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景观方法
① 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综合与保留原文相结合原则,确定景观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根据主要因素确定景观功能区,再进行景观规划。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地形之间的关系,选取了 11个典型影响因子,即各景观类型面积、林种、周长、地类、立地类型、优势树种、郁闭度、经营类型、植被种类、坡位、最大坡度等因子,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包 STATISTICS 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影响景观生态结构的主要因子,并依据这一分析结果,进行景观生态分类,见表6-1( 徐建华,2004) 。
表 6-1 主要景观生态结构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表 6-1 中的累积百分比说明,第 1 ~4 主成分累积百分比达到 73. 4%,第 1 ~6 主成分累积百分比达到 88%,且 5、6 的贡献率基本相同为 7%左右,而第 6 ~11 主成分所包含的百分数很小,贡献率仅有 19. 9%,舍取造成的损失较小。
由表 6-2 可见,第 1 主成分与立地类型、地类、优势树种呈明显正相关,它反映的是景观的地形影响因素,从前面的分析意义可以判断,它反映的是森林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 第 2 主成分与面积、周长呈明显正相关,它反映不同森林景观的异质性,也就是的对景观指数的形状指数一个侧面描述; 第 3 主成分与郁闭度和植被种类呈明显正相关,它反映树木的生长状况; 第 4 主成分与地类和最大坡度有明显正相关; 第 5 主成分与林种和经营类型呈明显正相关,它反映不同用途的森林类型对景观质量的影响。提取这 5 个主成分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其结果为: 1、2、4 主成分为一类,第一类反应的是二级景观类型的分布,3 主成分聚类为二类,第二类反应的是三级景观类型的分布,第 5 主成分自成一类,反应不同用途的森林类型对景观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提供新的出发点。
表 6-2 主成分贡献率矩阵
② 景观设计里这种分析图怎么画
可以用XMind、MindNode这类复思维导图软件非常制快地生成的。如果在一份图中这样的分析图的量不大的话,用AI来绘制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要较为精准地控制节点的位置、间距的方法是使用网格。在「首选项」(Ctrl-K)中,将网格的间距设定为合适的值。然后,在菜单栏的「视图」中显示网格(Ctrl-'),并且开启「吸附到网格」——这样,在绘制图形或是移动图形的时候,就会以网格为参照来进行。然后,先以直线形式绘制每个线段,再用锚点转换工具(Shift-C)来拖拽控制点,使之变成曲线,线段首尾垂直拖拽的距离相同、且同一层级每一组线段的修改程度相同,就容易出比较自然的效果了。处理重合的端点时,配合双击路径进入隔离模式这个功能会比较方便。
③ 景观格局的分析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一般是指数法。数据分析时一般需要获取各景观要素的栅格数据,通过软件来计算各指数,然后通过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特点。
④ 怎样分析一个小游园的空间与景观效果分析,要从哪方面分析可以从造景手法来分析吗
造园类型:古典,现代,欧式,中式,山水园还是几何规则等等。
功能分析:分析景观内功能,使用容功能。使用对象(如小区居民还是城市居民等)。
植物种类分析:季相景观,常绿植物,观花观果等。
最后生态效益。
做分析应结合实际情况,除了以上几个大项,把其优点和缺点说出来就行了。
⑤ 农田景观格局分析指标与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农业景观格局及其组分的变化,偏向大(中)尺度景观格局分析。而农田景观格局涉及不同尺度,从农田景观重建项目评价出发,项目区多为小尺度景观,农田景观格局分析指标不同于一般景观格局和农业景观格局分析指标,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农田景观格局不仅关系农作物产量等直接输出产品和服务,而且对其提供的间接产品和服务也有影响。因此,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选择下列指标作为农田景观格局分析指标。
(1)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PARA)
煤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m是斑块类型数;Ei是第i个斑块的周长(m);Ai是第i个斑块的面积(hm2)。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代表斑块形状与圆形相差的程度,其值越接近1,表示斑块形状与圆形越相近;其值越大,斑块形状与圆形相差越大,形状越不规则。
(2)斑块形状指数(SHAPE)
煤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Ei是第i个斑块的周长。该指数反映斑块形状,其值越接近1,表示斑块形状与方形越相近;其值越大,斑块形状与方形相差越大,形状越不规则。
(3)斑块密度(PD)
煤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Ni是第i类斑块数量;A是区域面积(102 hm2)。该指数反映斑块密度,其值越大,表示斑块规模越小,廊道比例越高;其值越小,斑块规模越大,廊道比例越低。
(4)分维度(FRAC)
煤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Ei是第i个斑块的周长;Ai是第i个斑块的面积。分维度反映了景观的不同尺度特征。
(5)边界密度(ED)
煤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E是斑块总周长(m);A是斑块总面积(hm2)。该指数越小,表示廊道数量越少;其值越大,廊道数量越多。
(6)景观形状指数(LSI)
煤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E是斑块周长,A是斑块面积。当斑块形状为正方形时,LSI取值最小,等于1,斑块的形状越复杂或越扁长,LSI的值越大。
农田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是用来研究农田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及空间配置关系的有效方法,它们不仅包括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新的、专门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法。GIS和电子地图与数据库被用来识别景观格局和分析产生这种格局的生态过程[66]。
⑥ 景观分析图里面是分析图的线条用什么方法画比较简单
PPT
matlab
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
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对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型单位,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景观学中指特定的区域概念。
景观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景观的含义 同汉语的“风景”、“景致”、“景色”相一致,等同于英语的“scenery”,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地表景象,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
⑦ 景观指数分析评价
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及变化,建立格局与景观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景观指数能用来描述景观格局,进而建立景观结构与过程或现象的联系,更好地解释与理解景观功能。为此,景观生态学家在应用其他理论的过程中,在联系景观过程与格局的实践中,提出了描述景观格局与动态的各式各样的景观指数,这些景观指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景观格局及动态,应用它成功地揭示生态过程与生态机理的研究很多,但同时不少研究者也注意到了一些景观指数及指数体系的缺陷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陈文波等对此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运用景观指数或指数体系描述景观格局时必须考虑到指数体系之间是否满足统计上相互独立的要求、景观指数或指数体系对生态过程或数据中错误的敏感程度和景观指数随空间分辨率是如何变化的等。对景观指数的评价不但要考虑单个景观指数的描述能力和适应性,还要将其置于整个景观指数体系中进行综合研究。因此,对景观指数的评价至少应考虑单个指数的提出有无较完善的理论基础,能否较好地描述景观格局、反应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指数体系中的各个景观指数除了要满足对单个指数的要求,还要考虑相互独立性,即各指数是否从不同的侧面对景观格局进行描述;实际应用要求景观指数不但有较强的纵向(相同景观,不同时期的景观指数的比较)比较能力,还要求它有较强的横向比较(相同时期,不同景观之间的比较)能力。此外,据研究,目前已有的大部分基于栅格数据的景观指数,如镶嵌度、对比度、蔓延度、熵指数等,都存在对分辨率的敏感性问题,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对比时,必须先统一分辨率,否则对比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景观指数对空间分辨率相对不敏感,使来自于不同分辨率的相同景观具有可比性。最后经综合分析、选定5个景观指数,认为这5个景观指数既相互独立、又能比较全面地描述景观格局的各个方面,这5个景观指数分别是: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蔓延度、相对斑块面积、分维数、斑块类型数等。这种分析结果经实践证明是比较有普遍意义的,对于不同尺度的景观、不同的斑块类型、不同大小的分析单元均有效。
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不同景观指数的特点和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景观指数,以期对研究对象进行最好的定量描述。如果不顾实际意义,罗列一大堆景观指数的计算结果就失去了景观格局研究的本来意义[65]。
⑧ 景观分析图有哪些
景观分析图包括:基地分析(就是用地现状)、案例分析、竖向分析、交通流线分析、视线分析。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
对景观 的理解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某一区域综合特征,包括自然、经济、人文诸方面。
(2)一般自然综合体:是指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结合而成的具有内部相一致的整体,大如地图(即景观圈)、小如生物地理群落(单一地段),他们均可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或类型单位。
(3)区域概念:是个体区域单位,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最小一级自然区,是相对一致发生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
⑨ 景观分析图 这种箭头画法 求详细方法 用什么软件
Illustrator和 Photoshop 都可以画。用钢笔工具直接勾出线,或者钢笔工具勾出弧线和图形三角形工具混合用。里面填充的浅绿色可以后期制作。