同阶段河水的冲蚀洞穴,以及砂岩与泥岩因差异风化而产生的岩壁凹凸不平和各种奇特的图案。谷中沿岩石节理还不断有泉水流出,清澈甘甜,常年不断。云丘山旅游风景区
云丘山位于乡宁县,关王庙乡大河村、坂儿上村境内,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主开发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景区内人形山体形象逼真、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自然景观独特神奇。
七里峪风景区
七里峪风景区位于临汾市内中镇。这里漫山遍野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植物,还有瀑布,溪流,泉水,以及偶尔可见的野生小动物。景色美不胜收,尤其是密集的松树林仿佛迷雾森林一般的仙境。这里充斥着完完全全的大自然气息,少有人工雕琢。
临汾汾河公园
临汾市汾河公园位于临汾城区汾河岸畔。整个园区分为精品治理区和上、下游生态湿地治理区。精品区分地域展示区、素质拓展区、体育休闲区、科普活动区、艺术休闲区和青少年活动区六大功能区域。公园以生态修复为建设主题,体现仿山西明清建筑风格。
中市景区
中市景区位于临汾市吉县中市村。在中市景区可以看到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自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黄河两岸堆积了多层黄土。经过多年,在流水、风蚀等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典型的黄土地貌,主要有黄土蜀、梁、源(残源)、黄土冲沟、崖、柱、坝和落水洞等。这些黄土为人类居住提供了栖息之地,黄土高原上典型的黄土窑洞、黄土院落即是景区一道优美的风景。
临汾姑射山
临汾姑射山位于临汾尧都区。姑射山沟壑纵横,地貌奇特,亭、台、楼、阁,大小殿宇,多数依山背洞,靠崖面沟,景色怡人。
『肆』 临汾仙洞沟风景怎么样
仙洞抄沟景区山势险峻,危崖高耸,洞穴密布,苍松翠柏围裹,林木葱郁。尤以沟壑纵横,地貌奇待;堪称晋西南第一大峡谷。在幽雅的环境中,南北两处仙洞相呼应,两山中间横卧一条深达800米峡谷,沟南称为南仙洞,沟北称为北仙洞。
『伍』 临汾尧庙的景色!!!
有华表。华门,华门西面是草原牧场。。。。。等等,现在到这旅游的人越来越少
『陆』 作文400字写我的家乡一处景色(临汾市)
蒙山着锦八百里,沂河泛银五千年.
――题记
临沂――我的家乡,这座地处沂蒙山区的古老城市,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连绵不断发展而来,这厚重的历史是怎样的神秘柔美啊!从蒙山到沂河,从古老到现代,绮丽的风光给临沂增添了一丝耀眼的亮色.
一代书圣王羲之为临沂的文化增光添彩,《兰亭序》的美名天下闻名;一代名将孙武、孙膑为临沂的历史书写新的篇章,《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天下景仰……抗日战场洒热血,改革开放勇争前.我们不会忘记沂蒙红嫂的举动,不会忘记自卫军的勇猛,更不会忘记沂蒙人民的赤诚;我们同样不会忘记毛主席的批示,不会忘记带头人的淳朴,更不会忘记沂蒙人民的精神.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也同样铭记!
于是,有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的脚步翻开新的篇章,临沂――我的家乡,这座地处沂蒙山区的古老城市,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山好地方,沂河泛银,蒙山绵延,高山流水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临沂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丽了.每天清晨,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淡淡的花草的清香.这些“轻描淡写”也许微不足道,但滨河大道两旁的“浓妆艳抹”却不能不让人眼前一亮.嫩绿的草丛、娇艳的鲜花,错落有致的广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于是,一座山水生态城拔地而起.
历史再次演绎新的神话,临沂――我的家乡,这座地处沂蒙山区的古老城市,正向着新的太阳昂首前进.小商品市场琳琅满目,南北商业的物流中心,临沂正向着现代化、商业化的进程奋然前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临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物流城!”因为来自四海八方的朋友证实了这一点,又以他们的行动继续开拓创新.
于是,山东临沂――物流天下.
啊,临沂,你每天都有新的面孔,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唯有不变的是那传承临沂历史、深深直根于沂蒙
『柒』 临汾的风景 名胜有哪些
卧牛城的由来:被传为陶唐故都、伊祁旧里的临汾,素来有卧牛城之称。1977年10月,有人在城墙东北角取土时,挖出一个石匣,匣中有一尊铁卧牛,并有明朱洪武年间的碑记一块。铁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这大概就是临汾被称为卧牛城的见证。临汾城池始建于西晋,距今约1600多年。铁卧牛是什么时候埋入城墙之中,无从考证。出土碑记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样,修整城墙时,就从城东北角挖出过此铁牛;另谓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怀玉刻记,记载梁晋交兵时,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过此物,当时“以为祥”,便原封不动地将铁牛埋在原处。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后,当时亦认为是“退灭寇兵之祥”,便择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则是铁牛第三次出土。现在这尊铁卧牛已在临汾市尧庙展出。
侯马晋国遗址: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之子燮父改国号为晋。到春秋中叶,晋景公迁都新田(今侯马)。从此,至战国早期三家分晋为止,新田就成为晋国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一九六一年,“侯马晋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面积约三十三平方公里。古城已圮,现仅存宫殿台基残迹。经大规模的钻探发掘,发现两组古城遗址,早期有白店古城址,晚期有平望、牛村、台神、马庄、呈王等古城址。其中牛村古城,位于侯马市西北,南北长约一千四百米,东西宽约一千二百米。在牛村古城址南有铸造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的手工业作坊。铸铜作坊遗址,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出土一百多块铜锭、铝锭、铸铜生产工具及三万余件陶范。其中能辨认器形的陶范有一千多件,成组配套的有一百多件,用这些范铸造的青铜礼器有鼎、豆、壶、簋、鉴、敦等,兵器有剑、镞等,此外尚有车马饰和虎符。陶范刻有精美的夔龙纹、蟠螭纹、云雷纹、环带纹、垂叶纹、人纹、鱼纹、首纹等。构图匀称新颖,线条流畅细腻。从出土陶范分析,大致要经过选泥、制模、翻范、熔铜、浇铸和修整这一整套工艺流程。在牛村古城东南有盟誓遗址,面积约三千八百多平方米。遗址中发现四百多坑,坑内埋葬着牛、马、羊和玉币等牺牲。其中四十一个坑内出土了约数千件盟书,多数为朱书盟书,少数的为墨书诅辞,书法精美,内容记载了春秋战国之际晋国各派贵族集团之间的斗争,由此人们可以看到东周的盟誓礼仪和制度。牛村古城南、浍河南岸的上马村是墓葬区,面积约五十万平方米,墓葬密集。其中十三号墓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长方形坚穴木郭墓,墓内的随葬品,除铜贝、包金贝一千六百多枚外,共约三百六十多件。其中有大小铜器如鼎、鉴、方壶、簋等一百八十多件,和包金器、玉器、骨器、装饰品,及编钟、编磐等。墓中出土两件铭文相同的徐王庚儿自作鼎,最引人注目。
铁佛寺:又名大云寺,位于临汾市区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遭地震毁坏,五十四年(1715)重建。寺院由山门、献亭、中殿、方塔、藏经阁等建筑组成。方塔是寺院的精华,六层,一至五层为方形,第六层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米,系水磨青砖砌成。各层均有琉璃图案装饰,共计64块,内容为佛门传说故事,引人注目。塔内一层中空,空间较大,内置高六米、直径五米的生铁铸佛头,造型丰满,眉目端庄,形神兼备,为唐代原作,故有铁佛之称。它反映出盛唐时期平阳冶炼技术水平,对研究我国采矿、冶炼技术有重要价值。
魏村元代戏台:位于临汾市区西北25公里处的魏村牛王庙内。庙内现存后大殿三间,献亭、戏台各一座。河东地区是我国北方古代戏曲艺术的摇篮,至今保存着多处古代戏剧壁画、雕刻和戏剧艺术建筑。庙内的元代戏台,重建于元至治元年(1321)。戏台平面近方形,四角立柱各一根,前檐为八棱石柱,宽敞开阔,音响效果较好,对研究我国戏剧艺术和演变有重要价值。庙内献亭,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也是一处较为珍贵的古代建筑。
龙子祠:位于临汾城西的姑射山下。寺前泉水涌泻而出,清澈透明,人称龙子泉。泉水流量较大,渠道纵横,灌溉万顷良田,一派水乡风光。因泉水泽润于民,人们建祠祀奉。祠坐北向南,创建于唐,元、明、清各代都有增建修葺。现存山门、过殿、水母殿、康泽王殿等主要建筑。祠内还有碑碣11通,对研究当地的水利开发和祠宇沿革有一定价值。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有传统庙会,四方农商云集,十分热闹。
姑射山仙洞:位于临汾市区西20公里处的姑射山内。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语而出名。有北仙洞、南仙洞两部分。北洞有兴佛寺、云雾寺、王母阁等;南仙洞有兴隆寺、神居洞、碧岩寺、观音阁和戏台等庙宇寺观。现存铁铸、铜铸、木雕、泥塑等各种塑像
200多尊。壁画、碑碣都有一定历史和艺术价值。仙洞创建于唐武德年间,历代曾修葺扩建,现有建筑40余处,共有房屋庙堂
120多间,石窟洞70多孔。亭、台、搂、阁,大小殿宇,多数依山背洞,靠崖面沟,就势构筑。奇峰异洞,苍松翠柏,青山环抱。其间一条数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对峙。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清凉幽静,到此颇有置身“仙境”之感。
平阳鼓楼:坐落在临汾市区中心,大约始建于北宋年间,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通高40.5米。四面没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八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五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独特,高大雄伟。古人称之为“拔地千寻,依云逼日”。可惜这样一座重要的古建筑,于1948年毁于战火。1983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倡议全市人民集资捐款修复鼓楼。1984年开工,1986年恢复原貌。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城郊四公里处,遗址出土人牙和人骨化石,以及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000多件旧石器。石器属石片器系统,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牛王庙戏台:在山西临汾市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庙内。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重建,明、清曾予修补。庙内现存廊庑、献亭、正殿、垛殿等。正殿供三王(牛王、马王、药王),塑像俱存。戏台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方形,单檐歇山式屋顶,前面及两侧前部敞朗,作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还保留着宋金乐亭古制。台上无前后场之分,前檐用石柱两根,正面雕牡丹及化生重子,柱侧刻创建与重修年代。台上梁架迭构,额枋、兰普、斗拱,上下三层,形如庞大疏朗的藻井,简练精巧。戏台古称舞亭或舞楼,宋、金时晋南一带已有,元代相当普遍,但保存至今者较少。此台为研究元杂剧在山西一带发展历史和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资料。
坤柔圣母庙:在山西吉县城东北八公里谢悉村土垣上。四周山峦环绕,视野广阔,庙址居高临下。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存坤柔圣母殿为元代遗构。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工屋顶,结构之奇巧,为我国古代建筑中少见。
挂甲山石刻:在山西吉县城南里许挂甲山。此地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杨柳夹岸,拱桥如虹,景色优美。据县志记载,唐尉迟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锦屏山挂甲,更名挂甲山,也有传说唐太宗与秦琼奔赴长安,曾挂甲山巅,故名。隋开皇三年(公元
583)大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每区二至三龛,龛为火焰式,龛内多为一佛二菩萨,佛座为覆莲瓣束腰须弥状,菩萨胁侍两侧,其中卧佛一龛,右手托腮,左膝微曲,造型生动,神态自如。雕造手法为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他石窟中圆雕比较,别具一格。
董氏砖雕墓:在山西侯马市西北郊基建工地发现,1959年和1969年,分别迁于山西考古研究所候马工作站院内。墓主人一名董海,一名董明,先后于金明昌七年(1196年)和大安二年(1210年)埋葬。均为仿木构砖雕墓,平面皆方形。董海墓为前后两室,系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四合院形制。结构复杂,比例适当,磨砖对缝,手法严谨,墓室内壁雕刻有翎毛花卉,八仙人物,戏剧故事以及飞马、奔鹿、走狮等动物,琳琅满目,华丽似锦,具有很高的建筑与雕刻艺术价值。董明墓的北壁,砌有一座小戏台及生、末、净、旦、丑五个戏俑,生动活泼,维妙维肖,是我国早期戏剧表演艺术的再现,为研究宋金戏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千佛崖:在山西霍县城南7.5公里的郭庄村山腰。山峦耸峙,山花烂漫,摩崖造像隐现其间。始刻于唐代,宋、元时屡有造凿,直至明正德五年(1501年)始结束。本尊大佛高约八米,下部刻有唐贞观以及天宝五年(公元
746年)、长庆二年(
822年)等题记。千手千眼观音像高度约二米,为元代所造。其余小佛多为三躯一组(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单佛一龛者。刻工精湛,造型生动,极富民间特色。
霍州雁塔:在山西霍县城南二公里的塬上。塔上雁巢甚多,故名。寺依塔名,亦称雁塔寺,仅存遗址。雁塔创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塔高16米,呈八角形,五级,密檐式,空心,塔身层层向内收分,檐下砖雕斗八十八攒,比例和谐,镌刻精致,挺拔高耸,造型秀美。登临源上,仰观古塔,远览山川风光,乐趣无穷。
霍州鼓楼:在山西霍县城内中心。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清代重修,台基高峙,用青石、青砖混合砌成十字券拱形通道,四向贯通。上筑木构楼阁两层,面宽进深谷五间,二层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屋顶。四周围廊雕刻有花卉、禽兽等图案。瓦顶安装有二十八宿琉璃造构和三彩琉璃脊兽。鼓楼总高29米,登楼眺望,山川风光,霍县城景,尽收眼帘。
普净寺:在山西襄汾县城西南30公里史壁村。规模敞朗,建筑巍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元、明遗物。山门三间,天王殿五间,悬山式。菩萨殿依柱筑有扇面墙一道,墙前为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丰润娴雅,两隅十八罗汉各具神态。墙后地藏、道敏、冥公端庄肃穆,十殿阎君凝神对坐于两侧。最后为大雄殿,五开间六架椽,结架纯系元构。龛内塑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其中二菩萨身式修长,衣饰合体,面形上方下圆,神态境静慈祥,塑工颇为精巧。
千佛洞:俗名佛洞庙。在山西乡宁县城东五公里营里村悬岩上,吕梁山南端。山上树木茂密,花香扑鼻,在丛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长宽高各20米,体积近
800立方米,佛洞即开凿于巨石之腰。洞高3.1米,党深各4.5米,四壁满雕神龛及佛像,刀法简练,姿态庄重,局部后代绘有壁画,内容为佛传故事,窟顶雕出藻井图案,按其造像风格,应是隋唐作品。洞前宇两进院落为明清建筑,有山门、厢房、配殿、献殿等,巨石位居最后,千佛洞由成为寺后佛堂。寺宇规模不大,布局严谨,殿堂结构简洁,形制典雅,与四周山石树木相互辉映,颇富雅趣。寺内石碑,载信徒礼佛盛况及寺宇重修经过。
襄汾造像碑:在山西省襄汾县境内。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庙中。寺宇早毁,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炼。造凿于魏、北齐、隋、唐四代,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二米左右。内容主要是佛、菩萨、弟子、胁侍、天王、供养人等等。佛像肃穆端庄,菩萨秀丽娴静,弟子恭顺,供养人虔诚。唐碑中还雕有屋形龛一间,内置卧佛一躯。时代不同,工艺均佳。另有唐代石塔一座,方形,三层,高二米,每层雕有塔檐,塔顶设有塔刹,塔身收刹甚急,各层四面雕有券拱形佛龛一区,总体轮廓与西安大雁塔近似,镂刻精湛,是我国唐代石雕艺术中的佳品。今存襄汾县博物馆。
『捌』 赞美林家乡临汾景色美的六十字小作文
我的家乡在临汾市尧都区,那里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瓜果飘香的花果街、古色古香回的尧答庙、景色迷人的古城公园…… 今天,爸爸就带我去位于滨河路中段的古城公园游玩。走进古城公园大门,北边就是名人广场,这里有临汾50多位古今名人,它们都是用花岗岩精心雕刻而成的。走过名人广场往西就是梨园广场,这里有一个大戏台和几十个巨大的花岗岩脸谱。 沿着小路向前走,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碧绿清澈的湖水,就像一大块碧绿的翡翠,一眼望不到头,这里就是平湖水色。这时,一只小船划过平静的湖面,湖面上倒映着小船,加上湖两边的绿树红花,远处的几座小桥,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此情此景,不得不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游了古城公园,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还了解了临汾的乡土文化。
『玖』 临汾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里的景色最好
首先坦言临汾空气环境不好,建议冬天不要来。
其次,临汾人文景点很多都听起回来特别厉害。比如尧答陵(据说尧生前表示要葬在那里)、尧庙(初中历史课本上很多都有它的照片)、苏三监狱(中国仅存的明代监狱)、洪洞大槐树(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陶寺遗址(很多专家猜想是最早的“中国”,尧的都城)、丁村遗址(好像是这个名字,中国北方早期智人代表)、临汾鼓楼(中国最高的鼓楼)。
然后,风景也有。比如壶口瀑布(我国第二大瀑布)。
其实临汾这个晋南城市,它主要是围绕着“尧文化”。很多人文景点听上去很厉害,但到了却发现和想象有偏差(因为毕竟历史久远,保存的不多)。但去了总觉得不遗憾。推荐去涝河和洰河,那里风景不错。附近的村民还经常放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