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把景色遮藏

把景色遮藏

发布时间: 2020-12-30 03:32:07

① 把(我愿为你遮风挡雨)做一首藏头诗或藏在中间也行

我持长缨扫狼烟,愿为美人做武官,为博一笑战沙场,你怕梦我夜未眠,遮阳伞丽人笑,风雨霜雪自当前,挡他三万狮虎将,雨落风吹保你安!

②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请问照样子怎么写句子

春天像来个害羞的小姑娘源,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1)夏天像个 (坏脾气的叔叔,大大咧咧,说一不二 )。 (2)秋天像个 (温和的小姐姐,羞羞答答,柔柔弱弱 )。 (3)冬天像个 (厚实的大哥哥,心地善良,脚踏实地 )。
夏天像个电暖炉,让人好想吃冰,夏天让人做好多事,也可以游泳. 秋天像一片落叶,雨滴像一条河 河上有片小叶子. 冬天像个花婆婆,没有烦恼,雪花白白的好漂亮. ...
春天像个可爱的小精灵 总是穿著五颜六色的服装 夏天像个爱漂亮的巫婆 总是把脸颊涂上腮红 秋天像个勤快的理发师 总是把大树剪得光秃秃 冬天像个负责任的养鸡人 总是把鸡饲料洒满大地 ...

③ 雾还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是怎样的景象

雾不但把自己的心情藏了起来,还把月亮也害羞地遮了起来,让自己本来的心情又蒙上回了一层阴答影。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

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魃魃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的。

(3)把景色遮藏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全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怀有崇高理想的追求进步的人们面对革命的失败,心情无比苦闷。

茅盾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文章写作时正在流亡之中,对现实感到苦闷、颓唐、想挣扎却无处着力,于是就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自己的心情。

但是茅盾并不是一味苦闷而沉沦,他希望有疾风大雨,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让我们想起了高尔基在《海燕》中的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④ 怎样用PS把遮挡图片的某个部分

1. 打开Photoshop

2. 文件---新建---宽度是两张图片的宽度综合
3. 将两张图片拖入新建的文件中

4. 点击图专层面板上底部的第三属个按钮“新建图层蒙版”

5. 在工具箱中选中渐变工具---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

6. 设置属性(直线渐变,从前景到背景)

7. 在图中中心部位小幅度横向按拖

8. 最后用调节层调整一下两个图片的对比度、亮度和饱和度。

⑤ 如何欣赏拙政园的结构布局和它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更妙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
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
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其两侧是如此不同; 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
在拙政园,如果把中部原来经过一段小巷而到的腰门仍作为园门,那么这一入口的空间也颇多审美意味。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这是又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躲闪,让人一目了然。拙政园的入口则反其道而行,有“入门见山”之法,它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它通过“抑景”,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
(二)对园林内部来说,则应做到有藏有露,藏露互补。
苏州园林里造成藏露互补的遮隔物有种种,如花木、山石、门窗、屋宇、水流……
1.花木隔
身处拙政园,人们如在东部的西侧,向东远望芙蓉榭附近,或在中部遥观题名为“柳荫路曲”的曲廊,都可见一带绿柳,柔条千缕,其疏密之间,不断地变化着无数的大空小空,掩映着附近的景物。这种依稀迷离的“杨柳堆眼”,这种轮廓自然、色彩淡艳的依依低垂,可说是带有某种透明感的重重“帘幕”,它使遮隔部分藏而不露,扑朔而迷离,而未隔的部分则苦露而不藏,但人们却无法窥其全体。这一景观使人们竟不知前后左右,有多少地步,于是,顿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感。
2.山石隔
拙政园的土石假山,只要人们不断的变换方位,不断的变换视角,眼前就能展现多层次的优美画面:或山掩曲径,或岭映峈亭,或石藏幽谷,或峰隔重楼,无不是趣味不尽的艺术境界。
3.桥梁隔
在拙政园的中部,就有一座座低矮近水的曲桥分隔水面的。它丰富了水面的层次,使水面不致一平如镜而显得单调乏味。这样,人们就有水景可看了,或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从而产生一种宽阔而平远的意境。
4.亭廊隔
拙政园的“小飞虹”桥廊,横跨小溪,增添了桥廊南北的景观层次。特别是它那略带弧曲形的屋面,檐下精致的挂落,屈指可数的几根廊柱,均架于水上,构成空灵而优美的遮隔物,将其后面景色遮得若显若藏,若明若暗,极大地丰富了这一带的景观和层次。如在“小沧浪”凭栏北望,透过“小飞虹”,可以遥见荷风四面亭,而画面以建山楼为远方的主要背景,其后还有景物隐约。
三、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一)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拙政园中部山池区,水面占二分之一左右,总体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其四周远近高低,环绕以不同的临水构筑。远香堂平台面临于水,“香洲”舫伸入于水,“小沧浪”水阁构架于水,几处低矮的平曲桥散布于水,池北还可见具有平野特征的土石相间的假山两座。所有这
些,共同体现了江南水乡特色,构成了拙政园的主旋律。
中部主景区的建筑远香堂,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面的四面厅。它与众不同,不但位居中央,为四面景物所环拱,而且体量比周围建筑大得多。结构装饰也特别精美,它和水池一起,奠定了整体景区的体势和主调。人们如在堂北平台环顾水池及附近景色,中部园林精华尽收眼底。
远香堂西南多水,由“小飞虹”桥廊划分出一个园中之园——小沧浪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建筑物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在此廊间或窗外,所见皆水,这一水环境确实能令人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顿忘尘嚣之纷扰。
远香堂东南为山,山南为“枇杷园”,这是一个著名的园中之园。不过,它不是“小沧浪”那种闲静朴素的水苑,而是精致丰饶的旱园。园以曲线优美的云墙界分,进月门,嘉实亭与玲珑馆分别列于前,北有伫立着绣绮亭的黄山假石与外景相隔。园内枇杷丛植,与攒三聚五的湖石交错而生,夏日,一树树金黄的嘉果与绿叶相映衬,更使这里锦绣满眼,美不胜收。
这两个园中之园,主体、风格是如此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使双方的个性对比得更为突出。然而,它们对于水池和远香堂这一主景区,主体建筑来说,又处于左右的宾衬地位。它们以不同的特色衬着作为全园主体的景区和景观,显得宾主分明而不是喧宾夺主。
(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拙政园一度名为“复园”,关于拙政园中建筑的数量,明代大画家文征明曾在《拙政园记》中做过统计:凡为堂一,楼一,为亭六,轩、栏、池、台、坞之属二十有三,总三十有一。就今天看来,建筑的数量就更多,形式及其组合也更为丰富了。而且,即使是同一类建筑物,也有种种不同,如现今拙政园的亭竟有二十座之多。至于其形式、结构、处境之不同,宜做典型解剖,分层归纳,以窥苏州园林建筑多样性之一斑。现分述如下:
拙政园的亭,以屋基平面和立柱多寡而论,圆形而立五柱的如笠亭;正方形而立四柱的如松风亭、嘉实亭等;正方形而立十二柱的如梧竹幽居亭;长方形而立四柱的如放眼亭;长方形而立八柱的如绣绮亭;六角形而立六柱的如宜两亭;八角形而立八柱的如天泉亭;平面呈“凸”字形而立八柱的如涵青亭;平面呈扇形而立六柱的如:“与谁同坐轩”亭。
以屋顶形式而论,拙政园诸亭一般依其屋基平面分别建园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其宝顶式样也有所不同。此外还有卷棚歇山,如绣绮亭、雪香云蔚亭,而“与谁同坐轩”亭则带有卷棚庑殿式格局。拙政园的亭,基本上都是单檐,单天泉亭独用重檐,这有打破了单一。此外,屋角反翘式样有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两种。前者如绣绮亭、绮虹亭,其风格朴实端庄于玲珑飞翘;后者如松风亭,反翘作了夸张性的强调,具有秀逸、轻扬、活泼、飞举的美学风格。
再就结构类型个空间体量而言,拙政园诸亭大多为四面临空的独立亭,单也有倚墙而建的半亭,如涵青亭就连接着墙廊,倚虹亭和别有洞天亭也都是半亭,墙上各开一门,其形一方一圆,遥遥相对,各有个性,成为联系东中西三部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别具匠心。拙政园那么多亭子,其体量也大小各殊。笠亭是微型的,在山上林间不甚显眼,而天泉亭则是大型的,八角重檐,内外双层,在平地极为突出。
建筑物的存在,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拙政园诸亭所处的环境也各有特色,这更增加了它们的多样性。如松风亭斜架于山上,毗邻与小沧浪水院,环境幽静;塔影亭夹于两溪之间,以桥沟通,为偏僻的死角点景、引景;荷风四面亭处于宽阔水面的岛上,有曲桥山径联结着各方景点,成为中部的交通枢纽;嘉实亭处于园中之园——枇杷园内,与嘉树丑石为伴,成为此地主景;“与谁同坐轩”以扇面半圆的凸面向水,既可供多角度的观赏,又可在其中多面观景;雪香云蔚亭建于土石之巅,梅林之中,平台上可观辽阔的池水及远香堂一带美丽景色;梧竹幽居亭处于梧、竹、枫、杨等植物之间,两面临水,其地可谓水木清华而风物优美……
四、虚实相生,时空交感
拙政园小中见大,少中见多,离不开虚实相生的美学。虚,这可说是苏州园林的生命所在。
(一)门窗框景之虚
拙政园是虚实并用,门窗之虚颇为杰出。远香堂位于山环水抱、风物围拱之中,厅堂四周全部装置秀丽玲珑的玻璃长窗。这种四面全虚的四面厅,可变观周围景色:东面可见云墙缭曲,古木苍郁;南面可见黄石叠山,小桥流水;西面可见梧柏华轩,曲廊萦纡;背面透过宽阔的平台和水面,可遥望对岸山土起伏,亭台曾差,花树扶疏,波动影摇。在厅内四望,景色可谓面面不同,窗窗不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梧竹幽居亭四个月洞门两两相对,环环相套。给人以园转的动势感,人们身在其中,虚灵圆转,如入幻境。诸洞门外,或高梧清荫,或修竹含香,或枫杨苍古,或绿柳如烟,或亭馆俨然,或漏窗映翳,或曲桥浮光。在亭内环视门外,圆框内的景中之象,景外之象,生生不已,变化莫测,各种画面惹眼迷目,令人难以应接。
(二)内外借景之虚
游人如在梧竹幽居听西望,可见北寺塔依然高耸,把园林空间的边界推到了数里之遥。这一园外的塔景之虚,还给横向展开、具有平远特征的池山风光增添了纵向的景观,取得了虚实相生、纵横相破的审美效果。
(三)镜像空间之虚
苏州园林面积较小,划分为景区之后就更小了。为了扩大空间感,园中往往在适当的地方设一大镜,称为“镜景”或“镜借”。它不但把镜前的空间翻了一番,在镜面上使人感到其中有景,其中有象;富于立体的深度感,而且把实在的景观反了一反,使熟悉的景物陌生化,令人顿生新奇别致之感。人们身在一派空明之中,就如入琉璃世界,水晶天地,可能进行视觉与想象相伴的“镜游”。
拙政园的“香洲”,一进舱门,迎面是明镜相迎,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镜面上有“烟波划船”匾额,令人感到似实似虚,似真似幻,似静似动,似近似远。
(四)水中倒影之虚
拙政园有海棠春坞,是春日品赏海棠风韵的好去处;有荷风四面亭,是夏日品赏水面风来、荷香四溢的极佳景点;有待霜亭,是秋日品味“洞庭需待林满霜”诗意的山亭;有雪香云蔚亭,是冬日赏梅,捕捉暗香浮动的理想之地。这样,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在绮绣亭,有“晓丹晚翠”匾额,也点出了朝暮景色之美的殊异。
拙政园只有60多亩,然而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美的奇迹来。有人爱它的庭院深静,花树翳映;有人爱它的清流潆洄,山石参差;有人爱它的月门漏窗,风物如画;有人爱它的屋室回廊,构筑精巧……可以说,拙政园的美学,就是小中见大,有限中见无限的美学。

⑥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4、《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5、《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6、《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7、《山中》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山间小路上原本并没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湿人衣。

8、《山中留客》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9、《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10、《野望》南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译文: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11、《野望》初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2、《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14、《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⑦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那是在等夏天的吻,还不是跟你一样自从到那个吻之后也不在害羞了

⑧ PS把人物和景色P在一起要注意哪些才能让其变得更逼真,更融入场景

1、首先,先选择需要进行的操作的图片。打开Photoshop,点击【文件】→【打开专】,选择需要的人物图属片后点击【打开】。

⑨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把()比作()。我会写一句描述春天的古诗。()

把春天比作姑娘
咏柳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版绦。
不知细叶谁裁权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⑩ 照样子,写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春天像个害来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源躲躲藏藏仿写例句:

1、夏天像个坏脾气的叔叔,大大咧咧,说一不二。

12、夏天像一个夸张的青年,大大咧咧,无所顾忌。

13、夏天像一位孩子的脸,阳光灿烂,乌云密布。

14、秋天像一位勤劳的农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15、秋天像一位色彩之神,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16、秋天像一位花季的少女,阳光明媚,笑颜清朗。

17、秋天像一首歌,余音袅袅,绕梁三尺。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