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景观价值

景观价值

发布时间: 2020-12-31 06:23:12

景观设计,如何提升产品价值

景观设计是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学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物景、情景、意境的统一。我国房地产业曾在各个层面都存在重规划轻景观、重建筑轻环境的思想,把景观当作'填空题'来做。最近两三年,景观在房地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南军北上凭借景观迅速占领异地市场,高档别墅先造景再建房者越来越多,类总部基地等办公园区更是主打'生态牌',靠景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提升产品价值 美国EDSA亚洲副总裁兼首席代表唐艳红认为:景观规划师除了要有关于结构,空间的设计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些生态、土壤、地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在规划中很重要。 她认为景观设计师有两个很重要的责任:一是协助开发商组建一个合理的设计团队,这个团队包括开发商的设计总监、规划师、设计师、园林师、室内设计,甚至一些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专家。这个团队将在不同的阶段参与项目的相关设计。二是协助开发商进行市场和产品的定位,根据不同的地块、开发实力、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市场的需求,规划设计最适合业主需要的产品。 在规划设计中,景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以及建筑师的工作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基础层面,也就是一些基本的要素:环境、供水、气候、土壤、地形、植物、材料、交通等这些基本的东西。 第二个层面是户外设施的规划设计,设计师要了解项目总体有哪些配套,周围有什么自然环境,有什么景点。现在做项目已经完全不是简单的园林、绿化那么简单了,是大到一个城市如何翻新具体到一个房地产项目如何提高价值。例如,EDSA在三亚设计的主一个度假酒店,技术上有防火要求,由于把防火的功能融入到整个环境中了,包括游泳池、中间的岛,还有桥,包括宽度,在不留痕迹的前提下,让每一户有一个落地的平台,原来大家不想去的半地下层设计成了出门就可以到游泳池。通过这么一个景观设计手法提高了房地产的价值。 目前,我国大多数项目实行的是先规划设计、后建筑设计、再景观设计的模式。这一模式给楼盘的景观设计带来了许多束缚。所谓的景观更多是填补规划图纸的空白;相应地,景观设计必须限定在既定的位置和面积中。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房地产市场蔓延开了:景观设计要适应的不是整个社区,而是规划好的绿化区的特点。决定一个位置是否有一段水景的关键因素不是社区需要,而是形状独特的景观带是否能包容一段水景,或者是否不能容纳其它设计。而在发达国家,这一程序恰恰相反:以景观设计师为主导,规划方案必须符合景观设计的整体构思,而建筑只是环境特征。当然,每个城市、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哪种模式更利于提高项目价值,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目前,景观先行的理念已经引起一些开发商的注意,有的已在按照这种模式理顺项目的操作程序,并取得了明显的以景观提升项目品质的实效。 打造休闲景观 提升产品价值 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在一度追求张扬、喧嚣的硬质景观和廉价做作的'艺术'气氛后,近来有些新的气象。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启发着设计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融会西方现代居住环境简约、休闲的设计风格,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总的来说,一种更加质朴自然、更加清新和追求不留设计痕迹的居住环境设计风格正在形成。可以将之称为“休闲社区”。 正如休闲二字所示:居住环境所追求的不应产由硬质景观堆砌出的磅礴气势,或者是由抽象构图形成的视觉冲击,而应是处处以人为本,为使用者着想,注意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 首先,在小区内结合地势创造地形,最易形成自然休闲的气氛。国内的居住小区由于建筑的朝向要求及密度要求,围合出的景观空间大小雷同,形态相似,缺乏变化。地形的塑造,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矩形空间形成绵延丘陵,富于生气,继而营造出大大小小的人性空间,其间以散步小径婉转相接,平添意趣。其次,居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最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放宜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再次,社区的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适合,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社区的人车流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社区中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社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社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要使社区显得休闲,一个重要的大原则便是多种植物,尤其是高灌木及小乔木,增加绿量,特别是接近视线高度的绿量。要使植物各履其姿又疏密有致,首先应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欧美地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就非常注重植物空间的营造,应用视线高度的高灌木或矮乔木,配合地形的塑造形成理想的绿色屏障。 一个强调休闲气氛的社区,设计师应避免过于夸张与个性化的表述,追求不留痕迹的设计。设计师的点点巧思,当可通过客户的所见、所闻、所触、所赏,令其备感亲切舒适、体贴周到。 景观设计中的环保与节能 在社区景观设计上注重生态的平衡,不仅能提高社区环境质量,而且能有效降低使用中的管理费用,是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利用植物隔声减噪、吸收废气、净化空气,降低植物的日常维护费用,节约用水,中水再利用;节约用电,利用太阳能解决照明问题等等。节约用水可采取的方式如减少草坪和地被的比例,降低维护用水;将社区的废水经过处理成为中水,供给绿发浇灌。 生态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是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具自然气息,更遵从自然的规律。追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规划的最终目标。在社区环境设计中,生态设计体现在展示自然、弱化建筑,提倡人和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理念。具体在环境设计时,提倡创造自然环境,使生物更具有多样化。事实证明,一个自然的群落相对于人工群落更易吸引动物的光临,而且有更强的生命力。在社区的边缘、建筑的墙脚、小溪的岸边种植多种多样的野草、野花会令景观更具迷人魅力。生态社区环境设计时还应强调多个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通常在多个生态系统交接的边缘地带是物种最丰富的地带,如加强建筑和绿地交接处的植物配置,加强社区外围的植物配置,加强硬质地面和绿地之间道路边缘的植物配置,以及水池岸边的植物配置等,以创造更多的景观景点吸引人的视线。 社区中的植物和建材的使用,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当地生长和生产的材料。植物选用当地的品种不仅经济,而且也容易创造出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建筑材料使用地方产的材料也是同样的道理,经济而具有地方特色,如园林道路中地面板材的使用,通常体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在江浙一带随处可见青砖和筒瓦拼铺的地面,而到了闽南则随处可见花岗岩板材的铺地。 景观生命力的衡量标准 良好的社区园林景观可使住宅产品更具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既包括景观本身的持续发展,也包括景观所带来的物业的保值甚至升值。衡量住宅景观是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般有以下几个标准: ·文化内涵是否丰厚 景观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要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并能与建筑产品本身的风格特点相融合。简单拷贝某种园林风格的确可以在城市化的幼稚阶段赢得一定的市场,但当城市发育逐渐成熟,这样的景观便很难保持其长久的魅力。 ·实用功能是否完善 一个成功的景观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实用功能,其次才是满足居住者的观赏行为。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使用为本的原则。如果不考虑景观的使用,不管社区用途是商务还是居住,景观设计仅仅'为美而美',居住者无法充分享用,这样的景观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著名园林设计师唐学山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对视觉效果的过分重视,已经导致了景观功能的缺失。花园不能休息,水面不能进入,强调某种风格而忽视舒适度……这些问题的数量之大,已经把单个社区的景观问题放大成周边区域乃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让人不得不深思,令开发商不能不反省。” ·成本投入是否合算

② 棉花有什么景观价值

棉花主要有经济价值。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于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和苏丹。
棉花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棉织物坚牢耐磨,能洗涤并在高温下熨烫。棉布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适。棉花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正如前人所说“棉花全身都是宝”。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必须努力使棉花增产,搞好综合利用,增产增值,以增加棉农收入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另一个性的用途是用于护肤抗皱的美容产品。
棉花还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棉花共分叶脉、苞叶和花内 3种蜜腺,往往开花前叶脉蜜腺先泌蜜。长江中下游省区棉花的花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河中下游各省为7月初至8月初,新疆吐鲁番为7月中旬至9月初。大流蜜期约40天,泌蜜适温35℃。新疆棉区一般群产蜜10~30kg,最高达150kg。其他棉区因花期频繁施用农药,伤蜂过重,蜜源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群产一般在10~20kg。80年代以来,全国棉花面积增长较快,部分省区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它已成为当地夏秋主要蜜源。

③ 景观设计的设计价值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在上下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
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 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
1.3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意的第二个转变,源之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与高雅的形象被彻底毁坏,相反成为丑陋的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与田园成为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而非Gardener)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而非Gardening);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文明社会关于景观(风景)的态度经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转变的轨迹从逃避可怖的大自然而向往壮丽的城市,到设计与炫耀理想的城市,并把乡村作为城市的延伸和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而发展到畏惧城市、背离城市,而把田园与郊野作为避难之所,从而在景观中隐隐地透出对自然田园的珍惜与怜爱。
景观的这一审美内涵上的递变,也明显地反映在景观保护、设计、创造及管理的态度上。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的含意及递变
社会经济形态庄园及封建领主制经济为主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上升工业化,城市经济主导
美的景象(景观所指)神圣而壮丽的建筑的城市美的乡野,作为城市的延伸和城市经济的资源美的田园与自然,作为对城市的逃避和对抗
景观的营造宅院、宫苑在描绘和再现乡村风景的同时,营造城市化、几何化的自然(如巴洛克园林)将自然引入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或将城市引入田园(田园城市和田园郊区)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但同时,人在景观中寄托了个人的或群体的社会和环境理想。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正是这样意义上的景观,武陵人眼中的桃花源是中国士大夫的社会和环境理想的典型。
但桃花源里人或者说内在人眼中的景观则另有一番含意,即景观作为一个栖居地。 2.1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作画或赏画,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的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德歌尔的栖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1971)。栖居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城市的龙山或靠山,村落背后的风水林,村前的水塘,房子后门通往山后的小路,还有梯田和梯田上的树丛,甚至是家禽、家畜、蔬菜、瓜果,都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力相互作用、取得平衡的结果,是人们对大自然丰饶的选择和利用,也是对大自然的刻薄与无情的回避和屈服。桃花源的天人和谐景观并不是历来如此,也决非永远如此,正是在与自然力的不断协调过程中,有时和谐,有时不和谐,最终自然教会了人如何进行生态的节制,包括如何节约土地和水,保护森林,如何选地安家,如何引水筑路,如何轮种和配植作物,懂得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孟子·梁惠王);懂得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周礼·地官)。
城市中的红线栏杆、籓篱城墙、屋脊之高下、门窗之取向,农村的田埂边界、水渠堤堰,大地上的运河驰道、边境防线,无不是国与国,家与家和人与人之间长期竞争、交流和调和而取的短暂的平衡的的结果,即Jackson所谓的政治景观(1984)。
2.2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Norberg-shulz,1979,P8)。与时间和空间概念一样,场所(地方)是无所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为具体,使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哲学家们把场所上升到了一个哲学概念,用以探讨世界观及人生(Casey,1998;Heidegger,1971);而地理学家、建筑及景观理论学者又将其带到了理解景观现象的更深层次。对场所性的理解首先必须从场所的物理属性,主体人与场所的内-外关系,以及人在场所中的活动,无所不在的时间,四个方面来认识.这四个方面构成景观作为体验场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
⑴场所的物理属性
场所由空间和特色两部分构成,也可理解为空间和资源特征。关于空间的结构的分析,一个是点--结--线--面模式,最典型的是Lynch的节点-标志-路径-边沿-区域模式(1969),和内--外(Outsider-Insider)模式。后者可通过底面、顶面、围合、豁口、边界等元素来分析,并通过向心性、指向和节奏来强化空间感。在中国人的景观认知模式中,场所现象的空间更象盒子中的盒子,无论是风水模式、中国画中的空间构图、宗教神话中的洞天福地,都体现了这种空间模式的存在,可把它称为葫芦模式(俞孔坚,1998)。点--线--面模式与葫芦模式是可以结合的,这种结合将更有利于我们对空间的把握。
而空间的特色则是由更为具体的物质成份及其状态所决定的,它具体描绘了构成空间的元素或成份,物体质地,光线色彩,形式等,形成地方特色的氛围。如哈尼族村寨景观中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黑色的土地,墨绿色的森林,长着青苔的房顶,着红衣服的哈尼少女,赶着老黄牛回家的老人的吆喝声,竹筒饭的消香……。所有这些共同铸成了一个场所的特色和氛围。这些都形成了景观的地方个性,或地理性格。
⑵关于主体人的内-外关系
景中人和景外人看待景观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景观的表达,而后者是景观的印象。后者以一种走出景外看景的距离感和主客观分离的姿态来研究景观,导致了景观作为风景的艺术观,以及景观作为实证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和系统概念的科学观,人文地理学及现象学则强调对景观的地方性的认识必须是人在景中的,Jackson(1984)对景观的理解正是基于此。他认为景观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而它不是人们观看的对象;景观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空间,景观是人与环境的有机整体,这与实证主义的主-客观分离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景观的评判是作为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而且是站在那些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立场和角度来评判和认识的;所有景观都表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经世不衰的,在大地上创造天国的理想。
⑶关于场所的功能或人的活动:定位和认同
场所(地方)是人与自然秩序的融合,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的最直接、最具体的中心,与其说场所是通过其地点、属性或者社区所定义的,不如说它们是通过人在特定场合下的体验所定义的(Relph,P141)。场所在英文中的含意与发生,产生(Takeplace)相联系,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文化中关于世界创生的传说都是把混沌无秩作为世界前的状态。当天地分开,晦明有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人文开始成形之时,便有了场所。所以场所使无变为有,从无秩走向有秩,所以场所的形成在于对世界的组织,将世界分化为性质上各有区别的独特的中心,并使其有结构以反映和引导人们的体验。而要获得场所,感觉到场所的存在,则依赖于人的体验,这决定于两个方面:即:定位和认同,前者说明人是否感觉到以某地方为中心或节点的秩序的存在,后者则表明人自身秩序是否能与客观的秩序发生共鸣与和谐。如果两者是肯定的,则场所是有意义的,或者说是有场所感的。否则,要么是在空间和茫茫宇宙中人不知所在,无所适从;要么所从不适,而茫然不知所去,这便是场所感的丧失(Placeless)(Relph,1976)。
a.首先关于定位,它主要和空间的结构特征相对应,中国文化景观中的葫芦模式,如以穴位为中心的四神兽风水图式,便是一个传统中国人的空间定位模式。基于这一模式,中国大地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地方系统,或国土定位系统,在最大尺度上的定位结构是仰观天象、星座,地分经纬,以昆仑为祖山,长江、黄河、五岳为四至和环护,次级定位系统则围绕州府、县衙,辩龙山、龙脉,以分玄武朱雀,明朝山案山、水口,偶尔标以风水亭塔。都是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定位坐标,使栖居者明白其在天地中的位置,犹如座胎于母亲子宫中的胎儿,依偎于自然母亲的怀抱中,获得安宁的栖息。中国人的葫芦模式是一个栖居的模式,是一个基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定位模式。林奇的点线面模式则给运动于景观中的人一个空间定位系统和参照,通过这些空间元素,形成整体城市的印象,指导人在城市中的运动。节点的向心性,道路的指向性以及空间的节奏和变化,都使场所的秩序感得以强化。
b.场所对人的活动的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是认同,它是与地方的特色和个性相对应的,认同即与特定的环境成为朋友,或者说是使自己归属于某一场所,和这一个地方上的社会群体。认同于一个场所,是一个适应于这个地方的所有自然过程与格局以及社会的过程和结构的结果,是个体人的秩序与其脚下的土地,头顶的苍天,以及周围的自然和人的秩序的谐同,当对方告诉你是来自哀劳山的麻栗寨时,他实际上带给你的是哀劳山半山腰上的那个村寨,寨子上头的那片密林,林子上的云雾,以及寨子下面的梯田,和梯田上的那丛树,那一堆巨石;他实际上还带给你那 又长又粗的竹筒烟枪,男子头顶的红头巾,少女身上的黑底白纹绣花,还有竹筒米饭的清香,以及蘑菇房、长街宴、神树上的祭台。这里,人成为场所的一部分,场所也成了人的一部分。
如场所的方向与定位功能取决于场所的空间结构属性,人对场所的认同则是对应于地方的物质特性。物质属性、人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含义是构成场所整体个性特征的基本元素。
作为一个景中人,你归属于某一场所,认同于该场所,你在景中的状态越深入,你与场所的认同感就越强(Relph,1976,P49)。只有成为景中的人,归属于场所的自然过程、自然力以及场所的社会过程和地方之神,认同于它们,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场所感,一种自觉的场所归属感,而由场所构成的景观才具有意义

④ 湿地景观的价值

保护和建设湿地景观的价值有哪些?下面是郑州兰贵设计列出来的保护和建设湿地景观的价值。
1.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是生物演替的温床和遗传基因的仓库。许多自然湿地不但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珍惜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为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2.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许多湿地地区是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所以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湿地被围困或淤积后,这些功能会大受损失。据科学家研究,1998年洪水的特点是“低洪量、高水位、大危害”,流量虽然没有1954年的洪水流量大,但造成的结果却远比1954年的大,其原因除森林资源遭到大量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外,湿地被大量围垦侵占和功能急剧退化是最直接的原因。
3.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过多。据科学家研究,在过去100 年的10个气温最高年份中,有9个集中在1990—2001年的这12年中,这期间正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最严重的时期。科学家研究,湿地固定了陆地生物圈35%的炭素,总量为770亿吨,是温带森林的5倍,单位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固定的炭是热带雨林的10倍。《湿地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还特别强调了湿地对调节区域气候的重大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作用。
4.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功能,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如某些可以导致人类致癌的重金属和化工原料等,能被湿地吸收和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当然,湿地净化水质必须在其自然承载能力之内,一旦湿地遭到严重破坏,就会丧失自我修复能力。我国许多自然湿地污染严重现象就是由于过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5.提供丰富的动植物食品资源和丰富的工业原料及能量来源: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水源充沛、肥力和养分充足,有利于水生动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生长,使得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且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可持续提供直接使食用或用作加工原料的各种动植物产品,同时,湿地还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磞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
6.为人类提供了聚集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

⑤ 景观价值

我是景观专业的,个人觉得是风景在旅游和观赏游览方面的价值(可能还包括它在经济、环境、资源、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价值),简单点说就是它的可观赏性有多高。比如我们常看到报道说某某风景区的某某景点的景观价值较高,或者景观价值独特。我觉得是这个意思。具体的你可以看下关于景观价值评价的论文,这方面资料在风景区规划上面很常见,比如对景源的分类评价,看看它是怎么评价一个景区的景观价值的。

⑥ 自然景观是美学价值还是历史文化价值

BC

⑦ 景观价值如何评估

景观是一项资源性资产,分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旅游景观,对景观类资源性资产进行评估,首选收益法评估。我公司可以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以及旅游景观资源提供相应的资产评估服务,为您的投资、入股以及资源再造等商业行为做出一个可信赖的计划和判断。

⑧ 园林绿化有哪些价值

园林绿化价值: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内能。植物可以吸收容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绿化。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⑨ 人文景观的价值有哪些

1、有旅游吸引力2、历史性,要求要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积累。3、文化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4、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实物载体,像文物古迹,也可以是精神形式,像神话传说,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可以这样概括: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