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风景写生
A. 求婺源景点排行榜,哪些比较推荐
婺源景点排名靠前的有江岭、思溪延村、查平坦、甲路、大鄣山卧龙谷等。其中江岭、思溪延村、甲路、大鄣山卧龙谷挺值得去的。
江岭是婺源最老牌的赏花目的地,也是目前最值得推荐的赏花景点之一。梯田花海、花海民居日出云雾,非常漂亮。不管是下雨还是天晴,各有各的美。其实春天到婺源不管去哪里玩你都不会失望,因为婺源全境都是花海!
大鄣山卧龙谷,夏天这里是避暑圣地,站在谷底瀑布击打在岩石上的水花扑面而来,降温保湿补水效果一流。如果你去过九寨沟就能明白卧龙谷,好山好水好风光,这里有婺源最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华中地区落差最高的瀑布,整个山谷间都是清澈的河水、鸟语花香、天然氧吧的体验,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丽!
B. 婺源旅游景点
婺源是迄今复体验最好的景区之一制!景色美好,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也很足~
花期:3月10日-4月上旬,网上买5日通票,180元/人,覆盖12个景区。
江岭
推荐提前一天到达,住在离观景台很近的客栈,清晨进入景区,从高处俯瞰十万亩仙气弥漫的梯田花海~开车向下能看到几处花况很好的地方,可以拍一张很“婺源”的照片。
晓起
晓起是个安静的小村,不必赶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趁着人少来走走就很舒服,何况我不会告诉你周围的花已经开得很好了呢!
思溪延村
可以先游览入口附近的延村,再沿着被油菜花田里的小路漫步到思溪。
延村静谧有韵味,老宅林立,适合慢慢行走。思溪就相对景致更好,百寿花厅、继志堂将徽派的讲究表现得淋漓尽致,敬序堂还是《聊斋》取景地。可以走上水上木架桥,环顾整个青墙黛瓦的村庄。
李坑
游览过上面几个地方,差不多黄昏的时候到李坑,可以看到这个水乡小村夜里的热闹和温柔。
李坑除了有大片花况极好的油菜花田,素净的徽派古建筑,还有很多学生在此写生。天气好的时候,在河边桥上走走,喝一杯鲜榨甘蔗水,晒晒太阳,就十分美好。
江湾
个人觉得商业化气息比较重了,不过萧江祠堂还是很震撼的。
C. 有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之称的婺源古村,村如诗画城亦诗画,真如传闻所言吗
是的,婺源非常的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村庄质朴。
D. 江西婺源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婺源一直以来被众多媒体、旅游爱好者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全国旅游知内名专容家和游客普遍认为婺源从其知名度、游客规模和景区品质来说,都已经具备了一个著名风景名胜区的属性和特性,单个景点不足以体现婺源的品味与价值,为了让游客深度体验最美乡村的古村文化、田园风光、山水风情的多样魅力,同时获得更多实惠,应全面推行“一票制”。
经有关部门批准:婺源旅游区门票将于2009年3月1日起开始实行让利优惠价:180元/人,在120小时(5天)内可以畅游婺源各大旅游景点。
通票所含景区:大鄣山卧龙谷(AAAA景区)、江湾(AAAA景区)、灵岩洞(AAAA景区)、文公山(AAAA景区)、李坑、彩虹桥 、晓起、思溪延村、汪口、百柱宗祠、江岭、庆源。
E. 求一篇婺源写生感想,500字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内材取景构图和深入加工容能力。
三.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
四.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调和。
五.了解当地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习惯,增长文化底蕴修养。
F. 江西的婺源写生心得
目的:了解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它的自然景观园林建筑风土民情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学习和掌握不同的绘画材料﹑绘画工具﹑绘画技巧,目的是通过实地的观察,现场作画,把握事物的形体结构透视关系质感特征以及微妙色彩,借以提高实际绘画水平和综合审美素养。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构图和深入加工能力。
三.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
四.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调和。
五.了解当地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习惯,增长文化底蕴修养。
半个月的写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写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灰派艺术的“内行”。其中,我对灰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灰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灰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净土!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写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记忆在我心里,一块绝对是世外桃源的地方!
其实,学校给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G. 小学生优秀的风景写生作品
婺源写生有感
时间过得很快,在江西婺源的写生生活就这结束了。对于这次写生,给我留下很深刻很难忘的回忆。刚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时,我对于这里的印象不是很好,宿舍里很阴,被子很潮湿,味道有点怪,环境很暗,但我相信,很快我就会适应这个环境的。
刚开始几天里,我都很积极地背着画袋,提着工具箱,满怀信心和兴趣四处走走,找到合适景点开始作画,哎暗自在心里下决心,要坚持每天外出写生,调整好心态,坚持到底。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五天后,我的状态进入了低潮,心情有些低落,没有静下心来画,上交的作业也没有前两天好,这让我很困惑,也很沮丧,就祈祷快些结束这样的生活,可是这是个很美的地方,我既然来到这里,却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没有把这的美留在我的画里,那不是很对不起自己吗?我就是这样劝服自己的,以至于最后一天,我还是坚持画了一张作业。虽然说我的作业还不是很满意,但是我已经努力地去学习提高自己了。
这真的是最美的乡村,这里的建筑十分有特色,它的古老,它的造型,让我很惊叹,我喜欢上这里了,甚至有时候舍不得离开在这互通转悠的感,我也开始留恋这里了。这里的风景让我觉得自己的视野是这么的狭隘,并不是只有大城市的繁华才是美,乡村的宁静,乡村的空气、田野、溪水,它的美远过于城市。
婺源不仅风景美,这里的人也很美。这里很少的年轻人,只剩些老人、妇女和小孩,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我常看到老年人自己做家务活,甚至下地干活,这里的人很热情,很淳朴,在我们画画没地方坐的时候,他们会很热情地给我们凳子,给我们介绍当地的特产,附近的商店。妇女们则是在家带孩子,这些乡村的孩子很活泼,也挺可爱,也会常跑到我们旁边问些很难捉摸的问题。
我记得我们来婺源的路上,司机对我们说等车开到没有路的时候,那婺源就到了,婺源就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尽管它偏僻,却还是有那么多人远道而来,可见它真的有它的独特。我发现自己会舍不得这美丽的乡村了,但是很快,我们就结束了十天的写生生活,这短暂的时间给我留下的却是无穷的回味。
在回校的路上,我受不了山上的颠簸,连吐了两次,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再次来到这里的。或许我不是来作画,到那我可能把摄像作为业余爱好,或许我会同我的朋友、家人来感受生活,感受文化,又或许是别的原因让我又再次来到这里。
H. 婺源县城有什么好玩
婺源篁岭第1名
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
AAAA级景区
李坑景内区第2名
上饶市婺源县秋容口镇李坑村
江岭景区第3名
上饶市婺源县江岭风景区内
婺源风景区第4名
上饶市婺源县婺源风景区
AAAAA级景区
彩虹桥第5名
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内
I. 江西的婺源写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主要是东线与北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考察);
考察时间:从2004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
考察方式:(1)人文景观:对当地进行调查和对相关人员进行咨询,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拍摄有关图片,等等。(2)自然景观:拍摄有关图片,现场写生,收集相关图片等等。
1, 考察目的
“师造化”是画家艺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源泉,因此,观察生活,研究自然对学画之人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有计划的观察则意味着明确的目的性,自然其结果,也就是对于无意识的平时观察,其收获也将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们这交考察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们此行共有十四人,分属两个专业,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不同专业考察的侧重点不 同,我是美术学专业的,因此我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创作材料,考察重点在于自然景观,以及其与人文景观的富有意味的,传统理念上的天人合一的组合,其次才是增长历史文化与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和增加对这些知识的感性体验。
2,考察过程
本次对考察的第一站是东线,第二站是西线。东线主要考察了婺源县的江湾、晓起、汪口等地,北线主要考察了思口、清华古镇、坨川、理坑、篁村等地。一般情况下,先找些当地的知情人士对当地特别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物产、文化及旅游景点作初步了解,主要目的是确定下一步的考察路线及难度系数,事实上后来也证明这是最为节省时间的做法,因为对于一个具有很深的文化传统的地方,其地形复杂程度有时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如理坑的建筑规划就具有八卦的精神,如同迷宫,要是没有事先的准备很有可能会在路上浪费大量的时间。
3,
考察结果
这一次考察收获颇丰,一方面增加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
我们众景德镇到婺源之后,第一站就是思口镇。历史上以商贾闻名的延村,现有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民居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著称,若逢雨天,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延村现保留有古民居57栋。庄园特色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彩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位于婺源县东江湾镇的西部,历史上 被称为“千烟之地”的汪口,如今仍有500来户,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古村廓处于丘陵地带,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诗云:“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光是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就有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
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包括被誉为“艺术宝库”的“俞氏宗祠”;属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民居等等。汪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具特色,丰富多彩。以俞氏宗祠为例,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宗祠由山门、享堂、后寝组成,两侧有花园,园内三棵古桂至今年年吐芳。祠内斗拱、脊吻、檐橼、雀替、柱础,无不考究形制,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精美绝伦。被古建筑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且宗祠外清溪如带,隔岸青山叠翠,风景独佳。
此行考察让我觉得特别入画的一个地点是晓起。“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晓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晓起先人崇尚绿色,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有力佐证,更为今天的晓起增添了几分灵气。
在北线的考察,我们主要了解了理坑。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
沱川在人文景观上不如其理坑等地那么有底韵,但从绘画写生的角度来看却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般的好地方,这里的树木形态各异,街巷少了一些森严,多了一些变化,房子也错落有致,并且环村还有稻田围绕,要是在稻谷成熟而未收之际,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取得很好的构图,金黄、银白、银黑形成的色彩交响曲定然优美无比。这也许是它成为众多艺术院校的首选取写生基地的缘故。
另外我还要提的就是婺源的水,可以说是它是婺源的活的灵魂。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风景才有了灵气,才会如诗如画般 的优美。而横跨其上的桥则又平添了几许韵味。清华镇有一座木结构廊桥。初建于宋,具有800余年历史,因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取名为“彩虹桥”,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错落有致,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
彩虹桥最大的特点:设计非常科学,其一、桥墩像半个船形,前面丰锐,后面平整,流线形,起到分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其二、桥墩之间距离不等。这种设计,是根据汛期洪水的走向确定的。主流量经过的地方墩距较大,有利于行洪,桥墩受到的冲击也小。其三、条石之间砌法讲究。桥墩是用长短大小不一的条石相钳在一起,缝隙小,结合的非常牢固。整座桥,为了便于维修,化整为零,每个亭、廊都是独立的,这样做不会因为一处坏而影响到整座桥。
在婺源,风景到处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风景,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出现。有时候车一拐弯,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于古树青山之间;有时候一回头,远山尽处,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因此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结合自然资源的完好保存,吸引了游人如织,也是画家、美术院校学生等所独衷的写生去处。我在这一次的考察中也受益菲浅。我们一行将各自考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类,并将有关的电子资料和图片刻录成光盘,实行资料共享,进一步提高资料利用率。
4, 主要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有两个,一个就是临行时,对婺源的气候和环境了解不够,以致准备不够充分,还好没有生病什么的,否则必定影响到正常的考察进展。这也为本人以后的相类似的考察和探索提供了借鉴。另外一个算不上什么问题,就是考察的时间略早了一至两个星期,山上的树大部份还是绿色的,对于油画写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就是色彩不够丰富,如果迟些时候,枫叶红了,可能在视觉上会有很大的改观,当然总体而言,这一次的收获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